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远征印缅抗战/正面战场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杜聿明//宋希濂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彻底打败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进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全国军民浴血战斗,英勇牺牲,为国家、为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了全面反映抗日战争的概貌,为史学工作者提供研究资料,特将全国政协和各地政协征集的原国民党将领回忆抗日战争的文章,经过审慎的选择和核实,汇编成《正面战场·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丛书。本书是丛书中之一部。

本书收入了40余篇文章,分概述、第一次入缅抗战、中国驻印军的反攻、中国远征军的反攻等四章,讲述了远征印缅抗战多个侧面的战斗。

内容推荐

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珍珠港事件.国际上法西斯阵营和反法西斯阵营变得更加泾渭分明。从此,英美两国和中国在共同抗日的基础上结成了联盟。我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也就汇合在一起、中国远征军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组成并派赴缅甸作战的。中国远征军以充沛的爱国主义热情。为正义而战,始终保持着旺盛士气和坚强斗志。他们常常处于泥泞崎蟪的境地.强攻工事坚固的敌阵,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并在国际上博得了崇高的荣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中国远征军人缅对日作战述略

 远征军在滇西的整训和反攻

 中国驻印军始末

 中国远征军印缅抗战概述

 转战中印缅战区的新编第三十八师

 军委会参谋团与滇缅抗战

 滇缅抗日杂忆

 我军在滇越边境的防卫部署

第二章 第一次入缅抗日

 仰光失守前后

 挫辱而归的第一次远征

 第九十六师入缅远征的惨败

 第二○○师入缅抗战经过

 转战同古、棠吉和过野人山经过

 野人山历劫记

 入缅抗日二十天

 新编第二十八师远征抗战纪实

 滇西大溃败及其他

 对峙中的战斗

第三章 中国驻印军的反攻

 从印度整训到反攻告捷

 悲壮激烈的胡康河谷反攻战

 从八莫之役到凯旋回国

 密支那攻防战

 新编第二十二师对日军的最后一仗

第四章 中国远征军的反攻

 滇西纵谷地带的反攻战

 卫立煌率师反攻滇西

 强渡怒江的工程准备和取胜经过

 连战皆捷的滇西反攻战

 血战松山

 松山攻坚战

 回忆滇西反攻

 巧取来凤山强攻腾冲城

 腾冲歼敌记

 滇康缅边境的抗日战斗

附录

 远征印缅抗战大事记

试读章节

孟拱河谷战斗

孟拱河谷是沿孟拱河两岸谷地的总称。孟拱城市位于水陆交通中心,有孟拱河、南英河做天然屏障,与密支那、卡盟互成犄角,是军事上的要地。每逢雨季,山地泥深过膝,平地一片汪洋。因此易守难攻,攻击部队的进行,到处都受阻碍;而守军却可选择高地构筑工事,利用河川,以逸待劳。敌为抗拒我军前进,以第十八师团第一一四联队主力和新增援的第五十六师团第一四六联队全部布置在孟拱河谷,企图凭仗山川有利形势,逐次抵抗。我军于四月四日部署进军,新编第二十二师、新编第三十八师经过十五天的激战,先后完全占领瓦康迄丁克林之线。此后新编第二十二师与敌相持于英开塘北方。五月三日,美军飞机三十六架配合作战,我军并由战车掩护向敌包围攻击,四日完全占领英开塘。同时,新编第三十八师以迂回渗透的战术占领东瓦拉、拉吉等地,又绕道奇袭,进占芒平。

敌军分别退至马拉高以北和瓦兰及西瓦拉等地据点,顽强固守,以待雨季的来临。我军各师继续分别向南急进。担任公路正面攻击的新编第二十二师自五月五日至三十日,与敌激战将近一月,才进至马拉高地区。新编第三十八师也围攻瓦兰半月才得占领。敌军又以第二师团主力增援,企图在卡盟附近与我决战。这时,雨季已到,我军不顾大雨淋漓,与敌展开搏斗。六月四日至九日,新编第二十二师歼灭敌第十八师团大部主力,前锋逼近卡盟。新编第三十八师偷渡孟拱河,五月二十七日奇袭色当地区的敌军,敌毫无戒备,伤亡数百。六月初敌增援猛烈反扑两次,均未得逞。我两翼协同猛攻卡盟,六月十六日完全占领。此役先后发现敌尸一千六百余具,估计敌死伤数不下五千,俘敌大尉以下官兵八十九名,各种火炮三十门,步枪数百支,汽车二百余辆。

