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蔡庆新编著的《组织大家任弼时》为你讲述任弼时的一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组织大家任弼时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蔡庆新 |
出版社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任弼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蔡庆新编著的《组织大家任弼时》为你讲述任弼时的一生。 内容推荐 《组织大家任弼时》由蔡庆新编著。 《组织大家任弼时》讲述了: 任弼时16岁参加革命,46岁英年早逝。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家,组织工作几乎贯穿了任弼时30年的革命生涯。 任弼时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是他成为党的组织大家的开始。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发展、壮大及作用影响最大者,当属任弼时连任两届团中央总书记的大革命时期。特别是在五卅运动中,他兼任团中央组织部主任,将团的组织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他借助反帝运动的革命热潮,大力发展青年团;同时任弼时领导团中央将酝酿多时而未能实施的党团分化工作,大刀阔斧地果断展开,既为党组织输送大批新生力量,又使团的组织更加青年化。任弼时在大革命中对团的组织工作的大手笔,可以说是任弼时组织才干的锋芒初现。 目录 投身大革命,执掌团中央组织部 中国最早的青年团员 奔向莫斯科 在东大,由团转党 反对在中国另建与共产党并立的带政党色彩的青年组织 执掌团中央组织部 大刀阔斧发展团员,强健中共队伍 领导共青团参加五卅运动,大力发展团组织 牢牢把握党对青年运动的领导权 向党中央三次提交政治意见书 创建红二方面军,力促三军大会师 临危受命,先遣西征会贺龙 开展湘西攻势,创建湘鄂川黔根据地 粉碎国民党军六路合围 长途远征,红二方面军组建 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 为团结统一,三次建议党中央 深入红军改编一线,恢复传统政治机关 云阳改编 首战平型关 恢复政治委员及政治机关制度,总结抗战经验 改革中央机构,精心筹备“七大” 出使共产国际 协助毛泽东统一全党思想 指导陕甘宁边区整风 精兵简政,调整改革中央机构 主持起草党的历史决议工作 精心筹备中共七大 重建青年团,擘画新中国 提议重建青年团 与毛泽东、周恩来转战陕北 扶病调研,坚决纠“左” 决战胜利中擘画新中国 未作完的政治报告 贡献于党的组织工作 试读章节 赴莫斯科留学的具体内容无法告诉父亲,为解除父亲对自己的担忧,任弼时在给父亲的信中特别告知:“儿已约定同志十余人今日下午起程,去后当时有信付回。沿途一切既有伴友同行,儿亦自当谨慎……既专心去求学,一年几载,并不可奇,一切费用,交涉清楚,只自己努力,想断无变更。” 那时去苏俄有两条通道,陆路和海路。但不管走哪条,都要冒很大风险。陆路,要经过东北军阀张作霖辖区,最早一批就曾被张作霖部队发现后关了起来。海路,从上海乘海船取道日本长崎达海参崴,但海参崴有日本干涉军,苏俄远东一带也还有白军盘据,所以,走海路也要格外小心。 为了缩小目标,行前每个人都相应地进行了职业化装以应付关卡盘查,任弼时化装成一个理发匠,萧劲光扮作裁缝。1921年5月,任弼时、萧劲光、刘少奇、罗亦农、吴芳、蒋光慈等动身,从上海出发,踏上赴苏俄学习的漫长又艰险的旅程。 船在大海上颠簸了几天,到了日本长崎,加水加煤,休息一天。次日,直奔海参崴。越往北行,天就越冷。而海参崴,竟是一片冰天雪地。这可是任弼时一行没有料到的。这些南方青年,怎么也没有想到这里的春天比江南的严冬还要冷,谁也没有带足以御寒的衣物。他们十几个人挤在一家中国旅馆里,冻得几乎出不去门。 在海参崴,刘少奇、罗亦农、吴芳负责按照预定的暗号与共产国际派在这里工作的海参崴大学教授伊万诺夫接上头。此后的行程就由共产国际派人负责了,伊万诺夫为他们购买了去伯力的车票。当时苏俄远东地区内战还没有结束,海参崴至伯力一带还有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日本军队统治着这里。张作霖的总领事馆也设在这里。 候车的日子,这一行人引起了张作霖领事馆的注意,误以为他们是孙中山派去俄国的代表,把刘少奇、吴芳等几个人抓去审问。审问现场充满杀气,审问的人逼问刘少奇等的身份,他们一口咬定就是手艺人。审问毫无结果,威胁了一番后,不得不把他们放回。终于,他们乘上了从海参崴到伯力的列车。 从海参崴到伯力要经过伊曼河,它是赤白交界处,也是去伯力的必经之路,有日本人和白匪设卡,盘查很严。