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未完的旅程/中国现代军事纪实文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叶雨蒙
出版社 大众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师党委全体会议依然持续进行着。在师部小招待所一间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弥漫着各种牌号的香烟燃烧后混杂在一起的烟雾。李亦农坐在长形会议桌靠中间位置的一张电镀折叠椅上,不时环视着会议桌四周一张张或熟悉、或生疏、或似曾相识的面孔。会议室的空间烟雾很浓,使光线逐渐变黯淡了。阵阵烟味不时撩拨着李亦农的烟瘾……

内容推荐

在二十多万字篇幅中了始终不作惊人之笔,不紧不慢地一味在叙写着非战时部队日常生活。从师机关办公楼,到家属区的几排小平房;从连队荣誉室,到实弹射击场。我们读下去,犹如伴随着叮叮咚咚的驼铃声响,不紧不慢地进前去。正是在平淡无奇之中,作者为我们展开了一卷漾溢着军营风情的图画,记录了我军向现代化迈进的足音。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试读章节

“知道不,儿子回来啦!”季芳出现在书房门口,她腰里还系着围裙。

“朝朝?他人呢?”李亦农把信放在桌上,回头问季芳。

“和小娜出去啦!刚走不一会儿。”季芳显得十分高兴。

“这小子,刚回来就跑了,哪儿是回来探家呀,是回来探对象吧,哼!”他说罢又问,“那小婕呢?”

“她今天上夜班。你不是喜欢清静吗?这回让你清静个够,烧了好几个菜,你一个人吃吧……”季芳说着,听见厨房里高压锅吱吱叫了起来,“呀,糟了!饭煳啦!”连忙转身到厨房去。

晚饭前,季芳刚把炒好的几个菜端上餐桌,王煜突然来了。王煜虽然在下面当团长,但家却在师部,这是因为他的妻子刘茹平在师医院工作。

王煜进来的时候没有敲门,是径直推开门大步跨进来的,手里还拎着一瓶酒。

“季芳嫂子,我知道你的菜炒好了。嗯,味儿真不错!”王煜把帽子挂在衣架钩上,径直走到餐室去,一边大声嚷着,“好菜一定得有好酒——瞧瞧这是什么酒?!”王煜朝李亦农扬了扬手中的酒瓶,炫耀地,“浠水大曲,号称‘二茅台’!”说着,把酒瓶“咚”一下子放在桌上,才忽然想起后面还有人,连忙扭回头去,“咦!老胡呢?怎么还不进来?老战友啦,还客气什么!”

随着王煜的话音,进来一个人。背有些驼,个儿不高,削瘦;上身穿一件染着斑斑污迹的旧军棉衣,下穿一条制服棉裤,棉裤是黑色的,倒显不出脏到哪里。他进来后,一手摘下扇着两只帽耳的绒棉军帽,露出头发杂乱的脑壳。他不住地朝李亦农和季芳点着头,一脸笑意。

“哟,胡玉来!好家伙,哪阵风把你给吹来啦?!”李亦农一见来人,兴奋地几步奔过去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忙请他坐下。

四人落座后,季芳打开了王煜带来的那瓶白酒,给王煜和胡玉来一人倒了满满一杯;之后,给李亦农也倒了半杯。李亦农虽然爱喝酒,但是由于近年来身体状况不好,季芳一般都不让他喝;今天由于客人是李亦农抗美援朝时同在一个连队的老战友,季芳才破例给李亦农倒了半杯酒。

今晚上季芳很高兴。虽然儿子和女儿不在身边,但来了两位客人,又都是李亦农的老战友,而且当年在朝鲜战场,她还曾以记者的身份采访过这三个人。季芳当然能察觉到由于王煜和胡玉来的到来,李亦农心中增添的那种喜悦之情。因此,季芳以主妇和好友的身份,殷勤地频频为客人斟酒、让菜。

季芳问王煜,为什么没有带他妻子一起来。

“不是我不想带她来,恐怕世上只有我最惦记她。”王煜从一只菜盘里用筷子夹了一块焦熘肉,扔到嘴里一边嚼着,一边说道,“今天她打回个电话来,说正在医院忙着抢救一个重伤号呢!说是烧伤面积达百分之七十六,是什么市木横担厂一个学徒工,送咱们师医院来了,正巧这时老胡来找我,女儿也没回家,谁知道跑哪儿疯去了!我可懒得做饭,又想吃好的;干脆,拉上老胡一块儿到这儿来了!”

李亦农发觉胡玉来讲话不多,担心他因为和自己久不见面,是不是有些拘谨,就一再给他斟酒,给他碟子里夹菜。并关切地询问他这些年来过得怎么样,家庭有什么困难没有。李亦农知道,胡玉来的家在东北辽阳;过去部队驻在东北时,胡玉来到部队来过几次,看望他和王煜。而部队自从移防到华北后,他似乎只是“文化大革命”正热闹的时候来过一次——那时候李亦农正在北京社会科学院的一个研究所“支左”,没见到他,是以后听王煜说起过的。算来,两人也有十多年没见面了。

