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北京之恋(学生热棒的当代名家散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徐虹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徐虹编著的《北京之恋(学生热棒的当代名家散文)》共分五辑分别是:北京断章、夜与昼、凌乱的霓虹、纸上男女、在远方。其中包括文章《北京断章》、《那座嘉陵江边的古城与我有关》、《女人是城市的花朵》、《英雄与流氓都在慢慢变老》、《每个人手上都有一块玉》、《火车的怀旧情绪》、《红蓝白,还有绿和咖啡色》等文章。

内容推荐

《北京之恋(学生热棒的当代名家散文)》收录了作者徐虹自2000年至2001年刊发在文学刊物及报刊中的散文作品数十篇,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温暖”的文字,反映了其在北京的生活、工作、学习情况,《北京之恋(学生热棒的当代名家散文)》语言文字通顺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目录

第一辑 北京断章

 北京断章

 消逝的朋友

 玫瑰花般的早晨

 十七岁

 青春轶事

第二辑 夜与昼

 那座嘉陵江边的古城与我有关

 诗人的夜晚和佞人的白天

 在一座南方城市的24小时

 厨房六则

 哈瓦那之恋

第三辑 凌乱的霓虹

 四个姑娘

 女生纪事

 女人是城市的花朵

 画廊

 火车的怀旧情绪

 仁慈之心

 城市空心人

 房子与自由有关

第四辑 纸上男女

 以慢,以淡

 淡水太阳

 一生突围

 英雄与流氓都在慢慢变老

 人世之论

 活着而且要活得好

 每个人手上都有一块玉

 是树你就高高的

第五辑 在远方

 户外记忆版图

 平遥的墙

 走进一张邮票

 在石头上看见时间

 红蓝白,还有绿和咖啡色

试读章节

北京断章

流光的水,已经把我记忆中的北京冲淡了。那些零星的碎片,只会在某一个夏天的某一个没情没绪的下午,在头脑的角角落落里,忽然浮现又忽然消失。

不错,现在正是2l世纪的某一个年头,是某一个夏天的某一个没情没绪的下午。楼上的男孩每日在烈日午后,都听从母亲的命令,弹奏一首钢琴曲——因为还是练习曲的阶段,钢琴的调子断断续续的,手指像是生怕说错了话,小心翼翼地,完全破除了正常的节奏。有时候一个音,要等很久才掉落下来,听得人提心吊胆,心烦得紧。门口的外省保安,皱着眉,烦躁地在阳光下走来走去。我被散乱的音符牵扯,人整个地落在尘土里。眼睛没有调整焦距,愣瞌瞌的,朝向地毯上的某一朵花。在夏天的烈日午后,人是要变作植物人的。

就在这个时候,在零散的钢琴声中,忽然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身体的角角落落里觉醒。它最先是一些流散的浮云,一面变幻一面聚拢,最终集合成一个四体伏地的舞人,具有蝴蝶的羽翼和孔雀的色泽,潜伏于暗蓝色的追光下。它一只手臂升扬起来,尖长的手指慌乱颤动。它活灵活现,细节逼真,连脚趾的弯曲都充满力度。然后整个人如闻魔咒,火焰一般升腾蹿动,蔓延和逼近。

记忆的风把它们吹醒了。如同平静的湖水骤起涟漪,苍白的旧日起死回生,一个毫无姿色的女人忽然堕入爱情。遥远的声响在很远处零散地跌落,如金色的铃,一簇一簇,满天飘飞,丁零脆响。它们储存于我的记忆那么久,却曾经无知觉地静默和潜伏。它们像柜子底的那件滚着金边的暗紫旗袍,全盛时代已经过去,式样老旧,溢彩流光。

那是我的——我的童年被编织进她的纹理里去,我的青春在她怀抱里呢喃,飘浮的心倚靠着她,我的呼吸也随她呼吸。

她是我的,我的老旧而亲切的北京。

车子拐进北海一段弧度圆满的弯道,可以看见老城暗红的砖墙,联结一排排冷冷的自栏杆,对面的角楼兀自辉煌——暗色的金配合了暗色的蓝,上面描画了繁复的花纹。角楼的飞檐上卧着惺松的睡鸟。它们只在黄昏时分,一群一群,飞去飞来。老树的枯枝狰狞如爪牙,黑色枝条的背景是朱红墙面。处处是旧北京的印迹。20世纪70年代末的北京,正在这里复活和苏醒。

