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翻阅一遍本书,就像一本流水账,它一笔一笔地记载了20个世纪80年里作者的个人生活和他所接触的一个角落里的社会,现在看来写得拉拉杂杂,篇幅很长,而且当时思想认识有片面性,时“左”时“右”,甚至发发牢骚,谈谈感想。
王健所著的《八十年生平纪事(上下)》,作者在本书中为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以及时代风云人物的风貌。其内容是非常珍贵的一手史料。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八十年生平纪事(上下)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王健 |
出版社 | 群言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重新翻阅一遍本书,就像一本流水账,它一笔一笔地记载了20个世纪80年里作者的个人生活和他所接触的一个角落里的社会,现在看来写得拉拉杂杂,篇幅很长,而且当时思想认识有片面性,时“左”时“右”,甚至发发牢骚,谈谈感想。 王健所著的《八十年生平纪事(上下)》,作者在本书中为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以及时代风云人物的风貌。其内容是非常珍贵的一手史料。 内容推荐 王健所著的《八十年生平纪事(上下)》是作者将1916年至1996年这80年所亲身经历的事按年代顺序记录下来。这80年正值中国社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革。而作者在此期间恰又成为了重要历史人物李公朴、沈钧儒的亲密接触者。 目录 前言 写在前面的话 序言 上册 第一部分 1916年-1949年 从出生到走向革命 1916年-1921年 出生~5岁 1922年-1936年 6岁~20岁 1936年-1937年 20岁~21岁 1937年-1940年 21岁~24岁 1941年-1942年 25岁~26岁 1942年-1946年 26岁~30岁 1946年-1948年 30岁~32岁 1948年-1949年 32岁~33岁 第二部分 1949年-1965年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开国大典到深入农村 1949年 33岁 1950年 34岁 1951年 35岁 1952年 36岁 1953年 37岁 1954年 38岁 1955年 39岁 1956年 40岁 1957年 41岁 1958年 42岁 1959年 43岁 1960年 44岁 1961年 45岁 1962年 46岁 1963年 47岁 1964年 48岁 1965年 49岁 下册 第三部分 1966年-1976年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战 1966年 50岁 1967年 51岁 1968年 52岁 1969年 53岁 1970年 54岁 1971年 55岁 1972年 56岁 1973年 57岁 1974年 58岁 1975年 59岁 1976年 60岁 第四部分 1977年-1996年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7年 61岁 1978年 62岁 1979年 63岁 1980年 64岁 1981年 65岁 1982年 66岁 1983年 67岁 1984年 68岁 1985年 69岁 1986年 70岁 1987年 71岁 1988年 72岁 1989年 73岁 1990年 74岁 1991年 75岁 1992年 76岁 1993年 77岁 1994年 78岁 1995年 79岁 1996年 80岁 后记 跋 试读章节 1916年-1921年 出生~5岁 来到人间 走进三槐堂王氏家族 王健,原学名金鏸,祖籍江苏武进县,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生于天津。出生前五年,1911年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孙中山推翻了两千年的封建王朝,建立了共和国。出生后第二年,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马克思主义思潮传播到中国大地。在这些年代里,民主共和思想,共产主义思潮,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封建王朝的复辟活动,唤醒了中国知识分子,1919年爆发了震憾中外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学生爱国运动,新文化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在变,世界也在变,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年代,是人类历史的里程碑。这些对于当时刚出生的我来说是一无所知,毫无影响,但它对我的一生,以及对中国和全世界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的祖父王葆诚,字雨田,6l岁时去世。我没有见过他。他中过秀才,教了半辈子书,始终保持书生本色。祖父只有亲弟弟一人,名王葆谦,字益三。他虽文化水平不高,但为人精明能干,克勤克俭,有创业精神,我们家发展成为一个大家庭而且走上了小康之路,要归功于他。 祖父行大,生有三男三女,叔祖父行八,是单传,只生一子二女。祖父去世后,叔祖父始终对侄辈有所照顾,叔祖父以开报关行起家,年年有积累。20年代末,在天津北马路北门西大街坐北盖了两所青砖瓦房四合院,非常显目。本来王氏家族是三槐堂,但门外却种了五棵柳树,被人戏言,我们成了“五柳先生”。