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眉轩香影陆小曼(增订本)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柴草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那一年张幼仪才十三岁,是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在张幼仪的回忆中这样说:

我头一次听到我丈夫的名字、是在十三岁那年。爸爸妈妈在我放假从学校回家的时候,把我叫、到客厅,交给我一个小银盒子。

我想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

他们说,看看他的相片。我打开盒子,瞧见一张年轻人的照片,他的头大大的,下巴尖尖的,还戴了副圆圆的金丝边眼镜。  一

……他叫徐志摩,是四哥帮我发掘他的。四哥在担任浙江都督秘书的时候,有一部分正式职务是视察当地学校。几个星期以前,他到杭州府中视察的时候,对其中一个学生的作文印象极为深刻……(《小脚与西服》,张邦梅著,谭家瑜译。台湾智库股份有限公司20()3年4月第二版,第六十八页)

虽然,张幼仪对徐志摩的第一印象并不差,无论外表还是才华,但徐志摩却并不对等于她。他在第一次看到张幼仪的照片时,就撇着嘴说:“乡下土包子。”很显然,徐志摩并不满意父亲和张家订的这桩婚事,但看到父亲很欣喜,他还是顺从了传统。两年后,在1915年12月徐志摩奉父母之命与张幼仪结婚。

婚后,与陆小曼、王赓如出一辙,两人的兴趣爱好上的差异逐渐显现,这其实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惹的祸。张幼仪口述的《小脚与西服》里说:“(徐志摩)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我不理不睬。就连履行婚姻义务这种事,他也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罢了。”的确,张幼仪是个贤惠、能干、、管家的女人,但不适合徐志摩这样的浪漫诗人。徐志摩的堂侄徐炎撰文说:“张幼仪从小性格刚强,严于管束,大时尤甚,富于手段;很有主见,也很有主张,且相当主动,既不会哭,也不会笑,是一个‘三主’俱全的女强人。”(《走近志摩》。载《山西文学》2002年第十一期)连张家人也给张幼仪起了诨名叫“亲伯伯”,就是说她言谈举止都有男子气。(《小脚与西服》,张邦梅著,谭家瑜译。台湾智库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4月第二版,第三页)张幼仪自己也说:“我不是个有魅力的女人,不像别的女人那样。我做人严肃,因为我是苦过来的人。”(出处同上。第二百零八页)

1920年至1921年间,徐志摩在伦敦认识了林徽因(1904一1955),这才是他想象中的理想女人——美丽、纯洁、天真、活泼。林徽因和徐志摩也有天然的可资他们亲近的历史痕迹,林徽因出生在杭州,她的祖父林孝恂1898年至1899年曾在离杭州不远的且属杭州管辖的海宁(徐志摩的家乡)做过县官,她的母亲又是嘉兴人(海宁从隋朝开始属杭州管辖,一直到清末,延续一千三百多年。民国初期,海宁直属浙江省管辖。1935年以后,逐渐归嘉兴管辖),所以在地域上有他乡遇故人的情谊。而最让林徽因感受深刻的是从志摩身上感受到了非同常人的热情、坦诚和惊人的才华。他们两人在英国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徐志摩和林徽因的交往及感情升温也直接导致了他和张幼仪于1922年的离婚。在徐志摩决定和张幼仪离婚后,张幼仪非常悲伤,也很无助。她告诉二哥张君劢,徐志摩已经不跟她一块儿住了,而且要和她离婚。张君劢回信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张家失徐志摩之痛,如丧考妣。”张幼仪认为,二哥的这种态度显示了他对徐志摩极端的重视,把他看得跟父母一样重要。1926年,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请梁启超担任证婚人,张幼仪的八弟张禹九作为张家唯一代表参加了这场婚礼。他认为徐志摩早就知道梁启超会在婚礼上批评他,但他仍旧愿意请梁的理由之一是给张家面子。张幼仪表示不同意这种看法。张禹九就认为,张幼仪对徐志摩不够尊重,要她试着更深入一层地去了解他。并且说,徐志摩以他的才华带给张家极大的光荣。即使在张邦梅写((小脚与西服》时,张禹九(即张邦梅的爷爷)对张邦梅仍多次叮嘱:“对徐志摩仁慈一点。”可见张家人对徐志摩的重视和宠爱一直不改。

张幼仪与徐志摩离婚后,自强自立,单独抚养儿子徐积锴(1918—2007,字如孙,小名阿欢。徐志摩与张幼仪所生。早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后留学美国,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获硕士学位;后一直定居在美国,2007年因病去世)。于1927年担任云裳公司总经理,并于当年出任上海妇女储蓄银行副行长。据陆小曼的学生张方晦回忆,徐志摩去世后,徐家彻底断了陆小曼的经济供给,张幼仪曾多次寄钱给陆小曼接济她的生活。1949年4月,张幼仪到香港定居。1953年与同住一楼、上下相邻的医师苏季子结婚。1974年苏医师去世后,幼仪迁往美国与徐积锴共同生活。

