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站在制造业原点(吉田庄一郎自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日)吉田庄一郎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本日本企业家传记。主人公是日本半导体制造设备之父吉田庄一郎。本书再现了日本成为制造业强国的第一现场,挑战了制造业原点的尼康传奇。

本书适读于:公司白领、企业管理者、创业者、职场新人。

内容推荐

他是日本半导体制造设备之父,在日本从制造业大国转型为制造业强国中,吉田庄一郎为代表的研发领导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领导的Nikon占领了制造业原点,他率领团队研发的步进机可以在一根头发的横截面上刻下50条细线。他是谁?他就是吉田庄一郎。本书就是这位尼康前任董事长吉田庄一郎的自传。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国产步进机第一号

 炎热铁皮屋顶上的猫

 踏入半导体产业的契机

 来自第一线的支持让我信心十足

 席卷全球市场

 对制造业倾注的热情

第二章 与尼康相遇

 连续浮沉的际遇

 在父亲的公司把玩机器

 与家人分离的难过回忆

 特别科学班

 疏散到金泽

 为人善良的父亲成了负面教材

 给与我内心支持的好朋友

 姐姐的夫家成了白木屋骚动的舞台

 科学班的伙伴们

 从精密工学,到日本光学

第三章 填补技术的空白

 刚入社的迟到与瞌睡

 最初的项目花了整整四年

 想把望远镜展示给她看

 这样就行了吗?

 挑战梦幻的机器

 参加旧友的学习会

 美国之行给我的启发

第四章 打造半导体制造装置产业

 推动步进机的量产体制

 受命兼任营业部长

 半导体市场景气循环使市场情势突变

 政府半路来干涉

第五章 背水一战CEO

 相机部门的苦战

 就任社长

 坚决实行重组策略

 断后路,朝着改革迈进

 遭遇前所未有的逆风

 英特尔出资与专利诉讼

 与其守株待“人才”,不如主动出击找寻“人才”

第六章 关于今后的日本制造

 解脱章鱼坛子式的的团队沟通方式

 今后的日本制造业

 新事业的开发和企业核心力量

 人才的取得与教育

 产业、学校、政府相互协力

 纳米科技等新领域

后记

年表

试读章节

炎热铁皮屋顶上的猫

“吉田组长,如果你都不行了,那么日本光学就真的不行啦!”

一九六九年,我在一家酒馆里迎接来自部下们的猛烈攻击,地点就在国电(现在的JR)大井町站通往我们工厂的,叫做“光学大路”的那条路上。

我们在那里为日本光学工业(现在的尼康)的今后发展探寻生存之道──主题如此深远的集会,当时我刚刚成立不久。集会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光电传感器会议」。大家可以自由参加,针对我们所属的机器事业部今后应推出何种新产品的议题,同是技术者的大家进行热烈讨论。这也算是半私人的聚会。成员以年轻人为多,约有十五人左右。当时我三十七岁。

结果,这个集会持续进行了三年。工厂下班后,我们就借会议室开始讨论,一讲到兴头上,话就停不下来。然后大家再转移会场,到酒馆去继续讨论,有时候借着醉意,还会有胡乱打闹的事情发生

那是在经济高度成长的时期。“尼康”这个品牌的相机,俨然已经成为人气商品,但为了日本光学工业将来的成长,每个人都觉得,除了相机之外,必须再找另一样产品做为事业支柱。无论如何我都希望能从机器事业部诞生出另一项会社的主力事业。我之所至这么想,就是在我展开这项会议的一年前到美国出差时,受到了“光学与电子学相结合”的启示。

将会议名称定为“光电传感器”,意思就是一种可以把光讯号转变为电讯号,使原本视觉上看不到的东西能够看得到的机器。在光学仪器上导入电子学知识,打造出能够大大提升人眼视力的光之眼,是因为想在光学设备上导入电子学,创造出远胜于人类视力的「光之眼」,我们就是想从这里找到突破口,建立起新的事业领域。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集结各个领域的技术。会社内部有设计镜头的“光学部”、有制造精密仪器的“生产部”,有处理电气关系的“电工部”三大技术系统。在集会以前,各个系统互筑高墙,不相往来,各自都朝着各自喜欢的方向发展。我觉得有必要增强系统之间的沟通交流,所以想到了集会这个办法。说来容易做来难啊。技术人员的自尊心强,不容易对别人敞开心扉。

举个例子,如果光学部的人说了“我们做的镜头相当好,但是机械设计得太糟了”,那么生产部的人肯定回话“自己做的不到位还尽抱怨别人”。就算转移会议地点到居酒屋,这些人也经常会抓不住讨论的重点,开始相互攻击,我不理会了还会转头来埋怨我,“组长,你这样可不行啊….”等等。

在当时参加光电传感器会议的成员中,田中博先生总是显得活力十足,经常是讨论的主力。

田中君1960年从职业高中毕业后进入会社,他的手很巧,设计图画得很好。大家在设计机器时,时常会因为过分追求功能性,而无法把零件或机器放进预先决定好的尺寸之中,这时候只要去拜托田中,他总能设法弄好。想不出点子时,他也总能提供建议,“试试这种材料如何?”,是个很能帮得上忙的人。