为了安全,十几个人分为几个小组,分散在乘客中间。任弼时和萧劲光两人一组,表面上各走各的,装作毫不相识,暗中相互关照。 因为没有足够的冬衣,任弼时患感冒,发烧了。为了不影响集体行动,他甚至没有告诉大家,仍旧同大伙一起赶路。 伊曼河到了,关卡对过往人员进行一一盘查。任弼时等虽颇感紧张,但是想到大家都有正式商业护照,只要自己坦然面对,不会有什么意外。不料,这阵检查新添了测量体温一项。原来这一带正在闹瘟疫,过往行人都要接受检疫。别人不着急,任弼时却暗自叫苦。果然,萧劲光在他前边顺利地通过测量体温等检查,任弼时则因体温偏高,当即被作为瘟疫患者怀疑对象而扣留。这可急坏了萧劲光,眼睁睁地看着任弼时被带走,却一点忙也帮不上,只好急忙赶到集合地点向刘少奇等报告。 任弼时被扣,起初也很紧张,生怕有什么政治原因,也怕自己的身体真的生起大病,身边一个同志也没有,天寒地冻举目无亲。后来,看他们对自己并没有特殊注意,这才渐渐地镇静下来。复查时,他除了一口咬定是理发匠要去俄国谋生外,测体温时急中生智巧妙地将体温表的水银头部分悄悄地伸在腋窝外。这样,体温显得正常了,他被放行。 蒙混过了关卡,任弼时大大松了一口气,继续搭车北上。两天后,在伯力追上了大家,受到伙伴们亲切、热烈的欢迎。 到了伯力就到了苏联红军控制的地区。红军的热情接待,使他们感到就像到了家。在伯力休息了十几天,他们又分批继续赶路,任弼时和罗亦农等乘火车走陆路,萧劲光、刘少奇等乘船走黑龙江水路。几天后,两路人马在黑河再次集中,由此乘火车经赤塔穿越西伯利亚奔向莫斯科。 这一路继续冰天雪地的旅程,物质生活条件极差。年轻的苏维埃国家正处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政权初建及经济恢复时期,要继续肃清白匪,要熬过连年战争造成的经济匮乏。 从黑河出发时,他们搭上一列载货的闷罐列车,没有餐车,没有水,没有暖气。每人领到一个像枕头一样大的黑面包,作为全部行程的口粮。饿了,就啃几口,但谁也不敢多吃,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一路要走多少天。 因为没有煤,火车就靠烧木柴推动机车,列车总要挂上盛木头的车厢。机车烟囱飞出的火星,落在车厢顶上,风一吹就引燃了载着的木柴,没有办法,他们只得下车扑火;木柴烧光了,他们要到沿线堆放木头的地方去搬运。更有甚者,遇到铁路被白匪破坏了,他们要下车修铁路,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和共青团员们修铁路的情况一模一样……偶尔也会遇到一些零散的白匪骚扰、袭击。 就这样,从上海出发,任弼时、刘少奇、罗亦农、萧劲光等一行经过两个多月辗转艰险的长途旅程,终于在1921年7月9日到达莫斯科。 此时的莫斯科已成为一个国际活动中心——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正在举行,青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相继召开,赤色国际工会在莫斯科刚刚成立。沉浸在国际主义氛围中的东道主满腔热情地以最高规格欢迎任弼时等一行中国革命青年,同对待出席共产国际大会的代表们一样,把他们迎入共产国际招待所——柳克斯旅馆,视他们为东方民族的代表,安排他们轮流列席共产国际代表大会。8月3日,任弼时等正式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东大”)。P6-9 序言 中国共产党自20世纪20年代初创立,至今已成为拥有82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共产党,领导着13亿中国人民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向前迈进。回首中国共产党的组织90多年来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历史,不能不想到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家——任弼时。 任弼时16岁参加革命,46岁英年早逝。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家,组织工作几乎贯穿了任弼时30年的革命生涯。 任弼时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是他成为党的组织大家的开始。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发展、壮大及作用影响最大者,当属任弼时连任两届团中央总书记的大革命时期。特别是在五卅运动中,他兼任团中央组织部主任,将团的组织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他借助反帝运动的革命热潮,大力发展青年团;同时任弼时领导团中央将酝酿多时而未能实施的党团分化工作,大刀阔斧地果断展开,既为党组织输送大批新生力量,又使团的组织更加青年化。