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作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
《环球航行第一人:麦哲伦的故事》为其中一册,由孙明远编著。
斐迪南·麦哲伦,葡萄牙人,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险。1519年—1521年率领船队首次环航地球,死于菲律宾的部族冲突中。虽然他没有亲自环球,他船上的水手在他死后继续向西航行,回到欧洲。
《环球航行第一人:麦哲伦的故事》为“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中一册,由李成楷、孙明远编著。
《环球航行第一人:麦哲伦的故事》介绍了麦哲伦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他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三次负伤
葡萄牙的侵略扩张,早已使印度、埃及、苏丹等国家的利益受到了威胁,舰船不敢离港出海,商船队不敢驶往威尼斯的里阿利托岛。这些国家因此丧失了贸易税的收入,经费十分紧张,工业发展停滞不前。于是印度君王卡利库特,在埃及、苏丹和威尼斯共和国的支持下,准备在葡萄牙人尚未在印度站稳脚跟的时候,给予致命的打击。
1506年3月16日,这天,200艘印度军舰一起出发,去攻击11艘(暴风雨期间有9艘船与舰队失散)葡萄牙军舰,但因为印方走漏了风声,葡萄军有了准备,结果葡萄牙人虽然有80人阵亡,200人受伤,但还是取得了这次战斗的胜利。这次胜利给印度、埃及、苏丹等国当头一棒,巩固了葡萄牙对整个印度海岸的政治权力。
在葡萄牙的200名伤员中就有麦哲伦。他和其他伤员一起被转移到非洲,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他的伤势有了好转,便又被派到东非海岸索法拉城执勤去了。当时这座城市是个很不出名、又脏又乱的小城市。阿拉伯商人在这里买卖胡椒、象牙和黑奴。葡萄牙征服者想把这个地方变成通往印度的基地。麦哲伦在这里一边参加修筑炮台,一边搜集有关通往非洲内地的商道、金矿矿山和土王、酋长的军事情报。
麦哲伦在索法拉住了一段时间,于1507年被派遣护送香料运输队回国,回国后住在首都里斯本。他经过这次远征,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他初次觉得葡萄牙并不值得留恋,而渴望参加下一次登上去印度的舰队,参加探险世界的远征。
1508年,麦哲伦被召回马勒巴海岸的柯钦城。1509年2月,葡萄牙在印度西部第乌附近,与土耳其、阿拉伯和印度的联合舰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麦哲伦在战斗中又一次负伤。这次战斗仍是葡萄牙取得了胜利,并且封锁了从红海通向东方的老路。从而确立了葡萄牙在亚洲南部海岸上的霸权。
当年8月,一支由80人组成的葡萄牙武装船队向东扩张。麦哲伦和他的好友法兰西斯库·谢兰参加的武装船队进入马六甲港。1509年9月11日,葡萄牙人的舰队首次驶近马六甲港。他们从远处看到,这个港内停泊的船只比世界上任何地方的船只都多。白色的、彩色的、马来西亚的、中国的、暹罗的。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船只,帆挨帆,船靠船地停在宽阔的碇泊场上,把一个宏大的碇泊场挤得水泄不通。好像在水上新筑起的繁华街市一样,热闹非凡。当时的马六甲已是亚洲南部的一个重要商港了。中国人、印度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和爪哇人都来这里经商。中国的丝绸、瓷器、印度的棉布、波斯的地毯、威尼斯的玻璃、大马士革和哈拉的锦缎都经过这里集散。
葡萄牙人进入马六甲后,这里的和平贸易遭到了破坏。各国商人,特别是阿拉伯商人,从他们的利益出发对葡萄牙的侵略行为大为不满。但葡萄牙4艘舰船上的重炮,默不作声,虎视眈眈地注视着这些“东方的钻石城”。因此,东方国家也都知道这些白人强盗杀人不眨眼,根本无法抵抗,只好装作热情以便寻找出一条以弱胜强的办法来。
一次,苏丹极其热情地接待了新任船长谢凯拉的使者,并让接待人员表示:葡萄牙人是深受欢迎的客人,可以在港内经商,还下令给客人弄来胡椒和香料,请船长进宫赴宴。海员们可以在城里尽情娱乐。于是海员们在街上闲逛,在茶馆和酒店里高谈阔论。葡萄牙的水手、官兵们便非常放心地享受着异国他乡的温存和妩媚,官兵们的心都陶醉了。正在此时,数百名马来西亚人,乘着小快艇给葡萄牙军舰送食物。苏丹通知葡萄牙人,大批胡椒和香料已准备好了,让他们派小艇靠岸装货。因此葡萄牙大船上的许多小艇和大部分船员登岸来取货。只因船长谢凯拉是葡萄牙的贵族,认为做买卖有损尊严,便留在船上和一名同事下棋,此时4艘船上一片寂静。这种奇怪的气氛引起了小帆船长加尔西阿德·苏萨的警觉,他看到海面上马来西亚小船越来越多,在4艘船只周围乱窜,那些赤身裸体的马来西亚人借口往船上送货物,便顺软梯爬上了舰船。苏丹人同时从水旱两路向葡萄牙舰船进攻了。
快艇上的苏萨船长见形势不妙,便命令身边的船员麦哲伦,去报告领队谢凯拉。麦哲伦拼命划桨,驾舟急驶,登上了旗舰,看见船长正在无忧无虑地下棋。几个马来西亚人腰带匕首站在一旁观棋,于是他机灵地把船长叫了出来,悄悄地把情况作了报告。谢凯拉船长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狡猾奸诈,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下棋,只吩咐一名水手爬上桅楼,监视岸上的动静。
