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蓝盾生涯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任铁石
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任铁石编著的这本纪实文学《我的蓝盾生涯》是一位从警三十余年的老公安用心血写成的书,其纪实性、真实性和传奇性足够吸引眼球;这部展示人生的书,充满趣味、智慧和人生的启迪。尤其是作者爱国、爱党、爱民的赤子情怀,在字里行间力透纸背,值得品读。

自传中还写了他的幸福之家,爱人对公婆的孝顺,对儿孙的呵护,对家庭的奉献;长子政治的成熟,次子得到大家的认可,孙子的聪慧伶俐,刚出生的孙女的可爱,等等,在作者的笔下,描绘得生动、温馨。

内容推荐

任铁石编著的这本纪实文学《我的蓝盾生涯》从自己在黑龙江一个乡村诞生写起,写了父母中年得子,对其娇生惯养,以及父母高贵的人品对他的耳濡目染。少年时村里来了包队的公检法干部,他们的着装和佩戴的枪支以及驾驶的摩托车,令他羡慕不已,萌生了将来长大当公安的愿望。高考落榜后,看到省政法(公安)干部学校招生广告,他毅然报考,幸运考中。毕业后,由于父母年老多病,本来分配去向是地区行署公安局,他特地请示改派到家乡公安局。当他第一次穿上警装时,那种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当个让党和人民放心的优秀的公安战士。从此,他的蓝盾生涯开始了。他始终战斗在对敌斗争的第一线,对党忠诚,对人民爱戴,对罪犯毫不手软。先后在四个派出所当过副所长、教导员、所长,心系辖区百姓,无私无畏、公平正义办案,曾荣获过多项奖励。晋升为市局副局长以后,肩上担子更重了,责任心更强了,在担负主抓刑侦工作中,他大胆用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下属的拥戴。破大案、要案,确保一方平安,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由于他处理“华丰事件”按法规没按市某领导意志办,竟然无辜地受到处分,险些调离他所热爱的公安队伍;他毅然走上了维权之路,最终上级纠正了对他的错误处分决定,恢复了他的职务。后来,他奉调到某县公安局任政委。正当他要大展宏图时,他被一个石油案子“牵连”,被拘留37天,接着又被“两规”,共遭到磨难262天。然后,结束“两规”还了他清白。他经过“申诉”、“上访”,最终官复原职。他又率领他的精明强干的治安队伍战斗在对敌斗争第一线。传奇的经历,感人的事迹,让读者欲罢不能。

目录

快乐时光

 出生的传说

 家族先辈

 杀年猪

 玩趣

 吃趣

 表舅

意气风发

 我的小学

 我的初中

 我的高中

蓝盾之缘

 考上民办教师

 如愿以偿

 求学于省政法干校

 入学教育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奋力求学

 毕业后回肇东

穿上警服

 几个“第一次”

 误将公社书记当贼擒

 破获女护士遇害案

 局团委书记任上

 任职于前进派出所

 任职南城派出所

 任职红星派出所

 出任奋斗派出所所长

 参与破获特大持枪杀人案

 除霸安良

 副局长之任

“华丰事件”

 接受“考验”

 还原真相

 无辜受到处分

 维权之路

 最令我感动的事

 复职以后

 毕业三十周年聚肇东

磨难二百六十二天

 祸从天降

 奉调明水县公安局

 刑事拘留

 无辜“两规”

 还我清白

人间正道

 申诉·平反·复职

 老伴突患脑出血

 再度确认

 正能量

幸福之家

 一见钟情

 盖新房

 搬新居

 结婚

 侍奉病母

 生子

 晚年的父母

 成熟的长子任哲

 被认可的次子任淳

 可爱的孙儿

 北京之旅

 港澳、新马泰之旅

后记

附录一 任氏家族聚会祝酒词

附录二 在七八届黑龙江省公安学校毕业典礼上发言

附录三 做人要实,工作要实,走正道、务正业、干正事

附录四 热血铸警魂

试读章节

出生的传说

1960年1月12日(己亥年腊月十四巳时),我出生在黑龙江省肇东县姜家乡胜利村张乡屯一户农民家庭。父亲任喜,1919年6月26日(农历己未年五月二十九)出生。母亲李淑珍,1927年3月6日(农历二月十三)出生。

