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凡、柳雅青编写的《长江流域的音乐舞蹈》分为音乐和舞蹈两部分,分别按长江流域上、中、下游顺序编排,音乐部分侧重地域特征、舞蹈部分侧重民族特征,通过具体的有代表性的音乐曲目和舞蹈种类,对长江流域音乐舞蹈的历史、形式、传承与发展作了详细的介绍,脉络清晰,文笔清顺,充分展现了长江流域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及其魅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长江流域的音乐舞蹈/长江文明之旅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作者 | 孙凡,柳雅青编 |
出版社 | 长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孙凡、柳雅青编写的《长江流域的音乐舞蹈》分为音乐和舞蹈两部分,分别按长江流域上、中、下游顺序编排,音乐部分侧重地域特征、舞蹈部分侧重民族特征,通过具体的有代表性的音乐曲目和舞蹈种类,对长江流域音乐舞蹈的历史、形式、传承与发展作了详细的介绍,脉络清晰,文笔清顺,充分展现了长江流域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及其魅力。 内容推荐 《长江文明之旅》丛书分为《长江流域的名山奇峡》《长江流域的楼台亭榭》《长江流域的岁时节庆》《长江流域的饮食生活》《长江流域的名城古镇》等32册,着力把握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特征,深入挖掘长江文化底蕴和特质,以求全面、系统地展示长江文明。全套书包括500多万字和上千幅图片,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可读性于一炉,雅俗共赏,适合全民阅读。走进长江文明馆,阅读“长江文明之旅丛书”,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慢慢打开,一条浩浩大江的光阴故事鲜活呈现! 孙凡、柳雅青编写的《长江流域的音乐舞蹈》为其中一册,介绍了长江流域的音乐舞蹈的有关知识。 目录 前言 净土天音——长江上游的音乐 青藏音乐 滇云音乐 巴蜀音乐 览古聆风——长江中游的音乐 荆楚音乐 湖湘音乐 江西音乐 纳川汇流——长江下游的音乐 安徽音乐 吴越音乐 海派音乐 雪域率舞——长江流域源头的舞蹈 长江源头历史上的舞蹈 长江源头民族民间舞蹈 轶态横出——长江上游的舞蹈 长江上游历史上的舞蹈 长江上游民族民间舞蹈 瑰姿谲起——长江中游的舞蹈 长江中游历史上的舞蹈 长江中游民族民间舞蹈 绰约闲靡——长江下游的舞蹈 长江下游历史上的舞蹈 长江下游民族民间舞蹈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一)青海花儿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因其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青海周边毗连四省,东北为甘肃,东南是I~lJII,西南有西藏,西北临新疆。在漫长的岁月中,各少数民族和汉族一同在青海高原繁衍生息、迁徙演变,并在一次又一次的分化与融合中形成了他们各异的信仰与习俗。 青海历史文化的发展所形成的地区文化差异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都明显地体现在青海民歌的特征上,尤其是流行于青海东部地区汉、回、藏、土、撒拉等民族的“花儿”。 青海花儿的名称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甘、青分省之际,随后才有了青海花儿、宁夏花儿、甘肃花儿的称呼。当地人常将“花儿”称作“漫花儿”。一个“漫”字展现了“花儿”流行地区满山遍野的盛况,还道出了花儿独特的唱法。正因为花儿产生于高山旷野、生长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它才形成即兴成歌、缘情而来的特色,故而一个“漫”字蕴含着别样的韵味。 由于“花儿”所唱内容多为情歌,因此古时的文人将花儿视为“淫词俚语”。明万历年间诗人高洪在其《古鄯行吟》诗文中首次提出“花儿”一词:“青柳垂丝夹野塘,农夫村女锄田忙,轻鞭一挥芳径去,漫闻花儿断续长。”清代初年诗人吴镇也有“花儿饶比兴,番女亦风流’’的佳句。从以上诗句足以看出,“花儿”最迟已在明代形成,并在清代广为流传。 1925年3月15日,我国第一个专门搜集、研究民歌、民俗的《歌谣》周刊第82期上,发表了袁复礼写的一篇介绍花儿的文章,并附有他搜集的30首花儿的歌词。