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闪电战”?——
东线:波兰,30天。
北线:丹麦,1天;挪威,60天。
西线:卢森堡,1天;荷兰,5天;
比利时,28天;法兰西,35天。
南线:南斯拉夫,11天;希腊,58天。
这,就是纳粹军团的铁甲狂飙;
这,就是阿道夫;希特勒的闪电战!
也许至今也很少有人意识到,战争初期纳粹军团在欧陆战场上的完胜,并不意味着当时德国的军事实力远超对手。
恰恰相反,当年的英法联军,无论是在武器装备上,还是在军力配置上,与他们的对手相比,都可谓毫不逊色。联军之所以失败,一是输在战略理念上,二是输在战斗勇气上。
《第三帝国兴亡史(第2部以复仇者之名1939-1941)》由修武兴国编著。
由修武兴国编著的《第三帝国兴亡史(第2部以复仇者之名1939-1941)》内容介绍:了“其实,在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从元帅到士兵,从元首到贫民,几乎没有一个德国人对未来抱有胜利的希望。
甚至在法兰西已经战败投降之后,阿道夫·希特勒给日不落帝国开出的“和平”价码竟是:
1、大英帝国的领土(当然也包括它的海外殖民地)和武装力量继续保持完整,德国不取分毫;
3、没有一个德国士兵会踏上英国的国土,英国可以在不受损伤、完整无缺和保持自由的情况下获得“和平”;
4、当然,大英帝国必须给予德意志帝国在东方行动的自由。
也许在那时,希特勒伸出的橄榄枝里,的确包含着几分真诚;
也许在那时,西方失去了它最后一次“和平”的机会……
第一章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一、打不死你咱就拖死你
要说“闪电战”,就要先说“堑壕战”。可以说,一听到“堑壕战”三个字,英法就会泪流满面,德国就会哭声震天。
这也由不得他们不哭啊!一战的时候,这三个当时地球上数得着的大国都被“堑壕战”给坑惨了,至于“堑壕战”怎么把英法德给坑得很惨,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一战的历史就知道了。
1914年7月28日,一战爆发,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与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各自组团打起了群架。战争开始时,德国打算按照“施利芬计划”先摆平法国,再挥师摆平沙皇俄国。
1914年8月1日,比利时接到德国的最后通牒。德国人表示,我们要收拾法国,从你家借个道,识相的话,大家相安无事,不识相的话,就把你比利时先收拾掉。
比利时国王和政府商量了一下利害得失,觉得无论答不答应,比利时都要完蛋,不如英雄一把,死了也光荣,于是断然拒绝了德国的要求。
于是,早就集结好的德军二话不说,抄起家伙就把比利时给平了。英国人见状,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履行对比利时和法国的同盟条约,赶忙派出远征军到法国去协助法军抵御德军的进攻。
但德军在法国东北地区所向披靡,一路奔着巴黎杀将过去。但打到巴黎近郊的马恩河一线时,却出了点状况,德军面前横亘着一条似乎有点特殊的防线。
德军的前线指挥官们在仔细观察完法军布下的这道防线之后,普遍认为这条防线的布局十分标准。他们放眼望去,只见堑壕百条,碉堡无数,铁丝网密布,里三层外三层,把驻扎在里面的英法军队包裹得严严实实,好似“忍者神龟”一样。
德军的指挥官们自信地笑了,堑壕而已,有甚稀奇,待我军一轮冲锋上去,英法那些战力平平的“水军”还不是只有跳海的份。
笑完之后,德军指挥官们号令三军,按既定方针办,挥师前进,三下五除二拿下这条防线。
接到上峰的命令,德军的炮兵们马上就架好了克虏伯大炮,没日没夜的狂轰。对面的英法战壕里一时间烟花处处,爆竹声声,比中国人过年还热闹。
炮火轰完,炮兵下课休息。德军步兵上好刺刀,准备一个冲锋就把对方的阵地拿下来。德军很有信心,英法的陆军,在他们看来不过就是泥巴捏的。
可这次冲锋所有的德军都遇到了问题,这里以一个团的德军冲锋为例,来说明他们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新问题。
一个团的德军排成散兵线向英法军队的战壕冲了过去。
德军先是遭到当头炮击,炮弹在德军身边炸开了花,很快就倒下了几十个弟兄,英法的炮火还算凑合。
冲得再近一点,步枪开火的声音便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哗啦啦又倒下百十来个弟兄,英法联军的枪法也还基本过得去。
再靠近一点,掷弹筒、手榴弹便接二连三地招呼了过来,东边炸来西边响,又放倒了百十来个弟兄。到了这个时候,德军士兵心想,敌人的招数该用完了吧!
