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走进这座房子,关上阁楼的木门,我知道,我就是另外一个人了。像身后的夜色,摇曳于这座城市里的灯光,关上门就不见了。
我脱掉真丝旗袍,脱掉高跟鞋,取下所有的首饰。换上宽大的睡袍,赤脚,走路很轻,在地板上,跟风拂过海面似的。
这个城市没有海。但只要我走进这个阁楼,往旧藤椅上一坐,便会听到海的声音。
我已好久没来这个阁楼了。这座房子以及隔壁的一些旧建筑,马上就要拆了。这里又会升起新的高楼。搬进新的人。
我已不知道什么是疼了。趁这座房子还未被推土机推平,我走回阁楼里,专心清洗一次伤口。
我明白,这不是告别,也不是终结。在这世间上,很多人你无处告别,很多事物也不会有终结。我只是在这里,再次听听大海的声音,记录下海浪已经漫延了多远?
哥哥,我已在旧藤椅上坐下来。我在等你。我要和你说说话。
我已经感觉到你向我走过来。我仰起头,看着你。有一份沉重压过来,压住我的喊叫。我没有哭。我只是紧紧捂住我的胸口。
我已失去你。
失去爱。
失去一切。
我不要再骗自己,假装怀着某种希望,不停步地在这个城市里继续走。
还是听我把这七年说完吧。
七年的时光,七年的经历,只要七天就能说完。
不,七个小时就足够。
这个阁楼是我来这座城市最初的所在,里面锁着我的旧梦,锁着我的记忆。路过西湖时,看见荷叶正青,莲花开得正白,趁天色昏黄,我俯下身摘了一朵下来。攀扯时,用力太猛,莲花剧烈地颤抖一下,在我手中猛地变成红色,一滴滴露珠滚落进湖水里,溅起一道道细微的波纹,像谁的心? 我把莲花带回阁楼,放在桌上,花瓣瞬间枯萎,我只想告诉你:花谢得太快,花谢得太快!
我现在做着梦,发着高烧!我要告诉你,我多么流连于一个男人的欢声和微笑。就在三天前,农历七月七,他为我过生日。他陪我在船上过,隆重得像婚礼。那艘奢华的船,仿佛是他为我制造的神迷的城堡。不,他就是一座城堡。我走进去,却再也找不到方向和出路,再也找不回自己。
我多么愿意自己从此躲在他的城堡里,偶尔,闪出身来,把世界看个仔细,然后再回去。哪怕让我只仅仅属于这个男人,我也愿意。然而,我却只能把悬空的手,无力地向你摊开。我再次承认,是我的虚妄最终毁了我。
也许,也许不是。我记起上船时,我梦游一般说出母亲说过的那句话:“船是漂浮物,在船上庆祝,不吉利。”
当时,没人答话,若能有人立即应上一句,比如“船不吉利,人大利”!或者说,“风吹太阳晒,霉运就离开”,都行,最好的办法是就近任何一个可摔破的东西:碗、盆子、玻璃杯,拿上一个重重砸在船上,便可破解了这句本来不应点明的话。然而,我记起了母亲的话,却忘了老辈人的教训。没有人接任何一句话,也没砸任何东西。恐怕就是在这个瞬间,船底下正翻卷出一片漩涡的急湍江水,一团肉眼看不见的凶气悄悄投向了我。
“你的眼睛能代表你说话。”他说这话时,声音很快,“你藏不住,你的思想,包括你小小的念头,你的眼睛在告诉我。”我没接他的话,当时并没在意他这是在暗示,只是觉得,在那样的场合和背景下,他说的任何一句话和任何一个动作,都应当与爱有关。P1-3
虚掩的门已释怀
——再版自序
我还记得,六年前的那个夏日晚上,我和一位好友坐在西湖边的露天咖啡座,他喝他的啤酒,我喝我的咖啡,咖啡早已凉了,我对他说起我要写的这部小说。很多细枝末节纷至沓来,说到动情处,眼里起了雾,有泪滑过脸庞。夜很黑,他没有说话,始终沉默着,也许他看见了,也许没有。我们坐在一棵大樟树下,有淡淡的樟树香。
抬眼看,夜西湖在灯影下凝聚起一团水雾,如蒙着面纱的美丽女子。多像我小说里的那位女主人公,美丽而哀伤。
苏格拉底曾警告过我们:也带向激情和“美将人带向智慧,也带向激情和痛苦的深渊。”接下去的日子里,我开始动笔写,奋不顾身地跳进这个“激情和痛苦的深渊”。
那时的我,觉得遍地都是伤口,伤口无处不在。尤其作为一个女人,这世间所施予我们的苦难与伤害,总是多于温情。温情虽然存在,但总是单薄,转瞬即逝。
自然而然地,我为这部小说命名为《伤口》。是和省作协签约的一部长篇,被选入“浙江青年作家创作文库”里,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六年后的今天,一个隆重的冬日,我身处北中国的旅馆里,沏一壶陈年普洱,杯子是六瓣梅的形状,也可想象成一朵即将消融的雪花。窗外正雾霾沉沉,寒冷的风拼命挤进十二楼的窗
缝里。这里是北方,却刮不起一场漫天飞雪。
我不止一次地想起见雪落泪的那个人。或许,此刻的他,正避风点燃一支烟,猛吸进一口,站在另一片灌满冷风的黑夜里,注视着看不见的远方。他是否也在遥想一场雪?
