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岁末,财新传媒集团组织召开了首届财新峰会——2010中国与世界。参会嘉宾是来自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专家和主管经济的政府要员,超过200人。《变革世界的中国策》(作者王烁)即以峰会嘉宾的演讲、讨论发言稿为基础,由财新传媒的资深记者编写而成,财新传媒主编王烁任主编。
《变革世界的中国策(附光盘Ⅱ)》为下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变革世界的中国策(附光盘Ⅱ)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作者 | 王烁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2010年岁末,财新传媒集团组织召开了首届财新峰会——2010中国与世界。参会嘉宾是来自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专家和主管经济的政府要员,超过200人。《变革世界的中国策》(作者王烁)即以峰会嘉宾的演讲、讨论发言稿为基础,由财新传媒的资深记者编写而成,财新传媒主编王烁任主编。 《变革世界的中国策(附光盘Ⅱ)》为下册。 内容推荐 《变革世界的中国策》(作者王烁)根据财新峰会——2010中国与世界的13大主题编写成上下两册,上册附赠15位嘉宾主题演讲视频光盘,下册附赠13大主题分组讨论会视频。《变革世界的中国策(附光盘Ⅱ)》为《变革世界的中国策》下册,包含:中国如何应对通胀、人民币汇率之争、美国金融危机的启示、金融监管等内容。 《变革世界的中国策(附光盘Ⅱ)》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第一篇 通胀与汇率 第一章 中国如何应对通胀 危险的实际负利率 中国“宽货币”终结的内外条件 反通胀不能仅靠货币政策 厘清通胀压力方能果断应对 联储的量化宽松与中国的通胀风险 通胀有多远 第二章 人民币汇率之争 汇率战无赢家 货币即政治 “货币战争”蛊惑 克鲁格曼的人民币谬论 升值难改全球失衡 第三章 建言人民币汇率政策 构想人民币 艰难的平衡 中国是下一个日本吗 升值还是涨工资?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最佳选择 第二篇 金融监管与改革 第四章 美国金融危机的启示 保尔森答案 老一代央行家的谢幕 要盯住影子银行 第五章 金融监管 美国:金融监管变法收官 刘明康谈监管 第六章 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 美国模式还值得学习吗 债的沉沦 人民币国际化担心什么 培育人民币资产市场的关键一步 金融创新迫在眉睫 寻求金融稳定的支点 第三篇 投资与贸易 第七章 透视中国海外投资 追踪中国投资 中国海外投资怎样“走出去” 第八章 全球贸易变局与中国 新兴市场新定位 贸易崩溃启示录 信贷紧缩只是导致贸易大崩溃的次要原因 中国贸易顺差并非全球经济失衡主因 中美贸易:小摩擦,而非大战争 第四 篇环境、资源与能源 第九章 建言中国电价改革 中国电价改革何去何从 阶梯定价不如实时定价 第十章 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哥本哈根之变 中国节能应转向总量控制 金融业如何支持低碳经济 第十一章 如何应对环境风险 海洋污染事件公平善后缺什么 破解“有组织的不负责任” 第五篇中国经济结构调整 第十二章 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天公不语对枯棋 “三难选择” 气候与金融:双重危机 资源收益分配扭曲加剧贫富分化 形势比人强 中国人口红利仅剩三年 第十三章 结构调整的方向 增长放缓不足惧 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以金融革命促发展方式转变 地方政府公债发行束缚待解 求解劳动力供求新格局 试读章节 中国2010年7月通胀率在3-3%左右,创下21个月以来的新高,而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却只有2.25%,二者存在着105个基点的利差。 同时,市场利率也在不断上升。根据央行近日公布的《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二季度以来,货币市场利率不断提高,6月末,隔夜和一周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Shibor)分别为2.27%和2.62%,分别较年初上升112个基点和1D5个基点;三个月和一年期Shibor分别为2.63%和2.62%,较年初分别上升80个基点和37个基点。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存款利率受到管制上限的限制,储户无法从中获益。 这些事实表明,储户事实上在补贴银行以及投资者,这只能导致更多的投机资金进入房地产等收益率相对较高的投资领域,进一步造成房地产价格的上升以及地产泡沫的累积。 这样的情况,在2007—2008年间已经发生过。由于通胀率在那一期间不断上升,中国出现了长期的负利率,举例来说,中国的5年以上的抵押贷款利率为6%左右,存款利率为3%~4%,而中国的名义通胀率在2007年7月以后,却一直处于6%左右的高位。换句话说,中国的实际存款利率为负、实际抵押贷款利率则几乎为零。在这样的情况下,风险投资市场在.“储蓄搬家”的大背景下出现了暴涨,在极短的时间内,上证综合指数一路上升至6000点以上,而房地产市场的同比涨幅也超过了两位数。结果,资产泡沫在2008年年底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而最终破裂,上证指数在一年时间内暴跌到1600点的水平,而中国一些大中城市的房价也出现了20%左右的下跌。 历史会重演吗?当然会,只要有套利的机会,投资者们都会逐利而来。