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登天,主持党务大手笔
1.初遇世叔蒋志清
在国民党统治大陆时期,有一句流传甚广的顺口溜:“蒋家天下陈家党,宋家姐妹孔家财。”其中的陈家党,指的就是管理党务多年的陈氏兄弟——陈果夫与陈立夫。
陈果夫得以进入国民党权力核心,离不开两位贵人的相助,一位是二叔陈其美,一位是陈其美的结拜兄弟蒋介石。
1911年11月初,在上海陈其美的住所,陈果夫第一次见到了蒋介石。
当时陈其美正在病中,在其病榻前,陈其美向陈果夫介绍说:
“蒋先生负责主持杭州方面敢死队的工作,和我是结拜兄弟,三弟,你该唤他一声三叔。”
“三叔好。”陈果夫恭恭敬敬。
蒋介石微微一笑,用温和的目光审视着陈果夫。
当时蒋介石24岁,比陈果夫年长5岁,尚未取得革命业绩,没有什么威望与地位,但他与生俱来的领袖气质,让陈果夫过目难忘。多年后陈果夫回忆这次见面时,用赞叹的口气说:
“蒋先生威毅稳重的风度,使我第一次所生的印象非常深刻”,“我对他的敬仰之心,便与日俱进”。
但此时,陈果夫自然不会知道,成为蒋介石的“侄子”,对他意味着什么。
陈果夫出生于浙江省吴兴县,二叔陈其美作为同盟会在江浙沪地区的重要领导人,被孙中山先生称为一代“人杰”。其父陈其业曾东渡扶桑学习经济,回国后一度从商。陈果夫早年入私塾读书,1907年考入浙江陆军小学,陆小毕业后升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后经二叔介绍加入同盟会。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后,正在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就读的陈果夫,遵从二叔——同盟会中部总会庶务部长陈其美之命,将学校里分散的同盟会员组织起来,并决定赴武汉支援革命党人,抵抗清军,捍卫武昌起义的成果。
陈果夫等人自南京出发,前往武汉。途经上海时,陈果夫听说二叔正在生病,特地前来看望。
告别了陈其美和蒋介石,陈果夫随同伴们继续赶路,当他们抵达武汉时,正值阳夏战争第一阶段汉口争夺战结束,清军攻占汉口,革命军退守武昌和汉阳。
11月16日,革命军反攻汉口,陈果夫和同伴们来到武昌城的蛇山炮阵地参加支前活动,协助炮队官兵将大炮推向蛇山山顶。
19岁的陈果夫,与同伴们一起奋力推炮。由于他从小体质虚弱,加上连日赶路的过度劳累,推着推着,突然感到身体里一阵剧痛,接着冷汗淋淋,再也迈不动步子。同伴注意到他不对劲,赶忙跑来搀扶:
“果夫,你怎么了?” “是不是用力过猛,受了内伤?”
另一个同伴也跑过来,劝阻陈果夫:
“你不要推了,快去休息。”
陈果夫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只好费劲地点点头,退下阵去。
然而,到了晚上,陈果夫口吐鲜血不止,肺血管破裂。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他的伤没能及时治愈,从此落下了折磨他一生的肺病。
阳夏战争之后,陈果夫回到上海,一面养伤,一面协助陈其美从事革命活动,参加了二次革命和讨袁之役。
正当陈果夫一步步追随陈其美的时候,1916年5月18日,年仅38岁的陈其美被袁党刺杀,陈果夫的世界顿时塌了天。
蒋介石闻讯后,赶往出事地点,痛哭流涕地为陈其美料理后事。
陈果夫在此打击下,一度迷茫和委靡不振,只好暂时返回家乡。
1918年,陈果夫来到上海,在一家钱庄谋生,借工作之余做一些金融买卖。
此时,戴季陶、张静江、蒋介石正在上海办证券交易所。蒋介石找到陈果夫,让他组织“茂新”号,担任54号经纪人,专营交易生意。陈果夫欣然领命。
陈果夫虽读书不多,却经营有道,在国民党内被誉为“理财专家”。国民党统治大陆二十多年中,陈果夫一直掌握着部分财权,长期担任着四大银行中的农业银行董事长、中央财务委员会主任和中央合作金库理事长。
蒋介石此时慧眼识珠,让陈果夫经营交易所,果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茂新”号赚了几十万元。
戴季陶、张静江、蒋介石、陈果夫等人将经营交易所所得利润,一部分支援粤军充做军费,其余用于了各自开支。陈果夫资助其弟陈立夫留学美国的资费,便是来源于此。
在证券交易所的这段不平常的日子里,陈果夫与蒋介石的感情和友谊得以加深和巩固,为他以后成为蒋介石统治集团核心人物打下了基础。
2.一步登天代部长
1921年冬,上海交易所出现“信交风潮”,大批交易所先后倒闭,蒋介石、陈果夫等人的股票生意也发生危机,苟延残喘到1922年春天,终于破产。蒋介石前往广东投奔孙中山,陈果夫则留在上海收拾残局。
1924年初,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孙中山在广州筹办黄埔军校,任命蒋介石为校长。蒋介石即着手组建自己的心腹班底,其人选中自然少不了上海滩那个精明能干、忠心耿耿的世侄陈果夫,并电邀陈果夫赴广东,协助他办理军校事务。
