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熊逸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儒家思想中其哲学思想的价值取向;儒家思想在社会价值、伦理道德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看法、取舍和褒贬。其本质就是个人在群体的社会生活中,在与其他人、周围的环境等产生作用时,在个人行为选择上所遵循的一套行为规范和其背后的思想原则。

十年来中国最饱含知识、思想与趣味的图书!!!像侦探小说一般引人入胜,思想深度堪比《通向奴役之路》!!!《春秋大义》的构架,以上千年的纵深探究历史,不但从中国文化中寻根溯源,还兼涉了西学,叙事宏大,以侦探小说一般引人入胜的笔法讲述历史的经验与智慧,充满着深刻的社会洞见与人生感悟,是青少年励志的佳作,是成年人温暖的心灵鸡汤,堪称《读者》与《青年文摘》的历史版。

内容推荐

……我们已经大略看过了儒学于汉、唐两代在政治运作中的实用意义,看来儒家典籍既可以在审案的时候被援引为法律判例,更可以在国家大政上发挥纲领性的指导作用。嗯,儒学并不像现在很多人以为的那样是什么讲做人、讲伦理的哎——不是的,儒学的核心是在政治,而且,儒家的政治思想核心并不是像很多现代人认为的那样主要体现在《论语》当中,而是体现在《春秋》里的。

钱穆曾经很清晰地梳理过这个脉络:“隋唐以前人尊孔子,《春秋》尤重于《论语》。两汉《春秋》列博士,而《春秋》又几乎是五经之冠冕。《论语》则与《尔雅》、《孝经》并列,不专设博士。以近代语说之,《论语》在当时,仅是一种中小学教科书,而《春秋》则是大学特定的讲座……此下魏晋南北朝以迄于隋唐,《春秋》列于经,仍非《论语》所能比。”后来直到宋朝,《论语》才和《春秋》平起平坐了,二程和朱熹则抬高《论语》超过了《春秋》,到清代乾嘉以后,《春秋》又超过了《论语》,“只有最近几十年,一般人意见,似乎较接近两宋之程、朱,因此研究孔子,都重《论语》,而忽略了《春秋》。”

其实,要说这“最近几十年”,《春秋》也发出过不小的声音——晚清时代公羊学独胜,维新派拿它讲变法,革命家拿它讲“华夷之辨”和“易姓革命”,即如一向给人以埋头训诂之印象的杨树达前辈也在1943年出版的《春秋大义述》的自序当中倡明“意欲令诸生严夷夏之防,切复仇之志,明义利之辨,知治己之方”。他所指明的这几条“春秋大义”在当时是实有所指的。而如果以我们现在为坐标,这“最近几十年”的特色则更是明显——要知道,“《春秋》学”比“《论语》学”可复杂和深奥多了,所以,偌大文化断层边缘上的人们借助于《论语》来给断层搭桥显然要比借助于《春秋》容易得多。不过悲观地说,现在再怎么熟读《论语》和《春秋》,乃至其他种种儒家经典,都不会恢复当年的风光了——看看人家汉朝,儒者之学居然切切实实地施展在现实的政治生活当中,影响着内政与外交,掌握着生杀大权,真是威风八面啊。

目录

引子之一:新问题常是老问题

 (一)“诋岳飞而推崇秦桧也”

 (二)五十年前哈耶克

 (三)我们今日还不配读经

 (四)祭孔.文天祥

 (五)义和团.谁还记得陈天华

 (六)马克思论太平天国

 (七)恩格斯论“911” 

引子之二:事实问题还是逻辑问题

引子之三:在诗歌的标签之外

第一章 杀人无罪,报仇有理

 (一)徐元庆谋杀案——控方:陈子昂,辨方:柳宗元  

 (二)梁悦谋杀案:韩愈的法律难题

 (三)以德报怨,以直报怨,以过分报怨——从赵娥亲案、康买得案和阳球灭门案看《公羊传》的复仇大义——爱德华·泰勒的人类学解释

 (四)“汉时以经义断事” ——张汤亭疑奏谳——隽不疑处置卫太子事件——萧望之以儒术解决匈奴问题——汉武帝的“九世复仇”

第二章 一经三传:哲学、历史、还是政治?