他仿佛问过我,小说里的那个女子,她,最后死了吗?我说,她没死,但她的心死了,生命于她也就再无意义,等于死了。
这么说的时候,仿佛觉得,问的那个人,就是女主人公苦苦找寻的那个人。她足足找了他七年。然而,她并不知道,他早已去了另一个世界,永不再来。七年。然而,她并不知道,他早已去了另一个世界,永不再来。
重读书稿,读到第一句:关上阁楼的“当我走进这座房子,木门,我知道,我就是另外一个人了。像身后的夜色,摇曳于这座城市里的灯光,关上门就不见了……”
——像打开一只熟悉而幽深的洞穴,故事里的细节扑面而来,带着莲的伤感和清味。我不再往下读。坚决为小说更换书名,改为《空阁楼》。我觉得,再没有比这三个字,更能与这个小
说相契合的了。对于这部小说,或者仅仅是《空阁楼》这个标题,触动了好友续小强。或许他觉得我对写小说,对生活,都应该有更包容更宽阔的心灵。我承认,这些年来,倔强和偏激,从来都是我最为擅长示人的面目。他率先读懂了我,并以他温婉的方式告诫我。在这部小说再版之际,欣然作诗相赠:
空阁楼
空了许多年了
荒草复流水
流水覆荒草
青蛇如锁
枯化成风
虚掩的门已释怀
合欢树上的那只灰雀
望去就恍惚了
犹如一滴
滑向过去的泪
扶危墙上楼自哀
如入逝川深处
窄小的影子已是寒意
小花窗外青山在
一朵云便是一个故人
还是过了许久
微雨不请自来
心如溪动
屋瓦已盛满了水
只等着
为你煮浅茶一杯
感谢小强,不管是一首诗,还是一部小说,各自拥有不同的生命与气质,它们会在这世上自顾自成长。我们也是。很多年了,我一直住在自己的雷峰塔里,写小说,幻想,不
断虚构,偶尔放自己出去远行。世界在我眼前变来变去,经过
的人和事巫幻森森、变幻莫测。岁月走过,于这个隆重的冬日,我甘愿为赴一场雪,穿过长
长的生命,几万里几万里地奔赴在前往的途中,或者,是奔跑在来时的路上。那里应该有海浪,掀起一阵,又掀起一阵,一浪高过一浪,我欲在海浪的尖抵达之前赶到。幻想着一场雪花与海
浪的交织,那时再读一首诗,就像遇见一张雨水与热泪交织的脸。
感谢北岳文艺出版社,为了再版这部小说所付出的努力。这是这部小说的荣幸,也是我的荣幸。
2013年12月28日/北京西藏大厦
《空阁楼》由鲍贝编著。
《空阁楼》讲述了:
何晓难逃出了过去的苦难,为了当初的爱恋,追寻出走的阿哥……在霓虹闪烁的都市,容身于一间阁楼。为了生存,幻化成舞间精灵,一朵圣洁莲花染血绽放……
迷离虚幻的生活中,爱情再次降临。然而阴谋、设计掩盖不了内心的惶恐不安,想要坦然面对时,却再也找不回逝去的爱情。回到当初容身的阁楼,关上门,摇曳于都市的灯光不见了,一切成空……
原书名《伤口》,2008年在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现经作者修改,改书名为《空阁楼》在我社出版。《空阁楼》(作者:鲍贝)以“我”向阿哥讲述过去的方式,展现了一个贫苦的渔家女为了寻找青梅竹马的阿哥背井离乡,在城市欲望的洪流中浮沉的故事。一个女性用自己的全部身心,见证了命运的苍凉与疼痛,苦涩与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