我的出生地姜家位于县城南,是个风调雨顺的好地方。听父亲常讲:肇东是块宝地,南面是姜家,北面是尚家。说是姜子牙姜尚封神之后,曾到此一游。因此,这里属于姜尚之地。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这里都非常平安。战乱的时候,包括小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肇东没有死几个人;凡是发生洪涝灾害、旱灾、虫灾,老百姓的生活基本有保障,都没有饿死人。

我从小娇生惯养,称父母为“老爸”、“老妈”。家里就我一个独苗,被父母视为“心肝宝贝”。老妈生我之前,多年不孕不育。老妈三十三岁、老爸四十一岁那年,才有了我。亲朋故友、全村邻里乡亲,都为之异常兴奋,奔走相告。也许是为了好养活吧,老爸老妈给我取个结结实实的小名,叫“铁蛋子”。

老爸老妈在村里心地善良,公平正义,诚实守信,处事大方,不卑不亢,对人不论穷富、不分贵贱,一律平等相待。因此,老爸老妈在本村及周边十里八村有极高的威望。屯邻之间互相拆借时,若没有我老爸老妈按手印,那是很难达成交易的,因为担心钱财落空。

我的出生,村里有个传说:说是老爸老妈做好事善事吉星的,才生了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说呢?我懂事以后,老爸老妈曾对我讲了一个真实的事情:新中国刚建立没有几年,春季一天起早,老爸老妈去屯子西北地打茬子(秋收后留在地里的玉米秸秆的根,春天种地前必须拔下来)。走到哈肇公路时,突然发现路面上有一捆钱,看看前后左右远近没人,老爸就把钱捡起来,然后他俩去地里打茬子。晚上回到家里,掂量着这钱,两个人商量到大半夜。这些钱在当时正好能买一挂车马,一个农民家庭有了这些钱也就成了暴发户。所以,也是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思来想去,这钱还是得还给失主。不然的话,丢钱人若想不开,那会出人命的。

第二天一早,老爸老妈便开始四处打听有谁丢钱了。那时候,每个村屯人口少,谁家若出点啥事,传扬得很快。听说昨天西南西梁家屯左老四骑马去肇东城里为互助组买车马,把钱窜出兜丢失了。那个时候,分得了土地的个体农民已经普遍成立了互助组。这笔用来买车马的钱是这个互助组成员们的集资款,这要是给弄丢了,就会坑了好几家子。

老爸老妈连忙把钱送到左老四家。左老四捧着这捆没拆开的钱,激动的泪如泉涌,说:老任呐,这钱要是找不回来,四哥就不能活了。屯子里都传扬开了,说我拿着钱不是匿下了,就是耍钱输了,这让我可怎么做人呐?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啊!我正找绳准备上吊自杀呢!你们两口子不光是救了四哥和一家老小的命,也是救了俺互助组这好几家人的命啊!

从此,这件事情在姜家乡流传了许多年。

家族先辈

记得从我懂事时起,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小年之前,老爸便领我去屯边十字路口“望空”。所谓“望空”,就是祖坟在外地的一种祭祖方式。“望空”前要打纸钱,还要写上被祭奠之人的姓名和地址:“邮原奉天省洮南府开通县四井子镇保龙岱屯,太爷任太平收,爷爷任凤才、奶奶任路氏收”。

听老爸讲,太爷任太平生有三子,长子任凤德(也叫任老廉),次子任凤才,三子任凤有。当年由于生活所迫,全家从河南搬迁到山东,又从山东挑挑搬迁到原奉天省洮南府开通县四井子镇保龙岱屯。刚到的时候,那里没有屯子,一片大荒原,老祖宗选址在一个高岗上,建起了简陋的土坯房子。房前百米不到就是一条清亮亮的河,河里出鱼。再开垦一块荒地,种上庄稼。有鱼有米,这便是老祖宗选的“鱼米之乡”了!

