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智慧编著的《青出于蓝》中《面子》以区区1500字,竟囊括了父子姐弟(亲友)关系、邻里关系、同学同事关系、师生关系,拉出了一个庞大的社会关系体系。其每一处人物关系都与“面子”密不可分,这使文本集中而饱满。《爹是一个贼》讲述了一个为了供孩子上学,靠演“贼”赚钱的父亲。这位父亲不惜在众人面前放下尊严,吞下人们的鄙夷、咽下人们的憎恨,单纯的目的就是这样能赚取孩子上学的学费,读来让人心头掠过一丝酸楚。《萝卜白菜》塑造了一对夫妻,当兵的男人为了尽孝道娶了一个自己不爱的女人,每次回家女人都去接男人。女人说:送别太伤感,迎接才让人喜悦,让人憧憬。
《青出于蓝》小小说作者孙智慧用自己平实的笔触为读者勾描了一幅社会百态图。内容涉及校园、职场、情感等多个领域,共九十余篇。
《青出于蓝》读后启人心智,引人深思,特别是青少年朋友可以开阔视野,认识社会,给自己的写作以及日常生活带来帮助,是本值得一读的课外读物。
“李安全”是我们班主任的绰号,因为常常挂在她嘴边的就两个字——安全。她四十岁左右,长得矮矮胖胖,还黑黑的,但说话一直和和气气的,是民办教师转正过来的。她经常自嘲说:“我水平不高,大家平平安安的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了。你们给我起的这个名字挺阳刚的。”因为她平易近人,我们都和她比较亲近。
安全教育始终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每逢学校例会结束,我们就能看到班主任李安全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她先“咳”一声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然后严肃地说:“强调几个重要的事儿,第一件先强调——”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安全”。接着就是我们班的一个保留节目,一段经典对白:
李安全:“下雨天——”
她刚开头,我们就在底下喊:“防滑防摔!”
“天气炎热——”
“防中暑!”
“上下楼梯——”
“轻声慢步靠右行!”
最后,大家哄堂大笑。她也不生气,等大家笑够了,才补充一句:“安全可不是儿戏哦!特别是路远的同学,特别是路远的同学,回家时一定要结伴而行,不像我就住在--校门口。”说完,还故意摆出一副得意的神情。
那年五月十三号的下午,李安全老师一脸庄重地来到教室里,她语气沉痛着对大家说:“同学们,昨天,我国四川发生了罕见地震,破坏极其严重,严重摧残了人们的生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一些防震的知识。”随后,她给我们分发了几张防震知识的油印纸。这可是她自己花钱跑到网吧里下载给我们打印的。她说有些灾难我们避免不了,但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大家回去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必要时也要讲给父母听。
紧接着,李安全又给我们油印了许多防雷、防火以及防电的知识,她让我们整理在一起,作为一个生活必备资料保存起来,让我们对安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
日子像流水一样一天天过去。这天晚上上自习课,我们的历史老师让我们去看一个教育影片《林则徐禁烟》。由于学校里没有影片播放室,老师就借用了离学校不远的镇礼堂,那里的条件要好得多,我们也看得津津有味。哪知结束我们回去时,天不作美,下起了雨。历史老师组织我们按秩序排好队回学校去。“这还用说嘛,李安全早给我们讲过了,走马路要注意交通规则呗。”有嘴快的男生吼叫着。路不算远,可雨下得急,一眨眼的工夫就像千军万马奔驰而来。路上的车辆明显速度加快,一辆辆像箭一样向前方射去,溅起的泥水喷洒开来,稍不留意就一身泥浆。突然,有位女生尖叫着:“看!那儿有人被撞了!”大家一起朝手指的方向看,路的对面,昏黄的路灯下若隐若现有位矮个子被一辆三轮车撞翻了。几个男生要跑过去看个究竟,被老师制止了。这时,旁边超市里蹿出几个人,抬起地上的人,迅速拦了辆出租车奔市里的方向去了。
回到学校,我们都成了落汤鸡,到宿舍里换了件衣服,不知怎么我们都想起了出车祸的那个人,不知那人怎么样了?看到这触目惊心的一幕,我们忽然很想念一个人,那个成天把安全挂在嘴边的人——李安全。
第二天,噩耗传来。李安全老师出事了。