 (一)“三传”小史——小学《论语》与大学《春秋》——“春秋三传”和“春秋四传”——公羊学和求毂梁学在皇家擂台上的正式比武——作为实用政治学的儒学

 (二)作为官方政治学的“春秋大义”——《唐太宗文集》——《春秋之狱》——《诗经》和《春秋》的联合断案——对孟子的一次问难

 (三)原心定罪:同罪不同罚——《春秋繁露》——逄丑父该杀——辕涛涂不该抓——鲁季子追捕庆父——吴季子宽恕阖庐——皇恩浩荡与感恩图报——爱国的逻辑试题——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盐铁论》

 (四)官员私斗:汉代“《春秋》原心定罪“的一个案例范本——弃市——完城旦舂——孝道的顺民逻辑 

 (五)查案不难,判案才难——许世子判例——谁是理性人——腹诽判例——约法三章

 (六)赵家村的爱国主义——君亲无将——同姓公卿和异姓公卿——国家股份公司

 (七)江山可以送人吗?——卖国的人不都是贼——工人无祖国——泰戈尔对民族长远利益的质疑——民族主义与普世情怀  

 (八)三纲实系命——黑社会的三纲五常——乞丐何曾有二妻——在哈巴狗的眼里,狼是粗俗可鄙的——《驯狗教程》——“罢黜百家,独尊墨家”,“罢黜百家,独尊阴阳家”——从《论语》中论证出奴隶制的优越性,用《左传》来支持纳粹,甚至从《诗经》里论证出外星人的存在——谄媚的笑资格考试 

 (九)Don't Be Evil,真的吗?——《路温舒尚德缓刑书》——文章模板——乌鸦蛋和凤凰蛋——提意见的“第二十二条军规”——领袖似乎比普通老百姓更容易向堕落和愚蠢的一面发展——事情总是被“奸臣”搞坏的——“大人栽培”和“小的岂敢”——禅宗和尚的“打机锋“和官员们的“揣摩上意”

 (十)绞尽脑汁,抓住路温舒的破绽

第三章 天人三策

 (一)“天人三策”之一——鬼神与灵异现象——做人还是做政治?——格劳孔PK苏格拉底——吕底亚牧羊人的戒指——儒法合流——皇帝上岗资格认证——孔孟之道和周孔之道——但欠世宗一死——《李秀成供词》——忠——从绝对父权到绝对君权——皇帝也需要刻章办证——建议皇帝下台——乌托邦种种

 (二)“天人三策“之二——形式主义必不可少——“明受之于天,不受之于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吗?——汉承秦制——家天下、家庭行为和家长行为——要“国富民强”还是“国强民弱”?

 (三)“天人三策“之三——“问鬼神”和“问苍生”并不矛盾——《搜神记》的怪力乱神——汤祷——龙图腾和龙王——端午节到底纪念谁?

 (四)在老天爷的英明领导下……——最怕是日蚀——日蚀三十六,弑君三十六——学习汉明帝的重要讲话

 (五)纬书和伪书

 (六)用灵异现象劝皇帝下台

 (七)年号也是一门学问

第四章 黄老,老庄,申韩,谁是真道家?

 (一)乐毅是忠还是奸?——听文天祥讲爱情故事——海南人民的分裂运动或独立运动——乐毅后人的故事

 (二)到底什么才是“国”?——伏尔泰的《哲学词典》

 (三)乐毅一家人与早期的道家传承——河上丈人与安期生——曹参的转型狱市,黄老之道在政治管理上的一次具体实践

 (五)两种“无为而治”

 (六)到底谁才是奴隶?

 (七)《管子》,两千年前的前卫经济思想——“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法礼之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善恶与习俗——不相信天堂,但信仰天堂

 (八)臣乘马——乘马数——人言荡子销金窟,我道贫民觅食乡——道家:黄老还是老庄?——《韩非子》的忠孝观——道可道,非常道——王大还是人大?——老子有个学生叫文子?——伏羲时代的好时光——国家图腾——家庭的发展本身就导致宗法统治的建立——有必要虚构出一个共同的祖先——伏羲小镇和岳不群小镇——社会分层与阶级对立

 (九)《淮南子》解读《老子》——小故事,大智慧

  1.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2.知其雄,守其雌,其为天下豀

  3.道冲,而用之又弗盈

  4.勇于不敢则活

  5.夫代大匠斫者,希不伤其手

  6.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其一焉

  7.贵以身为天下,焉可以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焉可以寄天下

  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9.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0.能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

  11.去彼取此

  12.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也

 (十)青蛙国王

 (十一)于吉之死的三个版本——小说是如何做到“比历史更真实”的

 (十二)屠龙术——小尧舜——夷夏之防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杀人无罪,报仇有理

(一)徐元庆谋杀案——控方:陈子昂,辩方:柳宗元

唐朝。武则天时代。

这一天,在一家小小的驿站里发生了一桩谋杀案。

按说谋杀案并不稀奇,可这桩谋杀案却吸引了各位高官的注意,就连武则天本人也把眼光盯了过来。

原因之一是:死者是位中央大员。

官员被谋杀了,这会是怎么回事?