老爸从小挺苦,挺孤单的。九岁没了母亲,十五岁没了父亲。老爷任凤有准备全家搬迁到黑龙江,便问我老爸:老五啊,你是留在“江西”(开通县位于松花江西面),还是跟老叔走?老爸说,老叔是我的亲人,死活我都跟你走。于是,老爸便跟我老爷全家来到了肇东县姜家乡张乡屯。他从十五岁开始给地主扛活,十六岁便当打头的(领工员),一个人干活养活我四大伯任祥(任凤有长子)全家。

从江西排行,老爸是老五,故大家都称呼他任老五。他们这代的名字排序是:福、禄、珍、祥、喜、富。任凤德(任老廉)生有三子两女,长子任福,次子任禄,三子任珍;任凤才只生有一子——我老爸任喜;任凤有生有二子,长子任祥,次子任富。

老爸没念过书,不识字。老妈念过三年书,古书上的繁体字基本能读下来,有时念唱本给大家听。老妈知书达理,心灵手巧,还会一点剪纸艺术,就是没坚持练。老妈经常教育我:来人去客特别是长辈,要懂礼貌,在炕上要下来送客人,来要有应声,去要有送语;在外面见到熟人要先说话,骑自行车见到熟人要下车说话;家里有好吃的要留给客人吃,客人吃了扬名,自个儿吃了填坑。

从小老妈教育我:你爸从小没爹没妈,孤苦伶仃一个人,给地主扛活养活你四大伯全家。咱家就你这一个独苗,你要为爸妈争口气,好好做人,好好学习,知书达理,长大考上大学出息人给大家看看。你从小娇生惯养,大家以为你不能成才,你可要为爸妈争口气呀!P1-5

序言

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代序)

生活,就是一部人生的大书。从忠实于生活的记录中,我们往往能见到真实而多彩的人生。对于《我的蓝盾生涯》,我有幸得以先睹为快并为之作序,乃铁石对我的信任。

这是一部写自己、写生活、写工作、写家庭的书。这是一部有思想、有意境、有情趣,苦中有欢乐、笑中有委屈的书。这是一部留给自己、留给子孙、献给同学、献给朋友、献给公安战友的书。

作为传记文学作品,《我的蓝盾生涯》毫无文过饰非之嫌,坦诚面对,也对读者付出了全部信任。所谓“文如其人”,我被字里行间汪洋恣肆的抒发所震撼,而其可贵之处又在于真实。它语言流畅,生动感人,有些章节读来令人潸然泪下,有些章节催人奋进,还有些章节发人深省,全书洋溢着一股不断进取、不屈不挠、昂扬向上的激情。它像在对朋友低语诉说,娓娓道来。随着书中的故事,我们走近铁石,分享他的喜怒哀乐和苦乐年华,不由得感慨系之,回味无穷。

我原本以为自己对铁石相当了解了,其实不然。《我的蓝盾生涯》让我读到了不一样的铁石,完整的铁石,立体的铁石。我曾是铁石在省警校的同班同学。三十五年前,我于毕业之际转达了班级党支部的意见,让铁石留在省公安厅或去绥化地区行署公安局工作。没想到他不同意,提出要回肇东县公安局。我劝解说,留在省城工作对个人进步及家庭生活影响极大,数落他因小失大,难道站在肇东看北京、上海、哈尔滨,都是偏远的吗。他回答我的只是严肃而认真的一句话:“我要照顾父母!”

记得有一年春节我去铁石家,只有任大爷在,铁石带着家人去岳父家拜年了。后来铁石的爱人胡晓霞告诉我,老人家满头大汗跑到她家,棉帽子往炕上一摔:“快回去,伟忠来了!”我记得那天晚上是任大爷亲手做的酱焖大马哈鱼,真香!天天吃饭天天饿,至今我还记得那顿美餐。那天,铁石喝多了,我喝醉了……

《我的蓝盾生涯》让我看到了铁石身上的可贵之处——意志和自信。他舍生忘死、忠诚而坚定地履行一个人民警察保护人民、打击犯罪的神圣职责,历尽苦难而痴心不改;当失去自由时,就“让思想冲破牢笼”,背诵古诗词,模仿领导人的声音与手势,在寂寞的煎熬中产生了创作的念头,并付诸实施。他对人生的记录多以白描为主,无意于铺张,但他特有的性格、意志、信心却跃然纸上,时而笔底隐惊雷,时而篇中飞浪花,平之又静,大智若愚,大音稀声,实在是人生一大境界。