这是解放前最早专门介绍花儿的文章;1929年我国现代著名学者朱自清先生则第一次把花儿搬上大学讲坛,写入专著《中国歌谣》为学生讲授;1931年,当时还在北平平民大学就读的青年学生张亚雄写了篇《花儿序》,文中第一次为“花儿”命名。 张亚雄在《花儿序》中写道: “花儿是流行于三陇——甘、青、宁——的一种山歌,亦多有称之为‘少年’者。 ‘花儿’指所钟爱的女人,‘少年’则是男人们自觉的一种口号。”除了“少年”这一称呼,亦有当地人称“花儿”为“野曲”。“野曲”与常作为宴席曲、酒曲等的“家歌”是相对的,因为它以唱情歌为主,而这是不被允许在长辈面前或家庭、村落中演唱的。例如有一首花儿中唱道: “花椒树儿你霎上,你上是刺桠儿挂哩;庄子里头你耍唱,你唱是老汉们骂哩。”这表现出了“野曲”与“家歌”的差异所在。除了男女情爱之外,花儿的歌唱内容还广泛涉及生产劳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喜庆聚会、天文地理等与人们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极其丰富。 花儿属于山歌体,但它的曲调却一律使用以“令”为系统的各种标题。青海花儿的曲令多达两百个以上,且来源五花八门。它们可以根据流传及产生的地方来取名,比如“湟源令”和“河州令”;或是根据民族名称定名,如“东乡令”和“撤拉令”:还有用人物形象特征命名的“乖嘴儿令”和“大眼睛令”,以及以花木为名的“水红花令”和“白牡丹令”等。正是由于长期按照这些特定令名称呼,各个花儿曲令的基本结构、衬词衬句的位置、嵌入方法,以至旋律面貌都相对稳定下来,表现出一定的规范性特征。这就为各地各族歌手学唱并进一步创造提供了一个基础,使最初的那种自发性有了一定的制约。同是一个令调。歌手既可以把局部歌腔提高或降低、拖长或缩短,也可以临时加进铺垫性的衬字以及某些装饰性的滑音。P2-3 序言 一馆览长江 水利写文明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一首《长江之歌》响彻华夏,唱出中华儿女赞美长江、依恋长江的深厚情感。 深厚的情感根植于对长江的热爱。翻阅长江,她横贯神州6300千米,蕴藏了全国1/3的水资源、3/5的水能资源,流域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她冬寒夏热,四季分明,独有的北纬30°神奇,形成了巨大的动植物基因库,蕴育了发达的农业,鱼儿欢腾粮满仓的盛景处处可现;她有上海、武汉、重庆、成都等国之重镇,现代人类文明聚集地如颗颗明珠撒于长江之滨;她有神奇九寨、长江三峡、神农架等旅游胜地,多少享誉世界的瑰丽美景如数家珍;她令李白、范仲淹、苏轼等无数文人墨客浮想联翩,写下无数赞美的词赋,留下千古情。 长江两岸中华儿女,繁衍生息几千年,勤劳、勇敢、智慧,用双手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巴蜀文明、楚文明及吴越文明。这些文明,如浩浩荡荡的长江之水生生不息,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认识和开发利用长江的历史,就是一部兴利除弊的发展史,也是长江文明得以丰富与传承的重要基石。据史料记载,自汉代到清代的2100年间,长江平均不到十年就有一次洪水大泛滥,历代的兴衰同水的涨落息息相关。治国先必治水,成为先祖留给我们的古训。 为抵御岷江洪患泛滥,李冰父子筑都江堰,工程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成就了千年不朽,成都平原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天府之国人人神往。 一条京杭大运河,让两岸世世代代的子孙受惠千年。今天,部分河段化身变为南水北调东线调水的主要通道,再添新活力,大运河成为连接古今的南北大命脉。 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党和政府把治水作为治国之大计,长江的治理开发迎来崭新的时代。万里长江,险在荆江。1953年完建的荆江分洪工程,三次开闸分洪抗击1954年大洪水,确保了荆江大堤及两岸人民安全。面对,54洪魔带来的巨大创伤,长江水利人开启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与时俱进,历经3轮大编绘,成为指导长江治理开发的纲领性文件。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从南方借点水给北方?”毛泽东半个多世纪前的伟大构想,是一个多么漫长的期盼与等待呀。南水北调的蓝图,在几代长江水利人无悔选择、默默坚守、创新创造中终于梦想成真,清澈甘甜的长江水在“人造天河”里欢悦北去,源源不断地流向广袤、干渴的华北平原,流向首都北京,流向无数北方人的灵魂里。