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埜石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武立金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武立金编著的这本《埜石传》是一部关于艺术家的人物传记。传主是老画家埜石,是齐白石唯一在世的弟子,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最年长、过百岁还在进行艺术创作的会员。80多年来,他潜心研究齐白石的绘画技法,虔敬继承并博采众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他的作品具有齐白石“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练质朴,色彩简明热烈”的特点,又具有“用笔遒劲有力,简捷明快,墨色富于变化,形象生动逼真,清晰丰满”等自己的艺术风格,因此受到美术界人士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

内容推荐

老画家叫埜石,本名崔广五,别署白石门生,一九一一年生于辽宁营口。十四岁学铁匠,十六岁改行学中国画、油画和雕塑。一九三○年在长春开设白杨画店,翌年拜齐白石为师。一九五二年组建白杨美术社,一九五六年任长春市工艺美术厂画师,一九九七年创建当代白石画馆,一九九九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埜石先生已经是一百多岁的老人了,是齐白石唯一在世的弟子,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最年长和过百岁还在进行艺术创作的会员。八十多年来,他潜心研究齐白石的绘画技法,虔敬继承并博采众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他的作品具有齐白石“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练质朴,色彩简明热烈”的特点,又具有“用笔遒劲有力,简捷明快,墨色富于变化,形象生动逼真,清晰丰满”等自己的艺术风格,因此受到美术界人士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

埜石,其人其事,生动感人,值得写,必须写,而且要“速写”,因为岁月如水,岁月无情,岁月不待人。

武立金编著的这本《埜石传》写的就是他的故事。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寒门铁骨

 贫弱少年

 含泪离开塾堂

 母亲的帮手

 小小铁匠

第二章 初涉画坛

 痴迷丹青

 改行学画

 中西美术兼习

第三章 求师深造

 开设白杨画店

 乱世遇贵人

 跪拜白石

 痛别恩师

 交上一年的作业

第四章 崭露头角

 艰苦创业

 搞实用美术

 震撼“新京”的号外

 独特的装饰方式

 扶贫济危

 为抗战胜利而欢呼

 “出卡子”

第五章 风华正茂

 重振画业

 加入工艺美术厂

 以德报怨

 惊闻恩师去世

 与邓小平握手

第六章 动乱前后

 身陷“红海洋”

 退休于古稀之年

 抱憾事业无继

第七章 枯木逢春

 苦尽甘来

 受到王光英的赞誉

 七十年后再见齐佛来

 老有所为

 “虾蟹”戏猫

第八章 盛世殊荣

 启动“环球行”

 建立白石艺术研究院

 走进央视

 安度晚年

埜石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这一天,用过御膳的李世民乘着酒兴单枪匹马出了辕门,想去前面看看地形。他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黄土小道疾行,忽然发现前面有一个骑马而行的黑脸将军。他以为是尉迟敬德也来观察敌情了,没想到待追到跟前一看竟是改扮唐装窥探唐营的高句丽大将盖苏文。

盖苏文一看跟来的是唐王李世民,惊恐之后又是惊喜,心想看你唐王能有多大本领,这不是坐在皇宫里舞文弄墨,而是刀对刀、剑对剑的较量,现在就你我二人,一对一,送上门来怎能错过战机。于是手举钢叉直指李世民,口中大喊:“贼王看打!”

二人战了几个回合,唐王李世民哪里是武将盖苏文的对手,眼看招架不住,便拨马而逃。盖苏文穷追不放,李世民慌不择路,拟驱马过河,没想到这是淤泥河,马到河心,四蹄陷进淤泥里,拔不出来了。

看到李世民的战马在淤泥河里越陷越深,这可乐坏了追赶而来的高句丽大将。只听盖苏文在岸上得意地狂叫:“唐王,你今天走投无路了,快快投降,我饶你不死。否则,这深不可测的淤泥河就是你的葬身之地!”

