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物种战争之逐鹿中原/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生态道德教育丛书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作者 杨静//倪永明//张昌盛//徐景先//毕海燕等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改变主活的一条鱼

不知道时间过去多久了,老吴觉得有些累了,看看自己放在河里钓竿上的浮漂也没有动静,就摇轮收竿,收拾钓鱼的行头,慢慢从河里提出装鱼的网兜。看着刚刚露出水面就不停挣扎、蹦跳的鱼,都是罗非鱼,老吴忽然有种莫名的冲动,他提起网兜,一股脑儿地又把鱼倒回了河中。他喜欢吃鱼、喜欢钓鱼,自己还养鱼。他家几十个大网箱养的都是罗非鱼,但闲时他会走到僻静的河湾去钓鱼。他专门钓河里的野生鱼,兴趣盎然,多数时候或钓到一些鲫鱼,或者一些小的杂鱼,拿回家做一个清汤鱼,吃起来香甜、鲜嫩。他偶尔也会钓到黑鱼,就多放点姜蒜、酱汁,红烧,肉质筋道、瓷实。这几年不一样了,他想要的鱼几乎不见踪影,总是时不时地钓起来几条罗非鱼。天天吃罗非鱼,不咸不淡的,没了滋味,想想觉得越来越没有兴致,所以今天就提着空鱼兜回家了。

老吴从小就在这条河边、这个小小的村镇长大、生活。这里人均耕地很少,没有什么工业、矿藏等等,所以生活都比较贫困。就这么一条河,流过方圆几百里的山区,有这么一个稍大的平地,就成为散落在山里的小村的中心,成为一个镇。与村落不同的是,镇里有个卫生所、有个镇政府、有所中学,还有5天一次的集市,山村里的人可以来这里买点油盐酱醋。老吴有时候会把河里钓的鱼在集市上卖掉,补贴家用。他原来以为自己一辈子就是种地、卖菜,过着勤劳、平实、缓慢、有点清苦的日子。但就短短的20年左右,这个小镇发生了天大的变化:到处都是楼房,扩展了的街道上汽车、摩托车来回穿梭,孩子们玩着他从来没有见过的玩具……就是他自己也过上了从来没有想过的富裕生活,他家就不止一栋楼、不止一辆车,连手中的钓竿都是孩子从国外买来的名牌钓竿。谁也不会想到,他家的生活会因为一条鱼而改变。

这一切还得从20世纪80年代说起。

老吴所在的村子,是80年代中期开始养殖罗非鱼的,由水产站的技术员来村里进行指导,他家是最早的养殖户之一。那时候老吴勤劳能干,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他无力改变家里的经济条件,因此当村里推广养罗非鱼的时候,老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家里多挣些收入,就成为了第一批参与的养殖户。技术员对罗非鱼的养殖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虽然说得很好,但老吴毕竟是第一次养鱼,还是担心这鱼万一养不好怎么办,养好了卖不出去又怎么办,所以他只承包了一个鱼塘,并且不放弃原有的菜地,坚持种菜。

罗非鱼养殖条件要求不高,田边的小水塘略加扩大、改造,就变成了养鱼的池塘。鱼塘紧邻河边,缺水的时候,用个水泵,把河里的水抽过来就可以补水了。技术员指导他们给鱼塘消毒、放人鱼苗,喂养过程中观察鱼的生长状况,调整

饲料的用量,等等。养殖技术简单、容易操作,养殖户们很快就掌握了。从5月份把不到50克的鱼苗放进鱼塘,开始养鱼,至10月大约500克的成鱼出售,养殖、销售都很顺利。罗非鱼在当时还是比较稀罕的外国鱼,其肉质比较细嫩,没有细刺,家常的清蒸、烧烤等烹饪方式都很鲜美、可口,价格还跟普通的鲤鱼、草鱼一样,很受百姓欢迎。

第一次牛刀小试,不到半年时间收入翻番,老吴和其他的养殖户都非常高兴。这次养鱼的尝试,让老吴认识到养罗非鱼是一个改变自己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办法,这坚定了他养鱼的信心和决心。他改变了思路,不再种菜,开始承包更多的鱼塘,养的罗非鱼不仅卖到镇里、县里,还卖到了周边的城市。

