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行走无疆(旅程思绪)/散文选刊创刊30年散文精选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葛一敏//乔叶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散文选刊》是一部散文选粹杂志,关注社会生活,彰显当代意识,推举新锐作家,引导创作潮流,提示文学信息,帮助散文写作,具有经典型、知识性和教育性。《散文选刊》,经典收藏的必选,陶冶情操的读物,指导写作的范本。近30年多年间,推出了数百位文学新人,在散文界享有盛誉。葛一敏等编著的《行走无疆(旅程思绪)》精选《散文选刊》30年来以风景散文为主,旅行为主题,以景写情,歌颂祖国河山壮阔景色,亦有舒发个人小情怀之作。

内容推荐

《散文选刊》创刊于1984年10月,由河南省文联主办。是中国国内创刊较早的专门选发散文精品的文学期刊,展示中国散文创作的最新成就。近30年间,推出了数百位文学新人,在散文界享有盛誉。《散文选刊》关注社会生活,彰显当代意识,推举新锐作家,引导创作潮流,间距经典性、知识性和教育性,是经典收藏的必选,陶冶情操的读物。

《行走无疆(旅程思绪)》精选《散文选刊》30年来以风景散文为主,旅行为主题,以景写情,歌颂祖国河山壮阔景色,亦有舒发个人小情怀之作。

《行走无疆(旅程思绪)》由葛一敏、乔叶编著。

目录

视野的盛宴

故乡异乡——北京印象之三 龙应台002

桃花源记 汪曾祺008

月圆之夜 张悦然013

悲欢交织录 三毛021

让我心跳的不仅仅是爱情 舒婷030

泰山脚下诗碑林 臧克家034

六桥 张晓风038

绝版的周庄 王剑冰041

草原散章 楚楚043

视野的盛宴 张承志046

谈笑灰飞烟灭 李娴娟051

我的身体在旅行——山岗与一座桥 雷平阳058

我从神的地方来 叶多多063

天上的扎尕那 雷达075

忆奉节 唐敏085

柴达木的月亮 浩岭092

醉雀 丘峰097

回娘家——纪念孔子诞辰2537周年 孔德懋103

杜氏别墅第一号 公刘108

林徽因在李庄 翟永明112

日落 思果118

黄昏的威力 杨炼120

从棣花到西安 贾平凹124

一个王朝的背影 余秋雨128

游牧长城 周涛146

大江逆行 张抗抗155

正午的喀什 张承志162

忆大寨之游 韦君宜176

离宫思絮 袁鹰182

传说格尔木 王宗仁192

陕北论 高建群204

黑土地 韩静霆209

大地的语言 阿来212

喊叫水 朱增泉222

熊耳考水 郑彦英228

望厦的记忆 傅宁军245

微山湖上静悄悄 李木生249

真实的姬百合 舒乙258

埃菲尔铁塔沉思 张抗抗263

艾滋之椅 毕淑敏267

走进耶路撒冷老城 周大新271

丹尼尔的小屋 赵玫274

石头城记 邵燕祥278

内心的里程 刘真282

在雨地里穿行 刘庆邦285

墓园 张守仁288

漫步在纽约大街上 秦牧293

从莫斯科到彼得堡——访俄散记 李佩甫301

一夜芳邻 王充闾306

巴黎的浮光魅影 周佩红315

出国旅行之深度游指南 于坚320

飘过澳门的身影 熊育群324

英国乡村的鲜花节 李一曼331

旅德随感录 盛祖宏336

八位作家呆过的地方 张炜342

旅游预习(外三篇) 毕淑敏361

试读章节

火车站

四九年,兵荒马乱中,母亲终于不顾一切地只身搭上火车,她要回衡山把一岁大的孩子带出来。当初是为了避免让幼儿受流离颠沛之苦而将他托给了乡下的奶奶,现在,思儿心切,管不了那么多了,要受苦就一起受吧!

半年多不见,孩子显得大多了,可是已经不认得自己的母亲。他瞪着眼前陌生的女人,像猫一样紧缠着奶奶的腿,“不要不要——”怎么也不肯让陌生人抱抱,“不要不要——”他奶声奶气地喊着。

踩着黄泥路,到了火车站,孩子开始呼天抢地:“不要不要,奶奶不要!”

