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想,更要有实现梦想的胆识
马云哲学语录:因为我有梦,所以我知道自己要什么,应该做什么。
经典再现
孙正义曾经这样评价马云:“马云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别人都不敢想的梦。”
马云曾回忆道:“在1995年,我第一次上互联网,登陆的网站是雅虎。我输入了‘Chinese’这个关键词,但是雅虎给出的答案却是‘没有数据’。这让我感到很不可思议,一个占据着世界四分之一人口数量的中国,居然在互联网上是一片空白的。当下,我就萌生了做Internet的想法,因为我要让每一位中国人都能在互联网上找到自己的国家。”
在这个想法的驱使下,马云首先做起了中国黄页,后来叉先后做了阿里巴巴、淘宝、搜索引擎等。终于,马云实现了他最初的梦想——让每一位中国人都能从网络中找到了自己的国家。
在阿里巴巴集团1999年的员工大会上,马云说道:“因为有梦,所以我们成功了。因为有梦,所以我们今天创建了阿里巴巴,帮助了更多的人富裕起来。”
拥有哲学博士头衔的美国前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曾说过:“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确实,人如果没有梦想,就不会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儿。梦想对于创业者来说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创业者明确自己的未来,明确未来的路应该如何走下去。
马云曾这样说道:“有梦不付出行动,那么梦想就是空想。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件事是仅仅靠着想就能成功的。只有历经干辛万苦、付诸行动,成功才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2002年,互联网的冬天刚刚过去,马云就提出了一个愿望:2003年,阿里巴巴创收1亿元。这让当时所有业内人士都觉得,马云的口气太狂了。但是,马云却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在这个愿望的驱使下,马云不仅会安排手下的人做好每一项工作,而且当遇到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时,他还会亲力亲为。经过一年的努力,马云终于梦想成真。但是,马云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开始为更大的梦想努力。马云的大梦想有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淘宝网交易额超过沃尔玛等。后来,在马云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之下,这些梦想都变成了现实。
有一位记者曾问及马云成功的秘笈是什么,马云这样解释道:“我之所以能够成功,不是因为我是一个‘追梦之人’,而是因为我敢于为了梦想拼命。”
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要依靠梦想,还要靠后期的努力行动。唯有思想与行动统一,梦想才能变成现实。
延伸阅读
在一次演讲中,马云慷慨激昂地说道:“有了一个理想之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个承诺,承诺自己要把这件事情做出来。(P003-005)
下一个比尔·盖茨就是马云。——微软公司前总裁 比尔·盖茨
凸出的颧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5英尺高,100磅的顽童模样,这个长相怪异的人有拿破仑一般的身材,同时也有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美国《福布斯》杂志
我曾多次透彻地感受他作为一个创业者的优秀程度,那时我才深深地体会到,一个经历过事情的人、真正做出过事情的人和没做过什么事的人是多么不一样!——《赢在中国》前总制片人 王利芬
第一章 冒险哲学:一切的未知都代表着可能
有梦想,更要有实现梦想的胆识
机会出现,对不可犹豫
只要你认为对,任何挑战都要接受
如何证明你的年轻,充满激情吧
冒险不是冒进,冷静寻找每次机会
第二章 战略哲学:目光要直射到宇宙的尽头
我们要赢的不是对手
小企业有小企业的战略,大企业有大企业的韬略
战略重要的是资源整合
符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战略重要,企业的使命感更加重要
第三章 生存哲学:坚强地活着,不死才是硬道理
生存的前提是做好,而不是做大
想生存,就要忍受长期的艰辛
想生存,就要抱着无畏的精神
做生意要专注,切记投机钻空子
看到灾难,把灾难扼杀在摇篮里
第四章 创新哲学:站在别人屁股后,闻到的永远是臭味
独特的产品才会具有吸引力
有特色的改变才叫创新
倒过来看,世界将变得不同
创新是需要大智慧的
照搬他人经验永远会死的快
第五章 精品哲学:有舍才有得,不要事事朝钱看
做事要专注,不可朝三暮四
有时做的多还不如少做些
天下不会有免费的午餐
永远不要把赚钱当首要目标
先学如何散财,再学如何聚人
第六章 管理哲学:领导优秀员工才有干劲
收获人心,员工才会全力以赴
领导的魅力就是让员工死心塌地留下
当干部前,先得学习怎么当干部
为人君者,驱驾英才,推心待士
好领导的作用要像水泥
第七章 团队哲学:团队的力量足以改变世界
全身精英,肯定做不好事
有种优秀的团队叫唐僧一族
和员工有共同的目标,员工才会全力以赴
年轻才有潜力,要懂得给他们机会
凝聚团队,收入和理想一个都不能少
