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昔日足迹(往事随笔)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致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昔日足迹(往事随笔)》是作者李致一生坚定理想信念,执着追求真善美,为国家民族兴盛上下求索而无怨无悔的心路展示,也为研究考察新中国艰辛历程提供了大量难得的第一手资料。本书所涉的记忆,时间跨度长,内容面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时期的种种历历可见;旧式家长、革命者、建设者、文学艺术家、底层劳动者等各色人物一一展示。

内容推荐

李致的《昔日足迹(往事随笔)》从叙事中见真情,在平常中蕴伟力,于细微传递正能量,不求技巧花哨,难见华丽辞藻,却具有直抵读者内心深处的强大穿透力。他的散文,是文学作品,也是个人化的历史记录,在四川乃至中国文学史上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平实质朴的文字总是蕴含着浓烈的感情,爱憎分明,感慨良多,点滴日常事,呈现的是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目录

外婆家的花园

哇——我只要小花

过年

书,戏和故事

捐寒衣

从科甲巷到祠堂街

看戏遇兵

第一次出远门

七星岗

失去自由的日子

——忆重庆“六一”大逮捕

黄启璪与李致的通信

附:启璪与马老通信摘要

胡征的《入党表》

我和女儿的小故事

蹬三轮

妻子的安慰

我大声高呼口号

谁是“母蚊子”

不能折磨自己

小屋的灯光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寻找精神支柱

一九六九年春节

“五七佬”的劳动和生活

干校三事

终于盼到这一天

我心中的洪湖水

特殊的纪念日

一寸光阴一寸金

——谈准时

学唱歌

大雪纷飞

——生日杂忆

找回名字

上当受骗以后

喜见麻雀

坚持信念

——在破晓社“六十个生日”会上的发言

不朽的精神

电影《焦裕禄》审片前后

附:焦裕禄的主要事迹

一位美国演员的心里话

川剧团访欧演出日记

轰动日本的“川剧热”

“变脸”揭秘?

新书柜引起的遐想

电脑开阔了我的眼界

大放光明

多多的日记

——写给妈妈、涂阿姨、老爷爷、老奶奶、梅梅

西柏林医生的救死扶伤

知己知彼

中岛君

一次不寻常的早餐

“黑森林”见闻

航班商店签证

第一次住在陌生的美国人家里

难忘的小事

珊珊的学校

费克斯先生

访日日记

一生追寻鲁迅

快快活活过好每一天

团徽在我胸前闪光

后记

试读章节

过年,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

腊月(阴历十二月)初六“打阳尘”,所有人家开始做大扫除。当时我人小,不给我分配任务。二十三日送灶,也就是送灶神,就与我有关了。灶神供在厨房里,用红纸写上“灶王帝君神位”几个字,贴在墙上。神位前钉上一个木板放香炉。当时的厨房光线不好,神位钉在角落里,居住条件最差。据说灶神是玉皇大帝在各家各户的“特派员”,让他“深入基层”掌握情况,以便年终上天汇报。

为什么要住在厨房里?大概是民以食为天,穷或富总得表现在吃上面,便于观察。平时是否烧香也很难说,但送灶那天却比较隆重。先得祭,祭品主要是麻糖——后来读鲁迅的书才知道,麻糖是用来粘灶神的嘴的——既为神,难道连这种“贿赂”都不知道?可能是一年只供一次,饥饿使得灶神不得不吃,忘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古训。其实也不是“失节”,他并没有乱打“小报告”,只是嘴被粘住,无法说话,失职而已。年年如此,为什么不总结经验教训?不过,这些天上的事,一万亿年以后也不会公开“档案”,凡人是弄不清楚的,用不着去钻牛角尖。

我父亲早逝,几个叔父又不在家,按照“女不敬灶,男不敬月”的原则,送灶的重大任务只有我这个男丁来承担。我觉得好玩,每到这天的晚上,便把神位取(侯宝林相声里的老太婆说应用“请”)下来,送出大门,用火烧掉,请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回到厨房立即帮助灶神把没有用完的麻糖吃光,以免浪费。到三十晚再接他老人家回来。

当然,更令我高兴的是,它预示着:很快就要过年了。

临近过年,得帮助大人把祖宗的影像挂在堂屋里。因为从没有见过这些祖宗,所以很不容易搞清楚谁是祖爷爷,谁又是祖爷爷的爷爷。堂屋的桌椅都得换上红色的桌帘和椅披、椅垫。尽管当时大家庭早已破落,但这些东西还存在。为了给祖宗表示敬意和孝心,还得折黄表(金叶子)和撕钱纸(小铜钱),让他们在天上不缺钱用。这些劳动并不重,但花时间。好在我和三个姐姐一边撕钱纸一边摆龙门阵,也不太难过。吃的东西主要由母亲准备,小孩帮不上忙。祖母一再打招呼,过年期间不许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打碎东西,不要把垃圾扫出门,等等。