一个人在工作中难免遭受挫折、压力和不公正的待遇,铁石的不同之处在于喧闹中耐得住寂寞,光怪陆离中守得住气节,物欲横流中留住了底线。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攀上了巅峰,而在于跌入低谷后的绝地反击。要知道,人生得过且过、逆来顺受、随波逐流并不难,要做到浪尖观海、从容把握人生的走向、“为真理而斗争”却非易事。唯有如此,才活出了真正的生命内涵。

每个有限生命的终点都是死亡,而生命的意义则各有不同。在我看来,百折而不挠、置身绝境而能自救的人生,才是最精彩的、最令人尊重的。

在《我的蓝盾生涯》中,我也看到了铁石柔情似水、心地善良的优秀品质。为了照顾父母,他选择回肇东工作;妻子胡晓霞突患脑出血手术期间,铁石精心守护、悉心照料,夫妻的双手谁也离不开谁。看到晓霞的遭遇,我落下了眼泪。铁石这些年处理的大小案件超千起,养老爱幼、同甘共苦的是她呀!

铁石走上工作岗位后,为人处世,在当地有口皆碑,在同学中也享有极高的威望。他做过许多好事、善事,却j,-有言及。在这个似乎言胜于行的浮躁年代,他说实话、办实事,待人以真情。很多人都说,一生中有铁石这样的朋友,足矣!

这就是任铁石!他顶天立地,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如顽石般坚硬,心中无鬼,也就不怕鬼。在《我的蓝盾生涯》即将出版之际,我劝铁石一句:“两次磨难”洗礼,身心已有创伤!但如果创伤不是卓绝的美,为何维纳斯的断臂几千年来无人帮她接上!陈毅元帅诗云:“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现在,阳光普照,雪化冰消,应放下纠结,忘却恩怨,让它随风而逝,把希望和幸福留给子女,留给自己的晚年。

“架上有书真富贵,心中无事即神仙。”一部好书,犹如一个生命的精华。因为一个人生命的精髓,就是他的思想。一部精心撰写的好书,留给了自己,留给了历史,留在了铁石家的书架上!这是人生的财富,让人深思,给人启迪。

铁石是我们同学的骄傲。说到同学,只是特定时期、特定环境的同行者,有缘但不一定有分。铁石笔下有三种同学:一种是肝胆相照或相互支撑的同学,占绝大多数;一种是将人当成“对手”和“参照物”,总想不开,存有嫉妒心理;一种是利用同学获得名利,关键时刻为保全自己背信弃义。话到此处,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情景:三十五年前,一声令下,省警校一班的同学迈上新的工作起跑线;三十五年后均已接近终点。跑啊跑,有的跑到了副省级,有的只是普通民警。铁石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不屈不挠,奋力前行。在大家的心目中,他始终跑在前面,始终是我们的榜样。他收获的终将是鲜花和掌声,以及纯净的爱。

张伟忠

2016年元旦

后记

我在刑事拘留、“两规”、指定地点监视居住期间,寂寞难耐,孤芳自赏,闲来无事,不免沉思,司马迁被处以宫刑,能写出《史记》,我何不就此开始构思,将自己的从警生涯进行一番总结,把它留给后人,献给同学,赠给朋友,送给公安战友,烙印在历史的长河中……

回来后我带着这个想法,去请教国家一级编剧、著名剧作家李景宽老师,得到了他的极大鼓励、支持、指导。于是,我着手动笔,每写完一个段落,便发给李老师修改、润色,或进行一些结构上的小调整;再在他的指导下,完成下一个段落的写作。书里所述绝非杜撰,都是真人真事,但李老师建议用字母代替姓名。至此,传记已基本杀青。这期间,又在李老师的引荐下,我结识了诗人、摄影家陈昭老师。陈老师冰天雪地、东跑西颠地为我的传记精心摄影,选照片,不辞劳苦,让我十分感激。在写作过程中,我深刻感觉到了两位老师的人格魅力。我们交往的时间不长,却很快成了朋友。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不少。我还在心里期许,我的人生历练与感悟在他们的引导与激发下,可能成为创作素材。那样的话,我或许可以朝着“业余作家”的方向去成就人生的又一番天地。另外,我还要感谢家乡书法家.协会主席宋官增老师。当我登门求他为我的自传书名题签时,他立即欣然提笔。字迹潇洒隽永,为本书增色添彩。