不同的是,眼下由于受到政府的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将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嗅觉灵敏的投机资金很可能将进入其他的投资领域,比如黄金和农产品。我们目前看到的大蒜、生姜和绿豆等农产品价格的暴涨,其背后就存在着大量的逐利资金,而这些资金正是看准了目前较为低廉的资金成本和实际负利率造成的风险偏好上升。值得警惕的是,中国的投资工具较为有限,大量的资金追逐有限的投资工具,却缺乏相应的对冲工具,这无疑将加大市场的风险和波动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很可能在更大范围内面临资产泡沫的风险,而这样的风险一旦蔓延甚至恶化并导致泡沫破裂,将对整个宏观经济造成不堪设想的影响。美国因长期低利率而导致的房地产泡沫应为前车之鉴。2001年,美国经历了“互联网经济泡沫”和“9·11”事件后,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为恢复市场信心,实现美国经济软着陆,美联储在短期内将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由5.5%骤降到了1%,并将此利率持续了一年之久,当年的美国核心CPI却一直维持在2%以上,这也造成了美国的实际负利率。长期负利率导致资金大肆进入房地产投资领域,最终房地产泡沫破裂,造成了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 货币工具如何选择 目前,中国居民的通胀预期居高不下,央行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也提到了“尽管价格水平比较稳定,但当前通胀预期和价格上行风险也不容忽视……中国人民银行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当期物价满意指数较上季下降4.2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低。未来物价预期指数升至70.3%,仍处于历史同期中的较高水平”。这意味着,尽管名义CPI并没有出现明显上行,但是,大多数人的实际物价感受其实已经开始失衡了,这对把管理通胀预期作为重要政策目标的央行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面对负利率造成的通胀以及资产泡沫忧虑,央行也开始实施一些政策调整,包括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允许人民币重新升值,以保证通胀和资产泡沫不至于失控。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速,如何在这一情势下合理使用政策工具,也是中国央行面临的政策难题。 笔者曾对中国的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做过一些定量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的货币政策体系中,多种政策工具(包括利率、汇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的配合使用,其叠加的政策效果是最为显著的,而这样的配合使用也能够有效降低宏观经济,特别是通胀和产出缺口的波动性。更重要的是,利率政策可以帮助货币当局微调货币政策。 由于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空间有限,同时,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其政策效果也开始弱化。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尽管出现一定的升值,但总体来说,人民币升值的速度仍然是缓慢而渐进的,这也决定了其政策效果也是长期而缓慢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率政策应当是央行手中较为理想的政策工具。 当然,由于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很多研究者认为,加息对中国经济来说,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退一步讲,央行可以选择使用单边提高存款利率而保持贷款利率不变的做法,这样既可以减少对企业的影响,以保证储户不会遭遇由于实际负利率造成的购买力下降。单边上调存款利率后,市场也容易形成贷款利率即将上调的预期,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机需求。在经济出现减速风险的情况下,单边上调存款利率也可以为更严格的政策工具的使用留出一定的政策空间。 目前的存款利率与1—7月的通胀率之间0.45个百分点的差距,意味着中国央行至少需要在今年提高存款利率54个基点(央行通常每次加息的单位是27个基点),以保障实际负利率逐步转正。 对中国央行来说,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经济的再平衡,这意味着,消费占GDP的比重需要不断上升,而投资的比重则需要降低。在实际负利率面前,这个目标显得遥不可及。更重要的是,将来资产泡沫的破灭,会带来新一轮的银行呆坏账的上升。 如果负利率持续下去的话,那位学生的姑姑也会变得富有经济理性,从而加入资产投机的大军,为中国资产泡沫的洪流推波助澜。央行到那时再加息的话,效果已不明显。货币政策调控力度的加大,也将会使宏观经济的波动加剧,影响中国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P3-5 序言 2010年年初,财新团队重新出发,200位同仁创建了《新世纪》周刊、《中国改革》杂志和财新网三位一体的全媒体平台。你手上的这本新书《变革世界的中国策》,浓缩了这个中国最著名专业新闻团队一年的工作成果。 