据李安全的家人说,放学的时候,历史老师告诉她要去外边看影片,她就一直放不下学生,担心学生路上出事。后来又下起了雨,她就不顾自己还发着烧非要去看看,刚出门就隐隐约约看到路对面自己的学生排成队正在过马路。可就在这时候,她发现一个小个子学生撑着伞跑过马路,她的左侧,一辆黑色的轿车急驰而来。李安全一个箭步冲过去,那个学生得救了,她却倒下了…… 泪水瞬间就模糊了我们的双眼。
从那时起,我们的老_师还是经常提醒我们注意安全,只是说的时候,班上再也没有哄笑声,都是一脸肃穆。我想,一提到安全,大家的眼前一定都浮现出那个矮矮胖滕的必说话和和气气的身影,她的名字叫李安全。P2-3
青年作家孙智慧的小小说朴实、自然、好读。他善于在平平淡淡的叙述中描绘大干世界的芸芸众生。现以被选人部分省市高考阅读训练题的小小说《面子》为例,试论其小小说特点。
小小说《面子》以区区1500字,竟囊括了父子姐弟(亲友)关系、邻里关系、同学同事关系、师生关系,拉出了一个庞大的社会关系体系。其每一处人物关系都与“面子”密不可分,这使文本集中而饱满。不难领会,作者浓墨重彩的“面子”实则由金钱、权力、社会地位制作而成。作者貌似描写人们苦苦追求“面子”,实际上是在讽刺当今社会盛行的势力虚荣、以权谋私、托关系走后门等种种不良风气。值得琢磨的是,作者是怎样在这逼仄的文字空间里展示如此多重关系中的“面子问题”,实现讽刺的艺术效果的。
在京剧表演行为中,有一种意会化方式,大将军带左右两个龙套,举着旗子,就相当于行军打仗时的干军万马。笔者认为,“面子”就像那个将军,文本即如那两个龙套,它们利用当今社会人人皆知的大量不正之风的事实来讲述这个故事。在作者与读者共知的情况下,巧妙地运用了三处语用策略,只需点睛之笔,就从一孔窥见了全豹。在文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堪称最小极限化原则,它是指说话者只提供最小极限的语言信息,以达到交际目的。比如,“面子”的首次出场是在姐弟关系中姐姐的一句话,“上头正在调查她的财产状况,如问到你你就说是你早买下的。你一定要给我这个面子。”这里作者并未具体直白她陈述姐姐贪污腐败的事情,但在此类事件满天飞的今天,共同的文化背景及客观环境造成了读者与作者的共知。惯有的常识让读者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当今社会某些领导干部的贪污腐败行为。同时,“掏心窝子”一词又将事件的隐秘、不便公开以及真实性进一步定位,更加验证了读者的猜想,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便起到了虽未明说、实为明说的效应。接下来,“平日里都是有事求他这个姐姐,现在这个姐姐居然也求到自己头上了,总算把丢的面子拾回来了。”两个“求”字的对比便又讲完了贪官“前倨而后恭”、因丑事即将暴露而焦急的心情。
对人人熟知的爱攀比现象,作者也并未大加渲染,仅仅一句“净是一些厂里的科长、局里的主任之类,和他这个平民百姓一比,把他从他姐姐那儿拾起来的面子重又弄得荡然无存”,就把当今人们以地位、权势为尺码,“看人下菜碟”的集体无意识心理烘托出来。在上下级(包括师生关系)的微妙关系处理上,一般来说,人们在与和自己同等级、同层次的人讲话时表现比较正常,行为举止都会比较自然。但是,在与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交往时就可能感到紧张,表现比较拘谨并且自卑感强。而在与社会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讲话时就会表现得比较自如、自信,甚至比较放肆。在文本中,作者只是通过几个短语就把这种等级的不同体现了出来。如下对上:“从车上下来那个叫杨志的同学,来到张生的儿子面前,毕恭毕敬地问:班长,啥事?”“他儿子倏地像骡子受惊了似的向他身后撤。干什么,你给老爸露脸的时候到了。张生呵斥儿子。他儿子却使了吃奶的劲把他拽到一边,说,那是我老师。”一个“毕恭毕敬”,一个“骡子受惊”,一个“吃奶的劲”就把下对上的恭顺、圆滑、畏惧之情已经渗透小学生的言语行为的可怕现状写尽了,小学生尚且如此,成人何以堪!在上对下中,文本又是这样呈现的:“那小子的爸爸径直走到那两名警察面前,低声耳语几句,两名警察放了行。”这样一来,一个“径直”,一个“低声耳语”,仅仅两个行为动词又把上级对下级普遍的办事方式显示出来。
