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千米陆地领土,除广袤的大陆外,还有6500多个岛屿,分布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中,濒临太平洋有长达18000千米绵长曲折的海岸线。
马娇编著的《海上交通和海上贸易》主要讲述中国古代的一个主要的航海历程、海上交通线、我国的港口与海峡、以及有关我们对海洋意识与法律等有关内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海上交通和海上贸易/蓝色国土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交通经济 |
作者 | 马骄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千米陆地领土,除广袤的大陆外,还有6500多个岛屿,分布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中,濒临太平洋有长达18000千米绵长曲折的海岸线。 马娇编著的《海上交通和海上贸易》主要讲述中国古代的一个主要的航海历程、海上交通线、我国的港口与海峡、以及有关我们对海洋意识与法律等有关内容。 内容推荐 《海上交通和海上贸易》是蓝色国土系列之一,由马娇等编著。 《海上交通和海上贸易》简介: 中国的领海包括渤海全部、黄海、东海、南海的一部分,台湾岛周边海域及国际法承认的周边海底区域的一部分,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海洋国土,又被称为蓝色国土,是每一个沿海国家的内水、领海和管辖海域的统称。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民族之一。远古时期,就有“乘桴浮于海上”的记载,春秋时齐人得东海“渔盐之利”,后来又有以中国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 明朝前期,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曾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遍访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过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岸,比欧洲的哥伦布还早87年。当时中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无疑位于世界前列。历史上,中国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 目录 中国古代的航海 中国的航海历史/002 徐市东渡/014 鉴真东渡/017 郑和下西洋/021 禁海/030 海上的经书 水路的指南/038 《水路簿》的传奇/040 水路交通 水路航线/046 运输安全/053 海上贸易 古代的海上贸易/058 古代贸易的发展历程/064 海上丝绸之路/071 重启海洋之门/077 港口与海峡 港口/080 名港/089 港口的发展与挑战/109 中国的三大海峡 台湾海峡/112 琼州海峡/118 渤海海峡/121 船 海船的历史/126 海船一览/137 中国古代航海技术/142 试读章节 中国的航海历史 中国有绵延1.8万千米的海岸线,300多万平方千米的广阔海洋国土面积和众多的岛屿,沿海地区的气候与资源条件又十分有利于海上活动,中国是最早进行海上航行活动的国家之一,有着悠久的航海历史。 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已经能用火与石斧“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木帆船的逐步诞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海上运输与海上战争。到秦汉时代,出现了秦代徐市船队东渡日本和西汉海船远航印度洋的壮举。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吴船队巡航台湾和南洋,法显从印度航海归国,中国船队远航到了波斯湾。从隋唐五代到宋元时期,中国航海业全面繁荣、海上丝绸之路远到红海与东非之滨。由于以罗盘导航为标志的航海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中国领先西方进入“定量航海”时期。明代永乐至宣德年间,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领远洋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遍访亚非各国。这一航海盛举,不但将中国古代航海业推向顶峰,而且在整个人类航海史上,竖起了一座丰碑。但是,中国晚期封建主义逐渐保守与僵化,这严重阻碍了中国航海业的进一步发展和航海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航海业从而进入由盛转衰的时期。虽然晚清大力实行洋务运动,于1865年创设江南制造局以发展民族造船业,于1873年成立轮船招商局以发展民族航运业,于1909年在高等实业学堂设立船政科以培养民族高级航海人才,但大势已去,终难再现往昔辉煌。 航海史学家根据古人航海活动的能力与航海条件的演变态势,把中国古代航海史具体分为九个时期,即蒙昧时期、起步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徘徊时期、繁荣时期、全盛时期、顶峰时期、中衰时期。这九个航海历史时期的形成与变化,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航海事业在整个社会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中的地位。 