任弼时在大革命中对团的组织工作的大手笔,可以说是任弼时组织才干的锋芒初现。 任弼时是红二方面军的主要创建人,是人民军队的卓越组织家和领导人之一。长征中,时任湘赣省军区政治委员、军政委员会主席的任弼时,同萧克、王震等率红六军团,撤离苏区最早,承担了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探路的征战;同贺龙会师后,共同肩负钳制敌人、策应中央红军的军事重任,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红二、红六军团保存了实力,从而为红二方面军的组建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红二、红六军团在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即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支主力部队——红二方面军,任弼时为红二方面军第一任政治委员,成为“红二方面军的主要创造者”。 红二方面军组建后,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实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历史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任弼时身上。这既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又是高层之间的关键的组织协调工作。任弼时深明自己的特殊地位,做不同对象、不同层面的团结工作:对张国焘,任弼时既坚持原则又讲究策略,竭尽全力与其分裂行径作艰苦且策略的斗争,使张国焘的种种图谋均未得逞;对中央,既担负起大量的面对张国焘的工作,又能站在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的高度,适时向中央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为促成全党全军实现大团结起到了他人无法替代的协调与桥梁作用。这些都凸现出他作为组织大家的卓群的智慧与才干。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大家,任弼时最辉煌的作为当是他在延安时期进入中央决策层后。此时的任弼时参加中央书记处工作,协助党中央和毛泽东筹备召开党的七大,处理书记处日常工作。尽管此时名义上任弼时还不是中央书记处书记,但事实上他已经成为书记处成员,参与中共中央的重要决策,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之一。当时延安没有中央一级的行政管理机关,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为此,任弼时着手建立中共中央办公厅,亲兼办公厅主任,调中组部副部长李富春担任副主任;建立了行政制度、干部供给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及文件管理等制度,使中直机关、军事机关、边区党政机关三大系统的机关工作逐渐条理化。接着,为增强党的领导效能,为在组织上有力地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从1941年到1943年,中共中央进行了一系列机构调整和改革。其中,中央书记处是这次调整和改革的重要组成。作为中共中央秘书长,任弼时受中央委托,主持“改革中央组织机构委员会”,具体规划和实施了中央书记处改革。一定意义上说,经过改革的中央书记处,正式从组织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袖地位,实现了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对全党工作的统一领导,为顺利召开党的七大、为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正如中共中央发布的讣告所说“任弼时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和组织家之一”。“任弼时同志的三十年生命完全贡献于中国的民族解放、人民解放和工人阶级解放的伟大革命事业,特别是贡献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工作……”抚今思昔,让我们深切缅怀无愧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大家任弼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