P22-23

后记

放下书稿,满眼疲惫。想想陆小曼也真是命运多舛,虽然出身名门,生性高傲,却因为父母之命与自己不爱的王赓结婚;为了真爱,奋不顾身与诗人徐志摩走到一起,却因种种原因,婚姻并不幸福;志摩失事后,由于自身的软弱与翁瑞午不明不白地生活,受尽世人冷眼;新中国成立后,生活总算有了保障,但心里始终挂念着志摩,加上常年疾病缠绕,郁郁而终。

陆小曼生长在新旧社会交替时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西式文化两重引导,她和徐志摩的言行因领风气之先而惹人眼目,遭人议论。她的爱情、她的一生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灿烂而忧伤。她是幸运的,时代宠着她;她也是不幸的,时代折磨她。

我从十年前开始收集、整理陆小曼的资料,陆续有一些发现和成果。自以为还比较完整,有传记,有文集,有评论。但每次做好一本书后,总有一些遗憾,或者收得不全,或者写得不深。这次,人民文学出版社又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坐下来,重新审视有关陆小曼的最新资料和创作成果,重新琢磨陆小曼多变的一生。这是我要深深感激的。

本书不敢说多少出彩,但自觉比较扎实,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很多的拓展,如陆小曼日记稿本的阐释、陆小曼创作成果展示和评论、徐志摩陆小曼感情与矛盾的发生发展、从翁家的角度看陆小曼等等;也厘清了一些细节问题.如王赓与陆小曼的结婚年月、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相恋时间、张歆海是否张幼仪哥哥、徐志摩的八宝箱风波等。还融入了许多新的史料和研究成果,如陆小曼佚文的发现、当时一些媒体对徐、陆的报道等。本书也更多地关注到与徐志摩陆小曼相关的入,如王赓、张幼仪、翁瑞午及徐、陆父母在徐、陆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对不能确定的事件在注释中予以说明,以待将来释疑。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陈学勇先生,是他向人民文学出版社推荐了我,推荐了陆小曼;我还要感谢陆小曼的堂侄孙邱权先生,他的大量图片为本书增色不少,感谢在常州的陆家后人,给我很多关注和支持;感谢詹蔚芬小姐,向我提供了许多港、台两地出版的有关徐志摩、陆小曼的文章及资料;感谢陈建军先生和张雪根先生,为我提供陆小曼佚文;感谢虞坤林先生,为我提供相关图片;感谢杭州瑞金中学八六届高三(一)的同学,在我写作期间陪伴我、鼓励我;感谢家人,为我提供精神上和时间上的支持;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王一珂先生,在这一年多时问里一直关心我、帮助我,并且把书做得非常精美。

由于资料不足以及笔力不够.加上时间仓促,本书难免又要留下一些遗憾。但我想,只要努力去做了,就会心安理得。但愿书出版后,读者能多给一些批评或者鼓励.让我知道不足和希望所在。

柴草

2012年7月7日于浙江海宁

目录

一 出生与世系

二 聪慧少女

三 与王赓结婚

四 结识志摩

五 与志摩相恋

六 陆小曼关不美

七 与志摩的短暂分离

八 挣扎与希望

九 “功德林”宴席

十 好事多磨

十一 与志摩喜结连理

十二 在硖石的甜蜜与苦涩

十三 迁居上海

十四 夫妻渐生分歧

十五 陆小曼的好戏及风波

十六 夫妇共结成果

十七 相随泰翁身旁

十八 南北分居

十九 诗人殒命

二十 怀念志摩

二十一 遗丈编就答君心

二十二 难舍瑞午

二十三 领导关怀

二十四 潜心文学绘画

二十五 善待朋友

二十六 合葬遗愿成憾事

陆小曼年表简编

陆小曼佚文

后记

内容推荐

柴草著的《眉轩香影陆小曼(增订本)》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如陆小曼日记稿本的阐释、陆小曼创作成果展示和评论、徐志摩陆小曼感情与矛盾的发生发展、从翁家的角度看陆小曼等等;也厘清了一些细节问题,如王赓与陆小曼的结婚年月、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相恋时间、张歆海是否张幼仪哥哥、徐志摩的八宝箱风波等。还融入了许多新的史料和研究成果,如陆小曼佚文的发现、当时一些媒体对徐、陆的报道等。本书也更多地关注到与徐志摩陆小曼相关的入,如王赓、张幼仪、翁瑞午及徐、陆父母在徐、陆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对不能确定的事件在注释中予以说明,以待将来释疑。

编辑推荐

柴草著的《眉轩香影陆小曼(增订本)》以史实为根据,用朴素、简洁的语言来叙述陆小曼悲情、传奇的一生。突出陆小曼的美、她的婚恋、她作为当时领风气之先的新女性的思想观念、做派以及她在文学、绘画、戏剧、翻译等多方面的才华,用有历史价值、原始而精美的图片来添彩,文字约15万左右,图片100多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1: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