第八章 竞争哲学:没有对手,你也没有生存的空间
与强者较量,才会让自己变得更强
竞争只是针对事,不可迁怒于人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竞争时,需要学会忍耐
学会向每个竞争对手学习
第九章 经商哲学:钱财重要,但信誉更加重要
有诚信的人更容易走向富有
诚信是一个企业坚实的根基
好口碑,才是企业该追求的营销之道
做生意,忽悠和关系都不可靠
做生意,对金钱要有理性的态度
第十章 生意哲学:客户不是上帝,胜似上帝
只有客户了,才会有钱赚
了解客户,走入客户的内心
企业遇到危机,也要把客户放在首位
好的服务就是不再需要服务
时刻想着客户,对不能忽视他们
第十一章 品牌哲学:卖的不是产品,卖的是信誉
好公司要从一个好名字开始
让名人为企业打响招牌
熬下去,活下来的就是品牌
品牌的核心价值叫做用户体验
想打造品牌,就不能太“宠信”顾客
第十二章 人生哲学:生活很美好,学着去享受
工作虽可疯狂,回家学会微笑
忘了如何做人,将来一定后悔
做人要学会心存感恩之心
快乐是需要展示出来的
学会乐观,相信明天会更好
前言
他,是一个扬言男人的样貌和才能是呈反比的“狂人”;他,是一个不懂电脑,但凭借奇思妙想占领互联网市场半壁江山的“疯子”;他,是个教书匠,没学过管理学,却靠着一张嘴让所有青年为之膜拜的“骗子”。他总是反对教条、打破常规、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他勇敢,义无反顾放弃安稳的英语教师的工作,投入到他陌生的互联网市场,并最终做到全球电子商务的巨头;他为梦想坚持不懈,靠着最初身上的两万块钱,用实际行动在互联网市场中一步步书写出一段堪称传奇的商业奇迹;他是一个改变世界的人,他让自己的想法成为了现实,改变了千万商人的经营方式,更改变了亿万人民的生活购物方式。他,就是被誉为中国的比尔盖茨,阿里巴巴公司的创始人——马云。
对于马云为何能成功,人们总是议论纷纷。有人说他的商业模式奇特,走了一条其他人都不敢走的商业道路,也有人说是因为马云个人独特的魅力,能够吸引一批人死心塌地地跟随着他……但不管原因是什么,人们都佩服马云,说他太会玩,也太能玩了。就一个电子商务,被他玩的天翻地覆、花样百出,把互联网的思维运营模式玩到了极致。不过,马云的成功并非如外界所看到的那样一帆风顺,也并不能用任何一个因素来概括马云的成功。只有跟随着马云的人,那些阿里巴巴的老员工才知道,他们的成功是多么的不容易,他们的今天也是从一条充满荆棘的路中走过来。
马云到底有什么魅力吸引年轻人的追捧,他又有什么新奇的思想让人们为之膜拜昵?下面,我们先从一些马云语录来了解下马云的思想: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对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个人都不要放弃今天。
——男人的长相往往和他的才华成反比。
——永远不要跟别人比幸运,我从来没想过我比别人幸运,我也许比他们更有毅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钟、两秒钟。
——免费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所以尽量不要免费。等你有了钱以后再考虑免费。
——人要有专注的东西,人一辈子走下去挑战会更多,你天天换,我就怕7你。
——80年代的人不要跟70年代、60年代的人竞争,而是要跟未来,跟90年代的人竞争,这样你才有赢的可能性。
——判断一个人、一个公司是不是优秀,不要看他是不是从哈佛或斯坦福毕业的,不要判断里面有多少名牌大学毕业生,而要判断这帮人干活是不是像发疯一样,看他每天下班是不是笑眯眯地回家。
——诚信绝对不是一种销售,更不是一种高深空洞的理念,它是实实在在的言出必行、点点滴滴的细节。
——创业时期千万不要找明星团队,千万不要找已经成功过的人。创业要找最适合的人,不要找最好的人。
——看见1O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些人一会儿抓这只兔子,一会儿抓那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
——每次打击,只要你扛过来了,就会变得更加坚强。我总是想明天肯定会倒霉,一定会有更倒霉的事情发生,那幺明天真的有打击来了,我就不会害怕了。你除了重重地打击我,又能怎样?来吧,我都扛得住。
——最大的失败是放弃,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对手是时间。
马云的思维永远是这样的独特,语言是这样的幽默,点评是这样的犀利,带给创业者的震撼却是非常巨大的。
打开本书,读者不仅仅可以从中了解到马云奋斗的经历,同时也可以领略到马云独特的哲学思想。通过本书,读者不仅可以知道这位“互联网之神”有哪些“神逻辑”,还可以感受到他那幽默无比的口才魅力。马云的成功虽然不可以复制,但是他的思想和奋斗的精神却值得每一个人去参考、去借鉴、去学习。
他,创造了电商帝国;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他的语言犀利,他的逻辑神奇,他彻底颠覆了互联网。他,就是马云。
马云被誉为比尔·盖茨。他用实际行动在互联网市场中书写出一段堪称传奇的商业奇迹;他是一个改变世界的人,他让自己的想法成为了现实,改变了千万商人的经营方式,更改变了亿万人民的生活购物方式。 这本由姜运仓编著的《马云人生哲学课》一书便是马云人生哲学通俗读物。
打开这本由姜运仓编著的《马云人生哲学课》一书,读者不仅仅可以从中了解到马云奋斗的经历,同时也可以领略到马云的哲学思想。通过本书,读者不仅可以知道这位“互联网之神”有哪些“神逻辑”,还可以感受到他那幽默无比的口才魅力。马云的成功虽然不可以复制,但是他的思想和奋斗的精神却值得每一个人去参考、去借鉴、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