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长江水利人手中,长江流域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工程,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工程。与此同时,沉睡万年的大小江河也被一条条唤醒,以清江水布垭、隔河岩等为代表的水利工程星罗棋布,嵌珠镶玉。这是多么艰巨而充满挑战、闪烁智慧的治水历程!也只有在这条巨川之上,才能演绎出如此壮阔的治水奇观,孕育出如此辉煌的水利文明,为古老的长江文明注入新的动力! 当前,长江经济带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及一带一路战略正加推提速,长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优质的资源禀赋与三大战略息息相关,长江流域的健康发展关系着三大战略的成败。因此,长江承载的不仅是流域内的百姓富强梦,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长江无愧于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的未来,价值无限,魅力永恒。 武汉,把长江文明馆落户于第十届园博会园区的核心,塑造成为园博会的文化制高点和园博园的精神内核,这寄托着武汉对长江的无比敬重与无限珍爱。可以想象,长江文明馆开放之时,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定将发出无比的惊叹:一座长江文明馆,半部中国文明史。 (作者系长江文明馆名誉馆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后记 后记 完成《长江流域的音乐与舞蹈》一书,我们如释重负,身心顿觉无比的畅快! 当书稿得以付梓之际,我们感慨颇多。 孙凡:想起初接任务时,压力很大,难就难在如何取舍。面对长江流域浩如烟海的音乐和出版方的篇幅及时间限制,着实无从下笔。后来,经过视听大量的文献和认真思考,终于找到了方向。在写作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一是秉着“不求全”的原则,就是乐种或乐曲不求面面俱到,但要求将每个对象的源流、形态、特征以及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等写得清晰、完整:二是对于已经被学界正误.教科书还没有纠正的问题,通过查阅大量史料确定后,予以澄清,如《小河淌水》的歌曲归类及作者署名问题即是一例;三是针对大众读者,行文力求通俗易懂,有故事的尽量借用故事来讲述音乐。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顺利完成音乐部分的写作,得力于亲人和学生、朋友的支持。首先要感谢我的女儿段咏对我的疼爱和帮助,她从紧张的学业中抽出时间帮我整理资料;还有我的学生刘燕、张田、高晶,帮我搜集资料。没有她们的鼎力相助,书稿难以如期完成,在此,对她们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诚挚的谢意!另外,还要特别感谢众多前辈、学者、同仁、朋友,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我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坚实的基础! 柳雅青:完成“长江流域舞蹈”的写作,我意识到自己终于迈上了新的台阶,视野宏阔起来,景色更加绚丽——欣喜畅快之余深深感激刘玉堂先生的高度信任与鼓励.使我有了前行的勇气和动力!深深感谢黄中骏先生一如既往、不遗余力的指导帮助,展示了一位学者资深的学识、高尚的品格。在此,向二位学者表达我崇高的敬意! 感谢我的家人给我创造了一个宁静而又饱含爱的港湾,使我能徜徉其中专注于自己的兴趣,谢谢孙晓辉教授在史料方面的指导与借阅!谢谢我的研究生李康宁分担了我的创作作品的排练工作,谢谢学生程海霞为我查找、借阅资料,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使我如期完成写作。谢谢所有关心帮助我的同仁、朋友们! 该书的写作分工:音乐由孙凡撰写,舞蹈由柳雅青撰写;序言和后记由两人共同执笔,孙凡统稿。 长江流域的音乐和舞蹈是一座富矿,还有很多宝藏需要我们去开采。 作者 写于武音两湖书院 2015年7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