被逼无奈的李世民掩面流泪,心想这回恐怕要彻底失败,大唐江山没有救了。正当他束手无策准备就范时,忽然听到不远处山头上霹雳一声:“我主休慌,小臣救驾来也!盖贼哪里逃?”

李世民举目一望,只见这员骑着白龙马的白盔白袍大将如一团白云飘然而至,手举白银枪闪电般刺向盖苏文。

来人正是白袍将军薛礼。原来被唐朝奸将张士贵贬为放马官的薛礼,在山上圈好马匹正要入寝时,只听自己的白龙马咴咴直叫,随后前蹄不停地踢刨地面。薛礼看到这个情景,知道有了紧急军情,于是急忙翻身上马。白龙马不用主人加鞭,就飞也似地直奔淤泥河。

仇家见仇家,两眼冒金花。一场恶战,你杀我砍,接连战了十多个回合。由于盖苏文已和唐王战过几个回合,加上力单势孤,自知不是薛礼的对手,便暗中施放飞镖,趁薛礼躲避之机仓皇逃匿。

救主心切的薛礼用白银枪往马肚子底下一伸,双臂用力一挑,只听“呼”的一声,李世民连人带马被挑上岸来。李世民激动万分地说:“白袍小将真是力大无穷,盖世英雄,快快报上名来,好待朕论功行赏。”

一句话问得薛礼哑口无言。心想,前几次战功都被张士贵假报其女婿何忠显冒名顶替了,自己非但没得到奖赏,反被贬为放马官。如今若报了真名,万一再遭张士贵嫉妒,惹来更大灾祸也未可知。于是忙说:“吾王在上,我乃无名小卒,今天这事也算不得什么功劳,请吾王保重,赶紧回营歇息吧,小将去也!”

脱险了的李世民看了看越跑越远的白衣白马,又看了看身后浊浪翻滚的淤泥河。他命人在陷马之地(今桥镇南大街烧锅胡同口华宫附近)架起一座石桥,后来这里便有了“大石桥”的称谓。

时光如淤泥河的流水,瞬间就是几百年。如今的大石桥已发展成一座人多、车多、店铺多的繁华城镇,而且在当地颇负盛名。

且说埜石出生后,由于家里贫穷,母亲营养不良,奶水不足,导致他身体瘦弱,时常生病,有时高烧不退,咳嗽不止。父母三天两头到庙里烧香拜佛,每次都把头磕肿了才罢休。他们还四处索求秘方,为此变卖了不少赖以生存的口粮。

这一天,赵氏抱着已发烧三天的埜石对丈夫说:“这孩子身体一直不好,我整天提心吊胆的。既然生下来了,就要把他养活。他爹,你得想想办法呀?”

“听说汤池那边发生了霍乱,已死了300多人。看到五儿三天两头生病,我也着急呀!”崔海东透过窗口眺望远方苍茫中的迷镇山,心里也迷茫得不知所措。他无可奈何地说,“可是,家里穷,没有钱给孩子治病,这可如何是好……”

位于大石桥西南约五华里的迷镇山,高163.8米。原名“晾甲山”,传说唐王东征时,曾在此晾晒衣甲,因而得名。曾有诗赞日:“英主当年定太平,征辽曾此驻龙旌。咸阳宫阙几朝代,土俗仍存晾甲名。”因历史上将此山视为群山之首,故晚清时期易名迷镇山。

P4-6

序言

20世纪70年代初,我从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总部机关工作,我的处长是一位从二万五千里雪山草地上走过来的老红军。他虽然没有进过正规院校,却显得颇有学问,天文地理、政治军事,无所不知,其勤奋好学的刻苦精神令我钦佩不已。

一天,老处长拿着一份我书写的文稿走进办公室,笑吟吟地说:“年轻人,你的字稍微差一点,得练一练啊!”