秉承独立的新闻理念,财新团队告别过去的辉煌,在新媒体时代给出专业新闻出义的回答,既一以贯之,又与时俱变。在重大问题上发挥舆论领袖作用,以调查报道的操作方法,挖掘更完整事实,做理性与科学精神的启蒙,我们的变与不变,与这个时代、当前中国的变与不变,同声同气。 《变革世界的中国策》,什么变革?有何对策? 世界一眼可见的最大变化,是在2007年发酵,2008年爆发,2009年进手术室,2010年观察善后的这场金融危机。有关这场危机的思考和洞见汗牛充栋,许多也见诸本书。我不再重复。 中国应该有什么对策?有人相信,华盛顿共识的时代结束了,新的时代精神是北京共识:政府主导、经济干预。提出这个名词的乔舒亚·库珀认为建立在北京共识基础上的中国经验具有“普世价值”。 我们的看法与此不同。前一段时间我参加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学者媒体对话“思·辩圆桌”,在国际形势与“中国模式”一节发言。正好与本书的主题相符若契。 我说,关于“中国模式”与中国经济增长这个主题,至少要分成三件事。第一件是中国经济长期高增长本身,这有目共睹;第二件是存在着一套能被称为“中国模式”的组合,这也是有目共睹,其特征主要是政府主导,集中关键资源于政府认为最能够带动增长的领域;第三件是能用所谓“中国模式”来解释中国经济的增长吗? 与“北京共识”不同,我的答案是不能。 中国经济增长有一千个原因,我试举其中最重要的两条: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土地承包改革,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并实质上允许其自由流动;2001年年底加入wTo。前者使农民进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创造了中国至今仍未耗竭潜能的庞大生产能力。后者标志性地使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庞大的生产能力得以充分释放,立即催化此前无法想象的强劲动力。 2001年,中国加入WTO,人们开始说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2002年,人们开始说中国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 2003年,人们开始说人民币被低估。 2004年,人们开始谈论中国崛起的各种版本。 解放农民,加入WTO,不是所谓“中国模式”的一部分,它是全能政府放松管制,允许中国经济与社会回归正常的极为重要的两步。中围经济的持续高增长,动力来自经济与社会的正常化,来自全能政府从经济与社会领域的渐进式撤退。 回到“中国策”,回到“北京共识”,回到“中国模式”,说一千道一万,现实是,它们都是全能政府从经济与社会后撤但只撤到一半的产物。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是因为还剩下的这一半特别伟大特别正确,还是因为好歹总归是撤走了一半? 一位国内最大的投资机构负责人问我,你觉得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动力在哪里?我理解他的言下之意:今天的经济,政府主要靠卖地,企业主要靠买地,银行主要靠吃利差,股市主要靠Pre—IPO,如此单调单薄。会不会出大问题还有争议,走不了太远是肯定的。 我的简单回答是,看看已经撤走的那一半,什么取代了它?答案很清楚:以经济自由化为主的内部自由化,再加上全球化。那就让它们接着前进,取代还没撤走的那一半! 更复杂的回答,基于对决策者、企业家、投资者、工人、农民、学者的观察与采访、调查与对话的真切版回答,来自我的同事们,在这本书里。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经济需要调整,中国经济的调整也不能解决世界的问题,经济调整的核心并不是汇率,而是家庭收入过低的问题,家庭收入过低的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所以这不是一个货币政策的问题,或者是利息的问题。如果用货币政策解决经济的问题的话,可能是坏处多于好处。 ——独立经济学家、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 谢国忠 亚洲未来三四十年的风险是非常人的,实体经济在转型,工业在转型,制度在转型,面对从出口转向内需、环保和大气候转暖以及天灾的大问题。这些风险不是普通的金融体系可以抵住的,如果还是像现在这样用高杠杆式的金融体系承担这种大风险,我个人认为不一定会很成功。 ——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前任香港证监会主席 沈联涛 环境和资源问题,其实和社会的管理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些污染严重或者我曾经从事过的像资源型城市的采煤城县区,当地的居民身受其害,但是在很长的时间内找不到表达自己诉求的渠道,直到把事情闹大,闹到政府跟前,所以环境资源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和我们的社会组织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宋晓梧 在过去十几年间,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倾斜,而不是向居民倾斜,这是中国消费上不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财富积累方面,国民财富的积累速度落在央企财富的增长速度后面。前任国资委主任卸任的时候报了一份成绩单,作为经济学家,看到这份成绩单的时候只会感觉到中国经济结构失衡在继续恶化。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援 许小年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