我一生桀骜不驯,低三下四、奴颜媚骨、溜须拍马的事不会,为了一己私利而不顾人格的事坚决不干。我一路走来,从小学一年级当班长一直到高中毕业;小学是少先队大队长,初中是团支部书记兼班长,高中是团支部书记兼班长、学校学生会主席、团总支书记;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一路顺风,入党、提升局团委书记、党委委员、派出所副所长、教导员、所长、局长助理、副局长、政委,从股级、副科级、正科级到副处级,在县级市公安机关也就干到了顶点。我一步一个脚窝,踏踏实实做事,坦坦荡荡做人,得到了组织、同事和群众的认可。只是二○○四年六月的“华丰事件”,改变了我后半生的人生轨迹。

我在与犯罪活动斗争的第一线摸爬滚打,出生入死,干了一辈子公安工作,让那么多违法犯罪分子和恶势力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个别领导目无党纪国法,滥用公权力,居然要把我调离终生酷爱的公安工作岗位。这我能答应吗?我坚决不干!

我这个人能在逆境中坚持理想,能在黑暗中遇见光明,能在曲折中看到希望。患难可以考验一个人的品格。在陷入困境的时候,我能做到处之泰然,并乐观地看到光明的未来。在困难面前,我始终以独特的愚智和勇气去迎接挑战,并且善于鼓舞士气,向人们播撒坚定的信念。我坚持真理,一心为真理而斗争,与专横跋扈、滥用职权、非法行政的“权贵”进行了坚决而顽强的斗争!  尽管历尽磨难,经历了第一线作战的生死考验,至今我不后悔!我选对了终生酷爱的职业——公安。

一个人历经磨难之后,关于人生感悟,一定独到而深刻。我始终认为,人类社会正确的、正常的发展规律与法则不可违背——“人间正道是沧桑”。

读了我的传记,如能给大家带来向上的能量,便是我不逆的初衷。如能稍许汲取我的勇气、我的干劲,吸收我爱祖国、爱人民、爱职业、爱家庭的这种血性和情怀,摒弃我的过失与错误,我就心满意足了。

张伟忠是我上警校的同班同学,也是我的老班长,官至正局级,靠的是能力和水平,从来不搞不正之风。我们相处几十年,成为好同学、好朋友,好兄弟,他在方方面面都帮助过我,引导过我,为我的人生增添了许多有益的能量。我可能也是最了解他的人之一。他最大的特点是“正”和“强”——正统、正直、一身正气;能力强、水平高。我们之间没有遮拦、无话不说。他也是最了解我、最理解我的人。伟忠为我这本书细心修改、精心作序,用心良苦。虽然评价有些高,有些却是他自己的人生感悟,也是经验之谈,我特别感慨,感动,感激。

写到这里,我想起季羡林大师在《禅心四书’牛棚杂记》中的一段话,很有同感。虽然不能与大师媲美,但的确没有能超过大师的恰当而经典的语言足以表达我的姿态与追求的。季羡林大师写道:“我在这里郑重声明:我绝不说半句谎言,绝不添油加醋。我的经历是什么样子,我就写成什么样子。增之一分则太多,减之一分则太少。不管别人说什么,我都坦然处之。‘只等秋风过耳边’。谎言取宠是一个品质问题,非我所能为,亦非我所愿为。我对自己的记忆力还是有信心的。经过了所谓‘文化大革命’炼狱的洗礼,‘曾经沧海难为水’,我现在什么都不怕。如果有人读了我写的东西感到不舒服,感到好像揭了自己的疮疤;如果有人想对号入座,那我在这里先说上一声:悉听尊便。尽管我不一定能写出什么好文章,但是这文章是用血和泪换来的。我写的不是小说。”季羡林大师还写道,“蹲过牛棚,有这种经验而又能提笔写的人无虑千百,为什么竞能沉默不语呢?这样下去,等这一批人一个个遵照自然规律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那些极可宝贵的、转瞬即逝的经验,也将会随之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对人类全体来说,这是一个莫大的损失。对有这种经验而没有写出来的人来说,这是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我正是秉承季大师上述的真诚“告白”,老实、如实、翔实地写出了我的自传。但愿它对我的读者有益而无害。这是我最诚实的期盼。

二○一六年一月十七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19: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