这时英军第七十七旅乘我军吸引敌军主力于卡盟期间,由左侧出动进袭孟拱,不料遭遇敌军的反击,形势危急。我新编第三十八师奉令解救,六月十八日到达孟拱东北的北岸,冒险用橡皮船连夜偷渡,二十日晨突击敌军的侧背,挽救了英军的危局。二十三日三面包围孟拱,战斗两昼夜,敌军不支溃败,残部泅水脱逃,二十五日进占孟拱。我军曾以一排兵力接替英军一营的战斗任务,英军颇为惊异。原来只有数十名敌军牵制了英军一营,而我军一排就驱逐了敌人。事后英军旅长亲到我军第一一四团团部,收集战斗资料作为参考,并表示感佩不已。至七月十一日由孟拱向密支那沿线扫荡敌人的新编第三十八师部队,与密支那的新编第三十师会合,卡盟、孟拱、密支那问的公路、铁路线畅行无胆,从而奠定了,缅北胜利的局回。

密支那围攻战

密支那周围多山,中间是一小平原,地形稍有起伏,遍地皆森林(幼年林),荫蔽异常。城西北两方,均有飞机场。它为缅北战略上的要地。

敌自瓦鲁班溃败后,时感后路被切,因而对我军在原始森林中开路前进的战术特别重视,故于三月中旬由密支那派出部队在雷班隘口及瑞里一带警戒,待机出击。

我军新编第三十师第八十八团、第五。师第一五。团,及美国G字团(以上各部队先后到达孟关、恩潘卡、太克利附近地区),曾于四月中旬奉史迪威命令,组织一先遣支队,支队长为米尔准将,第一纵队长(简称K纵队)开利生上校,第二纵队长(简称H纵队)汉得上校。四月mt%日由太克利出发,五月三日K纵队到达南卡,H纵队亦到达坡盖卡。七日K纵队开始对雷班攻击,九日采取迂回,始将敌军击溃,十日占领阿兰机场。十四日,H纵队到达密支那地区外围地点的升尼,并在该地开辟一小型飞机降落场。K纵队攻克雷班后,即向翁卡前进,于十二日到达丁克路高。此时,美G团一营与兵力约两中队之敌遭遇,激战迄晚被围。旋我第八十九团赶至,向敌猛攻,十三日解围。十八日赶至密支那北约十公里的遮巴德。H纵队十六日亦全部到密支那西机场以西附近,并将密孟公路切断。解美军之围有功、留在丁克路高掩护的我军一营,由于指挥官不负责任,竟忘却对该营空投给养,使该营官兵忍饥八日之久,仅采山果野菜充饥,至为艰苦。

为迅速占领密支那计,驻印军总指挥部决定将原留在印度境内对英普哈尔方面警戒的新编第三十师第八十九团空运密支那方面参加战斗,并归先遣支队指挥官指挥。五月十七日,先遣支队向密支那西机场发动攻击。守卫机场四周之敌百余人,仓皇抵抗后即向市区溃退。米尔准将命令我第一五。团即晚向密市攻击,二十日已攻入车站,忽遭敌集中火力的袭击,通讯联络均被切断。美方总联络官孔姆中校借故离开,以致无法要求机场的空军及炮兵支援,该团伤亡惨重,车站得而复失。二十一日,指挥部命该团撤退至跑马堤。敌乘机跟进,并将原有工事加强,分成四个防御地区,纵深配备,增兵固守。因指挥官未能及时支援前线,扩大战果,又犯逐次使用兵力、被敌各个击破的错误,致使本来可以一举而得的密支那,竟拖延到两个多月之久。二十三日史迪威偕参谋长鲍德诺及我军潘、胡两师长,来到前线组织临时指挥所,撤换米尔的支队指挥官并规定华军由潘、胡两师长自行指挥。又由列多空运第十四师的第四十二团前来增援。

