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美育人生/现代文化名人自传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蔡元培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蔡元培是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毕生从事民主革命和现代教育事业,为之做出了重大贡献,被中国共产党誉为“现代知识界的卓越前驱”。他博学多识,对哲学、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均有研究和建树。

《美育人生》中,蔡元培教授以平实晓畅的文字对自己的一生作了全面而独到的描述。

内容推荐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汉族,原籍浙江诸暨,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人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提出了“五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他试图通过贫儿院的试验和推广,逐步以学前儿童公共教育替代当时的家庭教育,最终实现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他是中国近现代美育的倡导者,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设想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把胎教作为美育的起点;让婴儿及其母亲生活在由自然美和艺术美构成的环境之中;认为幼稚园的美育一方面通过舞蹈、唱歌、手工等“美育的专题”进行,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利用其他课内涵的美育因素,如“计算、说话,也要从排列上、音调上迎合它们的美感,不可枯燥的算法与语法。”其74年的人生历程,先后经历了清政府时代、南京临时政府时代、北洋政府时代和国民党政府时代,一路经历风雨,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

《美育人生》是“现代文化名人自传丛书”之一。

《美育人生》是蔡元培教授的自传,读后使人对蔡元培这位“国学大师”“人世楷模”将有更为深切的认识。

目录

壹 家世血缘

乡土

商贾之家

少年失怙

家有慈母

贰 求学取仕

十年私塾教育

科举之路

叁 委身教育

甲午惊雷

戊戌心迹

绍兴中西学堂

上海南洋公学

中国教育会

爱国女学校

爱国学社

会社分裂

青岛少憩

肆 沪上革命

《警钟日报》

创立光复会

加入同盟会

伍 留学游学

决意留德

从柏林到莱比锡

响应辛亥革命

重返莱比锡

游学法国

考察欧美

陆 民初岁月

力荐黄兴

出任教育总长

迎袁专使

继任教育总长

教育改革

唐绍仪内阁

二次革命

柒 主持北大

厉行改革

兼容并包

支持新文化运动

辞职复留职

捌 国民革命

响应北伐

大学院时代

领导中央研究院

保障民权

玖 晚年生活

淡出世事

七十寿庆

长眠香港

拾 婚姻爱情

婚姻理想

梅开二度

悼亡祭文

拾 壹性情主张

爱好旅行

勤俭的生活观

素食主义

美育人生

对学生的希望

读书的经验

试读章节

商贾之家

我家先世是明季由诸暨迁至山阴的。山阴的始祖是恭政公,在画像上方巾蓝衫,是明代生员的样子。再传而至佐臣公,以造林售薪为业,重然诺,好施与,时谓之蔡善人。为同业所忌,或以斧斫其肩,因是辍业。又两传而至我高祖必达公,命诸子贩绸至广州,颇获利。因漏税,我第三曾伯祖为关吏所拘,将处死刑,倾家营救,获免,但家境从此中落。相传我祖父夏夜读书,无法得辟蚁烟[避蚊蝇],置两胫于瓮中,勤学可想。我祖父在一典当中习业,渐升至经理,以俭省,稍有积蓄,所以为祖宗置祭田,为子孙购地造屋,做成小康的家庭。(《自写年谱》,1940年2月。)

余祖父营典当业,为当铺经理。遂在笔飞坊自置一房,坐北朝南,有大厅三楹。生我父兄弟七人。先三叔好武艺,外出,不知所往,亦不知所终。留在家同居者只六子耳。六叔、七叔年最幼,长子及二、四、五子均已结婚。先祖又在屋后加盖五楼五底,以备大家庭合住之用。余等为大房,住一楼一底之外,尚多一骑楼,骑楼虽多只一间,亦意存优待于长子也。(《蔡孑民先生自述身家轶事》,1938年7月。)

笔飞弄的房子是我的祖父所经营的。分两进:前进是一堂两厅,有园有井,是买的。后进是五楼五底,是造的。我父与第二、第四、第五的三位叔父住后进,第六、第七的两位住前进,也是祖父分配的。

我父亲在世时,四叔父也任钱庄经理,五叔父及七叔父均任钱庄的二伙(即副经理之意),二叔父任绸庄经理,六叔父在田氏塾师,都有职业。我的外祖父家周氏,大姨母家范氏,四叔母的母家王氏,都住在笔飞弄,而且家境都还好,亲戚往来,总是很高兴的,我们小孩儿,从不看到愁苦的样子。我父亲去世以后,我们这一房,固然陷于困苦,而不多几年,二叔父、五叔父、七叔父先后失业,即同住一弄的亲戚家,也渐渐衰败起来。我那时候年纪虽小,但是听我母亲与诸长辈的谈论,也稍稍明了由盛而衰的缘故,引起感想,所以至今还没有忘掉。(《自写年谱》,1940年2月。)