叔祖父住前院,父亲和伯父、叔父住后院,这时父辈三人都有自己的职业,生活都能自立,但叔祖父不忘大哥的亲情,把侄儿们团聚在一起,直到他去世,始终保持着这个和睦的大家庭。 伯父王锡纶,字翰臣,经营大新织染工厂。他一生以振兴实业作为救国之道。他的好友张品题,任天津商会会长。伯父为商会委员,性刚直,有魄力。他曾远行马来西亚、新加坡发展他的工厂事业。 伯父除从事实业外,业余喜写诗作画,也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 解放后,伯父参加了工商联合会,天津市委统战部长李定同志常称赞他为“开明人士”“爱国民主人士”。 父亲王掌纶,字笏臣,行二,生于1884年农历4月11日。母姜氏是位善良贤惠的旧式妇女。生三男二女,大姐病亡。父亲一生的为人,可以说得上是一身正气、端正无邪、严于律己、宽厚待人。他从不沾烟酒,更不近赌博女色,他对子女教育要以德为先,生活要俭朴,做人要清廉。他以身作则,很少声色俱厉地教训打骂子女。但他固执保守,缺乏创新精神,重封建礼教,神佛信仰较深。我们之间常常有争论,往往是自持己见,求同存异。他对子女还是宽容的。 1913年,父亲在叔祖父的帮助下开办中益织染工厂。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新兴的民族工业,确实是步履维艰、苦撑经营。直到五四运动全国掀起爱国高潮,抵制日货,提倡国货,中益织染的“爱国布”向各地销售,后由伯父带到南洋畅销一时。父亲身为经理、股东,与同仁共同劳动,亲自收货验货,一丝不苟,中益工厂的产品成为同行以及消费者信得过的品牌。 P3-4 序言 中国民主同盟成立于1941年3月,正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遭到国民党独裁统治破坏的危难之际。民盟以贯彻抗日主张、实践民主精神、尊重思想自由、提倡依法治国为政治纲领。民盟凝聚了当时很多进步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可谓群贤毕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黄炎培、张澜、沈钧儒、杨明轩、闻一多、李公朴、梁漱溟、史良、胡愈之、楚图南、吴晗、费孝通……这些民盟前辈精英们纵横捭阖、开阔放达,本着知识分子的人文良知和社会责任“奔走国是”,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社会等领域都提出了明确的纲领和主张,将平等、民主、自由的思想播撒在中国的土地上。 在那苍黄翻覆、陵谷变迁的大时代,在那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动荡岁月里,历史的浪潮将中国民主同盟,将有志于民族振兴的贤良才俊推上了风口浪尖,他们在改变中国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他们为历史的进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民主政治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将自己的荣辱与民族存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中国的民主、繁荣奋斗了一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探索,至今仍具有巨大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在和平盛世的今天,为了保存这珍贵的历史财富,为了让后人记住先辈们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以及他们为国为民、励精图治的奋斗事迹,我们通过多年的精心准备和积累,出版了《民盟历史文献》丛书,这不仅仅是追忆往昔、缅怀先贤,也不仅仅是为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去厘清历史、臧否人物,更重要的是:通过回顾那段曲折的历史,传承民盟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真挚感情;纪念民盟先贤为新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呈现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嬗变和进步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同时也是为了民盟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的需要;为了让那些隽永传奇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历史再现后人的眼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民盟历史文献》丛书的出版,是对先贤们多党合作历史的尊崇和传承。 《民盟历史文献》编委会 后记 我的《八十年生平纪事》写到这里就此停笔了。重新翻阅一遍,就像一本流水账,它一笔一笔地记载了20个世纪80年里我的个人生活和我所接触的一个角落里的社会,现在看来写得拉拉杂杂,篇幅很长,而且当时思想认识有片面性,时“左”时“右”,甚至发发牢骚,谈谈感想,其中还有不少错误,这只能说是水平所限,但可信之处是不失其真。今后我还想写,但不再写流水账,想学习巴金的《随想录》,想到什么写什么,不拘形式,不限字数,不修饰文字,随想中也包括回忆、纪事,更着重自省与反思,不是写文章,而是在讲话,但是要讲真话、实话、心里话。要真正学到《随想录》里敢于求真的巴金精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