二十五日起,我方再度开始攻击,至二十八日无大进展,各线均因气候恶劣,地形不利,奉命在现地构筑坚强据点,并搜索敌情。三十日,天气稍晴,指挥部下令攻击。经两星期苦战,右翼先后突破南区敌部的坚固防线,左翼虽因强行通过开阔地区,伤亡很大,也占领敌方的重要据点。攻击至此,指挥官未能接受以往教训,命令频传,严厉督催,致伤亡惨重。我部队长鉴于密市自南至北高堤间,敌依据房舍、大树、竹丛等构成坚固据点,攻击愈形困难。经和指挥部争论,六月十五日以后指挥部方面听由各部队自行处理。各部队乃采取掘壕及强攻并用的战法,进展迟缓。七月六日,我到前线视察,深感各部队胶着不动,徒延时间,因而决定在七月七日发动全面攻击。十三日起,在我优势空军及炮兵支援下连攻三日,始将北端高地及其西南数据点占领。十七日以后,各部队自行掘壕攻击,大部进入街市村落战斗。敌人虽屡次补充,但为我空军及炮兵猛烈轰击,死伤奇重,逐步退守市区。二十五日起我军又开始全线攻击,至三十一日,已将密支那市区大部占领。第五十师师长鉴于密城北端之敌据坚固阵地顽抗,强攻牺牲太大,八月二日派轻装敢死队,分组潜入敌阵地后方,将敌通讯设备完全切断,三日拂晓即向敌指挥所猛烈攻击。我攻击部队同时应声而起,向敌冲杀。敌大部被迫向江中逃窜,未能逃走之敌,大部用手榴弹自杀。五日已将所有残敌肃清,完全占领密支那。

此次战役,前后换了三个美国指挥官。他们既不了解中国士兵的特性,又不信任中国军官;命令时常变更,任务指示也不明确,下达命令以前,对实施所需的时间不作考虑,且常陷于分割使用兵力的错误。因此,中美军官之间的矛盾就充分暴露出来。

八莫克复,畹町会师

我军攻占密支那后,部队亟须整顿。在此期间奉命将驻印军编为两个军,即新编第一军与新编第六军,同时准备向缅北重要据点八莫攻击。十月初雨季已过,我军陆续向八莫地区前进。后因国内战局的需要,新编第六军空运湖南芷江,新编第一军继续向八莫攻击。八莫是敌侵犯我’滇西的战略要地,此地得失,关系缅北及滇西全局。敌在密支那失败,即集中残余部队加强八莫的防御设备,深沟高垒,层层设防,每条街巷都有坚固工事。当我新编第三十八师首次攻击时,即发现敌人阵地坚固,火力猛烈,就吸取密支那的教训,决定用陆空协同,步炮协同,并以战车掩护,逐点作歼灭之攻击。鏖战一月,整个八莫的敌军阵地,几乎全为我炮火及飞机轰炸所粉碎。敌顽强抵抗,大部被我歼灭,残敌向南坎逃窜。在追击战中,敌曾作凶猛的反扑,也都被我军击败。我军继续攻卞南坎,并于一九四五年一月下旬与滇西部队在畹町会师后,继续南下略最腊戍及其以南以西地区。但不久奉命回国,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亦告结束。

中美军官的矛盾

史迪威要撤换中国军队营长以上官员的企图虽未得逞,但仍坚持由美国军官直接训练中国士兵;所以在兰姆伽训练的时候,美国军官直接调动营以下的部队,直接带领连队到训练场,中国部队长根本不知道。中国军官当然不愿意由美国人这样随便摆布,双方争论结果,才规定各部队联络官在调部队到某某训练场时,应事先与该部队长联系,并向师部汇报。有的联络官这样办了,有的还是不按这个规定。尤其是总指挥部的直属团队,更是由美国人为所欲为。联络官认为某个干部不行,只要向总指挥部汇报,就随时撤换,并送上飞机回国,事后中国的部队长才知道。史迪威的参谋长鲍德诺曾坚持参谋长有权直接指挥部队,因中国将领反对,最后史迪威不得不接受中国将领的意见。鲍德诺从此对中国将领特别仇视。新编第一军军部原分配有一辆小轿车,鲍认为这是浪费,立即把小轿车调回总指挥部。有一次外交部长宋子文因出席新德导会议,顺便到兰姆伽视察,中国将领在欢迎时派了一排仪仗队。事后鲍德诺在中美高级将领的会议上提出质问说:“是谁命令派仪仗队迎接宋部长?如果不经过总指挥部的同意,随便派遣部队的话,那么,我们美国军官回去好了。”当时史迪威也支持他的意见。后来中国将领也提出质问:“前几天印度的一位省长来参观时(省长是英国人),总指挥部曾派一营仪仗队;中国的部长来视察,派一排仪仗队,就不应该吗?”史迪威这才没有话说了。总之,美国军官是以施主自居,认为既靠美国援助就得听他们的话,他们的联络官就是太上皇。也有很少数中国的败类(多半是翻译官)为讨好美国人,从中搬弄是非,所以中美军官一度闹得很僵。有的中国军官见面时大发牢骚说:“班超当年扬威异域,我们今天到印度来却领略海外洋威。”当时某高级将领曾写了这样一首诗:“捧檄出神州,天涯作壮游。关山欣聚首,风雨感同舟。束手难为策,依人岂善谋?重温西汉史,无语对班侯。”