此后这个村养殖罗非鱼的人越来越多,村里的鱼塘、水库的网箱都养着罗非鱼,村里的养殖户都依靠罗非鱼富裕起来。

老吴所在的这个地区,人均耕地少,仅仅依靠农作物的种植,勉强能够维持温饱。工业、商业也不太适合发展,但有一条大河流经这里,年平均气温23℃左右,适于罗非鱼生长,因此政府把罗非鱼养殖当作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大力扶持。经过政府的推动,老吴所在的镇和周边地区连成一片,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不仅在国内占有一定市场,而且在国际罗非鱼的销售市场上,销量也是逐年增长,大大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这个地区不再是20年前的贫困山区,而是国际上都小有名气的罗非鱼养殖、生产加工的基地。

在养殖过程中,老吴深深地体会到科学技术对他这个事业的帮助,他希望他的鱼养得更多、更好。他的孩子就是在他的鼓励下,考进了大学,学习水产养殖。现在他的孩子回到镇里,也把最新的技术、最新的市场信息带到镇里。这些拥有现代科学知识的年轻人,不仅推动了罗非鱼养殖的发展,也改变了山区的生活和观念。

老吴所在的村里发生的变化,只是养殖罗非鱼的地区的一个缩影,很多这样的养殖户都因为这一条并不起眼的、餐座上的鱼,走出了贫困、落后、闭塞的山区。

P2-4

目录

尼罗罗非鱼

曼陀罗

美洲大蠊

圆叶牵牛

小家鼠

苘麻

子陵吻鰕虎鱼

意大利苍耳

悬铃木方翅网蝽

牛蛙

序言

没有硝烟的战场

——《物种战争》序

谈起物种战争,人们既熟悉又陌生,它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当你出国通过海关时,倍受关注的就是带没带生物和未曾加工的食品,如水果、鲜肉……。因为许多细菌、病毒、害虫……说不定就是通过生物和食品的带出带人而传播的,一旦传播,将酿成大祸,所以,在国际旅行中是不能随便带生物和食品的。

除了人为的传播,在自然界也存在着一条“看不见的战线”,战争的参与者或许是一株平凡得让人视而不见的草木,或许是轻而易举随风飘浮的昆虫,以及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它们一旦翻山越岭、远涉重洋在异地他乡集结起来,就会向当地的土著生物、生态系统甚至人类发动进攻,虽然没有硝烟,没有枪声,却无异于一场激烈的战争,同样能造成损伤和死亡,给生物界和人类以致命的打击。正因如此,北京自然博物馆科研人员创作的这套丛书之名便由此而就《物种战争》,既有“地道战”“化学武器”“时空战”“潜伏”“反客为主”“围追堵截”“逐鹿中原”,又有“双刃剑”“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见,物种战争的诸多特点展示得淋漓尽致。

我不是学生物的,但从事地质工作,几乎让我走遍世界,没少和生物打交道,没少受到这无影无形物种战争的侵袭:在长白山森林里被“草爬子”咬一次,几年还有后遗症;在大兴安岭,不知被什么虫子叮一下,手臂上红肿长个包,又痛又痒,流水化脓,上什么药也不管用,后来,多亏上海军医大一位搞微生物病理的教授献医,用一种给动物治病的药把我这块脓包治好了。有了这些经历,我深深感到生物侵袭的厉害,更不用说“非典”“埃博拉”……是多么让人恐怖了!越是来自远方的物种,侵袭越强。