还剩下大半个团,冲上去,只要刺刀见红,用不了多久,英法联军就会全线溃败,这是自开战以来的基本规律。可是,十分想拼刺刀的德军这次却没有得到英法联军的被迫响应。这一次,在前方迎接德军士兵的,是密密麻麻带刺的铁丝网。
冲到铁丝网附近的德军立马便挤作一团,人口密度很大,这时,英法联军的大杀器马克沁机枪响了起来,哒哒哒哒,响个不停,子弹一个接一个的往德军身上钻。德军顿时傻了眼,躲都没地方躲,眨眼间,一个整编团便报销了。
极有耐心的德军又发动了好几轮类似的冲锋,但结局却毫无意外,冲锋的部队不是报销就是报废。该死的铁丝网!该死的马克沁机枪!德军的指挥官们恨恨的骂着。
见步兵拱不动敌人的防线,德军就派出了自己的骑兵部队,打算用速度撕开英法联军的阵地。可就算德军的骑手们人人骑的都是“赤兔”,却怎么也不可能跑过子弹的速度。于是,这些骑土们依旧在速射炮和重机枪的面前人仰马翻,死伤无数。
步兵和骑兵都不好使,那就让装甲汽车去碰碰运气吧。可这些大家伙在遍布弹坑的阵地上却步履维艰,要是碰上稀泥地,更只能陷在泥巴里动弹不得。即便有个别汽车能够趟过稀泥地,躲过子弹和炮弹,但一碰到宽宽的壕沟,照样歇菜。就这样,德军始终也越不破英法联军布下的这道防线,而联军也拿近在咫尺的德国人没辙。
随后的索姆河和凡尔登战役都是这么个套路,一方的步兵费尽千辛万苦才冲到敌人的阵地前沿,此时已死伤大半,对方一个反冲锋,剩下的那几个人便只能掉头往回跑。另一方也一样,好不容易打退敌人的进攻并上乘胜追击,冲到了敌人的前沿,对方机枪一响,赶紧掉头就跑。
双方阵地前的100米区域是名副其实的“死亡地带”,只要士兵不是“未来战士”,谁也休想冲过去。
一战时的战场就是这么个态势,双方的士兵就在战壕之间杀过来、杀过去,剧情单调无比。好在有几种新式武器投入了使用,才使得一战有了点小高潮。
第一种新式武器是德军的大杀器——毒气弹。
时间:1915年春;
地点:比利时的依普尔运河一带;
人物:对峙于依普尔运河一线的英法联军和德军;
事件:德军使用毒气——氯气,英法联军阵亡万人;
影响:德军首开毒气战之先河;
后果:英法联军效仿之,一时间西线战场毒烟滚滚。
依普尔运河一线的英法联军在工事里守得稳稳当当的,如果按照常规的打法,德军显然无法拿下敌人的阵地。德军知道这常规的打法不靠谱,但非常规的打法嘛,就不一定了。可是要用毒气来攻击对方,得让敌人从战壕里爬出来并集中在一起才行,而且天气要好,风向更要对。
德军选了一个吹东北风——敌人就在那个方向——的好日子,准备引蛇出洞,把英法联军从战壕里骗出来,再实施毒气战。
德军先派出百来辆装甲车,摆出一幅要大打出手的架势。英法联军见状,立马一顿炮火招呼过来,德军佯装仓惶逃跑,联军立马倾巢而出进行追击。
没多久,英法联军就追到了一片开阔地里。这里地势有些低洼,而且还吹着东北风。德军见鱼儿终于上钩了,就开始发射氯气弹。英法联军没有防护措施,通通笼罩在黄绿色的烟雾中,不一会儿,便全部报销了。
这时候,德军发起全线反攻,由于对手的兵力锐减,阵地上已基本没有了枪手。于是,攻占敌军阵地的任务轻松完成。
第二种新式武器的亮相则开启了地面战争的新纪元:坦克投入实战!
时间:1916年1月15日;
地点:索姆河地区;
人物:英国坦克,德军防线;
事件:新式武器坦克投入使用,陆战之王闪亮登场;
影响:英军坦克引发陆战革命;
后果:德军的防线被一举突破,可惜早期的坦克做得太水,后续增援也不到位,无法扩大战果。
P1-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