鸽子飞旋,羽翼拍动。它们不停歇地,从过去飞到现在。羽翅下快速掠过的北京,旧房子被推倒翻新,孩子长大成人,街道被日渐格式化,暗灰的底子,代之以明艳和灯辉。人们的笑容里加了技术和艺术。以往悠然的生活,变作时髦的电视片头的快动作。机器和钢铁,把茫然的人群包围起来。

那些鸽子也许正是20多年前飞翔的那一群吧。那时候的鸽子在胡同的电线杆之间盘旋,飞不太高也飞不太远。它们扑扇着翅膀成群结队地飞越灰暗的老屋顶,飞跃横七竖八的晾衣服的竹竿,飞跃竹竿上裂着大洞的破背心和小女孩的花裤衩。屋顶上蒿草多高,远处传来邻居家男孩们惨烈的呐喊,檐角处昂立一排鼓鼓的小兽,我的大花猫就蹲在旁边“喵喵”叫唤。我正仰着头冲它努嘴:“虎子,下来下来,给你肉吃……”

20多年,真快。总说时间是金钱,可如今时间也像金钱一样地不经花,一不留神就流失一大把。如今,在横平竖直的样板都市里,野趣横生的散漫的村落,依照盆景的命运,被快速地规范化了。破坏,正以建立的名义进行。镂空雕花的窗棂和屋檐上的小兽坍塌下来,随垃圾一同消失。路边风情万种的高一朵低一朵的野花也不见了,它们都被转移到了规矩的花圃里,而且整齐划一地,以一样的品种,呈现一样的表情、一样的姿势。像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舞蹈:一排舞姿绰约的姑娘穿同样的衣裙,脖颈向一侧扭动相同的角度,柔美得同出一辙,好似一个人的多个重影。街边的楼房,被红蓝条子的装饰布覆盖,一天天以令人惊讶的速度猛涨,不肖多时,露出真相,就有老人不认识原先的路了。这一些楼房,伴随新世纪的人们的欲望,热带雨林般疯长和膨胀。新建的街道,正是欲望无限伸展的枝条。

我的北京,永远是纪录片里的黑白电影,断章如缕,历久弥新。

关于北京的曾经,关于它的岁月与风尘……浓缩与板结的故事,正像一块方正的茶砖,与沸腾之水亲爱,浸润与渗透相互作用,使得每一片细节都自由舒展,缓慢复原一朵朵菊花的形状,焕发朴素的清香。就连零星的叶片,也枝蔓一般纠结游动,扑朔迷离;一个早衰的女人,拘谨而刻板的身体僵硬,面无表情。在某一个美好之夜,经受美好的情爱滋润,亢奋的舞蹈似狂想的思路。绝不仅仅是一个吻。力量伴随异样的生长,缩紧的身与心顿时铺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活力荡漾;一群沉睡的孩子,带着棉被的香味,早晨被母亲的亲吻一一唤醒了。现在,它们叫嚷起来,清醒起来,放肆起来。彼此呼应,眼神喧嚣。然后以百倍的力量狂奔。P2-5

序言

我们是城市的逃亡者

现在的都市,正像一只在瞬间膨胀起来的气球,它的心儿只有指甲盖那么一点点。或者它根本就没有心儿,有的只是被催情的草莓、机器养出来的冷冻鸡、注水的西瓜,还有那些裁剪得体的空心人……确时候我坐在房间一角,一手抵住下颌,冷冷地朝向地毯上的某一朵花,即刻会陷人人生的最迷局。眼里的世界在瞬间呈现一种荒诞和变形:人的中部宽大,四边向后退去,一个个尖头方脸,分明是怪异的表情。而我们,每一个人,仿佛都是这个时代的矛盾体:时髦,孤独,躁动,忘记自己心灵的来路,也逐渐忘记人生初始的目标,更忘记了那些遥远的温暖的存在。越是在热闹里,越是一个人——如果社会的大发展是以心灵的丢失为代价的话,真可谓买椟还珠。