我虽深知物种侵袭的厉害,但对物种战争却知之甚少。起初,作者让我作序,我是不敢接受的。后经朋友鼎力推荐,我想,何不先睹为快呢,既要科普别人,先科普一下自己。不过,我担心自己能不能读懂?能不能感兴趣?打开书稿之后,这种忧虑荡然无存,很快被书的内容和写作形式所吸引。这套丛书不同于一般图书的说教,创作人员并没有把科学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读者,而是从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的身边事说起,很自然地引出每个外来入侵物种的入侵事件,并以此为主线,条分缕析,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将这些外来物种的起源与分布、主要生物学特征、传播与扩散途径、对土著物种的威胁、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以及人类对其进行防控的策略和方法等科学知识娓娓道来。同时,还将公众应对外来物种入侵所应具备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生态道德融入其中,使公众既能站在高处看待问题,又能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学术概念和名词,则采用“知识点”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予以注释,使丛书的可读性更强。

为了保证丛书的科学性,创作者们没有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以及所查阅的科学文献,而是深入实际,奔赴全国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向从事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第一线的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学习、请教,深入了解外来物种的入侵状况,造成的危害,以及人们采取的防控措施,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这套丛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图片、插图非常丰富,其篇幅超过了全书的1/2,且绝大多数是创作者实地拍摄或亲手制作的。这些图片与行文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相互映照,生动有趣,画龙点睛,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让读者能够在轻松愉悦中长知识,潜移默化地受教育。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日益加剧,严重威胁世界各国的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类生命健康;我国更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非常严重的国家,由外来物种入侵引发的灾难性后果已经屡见不鲜,且呈现出传人的种类和数量增多、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发生危害加剧、经,济损失加重的趋势。这就要求人们从自身做起,将个人行为与全社会的公众生态利益结合起来,加强公共生态道德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范意识和警觉性,将入侵物种堵截在国门之外。

如今,物种战争已经打响,《孙子兵法》说:“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愿广大民众掌握《物种战争》所赋予的科学武器,赢得抵御外来物种侵袭战争的胜利。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刘嘉麒

2014年10月于北京

内容推荐

《物种战争之逐鹿中原》由杨静、倪永明、张昌盛、徐景先、毕海燕等编著。

“逐鹿中原”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鹿,常用来比喻帝位、政权;中原,古代指黄河 中下游一带,现泛指整个中国。逐鹿中原的原意是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而数目繁多的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竞争时,像极了乱世时的群雄逐鹿。

原产于非洲的罗非鱼,现在已遍布我国南方的大小河流,完全把中国当成了自己的乐土;常在武侠小说中出现的神秘、奋幻的毒药曼陀罗也从印度来到了中国,在田间、道旁欣欣然摆动枝条,眉宇间却透露出舍我其谁的霸气;如瀑布般从篱笆、围墙倾泻下来的圆叶牵牛,绿叶油亮:紫色的喇叭花耀眼灿烂,远远看去,一派热情似火的主人翁架势,哪像是远涉重洋而来的美洲客人啊……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以为是土生土长的家庭害兽、害虫——俗称耗子的小家鼠和俗称蟑螂的美洲大蠊,前者原产于欧洲,后者则是来自于南美洲。这些外来入侵物种把战火烧到了中国,似乎都成了一方霸主。但随着人类的觉醒和环境的变化,各种生物还会在这个战圈中重新竞争。且看鹿死谁手。

编辑推荐

杨静、倪永明、张昌盛、徐景先、毕海燕等编著的《物种战争之逐鹿中原》从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的身边事说起,很自然地引出尼罗罗非鱼、曼陀罗、美洲大蠊、圆叶牵牛、小家鼠、苘麻、子陵吻鰕虎鱼、意大利苍耳、悬铃木方翅网蝽、牛蛙的入侵事件,并以此为主线,条分缕析,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将这些外来物种的起源与分布、主要生物学特征、传播与扩散途径、对土著物种的威胁、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以及人类对其进行防控的策略和方法等科学知识娓娓道来。同时,还将公众应对外来物种入侵所应具备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生态道德融入其中,使公众既能站在高处看待问题,又能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学术概念和名词,则采用“知识点”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予以注释,使本书的可读性更强。

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图片、插图非常丰富,其篇幅超过了全书的1/2,且绝大多数是创作者实地拍摄或亲手制作的。这些图片与行文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相互映照,生动有趣,画龙点睛,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让读者能够在轻松愉悦中长知识,潜移默化地受教育。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9: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