但陈果夫此时旧疾复发,无法前往,只能抱着遗憾,继续待在上海。 这年秋天,仍在养病的陈果夫,突然收到蒋介石派人送来的一封信,要他在上海采购军校学生制服及其他军需用品。因为广东物价高,在上海采购,加上运费,相当于在广东购买的1/5~1/3。
陈果夫对这类事务驾轻就熟,很快以低价采购了500套呢大衣、呢制服和衬衣等。但在起运时,被海关扣留,并认定为军装。
陈果夫立即与海关进行交涉,十多天后,终于取回这批物品,并通过走私公司,将这批物品运至广东。此后,陈果夫又帮军校采购多批军需物品,也都委托这家走私公司承运。
年底,陈果夫收到蒋介石寄给他的一张由孙中山先生颁发的委任状,委任他为上海地区招生委员会委员,主持苏浙沪皖和长江下游地区招募黄埔军校新生的工作。
到1926年4月,陈果夫先后为黄埔军校招募学生4000多人,又从华中地区招募学生3000多人,这批人成为黄埔学生军的基本兵员。
陈果夫虽未能亲赴广东,但他在上海,为广东方面采买各种军需物资,罗致学员、军医、无线电专门技术人员等,为军校建设做了大量工作。此外还挤出时间,经营股票生意,支援黄埔军校。
对于陈果夫的工作成绩,蒋介石十分赞赏,而陈果夫对黄埔军校的贡献,也扩大了他在广东国民政府中的影响力,为他进入国民党权力圈铺平了道路。
与此同时,陈果夫的弟弟陈立夫,在取得美国匹兹堡大学矿冶工程硕士学位后,返回祖国。对于这个小自己6岁的弟弟,陈果夫向来疼爱有加。
与陈果夫选择陆军小学、陆军中学准备走军政之路不同,陈立夫选择实业救国,于1914年考入南洋路矿学校中学部,毕业后考入天津北洋大学采矿科,1923年远渡重洋,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采矿学。
陈立夫回国伊始,坚持进入实业界,从事采矿专业,并应中兴煤矿总经理钱永铭之聘,准备赴山东中兴煤矿公司就任采矿工程师。
对此,陈果夫不以为然,苦口婆心相劝:
“如今国家尚未统一,革命尚未成功,实业有何前途?你应该参加革命,去广东找蒋三叔,谋取一个进身之阶。”
见陈立夫无动于衷,陈果夫继续劝说:
“蒋三叔那边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三叔和二叔关系非比寻常,他一定会尽心栽培你。”
事实正如陈果夫所言,陈其美之于蒋介石,既是义结金兰的好兄弟,又是尊长及领路人,蒋介石参加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每一步都有陈其美的引导或提携。蒋介石得以赴日本谒见孙中山,也是在陈其美的安排和引荐下达成心愿的。陈其美遇难后,蒋介石作为陈其美的得力助手,受到孙中山重用。
也正是基于这层关系,蒋介石对陈氏兄弟格外关照、重视和信任。
此间,蒋介石曾电召陈立夫到广州赴命,陈立夫难以割舍自己的专业,婉言谢绝。蒋介石再次电召称:
“现在是革命需要你的时候,还开什么矿;要开矿,可开革命之矿。”
在陈果夫和蒋介石的劝说和鼓励下,1925年年底,陈立夫辞去中兴煤矿工程师的职务,赴黄埔军校晋见蒋介石,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室机要秘书。
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身在上海的陈果夫在蒋介石的支持下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进入国民党中央决策机构。
这时,陈果夫的身体已基本康复,在蒋介石的再次邀请下,于4月底离沪赴粤。
陈果夫赴粤之时,正值“中山舰事件”刚刚结束,蒋介石开始掌握党务工作主动权。陈果夫一到广州,就立即着手协助蒋介石筹备二届二中全会有关事宜。
5月15日,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在广州举行,陈果夫以中央监委身份出席会议,蒋介石在会上提出整理党务案,并获得顺利通过,使担任国民党中央部长的共产党员全部离职,蒋介石由此担任了组织部长、军人部长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务,随之任命陈果夫为组织部秘书。
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作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将率部北上,离开国民政府所在地广州。蒋介石与代理国民党中央党部主席谭延闿商量,一致认为“果夫有办法”,由陈果夫代理了其组织部长的职务。
短短几个月间,蒋介石集国民党党政军大权于一身,陈果夫也随之飞黄腾达,一举成为国民党党政要人。
P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