我以为,但凡社会转型阶段必然经历一段精神的兵荒马乱、信仰的分崩离析、道德的无所适从。中国社会自现代史以来,不肖说远景的历次战争以及各种运动,单说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文革”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腰斩、道德的蹂躏奸杀、信仰信任的毁灭和侮辱,其破坏性的效果就是颠覆性的。改革开放30年的超速发展,那些被束缚的筋骨得以舒展,但是,也使得中国的都市文明在自我重构和外来影响中消化不良、变形和夹生。旧的价值体系不复存在,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健全,在这个道德空气稀薄的状态中的人们难免迷失和窒息。这一切作用于现代都市人的个案之中,都使我们病态,不健全,没有心灵归属,幸福指数不高——挣钱和不挣钱、结婚和不结婚、美丽与不美丽,升职和不升职,怎样都不能快乐。我们找不到心灵居所,我们逐渐失去安稳的能力,我们正在从一个地方逃往另一个地方,然后真正到了另一个地方,又觉得不知所以,继续接着从另一个地方再跳转到新的地方。每一个都不是我们要寻找的所在。我们的心灵,正在成为可怜的失魂落魄的逃亡者和流浪者。

也正因如此,那些值得记忆的往昔与往昔中温暖的存在,便更会顽强地不期而遇地如梦幻般时时闪现。记忆的零星的碎片,会在某一个夏天的某一个没情没绪的下午,在头脑的角角落落里,忽然浮现又忽然消失。是回望的风把它们吹醒了。如同平静的湖水骤起涟漪,苍白的旧日起死回生,一个毫无姿色的女人忽然堕入爱情——时间迅速地朝前走了,审美的过程却是略有滞后的。因此那些零星而温暖的存在,在记忆的深处层层浮现开来,形成文字之花一朵一朵地开放。

遥远的声响在很远处零散地跌落,如金色的铃,一簇一簇,满天飘飞,丁零脆响。它们储存于我的记忆那么久,却曾经无知觉地静默和潜伏。它们像柜子底的那件滚着金边的暗紫旗袍,全盛时代已经过去,式样老旧,溢彩流光。

感谢虚构和记忆。它们是我们在流亡的灵魂的诺亚方舟。

因此在这里呈现给读者的,基本上是2000年至2001年我刊发在文学刊物及报章中的散文作品。如果一定要说风格或者追求的话。那么,温暖,是我所乐意形成的文字间的调子。它们可以被理解为“都市散文”这一宏大构架之间的散乱而零碎的材料。它们或许彼此之间有关联性,但是在结构上还是独立的。

我还清楚地记得我写作第一篇文学作品前的冲动:大约1997年,那时我27岁,在参加一个杂志社的郊外沙龙的回城公共汽车上,正是傍晚时分,看着外面土黄色的沙尘暴。那时候我正是人生起飞要征服世界的年龄,想着一切皆有可能的前程,以最大的肺扩量把最远处的气体吸进身体,觉得自己能量充实、无所不能,简直可以变成随时飞行的超人,激动得浑身战栗。路边一棵棵树因为速度而虚化成了横线条,往远处去,又成为孤绝而独立的剪影,在凝重的暮色中慢慢变成绛色,仿佛我人生未来的路标与暗示——那一年冬天的味道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但是后来四季的风从不同的方向吹,总也吹不来那一次的气息……

有时候我会想:写作是什么?文学又是什么?在我看来,文学与写作正是将每一个平凡的灵魂的不同凡响的人生经验,在艺术化的通道中经过浸染、过滤与修裁之后呈现的精华与真相。它是对心灵由表及里的深层触动,也是灵魂深处曲折表意的长线传达。最好的文学代表自己也代表他者。在自我发现中也可以发现他者。在他者内心中可以找到自己的共鸣和呼应。因此“我”并非单纯的“我”,“我”即是社会某一局部的缩影。正是基于这点认识,我期待将青春与生命的经验用文字零星记录。或许这件事对世界来说微不足道,但对我来说却是生命的证词,让我怀着敬畏之心。

在文学阵营中我自然尚属年轻一辈。有幸与这么多前辈、师长共同出书是我多年以前的梦想和奢望。以文学的名义,站在他们中间我感到光荣!他们对于文学的贡献有目共睹,举足轻重,值得研究。特别需要感谢刘孝存老师的热情扶持和精心指点。正像朋友们所说,他除了以特有的灵性与坚持为文学作作出杰出贡献,如创作长篇小说、研究及评论长篇小说之外,更对年轻人深怀“惜才之心”——此处并非强调“才”而是强调他的“惜”。没有他的帮助和联络,不可能有这本书。在此特意致谢。

徐虹

2012年2月于北京世纪城寓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0: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