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这个时代太匆忙,人们对物质的索取几乎进入了盲目的状态,眼中只有金钱、权力,往往忽略了生命中幸福的真谛。这也是我们在沾满铜臭气时常常思索的一个问题:有钱就真有了幸福吗?而感恩这种情怀恰恰是我们进入自己内心深处的最好入口,也是我们最容易接受的审视自己所得的方式。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你的赠予。这样你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也才能度过幸福的人生。
这本《感恩录》将作者几十年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关于感恩的事情串联了起来,为我们展开了一幅人间温暖情意的画面。
林雅雯的这本《感恩录》将她几十年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关于感恩的事情串联了起来,为我们展开了一幅人间温暖情意的画面。作者特有的诗哲气质使得她的文字能够深入事物的本质层面来剖析感恩的种种,这对于读者来说肯定会有相当的启发性。
作者在《感恩录》中将感恩的高度提升到了宇宙人生真相的层面,又在最细微具体的生活场景中为我们诠释感恩的情怀。读完作者的整部书稿,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按照作者的说法,世间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因果关联,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是单一独立的,它必然与某些事物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当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开始享受前人赋予的一切成果了。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哪怕他(她)再独立再努力,他(她)依然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生存。所以,一切人都是值得感恩的,哪怕是那些伤害你、折腾你的人和事。
数匆匆岁月,太多的人和事情曾经给予过我关爱和帮助,但任谁也替代不了父母对我的恩情。在这本《感恩录》最初,最想感谢的就是天下的父母们。
有一回,朋友带着念中学的女儿来我家做客。因为其女儿对文学感兴趣,所以想来认识认识我这个“码字”的阿姨。这女孩虽然满脸的稚气,但言谈中还是流露出一些独立精神的雏形,我对她多少有一点好感。忘了是聊到什么话题了,她突然语出不凡地宣布:“那些宣扬感恩父母的文章再假不过了,这种文章是一编一个假!却因为大众都不约而同的认可而得到赞扬,真是荒谬。”说完还轻蔑地瘪了瘪嘴。我瞄了一眼她身边的母亲,母亲脸上带着笑容,和蔼地看着发表言论的女儿,仿佛在为女儿敢于表达独立思想的勇气感到骄傲。
我很欣赏这孩子诚实较真的个性,这是一个写字做文的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我很想对她说:“感恩父母是人与人之间的默契,等你懂得父母之恩的时候,才会明白啊。”
都知道父母养育了我们,应该感恩,但能让我们真正从心底里升起来的感动和感激却是少之又少的。诚如——“那些鲜艳文章里所描写的父母与我无关,我家老爸就知道喝酒,自己没什么本事还没事就挑剔我,脾气又坏又不懂体贴人,闹得家里人都怕他、忍让他,还一副自己是一家之主的派头,讨厌死了”;“我妈就知道打麻将,从来不会说一句温柔的话,顶多问个吃饱穿暖,不注意自己的修养又不懂浪漫”;“我爸妈也就那么一回事情吧,生我养我也还不是每个父母的责任啊”……这些回家就能看到的唠唠叨叨的母亲或者庸俗的父亲的孩子又怎能生起感恩的温情呢?这都只能说孩提的我们因为是不察亲恩的年纪而不谙世事。而文学作品所描写的伟大亲情,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第一次想家
在上大学前,我真的不觉得父母有什么好感激的。感恩父母的作文倒也是自小就写过,还得过不错的分数,但那只不过是人云亦云,跟随常情逻辑的“做作之文”罢了。一上大学,我就像出笼的小鸟,终于逃脱了父母的牢笼,直奔理想和自由,觉得真的是解放了。
我居然还清晰记得第一次想家的情形。
开始大学生活后,乘着初获自由的兴奋,我很是折腾了几个月。有一天折腾累了,终于打了个电话回家,还顺带要求增加零用钱(要钱也许才是打电话真正目的),然后就躺在床上翻开一本刚买的三毛的书,读到这样一个故事:
邻居家的小孩汤姆拿了一个纸做的天使送给三毛,说:“这是假的,世界上没有天使,只好用纸做。”三毛跟汤姆说天使的事情可是真的呢,自己就有两个。然后说,天使常常流泪的,因为太爱他们守护着的孩子,所以往往流了一生的眼泪,流着泪还不能擦,因为翅膀要护着孩子。即使是一秒钟也舍不得放下来找手帕,怕孩子吹了风淋了雨要生病……当有一天,被守护着的孩子总算长大了,孩子就对天使说:“我要走了。请你们不要跟着来,这是很讨人嫌的。”天使这时候什么都不说,他们把身边最好、最珍贵的东西都给了要走的孩子,这孩子把包袱一背,头也不回地就走了。被人嫌弃的天使还来不及流泪,就连忙飞到高一点的地方去看孩子,孩子越走越快,越走越远,直到孩子变成了一个小黑点,渐渐的小黑点也看不到了。这时候,两个天使才慢慢地飞回家去,关上门,熄了灯,在黑暗中静静地流下泪来……远走的孩子在刮风下雨的时候也会偶尔想起天使的翅膀,而不是天使本身。直到有一天孩子回不去了,也变成了天使的时候才会真正想念起老天使来……
汤姆听完之后下了一个严肃的结论:天使很辛苦,而且自己是没有那么好运能够拥有这样两个天使的。因为他爸爸白天在银行上班,晚上在学校教书,从来不在家,不跟他玩;妈妈一天到晚在洗衣煮饭扫地,又总是在骂小孩,他的爸爸妈妈一点意思也没有。
看了这个故事我哭得稀里哗啦。想想看,我不正是那个头也不回远走的小孩吗……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想家,原因和故事里描述的一样——刮风下雨了、累了,就想念起天使的翅膀来……
正如故事所说的那样,现在当我独立生活的经验越多,经历了一些人世的沧桑,如今也为人父母的时候,才想念起自己从前的守护天使来,也才意识到父母的恩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才想到在遥远的那个生我养我的家里还有两位孤独的天使。P3-6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这个时代太匆忙,人们对物质的索取几乎进入了盲目的状态,眼中只有金钱、权力,往往忽略了生命中幸福的真谛。这也是我们在沾满铜臭气时常常思索的一个问题:有钱就真有了幸福吗?而感恩这种情怀恰恰是我们进入自己内心深处的最好入口,也是我们最容易接受的审视自己所得的方式。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你的赠予。这样你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也才能度过幸福的人生。
林雅雯的这本《感恩录》将她几十年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关于感恩的事情串联了起来,为我们展开了一幅人间温暖情意的画面。作者特有的诗哲气质使得她的文字能够深入事物的本质层面来剖析感恩的种种,这对于读者来说肯定会有相当的启发性。
作者在《感恩录》中将感恩的高度提升到了宇宙人生真相的层面,又在最细微具体的生活场景中为我们诠释感恩的情怀。读完作者的整部书稿,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按照作者的说法,世间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因果关联,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是单一独立的,它必然与某些事物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当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开始享受前人赋予的一切成果了。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哪怕他(她)再独立再努力,他(她)依然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生存。所以,一切人都是值得感恩的,哪怕是那些伤害你、折腾你的人和事。
这部《感恩录》透露出的深思、理智和积极的情绪都使其有资格成为读者珍藏的精品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