一般人马上就能想到的是:八成是政敌买凶,这种事还少么,没什么稀奇,凶手就是个收钱卖命的黑道中人,背后的主谋天知道是谁呢!

但这件案子有些不同。

死者名叫赵师韫,是位御史老爷,他在出差的路上到一家驿站歇脚,没想到被这家驿站里的一名服务生结果了性命。

乍看上去,这像是一起偶然的凶杀,是呀,一位偶然落脚某家驿站的御史老爷和驿站中的一名服务生能有什么梁子呢?

而离奇的是,这名服务生,也就是犯罪嫌疑人,在杀人之后却不逃跑,而是主动拨叫了110,投案自首了。据他后来供述,此案并没有什么幕后主使,完全是自己一人所为,作案动机是:报仇,报的是杀父之仇。

原来,死者赵师韫当年做过县公安局的局长,在任上杀过一个叫徐爽的人,徐爽有个儿子名叫徐元庆,处心积虑要报父仇,于是改名换姓,在驿站里当了个服务生。——徐元庆很聪明,因为驿站本来就是各级官员出差歇脚的地方,只要有耐心,总有一天会等到仇人的。

果然让徐元庆等到了,已经高升为御史的赵师韫就这么在驿站里送了性命。

至于徐元庆,父仇已报,了无遗憾,便从从容容地束手待缚。

案情并不复杂,徐元庆谋杀罪名成立,但是,该怎么判决呢?

——这才是本案的难点所在:对杀人凶手徐元庆到底应该怎么量刑?

现代读者恐怕很难理解这点。不管怎么说,徐元庆都是故意杀人,而且还是蓄意谋杀,死刑恐怕是逃不了的,如果赶上严打期间,平时该判有期的这会儿也得判成死刑,更何况原本就该判死刑的呢。

如果徐元庆有官职在身那也好办,给个行政处分,记个过,把岗位调动一下——退一万步说,就算最后还是逃不了死刑,也会有个缓刑两年,而两年之后,社会热点早就不在这里了,把人不声不响地一放,这也就结了;就算再退一万步说,再不济,好歹也能落个注射死,不会像平头百姓一样脑浆迸裂。只不过,徐元庆只是一介小小草民,本来这案子已经是蓄意谋杀了,再加上一个“草民杀官”的性质,看来砍头都是轻的,恐怕得凌迟!

如果我是当时的审判官,我很可能会判徐元庆凌迟处死,因为实在是此例不可开、此风不可长啊,如果不来个雷霆手段,草民们会以为杀官的后果不过如此,真再多来几个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还了得!更何况,我自己也是个官啊,保护整个儿官员集团的利益也就等于保护我自己的利益,虽然死鬼赵师韫曾经是我仕途上可恶的绊脚石,我早就巴不得除了他,可我和赵师韫的矛盾说到底都属于内部矛盾,当我把目光转向草民们的时候,赵师韫和我就变为同盟军了,所以,在这个时候,维护赵师韫的利益也就是维护我自己的利益。我想,同僚们也都会支持我的,因为我维护自己的利益也就是维护大家的利益。——别骂我哦,我只不过把问题想得比较现实罢了。

那么,如果你是当时的审判官,你会怎么判呢?

如果是在条文法的社会,徐元庆恐怕必死无疑,判决依据是:他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第某某条,于是,按照刑法第某某条的规定,应该判处死刑。

如果是在普通法系的社会(简要而言),徐元庆却有可能逃得一命,我相信陪审团的成员们很容易会站到徐元庆这边的。再想一想,如果武则天时代真的有陪审团,并且判案过程公正的话,那么徐元庆无罪释放的可能性也是有的的。

为什么呢?

因为徐元庆虽然是蓄意谋杀,但他的动机是为父报仇,而在当时,为父报仇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都是天经地义的。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似乎早已深入人心,成为政治行为和社会生活的主导思想,而对于为父报仇这种事应该怎么做,儒家经典里可是有明确记载的,而且还是大圣人孔子的金口玉言。我们看看《礼记•檀弓》:

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

夫子曰:“寝苫(shan-1),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

曰:“请问居昆弟之仇,如之何?”

曰:“仕弗与共国,衔君命而使,虽遇之不斗。”

曰:“请问居从父昆弟之仇,如之何?”

曰:“不为魁。主人能,则执兵而陪其后。”

这一段是孔子的高足子夏和老师的对话。子夏问:“对杀害父母的仇人应该怎么办?”