过了一会儿,苏丹宫廷上空升起了一股黑烟,这是从水陆两路发动进攻的信号。信号被桅楼上的水手发现后,立即发出了警报。船长谢凯拉一跃而起,未等马来西亚人动手,便把这些舰船上的马来西亚人捆绑起来,抛进了大海。水兵吹起了集合号,船员立即在甲板上集合。谢凯拉拔锚起航,把枪口对准四面八方急驶而来的马来西亚小艇。一阵猛烈的射击,把追击者打得转向逃窜了。
派到岸上去的葡萄牙水兵,因为人数不多,手无寸铁,而且分散,无力抵抗苏丹人的枪弹拳头,大多数被当场击毙。只有少数人逃到岸边,但小艇已被抢走,切断了他们返回大船的归路,由于寡不敌众,都相继阵亡了。只有一个最勇敢的水兵孤军奋战。冲出层层包围,挂了彩,被麦哲伦与另一名战士驾驶的小艇接走了,幸免于死。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葡萄牙惨遭失败,终于被赶跑了。但参加战斗的麦哲伦和谢兰,由于机警和镇定而幸免于难。离开马六甲后,麦哲伦和好友谢兰回到了柯钦。
1510年,葡萄牙侵略者由新的总督阿布克尔克率军,对柯钦以北的卡利库特城发动了突然的袭击。但攻城失败了。在战斗中麦哲伦第三次受了伤,这次伤势很重,离开了战场,撤到后方养伤。
麦哲伦因为在侵略印度的战斗中已经三次负伤了,他决定远离印度回国。他平时纳于言辞,很有耐性,能忍受长时期的考验,接受长时期的冷酷折磨。经历了科那诺尔大捷、马六甲惨败,他逐渐地成熟了,也老练了。
P16-20
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前院长、两院院士
路甬祥
放眼21世纪,科学技术将以无法想象的速度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将全面崛起,国际竞争与合作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和广泛局面。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华民族靠什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人才,靠德、智、体、能、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今天的中小学生届时将要肩负起民族强盛的历史使命。为此,我们的知识界、出版界都应责无旁贷地多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现在,一套大型的向广大青少年传播世界科学技术史知识的科普读物《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出版面世了。
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和温州师范学院、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同志们共同撰写的这套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作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本书中介绍了科学家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阅读这套丛书是对课本的很好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
读史使人明智。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明,明代以前我国的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涌现出张衡、张仲景、祖冲之、僧一行、沈括、郭守敬、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这样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而在近现代,中国具有世界级影响的科学家并不多,与我们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并不相称,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相比较,在总体上我国的科技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当今世界各国都把科学技术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把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当做提高创新能力的战略方针。我国也不失时机地确立了科技兴国战略,确立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又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需要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更多更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才。我真诚地希望这套丛书能激发青少年爱祖国、爱科学的热情,树立起献身科技事业的信念,努力拼搏,勇攀高峰,争当新世纪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