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体系完善 本书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涵盖了低空经济的整体框架与数字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国内外低空经济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政策法规的分析,展示低空经济数字基础设施的构建方法与实施路径,为行业从业者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案例丰富 通过深入剖析多个成熟低空经济场景的应用案例,本书详细讲解了低空通信、导航、感知、算力、气象监测等关键技术的实际应用,结合前沿技术与行业需求,提供了广泛的实践数据和经验,帮助读者理解低空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细节及其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宏观指引 本书提供了低空经济数字基础设施规划和实施的系统性指导,结合产业政策、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指引各地在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时,合理规划布局数字基础设施资源,提升低空产业应用效率,为低空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前瞻性的方向指引。 内容推荐 低空经济产业链长、覆盖面广,代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其深入发展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随着低空经济业务的发展,与之相关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也面临新的挑战,需要融合移动通信、卫星、算力、数字化平台、AI、网信安全等多要素能力,构建高速泛在、智能敏捷、安全可靠的数字支撑能力。 本书介绍了低空经济的内涵、特征、现状、数字基础设施概述等,梳理了低空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分析了低空经济规划与建设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基本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提供了对低空经济数字基础设施的规范编制、产业规划与网络规划设计等方面的思考。同时,本书分析了低空经济的发展趋势、低空业务对数字基础设施的个性化要求,围绕具体业务场景的规划、设计、建设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本书适合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低空产业的从业人员和对低空方向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目录 第 一章 低空经济概述\t1 1.1 低空经济的概念 2 1.2 发展历程 3 1.2.1 国外发展历程 3 1.2.2 国外发展现状 4 1.2.3 国内发展历程 6 第二章 低空经济产业 9 2.1 主要应用场景 10 2.2 低空经济产业链 16 第三章 低空经济相关政策与法规 19 3.1 国外政策与法规分析 20 3.1.1 国际低空经济数字基础设施政策概览 20 3.1.2 国际低空经济数字基础设施法规分析 23 3.2 国内政策与法规分析 24 3.2.1 政策概况 24 3.2.2 法规现状 36 3.3 政策与法规对低空经济数字基础设施规划的影响 38 第四章 低空经济数字基础设施关键技术 41 4.1 数字基础设施概述 42 4.1.1 数字基础设施的定义与构成 42 4.1.2 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44 4.1.3 数字基础设施对低空经济的支撑作用 46 4.2 关键技术标准化进程 51 4.2.1 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体系 53 4.2.2 国内标准化组织技术体系 57 4.2.3 技术发展态势 59 4.2.4 演进路线 71 4.3 网络基础设施 72 4.3.1 无线网 73 4.3.2 核心网 82 4.3.3 承载网 100 4.4 算力基础设施 109 4.4.1 算力发展概述 109 4.4.2 通算与智算 111 4.4.3 算力网络技术 116 4.4.4 边缘计算及云边协同 119 4.5 AI平台基础设施 123 4.5.1 业务应用平台 123 4.5.2 AI大模型平台 124 4.5.3 AI大模型的分类及对比 125 4.5.4 OpenAI——GPT大模型 126 4.5.5 国内典型案例:百度—文心大模型 126 4.5.6 国内其他AI大模型 127 第五章 低空经济数字基础设施规划原则 129 5.1 规划原则的制定依据 130 5.1.1 政策指导 130 5.1.2 市场需求 130 5.1.3 技术发展 130 5.1.4 环境与安全因素 131 5.1.5 案例分析 131 5.1.6 专家意见 131 5.2 规划原则的主要内容 132 5.3 规划原则在实际应用中的指导意义 135 第六章 低空经济数字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要点 137 6.1 规划总体流程 138 6.1.1 规划流程图 138 6.1.2 专业间数据流转协同 138 6.2 规划目标与策略制定 139 6.2.1 规划目标 140 6.2.2 规划策略 140 6.3 方案规划设计要点 140 6.3.1 网络基础设施 140 6.3.2 算力基础设施 166 6.3.3 AI平台基础设施 173 第七章 低空经济数字基础设施规划案例研究 183 7.1 典型案例介绍:南京江宁滨江经济开发区低空数字网络 184 7.2 经验分析 189 7.2.1 市场驱动 189 7.2.2 技术驱动 189 7.2.3 监管驱动 190 第八章 挑战与对策 193 8.1 主要挑战 194 8.2 主要趋势 196 8.3 对策与建议 197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201 9.1 主要结论 202 9.2 未来展望 203 9.2.1 研究展望 203 9.2.2 实践展望 204 参考文献 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