孔子回答说:“睡在草垫子上,拿盾牌当枕头,不去做官,决不跟仇人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不论在集市上还是在朝堂上,只要一遇到仇人,应该马上动手杀他——腰上别着家伙就抄家伙,没带家伙的话,赤手空拳也要上!”

孔子在这里说的“弗与共天下也”就是俗话“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的原型。所谓“反兵而斗”,是说发现仇人的时候身上正巧没带家伙,于是掉头回家去取。——连这孔子都觉得不应该,就算在澡堂子里也得抡拳头上!

子夏接着又问:“那么,对杀害亲兄弟的仇人又该怎么办?”

孔子回答说:“不和仇人同朝为官。如果自己奉国君之命出使外国,在外国遇见了仇人,不能跟他动手,要以公事第一。”

子夏又问:“那么,对杀害叔伯兄弟的仇人又该怎么办?”

孔子回答说:“自己不带头报仇,如果死者的亲儿子或者亲兄弟找仇人动手,那就拿着家伙在后边助威。”

——这是儒家经典里的经典语录,是孔圣人的话,把杀父母之仇、杀兄弟之仇、杀叔伯兄弟之仇的报仇方法讲得清清楚楚。圣人的话是不会错的,而且是治国之大纲,这样看来,徐元庆谋杀赵师韫,一点儿都没错啊!

关于父母之仇,《礼记》里还有一段话,见于《礼记•曲礼》,说得很简洁:

父之雠,弗与共戴天;兄弟之雠,不反兵;交游之雠,不同国。

意思和前边那段稍有出入,是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杀害兄弟的仇人一旦遇到,不管手里有没有家伙,应该立马就上;至于杀害朋友的仇人,不能跟他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里。

《礼记》里的这两段虽然内容略有出入,但在“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这一点上还是完全统一的。

P31-34

序言

1.

前两本书的出版多少让我有些失望——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书市就如同璀璨诱人的后宫,而入场券却是自己的一对睾丸。而且,火上浇油的是:皇帝仅仅命令割掉睾丸,我也明明早已经挥刀自宫,可到了大内总管那里却始终无法过关——他老人家的火眼金睛看什么都像睾丸!唉,或许正应了黄裳前辈说的:“在精明的主子手下工作,是困难的,必须时时提防无从悬揣的挑剔指摘,只有一个办法,提高警惕,加码诛求,把定罪拟得严严的,宁愿由主子来‘加恩’末减……”(黄裳《笔祸史谈丛》)

是我多虑了吧,这种情况也许应该归功于社会分工的日趋发达——据说孔子修《春秋》是“笔则笔,削则削”,后人为文其实也依然如此,只不过有了分工罢了:作者只管“笔则笔”,另有专人去负责“削则削”。^_^

这真是一个痛苦的选择啊,我曾经用伟大的魏忠贤为榜样来激励自己:看看人家九千岁,混得比谁不强!可理智随即又告诉我:别信那些励志书,个案根本不能说明普遍性!——我可以举出弗兰克·奈特和布迪厄的研究成果来作为有力的佐证,尽管饱经沧桑的老奶奶们用土话讲过同样的道理。最后,睾丸暂时占了上风:孙盛阳秋存异本,互联网上好搜寻。这难道不是一个最好的结果吗?

但是,鉴于睾丸在人类历史上长期以来的卑贱地位,对他的谗言我一时也不敢轻信,可也正如历史上谗言往往占据上风,我这个俗人自然也终于没能免俗。呵呵,转念想想,净事房出身其实又如何呢,评书里不是有个家伙么,经常自信满满地通名报姓:“吾乃阉人张翼德是也!”

2.

本是想详细讲解“《春秋》三传”的,讲解春秋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于是在正式开讲之前需要写上一个小序,谈谈春秋的小国民主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战国、秦、汉的大国寡头乃至大国专制的,谈谈《春秋》及其相关的经典是如何在秦、汉以来的两千年专制社会里发挥实际作用的,谈谈我们现代人所认为的这些“迂腐的书斋学问”在当初是如何地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呼风唤雨的,谈谈一贯被当作中国精神的“春秋大义”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东西,谈谈道家的思想是否真的是我们一般认为的“清静无为”,谈谈一统天下的儒学究竟在怎样培养出忠臣孝子,谈谈我们对那段历史有着多少的误解和想当然……但是,一不小心,这个序言就写长了,长到了现在这个足以支撑起一本厚书的篇幅,如果“世界上最长的序言”也能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话,等哪天实在无聊的时候我或许会试上一试。

——无聊的事情先放在一边,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是:我不得不再写一个“序言的序言”,嗯,就是你正在看的这个。

3.