田中君身上虽然具有纯粹的工程师气质,值得信赖,但只要一沾酒,有时候就会出现不动口先动手情形。在居酒屋里动起手来,经常就起因于田中君。

就这样,通过我们的集会上,光学部、生活部、电工部之间的高墙变低了,关于新产品的构想也逐渐多了起来。我们这群人所订下的目标就是要研发出“具备光电传感器的辨识性机器人”。后来我接到客户的制造委托,有工业用自动牵引试验机、轮胎自动识别机等嵌入了光电传感器的自动化机器。我们也由此实现了产品化生产。

不过,卖掉了一台就再也没有订单了。为了寻找具有生产销售连贯性的产品,必须努力思考新产品的研发。  “吉田设计的净是一些不好卖的东西。”

当时在业务部门服务、和我同时期进会社的滨馆乡一曾这么跟我抱怨过。

即便如此,我并没有放弃,继续同集会的伙伴们反复讨论,拜访客户,寻找新产品的线索。后来我在熊谷制造所召开了一次会议,让我想起了38年前的那个夏天。

当时我们特殊订购设计部只是14、15个人的小团体,在大井工厂有个办公室,,说是办公室,其实徒有其名。办公室是一座二层木质小楼,是由诊所改成的。

大概是我们创造的效益不好,所以被赶到了这个地方。在楼上走两步就能感到地板的颤抖,这些都还好说,最恼人的是那房子的屋顶是铁皮做的,夏天太阳一照射,屋里的人就热得受不了。当然了,那时也没有空调。没办法,大夏天里,我们只能穿着短裤和无袖衬衫,把脚放在水盆里,一边不停地擦汗,一边画图纸。

P3-6

序言

2007年的夏天格外炎热。

休假结束的8月下旬,我走访了尼康步进机(半导体曝光设备)的制造地熊谷制造所(琦玉县熊谷市)。

从经营第一线退下来已经两年了,几天前我刚刚过了75岁生日。不得不承认,我已经老了,但我浑身还有不输年轻人的干劲,如果有能让我继续发挥作用的地方,我一定在所不辞。那天的走访中,负责新产品开发的项目团队向我介绍了项目的进展情况。通过这次走访,我一方面想了解研发现状,一方面也借机与年轻人多多交流,交换一下意见。

从上越长野新干线的熊谷站出来,坐车不到30分钟就到了熊谷制造所。从荒川上流向南望,约10万平方米的工厂区域内坐落着7栋厂房。尼康最早来到这片土地是在1984年。为了应对步进机急速上升的销售态势,我们启动了这座熊谷制造所。

走进制造所的大门,记忆的潮水便汹涌而来。

在我担任精机事业部部长时(1983~1987年),受半导体行业景气周期的影响,步进机的订单锐减。刚刚落成的熊谷制造所生产线不得不延时动工,为扩大生产雇用的158名新工人无事可做,我只能叫他们做一些拔草的杂活。

在我担任社长(相当于总经理)时(1997~2001年),7栋厂房建成,当初还以为太空旷的工厂一下子就满了。集结了从设计到制造一条龙步骤的步进机厂房就此宣告完成。

我就任会长(相当于董事长)兼CEO(最高经营责任者)后两个多月的一天,结束会议后我驾车回家。车子上了关越高速路,我打开收音机,里面传来播音员急促的声音。那是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多起恐怖袭击事件。

从那个震撼了全世界的日子到现在(2007年)已经过了整整6年。当时跌至谷底的尼康的经营状况已经重新走上正轨,直到现在,每年的业绩都刷新着纪录,发展一直很顺利。

并不是所有拥有先进技术的会社都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那天在熊谷制造所,我跟接待我的部长、科长等十二三个人,就这个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人类研发的最为精密的机器

回首往事,从1980年国产步进机第一号问世以来,步进机已经销售了近8 000台,其中多数都在生产第一线运转着。

一号机诞生那会儿,半导体设备最小的电路尺寸是1.5微米(1微米是一百万分之一米),现在是0.04微米(45纳米),缩小到原来的1/40。与之相配套,电路蚀刻的精度也大大提高,现在的精度已经超过6~7纳米(可视波长的l/100)。在价格上,最早一台是1.5亿日元左右,现在最先进的步进机售价超过了40亿日元。随着机械的复杂程度和精确度的提高,价格也有了两位数的增长,令人不由感慨今非昔比。

最近的步进机也被称为“扫描式步进机”或者“扫描机”,是由相当于原板的光掩膜,以及要把光掩膜上的电路图转印过去的平台上的晶片,以四比一的速度逆向行进,同时借助狭缝状的照明曝光的设备。光掩膜的行进速度是每秒两米的高速度,从旁边看会相当骇人。