余同胞兄弟四人,四弟早殇,实为兄弟三人,即余有一兄一弟。余有两姊,均未出阁,均在二十左右病故;有一幼妹,亦早殇。先父面方,肤色颇黄,先母面椭圆,肤色白皙。余兄弟姊妹七人,凡居单数者均像母,居双数者均像父,余行二,故像父亲。

先父为钱庄经理,二叔为绸缎店经理,四叔亦经营钱庄,五叔、七叔为某庄副经理,全家经商,惟六叔读书。

余家至我六叔,始考试入学(秀才)。后并补廪(廪生)。自六叔以前,祖传无读书登科之人。(《蔡孑民先生自述身家轶事》,1938年7月。)

孑民有叔父,名铭恩,字茗珊,以廪膳生乡试中式。工制艺,门下颇盛。亦治诗古文辞。藏书亦不少。孑民十余岁,即翻阅《史记》、《汉书》、《困学纪闻》、《文史通义》、《说文通训定声》诸书,皆得其叔父之指导焉。(《蔡元培口述传略》(上),1919年8月。)

少年失怙

[十一岁时,]一八七七年六月二十三日,我的父亲去世。父亲讳宝煜、字曜山。任钱庄经理。去世后,家中并没有积蓄。我的大哥仅十三岁,我十一岁,我的三弟九岁。亲友中有提议集款以充遗孤教养费者,我母亲力辞之。父亲平日待友厚,友之借贷者不必有券,但去世后,诸友皆自动来还,说是良心上不能负好人。母亲凭借这些还款,又把首饰售去了,很节俭地度日,我们弟兄始能生存。我父亲的好友章叔翰先生挽联说:“若有几许精神,持己接人,都要到极好处。”

我父亲在世时,四叔父也任钱庄经理,五叔父及七叔父均任钱庄的二伙(即副经理之意),二叔父任绸庄经理,六叔父在田氏塾师,都有职业。我的外祖父家周氏,大姨母家范氏,四叔母的母家王氏,都住在笔飞弄,而且家境都还好,亲戚往来,总是很高兴的,我们小孩儿,从不看到愁苦的样子。我父亲去世以后,我们这一房,固然陷于困苦,而不多几年,二叔父、五叔父、七叔父先后失业,即同住一弄的亲戚家,也渐渐衰败起来。我那时候年纪虽小,但是听我母亲与诸长辈的谈论,也稍稍明了由盛而衰的缘故,引起感想,所以至今没有忘掉。(《自写年谱》,1940年2月。)

家有慈母

我母亲素有胃疾,到这一年(即1885年——编者注),痛得很剧,医生总说是肝气,服药亦未见效。我记得少时听长辈说:我祖母曾大病一次,七叔父秘密割臂肉一片,和药以进,祖母服之而愈,相传可延寿十二年云云。我想母亲病得不得了,我要试一试这个法子,于是把左臂上的肉割了一小片,放在药罐里面,母亲的药,本来是我煎的,所以没有别的人知道了。后来左臂的用力与右臂不平均,给我大哥看出,全家的人都知道了。大家都希望我母亲可以延年,但是下一年,我母亲竟去世了。当弥留时,我三弟元坚,又割臂肉一片,和药以进,终于无效。我家还有一种迷信,说判臂事必须给服药人知道,若不知道,灵魂见阎王时,阎王问是否吃过人肉,一定说没有吃过,那就算犯了欺诳的罪。所以我母亲弥留时,我四叔母特地把三弟割臂告知,不管我母亲是否尚能听懂。

[二十岁时,]一八八六年正月二十二日,我母亲病故,年五十岁。我母亲是精明而又慈爱的,我所受的母教比父教为多,因父亲去世时,我年纪还小。我本有姊妹三人,兄弟三人,大姊、大哥、三弟、三妹面椭圆,肤白,类母亲。二姊、四弟与我,面方,肤黄,类父亲。就是七人中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奇数)类母,第二、第四、第六(偶数)类父。但大姊十九岁去世,二姊十八岁去世,四弟六岁殇,七妹二岁殇。所以受母教的时期,大哥、三弟与我三个人最长久。我母亲最慎于言语,将见一亲友,必先揣度彼将怎样说,我将怎样对。别后,又追想他是这样说,我是这样对,我错了没有。且时时择我们所能了解的,讲给我们听,为我们养成慎言的习惯。我母亲为我们理发时,与我们共饭时,常指出我们的缺点,督促我们的用工。我们如有错误,我母亲从不怒骂,但说明理由,令我们改过。若屡诫不改,我母亲就于清晨我们未起时,掀开被头,用一束竹筱打股臀等处,历数各种过失,待我们服罪认改而后已。选用竹筱,因为着肤虽痛,而不至伤骨。又不打头面上,恐有痕迹,为见者所笑。我母亲的仁慈而恳切,影响于我们的品性甚大。(《自写年谱》,1940年2月。)

P5-9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5: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