 母亲要给我和几个姐姐做新衣服。零用钱也比平常稍多一点。胖舅舅每年都要先带我去科甲巷,给我买些戏脸壳儿、笑头和尚和灯笼之类的玩具。自己还得准备一些火花儿和小鞭炮,这是小孩最爱玩的。点灯笼的小蜡烛、演灯影戏的大纸等也得先买好。还计划上哪些地方玩。万事皆备,只等过年。

在高兴之际,也看到另外一些景象。

街上饭店前面,不时有吃了饭没钱给,被罚跪在地上顶板凳的,叫着“善人,老爷、太太”,乞求过路的人给点钱,好让他把头上的板凳取下来。

一个穿得很破旧的老头儿,前面放着一个小孩儿。小孩儿四五岁,蹲在地上用一片小瓦片画着泥玩,背上插着打有圈的谷草。这表示要把小孩儿卖掉。他本人不知道,但老头儿的脸上却显得很痛苦。

P8-9

序言

我是受五四新文学影响,踏上人生旅途的。

在众多作家中,我最喜爱鲁迅、巴金、曹禺、艾青等人的著作。这些作品启发了我,自己也提笔学习写作。一九四三年冬,我的一篇作文入选校刊,铅字印出,时年十三岁。接下来的五年时间,我写了近百篇习作,揭露旧社会的黑暗,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分别发表在成都、重庆和自贡等地的报刊上。一九四八年后,我全身心投入学生运动,迎接解放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作,暂时停笔。

一九五五年,开展肃清“胡风反革命集团”运动,我因为青少年时期的习作受到隔离审查,达半年之久。“运动”结束后,我的思想被搞乱了。我认为自己长期在共青团从事学生工作,很少接触工农兵大众,不熟悉他们火热的斗争,写作难与时代同步。按所谓的阶级分析,我把自己定位为“小资产阶级”。既然小资产阶级一定要“用各种办法顽强地表现他们自己”,那么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夹起尾巴”做人,再也不动笔。只是在一九五九年,“奉命”与人合写过报告文学《刘文学》。

“文革”中,我发誓再也不写任何作品。

重新提笔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思想得到解放。巴金老人建议我六十岁以后再写,因为身任公职,不便畅所欲言。一九九二年,我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当时,老伴生病,我以照顾她的生活为主,不敢有什么“宏伟”计划,只能有时间就写,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可长可短。这些文章的总题目叫“往事随笔”。

回想自己人生几十年,时代几度变迁。许多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我曾为之喜悦或痛苦。这些人和事可以说是时代的某些缩影或折射,也许有一些“史料”价值;我有感情需要倾诉,也想借此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剖析自己。我没有按时间顺序写,作品独立成篇:好处是写作起来比较灵活,缺点是某些内容难免重复。

我写的都是自己的经历,于人于己于事,务求真实,不对事实做任何加工。这是我恪守的原则,不越雷池一步。如有误差,一经发现,尽快更正。  我喜欢真诚、朴实、动隋、幽默的散文。不无病呻吟,不追求华丽,不故弄玄虚,不作秀,不煽情,不搞笑。我将继续这方面的探索。

向巴老学习,我力求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

二〇〇一年春

后记

往事随笔这三本书,《四爸巴金》和《铭记在心》 是写巴老和铭记在我心中的众多人物。《昔日足迹》主要是写我个人的经历。

人们常说:“鸟之将死,其声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尽管已到耄耋之年,我并没 “将死”;今年还乘飞机去美国看望我的外重孙女,身体经历了长途旅行的考验。我本着巴老教我“说真话”的精神,真实地记录下自己昔日的足迹。

书中有一组国外见闻,多是从一些小事,反映中西文化的差异。两篇访欧、访日本的日记,是工作记录。

感谢天地出版社和主管部门,对出版往事随笔这三本书的支持。直接参与编辑这三本书的朋友,既认真又辛苦,谢谢!

李 致

二〇一四年八月十五日

书评(媒体评论)

他追求的是_种认真的、实实在在的朴实文风,值得提倡;他的写作态度是一种严谨负责绝不草率的态度,值得称道。

——作家王火

他走过_段很长的路,这几十年里,他渐渐悟出了人生和艺?术的真谛。他把自己在这几十年里这一点、那一点的感情认真记录下来,积累起来,渐渐变成了一篇·篇的文字,这就是李致,平静的、朴实的李致。

—一评论家廖全京

李致写过一篇含泪微笑的《白发》。一文章内讴歌了许多“纯洁和崇高,,的白发,他自己的白发也渐渐增多。我从他朴实真诚的文字中,闻到了阵阵“白发的芬芳”,像素兰,平淡而持久。

——诗人沈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7: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