关于步进机的运作,从光掩膜与装载着晶片的平台在行进时要求的精度进行思考就更好理解了。要把45纳米超精细半导体设备正确成像在晶体上,对精度的要求是6~7纳米。这就好比两架战斗机以2马赫的速度一前一后行驶,同时两机中间夹着一只跳蚤,行驶过程中既不能让跳蚤掉下去,又不能把跳蚤挤死——就相当于这样的精度。

工薪技术者的苦战奋斗

经过30年的发展,步进机可以说是“人类研发出来的最为精密的机械”。而把这变成现实的,正是制造业的从业者——日本技术工作者们。  我记得当初日本光学工业(现在的尼康)的开发人员只有30名左右。现在,光开发本部就扩大了近20倍。为了机械的复杂化、高尖端化,研发人员每天都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从30年前我成为开发部门的领导者以来,随着时代的更迭,领导者的接力棒也传了一代又一代。现在,人员增加了,组织的层次也变得复杂、细化起来,这样就给管理提出了很多难题。

在JR笼原站附近的小酒馆,我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开了个慰劳兼激励大会。那天的讨论持续到很晚。

“如果部门细分化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大家就会变得眼中只有自己的领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

“对开发来说,找到适用于项目全体的解决方案才是王道。技术上再卓越,不能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也没有用。这种情况下,公司需要可以把握整体局势、协调各个部门的领导者。”

诸如此类,他们提出了很多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组织的扩大,会导致很多麻烦的问题。重要的不是发展规模的大小,而是要建立起能够让各个部门有效沟通,整合全员力量的平台和体制。这也是对领导者提出的最切实要求。

讨论中,有好几个年轻人,说到动情处音量提高,因为顾不上擦汗,汗水都滴到了眼镜框上。房间里虽然有空调,但动一动都热得要命。熊谷市2007年8月16日的最高温度达到了40.9摄氏度。那一天,熊谷市与岐阜县的多治见市,事隔74年同时刷新了日本国内的最高气温纪录。

“那个时候也很热啊……”

我听着这些跟我儿子差不多年纪的年轻人讨论,思绪回到了40年前,眼前又出现了当时自己苦战奋斗的一幕幕。

作为倒闭钟表厂经营者的儿子,我究竟是怎样才把“奇迹般的精密仪器”步进机带到了世上?从现在开始,我将为你一一讲述,同时这也是一部典型的日本工薪技术者的奋斗史。

在制造业上的优势,过去乃至以后,都是日本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源泉。关于这一点,我相信没有人会提出质疑。如果这本书能给那些立志从事技术的人、在研究开发上碰壁的人、新一代企业的领导者、想分析日本制造业优势的人提供一点帮助,我荣幸之至。

后记

2006年末,日本经济新闻社通过尼康公关的IR(投资者关系)部门对我发出邀约,希望我参与《我的履历书》丛书的执笔工作。为什么会选中我呢,对方的回答是:“因为您是日本半导体制造设备之父”。

我自己很清楚,自己担不起这个称号,不过我在少年时代的战争中接受了特别科学教育,后来的人生可谓跌宕起伏。这些人生的体验,对于度过战后60年和平时光的日本来说,可谓一个历史的缩影。同时,我在尼康历经新事业项目步进机从立项、研发到生产的整个过程,也许能够给关心日本制造业的人们提供一点点参考。基于以上考虑,我决定接受这份挑战。

要把自己出生以来75年间发生的事情整理出来,必须进行资料的搜集准备,这也成为让我可以回访自己出生、成长的地方的一个契机。看到这些地方今天惊人的变化,我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和体验。

我的履历书写完之后,我最大的感触是,在我人生的不同阶段,我很幸运能够与那么多优秀的人相遇、相识、相知。因为他们,才有了今天的我。这些人,有的已在这本书中出现,有的没能被提及,在此我对他们表示发自心底的感谢,本书不尽之处还请多多谅解。

这本书出版之后,最开心的莫过于我收到了很多来自旧友故知,还有很多陌生人寄给我的书信,他们的感想和建议让我十分欣慰。看到这本书在如此广的范围内,得到了这么多人的关心,我实在感到万分荣幸。

这本书,在原稿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加工、润色,如此大量的编辑工作我一个人是完成不了的,最后呈现给大家的书稿,是我与日本经济新闻社的安西巧编辑两人合作完成的。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日本经济新闻社在这本书的编辑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

我这个人,原本是计划每天在会社里把所有的工作都完成的,可是由于生性愚钝,所以难免会出现回到家后继续工作的情况。因此在家中与理想的欧美型男主人相差甚远,给妻子和家人增添了很多麻烦。

我们夫妇膝下一女一子,长女嫁给了一位医生,已经是有一子一女的母亲。长子在日产汽车工作,两年前生下了双胞胎男孩。可以说我的家庭非常幸福。今天,我们也终于有了充裕的时间能与孙儿同乐。

最后我要对一直给予我理解和支持的妻子、家人表示深深的感谢。

落笔。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