同时,孙智慧先生将最小极限化原则与转移次准则适时地糅合在一起,共同为讽刺机制服务,使文本更具闪光之处,给人以精雕细琢之感。比如“可怜天下父母心”一句。从一般意义上讲,“可怜天下父母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赞叹天下父母为子女付出所有、无怨无悔的伟大感情;二是表达子女遇到挫折或取得成就时父母为之担忧着急或欣慰高兴的心态。但在《面子》中,这一俗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异。在《面子》中贯穿着两组父子关系:张生父子及杨志父子。首先看张生父子。发了财的张生因为城里教学质量好,就打算把儿子送到城里读书,恰好这时姐姐因财产状况出了问题也请他到城里看管一下自己的住房。从“正打瞌睡呢,扔过来一个枕头”一句,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出,供儿子读书是张生进城的主要目的。但接下来的几点让我们对他的目的产生怀疑。试想,如果张生只是单纯地为让儿子有更好的学习环境,那他完全可以在身份悬殊的邻居面前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保持一颗良好平等的心态,大可不必有低人一等的羞愧之感。当驾驶证事件表明不良的社会风气已经侵蚀小小的儿子时,父母在冷静之后考虑的本应是儿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是否会被日积月累的不良风气毒害至深并因此铸成大错。但张生的态度截然相反,他不仅不担忧,反而洋洋自得、以此为荣,甚至再次出现类似事件时主动提出让儿子继续自己上次的“壮举”。在另外一对父子身上,杨志爸爸对儿子的爱以为儿子的同学及老师“办事”体现出来。这让我们不得不质问:难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就是让孩子有了出息给自己“长面子”?就是不分青红皂白、不分是非对错的溺爱孩子吗?假使姑且认同这种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第一层面,那么儿子让张生引以为豪的理由在不知不觉中叉推翻了第二层含义。子女优异父母骄傲本是人之常情,但张生骄傲的资本却是儿子办成大人都办不了的事,再次违拗了常理。儿子办成事的筹码是他的班长身份,而这种身份的来源是“个子高,在农村跑大的,身体比城里的孩子结实”,并非在于他学习有多好、表现有多优秀。小说清楚的写到儿子的成绩不太好,这就成为这一事实铁的证据。
文中形容词和虚词的降用进一步突出了“面子”的讽刺效果。比如,张生的儿子本是因身高体壮当了班长的小学生,但驾驶证事件让他成为邻居眼里“神通广大”的人物。“神通广大”是指法力无边、本领高强、无所不能。这种释义的巨大和人物身份以及事件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不和谐。驾驶证事件本微不足道,但给邻居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张生楼上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并且“都”把张生的儿子视作神通广大的人物,再看张生的时候也“都”带了一种羡慕的表情,“张生感到和邻里的关系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简简单单的“都”、“又”两字把事件传播的力度之大、范围之广传达了出来,造成事件与影响一小一大的对比冲突。一句“儿子能在班上当班长,他爹能差到哪儿去”,又把张生在邻居心中的地位提高,展示了邻居那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心理,再一次把小市民阶层盲目追求面子的社会现状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讽刺效果自然呼之欲出。
此外,他的其他篇章也同样耐人寻味。《爹是一个贼》讲述了一个为了供孩子上学,靠演“贼”赚钱的父亲。这位父亲不惜在众人面前放下尊严,吞下人们的鄙夷、咽下人们的憎恨,单纯的目的就是这样能赚取孩子上学的学费,读来让人心头掠过一丝酸楚。《萝卜白菜》塑造了一对夫妻,当兵的男人为了尽孝道娶了一个自己不爱的女人,每次回家女人都去接男人。女人说:送别太伤感,迎接才让人喜悦,让人憧憬。后来男人转业做了刑警真正懂得了要让女人过上好日子,当他真正把爱拾起来的时候却在一次对贩毒分子的清剿中牺牲了,女人再次去迎接男人的时候迎来了男人的遗像,女人平生第一次送男人却是送他下葬。这一送竟成永别!令人欷歔,令人心酸!《风刮了一下门》里塑造的那位领导架子十足的胡局长,让人读后顿然体会到那种意味深长的酸辣甚至是辛辣的讽刺。
(原文载《当代小说(新诗文)》)
刘瑜
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