火车轰然进站的时候,伤了心的母亲转了念头:“算了,不勉强吧!乡下大概还是平静点,反正很快就会回来……”

她终于松了手,将啼哭抵抗的孩子交还给奶奶,回身上了火车。火车缓缓开动,她将脸贴着车窗,依依地看着那紧搂着奶奶脖子的孩子,孩子清亮的眼睛也正牢牢地望着她。

她当然不知道,火车一开动,就将她和孩子拉开了四十年。四十年后她已老态龙钟,再度来到这荒野中的小火车站,黄泥路依旧,那个奶声奶声的孩子已是个面貌黝黑的中年人,他赤着脚走在田埂上,扁担的两头悠悠晃着满盛的水。

衡山的哥哥比我大四岁。如果我早生四年,那个被留在湖南乡下的就是我,那么今天就没有龙应台,而有龙应湘。

四十年后的龙应湘该是个什么人呢?

父执辈

既然叫龙应台,当然是个在台湾出世的孩子。可是正因为名字里嵌了“台”这个字,谁都知道他肯定是个异乡人。四九年之后的孩子不知有多少叫“台生”的,不管是张台生李台生翁台生,他们的父母都在兵荒马乱中渡海而来,刚刚踏上台湾的土地。祖传数代的台湾孩子不会叫台生,就好像老北京人的孩子不会叫京生一样。“台生”,一方面告诉你这孩子和台湾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却也泄露,他和台湾毕竟只是初识。

我这个“台生”从小就发现自己和周围的玩伴不一样。他们讲闽南语,我们说国语;他们住在祖传的老宅里,我们则从公家宿舍搬到公家宿舍;他们的妈妈穿着短衫长裤,我们的妈妈穿着旗袍;他们的爸爸做生意、打渔、种地,我们的爸爸穿着某种制服办某种的公;他们在清明节提着食篮上祖坟,我们在家门前焚烧纸钱,捻香对天空遥祭;他们的父执辈群聚在夜市里喝酒划拳,卷起裤脚蹲在庙前广场上推牌九,得意时咬牙切齿地喊“干你娘!”,我们的父执辈穿着短袖衬衫、深色长裤,围着方桌打麻将,时不时脱口而出“妈啦个×,胡了!”洗牌时哗啦哗啦响得整条巷子都听得见。

所谓父执辈,就是那些口音腔调和你父母的相似,会和蔼地摸摸你的头,给你两块钱差遣你到对面杂货店买瓶五加皮,然后让你保留零钱的人。七九年,纽约电视上出现一个大陆的老农民,缺了门牙的老农咧嘴笑着,一脸慈厚,他一开口说话,我就呆了——这个,这个“共匪”那边的老百姓,怎么口音如此亲切,竟像个“父执辈”呢?

操乡音的我的“父执辈”在台湾是那少数的异乡人,缺牙的老农民使我发觉:海峡那边,操南腔北调的“外省人”却是多数,而且是那边的本地人。我觉得惊奇。

乡晋

八五年,台湾人到大陆仍旧是违法的,但是我去了,去看看湖南那个被落在火车站长我四岁的孩子。

清晨,还在半睡半醒中,宾馆窗外流进此起彼落的人语声,不外乎日常的招呼,“哪里去呀?”“早啊!”人来人往。

我蜷缩在被窝里,耳朵却像野狼一样竖起来。这窗外的人,怎么回事,竟然全说着我父亲的话?那声音、腔调,熟悉而亲切,像条睡暖了的旧被,像厨房里带点油腻的老钟。我冲动得想趴上窗子看看这些人的面貌——他们和父亲可长得也相似?

在台湾,父亲的乡音总惹人发笑,“听莫啦!”人们摇摇头。他得费好大的力气才能让人弄清楚他要的锄头、芋头,还是猪头。

而在这扇窗外,每一个人——厨师、公安、服务员、书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说着父亲的话,说得那么流利顺畅,说得那么不假思索,那么理直气壮,好像天下再大也只有这么一个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语言。

窗外人声不断,我起床漱洗。满嘴牙膏泡沫时,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埃及,我海子掉了!”

“海子”,是鞋子,我从小听熟了。“埃及”,父亲当年也这样喊他的母亲吧?是哪两个字呢?“娭己”?“爱姐”?“蜀人谓母日姐”,楚蜀不远吧?

“有一次,我从学校里回来,跑了两三里的路,下着雪喽,进到屋里来,眼睛都花了。你奶奶给我一碗饭,我接过来,想放桌子上去,没有想到哗啦一声,饭碗跌在地上,破了。

“你奶奶以为我嫌只有米饭没有菜,把饭给甩了,她伤心地哭了,她把自己的饭省给我吃……”

父亲讲这个他不知讲了多少遍的故事,然后叹息:“我对不起你奶奶。”然后要沉默很久。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9:4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