“还是老战友亲哪!一个坑道里吃过炮烟儿,到多会儿也忘不了……”胡玉来呷了口酒,眨了眨他那一双扁桃形眼睛,又叹了口气接着说道:“不过,眼下我跟你们可没法儿比喽,差远啦!瞧我这一身穿戴……”说着,他抬起右臂,用左手拍拍右袄袖那油污的袖口,“这还是抗美援朝回国后,复员回家穿回去的军棉袄。不是出远门还舍不得穿……”

“得啦得啦!又是你那抗美援朝的旧棉袄,到这儿来之前你说过有八遍啦!”王煜不耐烦地打断了胡玉来的话。

季芳忙给胡玉来面前的碟子里夹了些木须肉,“快吃菜吧。”又对王煜不满地说,“让人家说嘛,‘饱汉不知饿汉饥’!”接着给胡玉来杯里满满地重新斟了一杯酒。

后来,李亦农和王煜渐渐转了话题。李亦农向王煜询问起师里的情况。他问王煜:

“方副政委这人情况怎么样?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在师党委会上,他始终保持沉默,恰恰和你相反。”P6-7

序言

我同叶蒙同志在一起工作,读过他的长篇小说《未完的旅程》,很乐意写一点感想,向读者介绍这本书。

我读书太少,表现当前部队生活这样的长篇似乎还不多见,又是以描写部队政治思想工作为中心的,就更为难能可贵。要知道,这是人们视为畏途的一个枯燥乏味的领域,只管你写,有人出版吗?有人看吗?这无异于要在大沙漠中寻找一块绿洲,作者相信他一定会找到的。在二十多万字篇幅中,他始终不作惊人之笔,不紧不慢地一味在叙写着非战时部队日常生活。从师机关办公楼,到家属区的几排小平房;从连队荣誉室,到实弹射击场。我们读下去,犹如伴随着叮叮咚咚的驼铃声响,不紧不慢地朝前去。正是在平淡无奇之中,作者为我们展开了一卷洋溢着军营风情的图画,记录了我军向现代化迈进的足音。这里不只是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偏找难写的写,偏要打攻坚战,更主要的是作者对生活具有敏锐的感受和独特的见地,能够透过IEI常所见所闻的、纷乱繁杂的表面现象,发现其深刻内涵。如果我们说,《未完的旅程》是军事题材创作上一次攻坚的胜利,是一个新的收获,当不为之过分吧!

师政委李亦农,是书中着墨最多,也是最为丰满的一个人物形象。作品中此类人物,仿佛注定了只能是一位举止庄严的传教士,一位先知。李亦农不同,他对林彪、“四人帮”时期那一套高压式的所谓政治思想工作深有体味,他从不把任何一名干部战士仅仅看做是能够使用武器的工具,仅仅看做是需要他进行说服教育的对象。在他看来,任何一名干部战士,首先是一个同他完全平等的人,是他的一个同志,一个朋友,一个兄弟。这是至关重要的,是他的立足点。他当然也不可避免地要对人“说教”,甚至是给予严格批评。那言语却饱蘸着感情的水分,真可谓人情人理,不怕不能换取对方以诚相见,向他敞开内心的门窗。对于那种形影不正的人,他则寸步不让,并且总是采取进攻姿态。作者在师、团机关工作多年,对这一层干部太熟悉了,他成功地塑造出李亦农这样一位有着高度原则性,而又可亲可敬的政治工作者的形象,绝非偶然。

此外,在作人方面不无疵瑕的几位师、团干部,也都写得真实生动,呼之欲出。如经受过长期战争考验,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严重污染,变得权欲熏心的团长王煜;如拉拉扯扯,四通八达,“能量”甚大的师副政委吴礼银;如深谙“革命的”世故,善于把矛盾上交,遇事躲躲闪闪的师政治部副主任徐有清。这样的各色人等,都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活动着,师机关办公楼表面看来一切如常,其实并非如此。作品十分自然而又颇具声色地反映了当前部队新旧交替和整顿改革中的种种矛盾冲突,赋予了强烈的现实意义。

连指导员周西南、战士高满、女护士李婕、女宣传队员王小娜、副连长李援朝等,共同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出现在我们面前,每个人却又分明有着自己不同性格的棱角。作者写了他的这些同代人,在各自所处环境中体验着应当如何正确对待人生,对待理想和个人前途。当然,也不曾忽略了记述他们爱情上的烦恼和幸福。说到爱情,早先是禁区,写不得的,现在又未免有些泛滥,似乎倒是要有一点胆略,才勇于在自己作品中不去写爱情。不过平心而论,爱情在人类生活中占有永恒的重要地位,这是一架奇妙的三棱镜,往往透过对待爱情的态度,可以折射出作品中人物或纯洁美好,或不十分美好的,甚至是十分丑恶的灵魂。只要不是强加进来的,只要采取严肃态度,自会收到应有的正面效果。这一点,《未完的旅程》又一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例证。

稍觉不够完满的是,作品开头部分,由于在铺展开人物线索,显得节奏缓慢些,一些章节,也显露出匆忙的痕迹,如果花工夫,进一步作些删节修改,会增色许多。虽然如此,对一位青年作者的第一部小说,又如何能苛求在各方面都照应那么周到呢?他是业余写作,只有晚间和节、假日可供利用,这部小说能达到现有水平,已经不易。克服某些不足之处,要期待于他的下一部作品了。

我们期待着。

一九八三年三月十七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4: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