在缅北作战期间,中美间的矛盾更加明显。凡有危险和困难的地方就派中国军队去,有便宜可取时就派美国军队去。说也奇怪,往往美国人认为便宜的地方,却偏偏碰钉子。如孟关主力战时,他们看到日军快溃退了,就派美军一个团去瓦鲁班截敌后路;可是遇着敌两个中队的抵抗就叫苦起来,结果还是中国军派一营人去解了围。更可恶的是当中国军队去增援他们,才一开到,他们就跑了,把中国军队留下作掩护;甚至七八天不派飞机投送给养,几乎把一营人饿垮。官兵们谈起此事莫不愤恨。至于随时派中国军队去接替在危险中的美国部队,更是家常便饭。可是,美国军队在战场上(如密支那战役)本来有机会可以而且应该支援中国进攻部队时,他们却坐视中国军队的牺牲。他们是大少爷军,却把中国军队看成奴隶军。许多官兵都愤慨地说:“中国并没有亡国,为什么我们要受这个亡国奴的待遇!”现在回想起来,深刻体会到:这就是“美援”的滋味!

P61-65

序言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彻底打败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进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全国军民浴血战斗,英勇牺牲,为国家、为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了全面反映抗日战争的概貌,为史学工作者提供研究资料,特将全国政协和各地政协征集的原国民党将领回忆抗日战争的文章,经过审慎的选择和核实,汇编成《正面战场·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丛书。本书是丛书中之一部。

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珍珠港事件,国际上法西斯阵营和反法西斯阵营变得更加泾渭分明。从此,英美两国和中国在共同抗日的基础上结成了联盟,我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也就汇合在一起。中国远征军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组成并派赴缅甸作战的。

中国远征军是根据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而组成的,随即深入缅甸与日本侵略军作战。一九四二年三月,远征军在缅南同古遭日军重兵围攻,激战十二昼夜始突围北撤。此后连发皆北,至八月初分头撤至印度和滇西集结,整个缅甸及怒江以西的部分国土遂落入敌手。此次战役,远征军损失惨重。特别是在撤退途中,山高林密,蚊蚋成群,给养困难,疫疠丛生,部队大量减员,由出征时的十万兵员,减至最后的四万人左右,在撤退中损失人数竞大大超过作战中伤亡人教。远征军之所以遭此惨败,是由于指挥系统凌乱无能和盟国之间彼此观望不前所造成的。

自缅甸撤至印度境内的远征军,陆续向兰姆伽集中,接受美国的装备和训练,同时成立了以史迪威为总指挥的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以代替开始时的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以后又陆续补充一部分中国军队空运至印度参加训练,全部美械装备,先后成立了新一军和新六军。一九四三年春,中美工兵部队自印入缅修筑中印公路。十月,中国驻印军开始向侵缅日军实行反攻。经过一年多英勇顽强的连续作战,中国驻印军终于赢得了胡康河谷战斗、孟拱河谷战斗以及密支那、八莫等战役的巨大胜利,并乘胜向滇西畹町推进。

从缅甸撤至滇西的远征军,经过整顿、补充和训练,于一九四三年四月成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下辖第十一、第二十两个集团军和直属第八军,并得到了美械装备。一九四四年五月远征军强渡怒江开始反攻,激战八个月,连克腾冲、松山、龙陵、芒市等重要城市,于一九四五年一月下旬与中国驻印军在畹町会师。

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克服了征途的险阻和日军的顽抗,终于取得了反攻作战的胜利。这一胜利完全打通了中印公路,解除了日军对中国战场西侧的威胁,打破了日军对英国援华物资的封锁,也牵制了大量的日军兵力,从而减轻了盟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次胜利是由于中国远征军以充沛的爱国主义热情,为正义而战,始终保持着旺盛士气和坚强斗志的结果。他们常常处于泥泞崎岖的境地,强攻工事坚固的敌阵,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并在国际上博得了崇高的荣誉。当然,这次胜利也是同中国人民、印缅人民和爱国华侨的热情支持以及盟国的物资援助分不开的。在远征部队反攻之前,盟国之间虽然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但在共同对敌的作战部署和指挥方面,在部队的训练和装备方面,特别是在空军的协同作战方面,已经作了长时间的准备,这无疑是取得这次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尊重历史事实和原作者的本意,我们对这些回忆文章基本保持原状,只是对个别不妥当的词句和段落,作了一些必要的修改和删节。文中对于事件发生的日期,我们均采用中国时间。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6: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