慈眉善目的老处长说话不但和气,而且客气。那时,我是初生之犊,不谙世事,不通人情,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地狡辩道:“我的字写得是不好,不过,主席可没给我改过错别字呀!”

“哦?”老处长愕然,“是的,是的……”

我说的是笑话,也是实话。因为那个年代还没有微机,处理文电基本靠老式打字机。我们书写的急件有时来不及打印就直报中央,毛泽东主席批阅文电一向仔细,发现有错别字就会在旁边注下来。我在同事的退件上就看到过有这样一些不宜多得而确实珍贵的墨迹,可能是我的文笔稍好一些,基本上文通字顺,所以始终没能得到这份“殊荣”。

我的字相当糟糕,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尽管也痛下决心练过几回,却一直没有多大长进。然而有意思的是,本来没有书法天赋,偏偏有着书法嗜好,我退休之后居然喜欢上了书法,更喜欢与书法同源的国画,为此还收藏了一些字画,结交了一批书画界的朋友。这大概属于“附庸风雅”那一类吧!不过,近墨者“黑”,久而久之,我对中国的书画艺术也有了一点感悟。

作为传记文学作家,我准备去采访一位能写会画的新朋友,一位年过百岁的老艺人。

高速列车驶出京津大地,沿着渤海之滨向东北飞驰。在列车有节奏的行进中,我的好友——北京798天马美术馆馆长白金先生舍去窗外大好的北国风光,转过头来向我讲述了将要拜访的老画家情况:

老画家叫埜石,本名崔广五,别署白石门生,1912年生于辽宁营口。14岁学铁匠,16岁改行学中国画、油画和雕塑。1930年在长春开设白杨画店,翌年拜齐白石为师。1952年组建白杨美术社,1956年任长春市工艺美术厂画师,1997年创建当代白石画馆,1999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埜石先生已经是一百多岁的老人了,是齐白石唯一在世的弟子,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最年长、过百岁还在进行艺术创作的会员。80多年来,他潜心研究齐白石的绘画技法,虔敬继承并博采众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他的作品具有齐白石“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练质朴,色彩简明热烈”的特点,又具有“用笔遒劲有力,简捷明快,墨色富于变化,形象生动逼真,清晰丰满”等自己的艺术风格,因此受到美术界人士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

埜石先生曾受到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王光英称他为“当代白石”。齐白石的长孙齐佛来在他的虾蟹图上题词“具老人笔意,传齐派画风”;齐白石的重孙齐秉颐评其为“师伯笔下有法,有师法”;中华文化协会会长范光隆先生送给埜石“白石有继”四个大字。

埜石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展,并荣获金、银、铜等奖项,《中国书画集锦》、《北国名流》、《香港书画名家大展优秀作品集》、《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当代国际书画篆刻精品博览》等刊物对其作品均有介绍。2005年11月,《中国收藏博览》组委会审核、评定并授予他“当代中国书画收藏市场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荣誉称号。为此,他的作品广为流传,已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美国、欧洲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听完白馆长的介绍,老画家在我的脑海里很快形成一个清晰轮廓:他是齐白石的真传弟子,他受到过邓小平的亲切接见,他是上百岁的绘画大师,他见证了三个时代的历史变迁,他老当益壮地仍在作画……这位在凄风苦雨中成长起来的艺术家是一个奇人,是一个寿星,是一个巨匠!

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埜石,其人其事,生动感人,值得写,必须写,而且要“速写”,因为岁月如水,岁月无情,岁月不待人。

我同车而行的另一位好友、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总裁罗树清先生也有同感。他认为撰写这部传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建设的需要,是建设文明社会的需要,更是弘扬正能量、教育下一代的需要。

于是,在罗总的鼓励下,我欣然接受了白馆长的提议:要为不事张扬、潜心作画的鳌石老人写一部传记,把他的精神,把他的技艺,把他的风采记录下来,留给世人,传给后代!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推开时空隧道的厚重大门,把目光投向100年前的一个冬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3: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