航海的蒙昧时期 航海的蒙昧时期也就是旧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时期(前200世纪-前21世纪)这段历史时期。 当时生产力十分低下,人类为了维持和繁衍生命、寻找食物,开始了艰难的海上航行与探险。因为这些原始的航海活动基本上都是盲目与被动的,是非预期的,航行成功率微乎其微,所以我们就称这一时期为航海的蒙昧时期。 为什么航海史学家会认为中国最初的原始航海活动最早发生在旧石器晚期呢?原来在北京的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系列海洋生物骨骼与贝壳的物证,经检验,证明了这些物证来自万年之前的原始社会。由此来看,距今一万多年之前的以渔猎为生的原始祖先,不仅已经开始与海洋发生接触,也许还能用植物蔓茎来捆扎树干或竹子,以进行短距离的海上漂浮了。 到了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中国先民已懂得了“木浮于水上”的道理,并随着火与石斧技术的改进,开始制作最早的船舶——独木舟,进行早期的海上航行,并且中国人的航行踪迹,不但涉及江河与沿海一带,而且有可能已经开始借助海洋自然动能,漂到台湾、东南亚等远方水域。 这是中华民族迈向海洋的第一步,并且也构成了人类海洋文明史的基础性一页。从此中华民族逐渐开启智慧之门,向海洋进军了。 航海的起步时期 夏、商、周时代(前2l00一前770)为中国航海的起步期。 谈起夏商周时期,我们总会想起当时先进的青铜器制造技术和大批的蜚声国内外的青铜器。正是因为青铜技术的出现与成熟,木板船与风帆产生了。从此,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较大规模的航海事业活动开始了。以物资运输、人员迁徙、文化传播、外交往来为主要内容的航海行为与日俱增,不但中国沿海区域或区域之间的航行已开始活跃起来,而且古代中国与日本列岛、朝鲜半岛、中南半岛的海上交往也已见诸史籍,甚至据近人研究,已部分证明了殷人或越人远渡重洋,航达美洲海岸的传说。P2-5 序言 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千米陆地领土,除广袤的大陆外,还有6500多个岛屿,分布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中,濒临太平洋有长达18000千米绵长曲折的海岸线。 中国的领海包括渤海全部、黄海、东海、南海的一部分,台湾岛周边海域及国际法承认的周边海底区域的一部分,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海洋国土,又被称为蓝色国土,是每一个沿海国家的内水、领海和管辖海域的统称。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民族之一。远古时期,就有“乘桴浮于海上”的记载,春秋时齐人得东海“渔盐之利”,后来又有以中国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 明朝前期,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曾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遍访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过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岸,比欧洲的哥伦布还早87年。当时中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无疑位于世界前列。历史上,中国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 但是漫长的农耕社会传统束缚了国人的思想,中国长期以来把活动重心局限在陆地,在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中国人海洋意识落后了。明清时期又施行闭关锁国政策,终于招致了1864年鸦片战争的惨败。从中英“南京条约”开始,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开始了百年之久的丧权辱国的噩梦。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的思想有了极大的飞跃,海洋意识空前高涨,中国人的目光开始关注海洋。 海洋是地球生物的发源地,是地球上最后一座生物宝库。开发海洋,可以解决由于人口增加而伴生的粮食问题。 海洋是地球上最后的资源供应地,开发海洋,可以满足人类生活、生产对矿产的需求。 海洋是世界上最后的能源基地,开发海底油气田和可燃冰,以及风能、潮汐能可以长久地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要。 海洋是世界各大洲交通的最经济的通道,海洋运输成本仅为公路运输的五分之一,是铁路运输的10倍以上。世界上贸易运输的80%,是靠海运完成的。 海洋又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生成地和储存地,海洋影响着大陆的风雨,海洋有巨大的冰山,在世界性缺水的今天,人们把对淡水需求的目光投向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人再也不会对自己的蓝色国土漠然处之。 保护蓝色国土的生态环境,发展海洋经济,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坚决捍卫蓝色国土的主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权利和义务。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