每次写书的时候我常常精神亢奋,但写序言的时候却经常龇牙咧嘴,有时我真想好好翻翻旧书,找出哪位伟大的作家也有同样的毛病,但总是没能如愿。好在懒惰总能刺激人们去寻找捷径——前思后想之后,我决定了:干脆就直接引用三位前辈高人给他们自己的著作所作的序言好了。呵呵,人故然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但我保证,他们的序言用在我这里绝对不是胡拼乱凑。

第一个要引用的,是摩莱里给他的《自然法典》写的序言,把拉丁文略去之后是这样的:

人们是否读这本书,对我关系不大;但是,如果要读,就应当先读完,再提出任何异议。我既不愿意人家半听不听,也不愿意让有成见的人来评判。为了了解我,就必须放弃自己最珍视的偏见:请你摘掉这块面纱一分钟吧,你将会惊讶地发现,你认为从中汲取智慧的地方,正是一切灾祸和罪恶之根源。你会清楚地看到自然的最简单而又最好的教诲,它总是处处与通常的道德和政治不相容的。如果你的心灵和理智已经被通常的道德和政治的信条所迷惑,你既不愿意也不可能意识到其荒谬之处,那么,我就听凭你随这谬误之流去吧。

第二个要引用的,是约翰•格雷《人类幸福论》的序言:

这里讨论的一些问题,可能是依据跟整个教育制度向目前这一代人灌输的观念很不一致的观点来加以探讨的。因此,在那些尚未形成与自己青年时代的最初印象相反的任何观点的人看来,也许会觉得我们的见解是错误的。不过我们要问一下,上述见解果真是错误的吗?

第三个要引用的,是许地山《道教史》的序言:

此本不能说是著作,只将前人及时人研究的结果总撮起来,作为大学参考的书……全书创见极少,成见也无,不完不备,在所难免,望读者赐教。

最后许地山的这篇当中,有一句话是要改动一下的:把“作为大学参考的书”改为“作为中学生可看可不看的课外读物”即可。

——说句心里话,本来我是想把许地山这篇放到后记再引的,可就在思想斗争关键时刻,良知突然露了露头,我终于还是不情愿地改变了原来的计划。

最后,再从阅读的角度说上两句:为了兼顾通俗和严谨,我对古老典籍的引述一般会在正文当中取其意而遗其直,并把原文附在注释里以供参考查阅。另外,如果说以前的《孟子他说》和《周易江湖》是好熊的“休闲装版”,那么,现在这个《春秋大义》就是好熊的“正装版”了,不知道老朋友们是否习惯呢?

好了,开场白就说到这里了,希望这篇文字至少会让你读得有趣,嗯,正如司马迁在《史记·熊逸列传》里说的:“如果这世上还有一件事情是比读书更快乐的话,那一定就是读熊逸的书了。”^_^

熊逸 2006-11-21

后记

这个结尾倒更像是一篇小说的结尾,不过,就这样结尾吧。

感谢文渊对这份文稿辛勤的编辑整理(虽然我又笨手笨脚地搞坏了一些word格式),感谢玫瑰的原生质建立并维护了一个叫做“熊霸天下”的QQ群(虽然群里的人经常在聊AV),感谢煮酒无ID对这个QQ群的巨额赞助(虽然我更希望他直接赞助我的肚子),感谢负重前行发起了网络讨论会,感谢潇水、文渊诸位在本书第一次有了出版假相时为我写的评论(帮我满足了出版社的要求,可人家却变卦了,连累大家白辛苦,深表歉意!),感谢方律师辛勤地为我创建了博克并更新文章,感谢煮酒众多网友对好熊大无畏的表扬和小心翼翼的批评(虽然好熊对任何疾风暴雨式的表扬都有坦然接受的心理素质),熊逸工作室(这是一位网友的ID)发起的网上预定活动更让我感激涕零,还要感谢无数英雄豪杰的推波助澜(不好意思,我只能挂一漏万了)。他们的名号虽然看上去颇像牛鬼蛇神黑名单,但难保其中没有蜀山的剑侠、锦衣卫的统领、扬州的盐商、五台山的高僧……嗯,再对大家说一声“谢谢”。

本文一开始是在网上连载的,连载结束的那天,我这颗老迈的心竟然起了一丝伤感,感觉好像年轻时走出电影院,蓦然发现自己置身于光天化日之下,车水马龙之间。

该结束的总是要结束的,最后,希望这稿子能够顺利出版吧。在写作环节上我可以做很多事情,但在出版环节上,我能做的就只有祈祷了。

熊逸

2007-1-2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7:5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