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刀鬼曹正(曹正杀吏)
(操刀鬼曹正:梁山第81条好汉,征方腊时被箭射死。)
杨志失了生辰纲,失魂落魄撞到一个酒店里,吃喝完了不付账起身就走,那店主引几个庄客追上他,二人打了一架,店主敌杨志不过,跳出圈子问他姓名,知他便是那杀泼皮牛二的好汉,撇了棍棒便拜,说道:“小人唤作‘操刀鬼曹正’,东京林教头正是小人的师傅,请制使哥哥随小人家中叙话。”杨志看这汉生得粗眉大眼,性格直爽,倒像是个好汉模样,便随了他回到酒店里。
娘子正坐在店里生气,忽见曹正一手拉了那白吃食的客人说说笑笑着走回来。曹正大声说道:“快来拜见制使哥哥!”那娘子忙上前施礼,曹正又让伙计重整了杯盘,二人畅谈些江湖上事情,曹正说的兴浓,又咕嘟咕嘟喝了一大碗酒,酒水顺着下巴流到曹正胸毛上面,又滴滴答答滴在裤子上,娘子在一旁见了,用帕子掩了口笑。曹正笑道:“我这浑家未见过多少世面,哥哥休怪。”娘子道:“我这小村小店的村妇自然比不了你这开封府来的,消折了本钱回不了乡的大官人。”
曹正用大手挠了挠头,嘿嘿傻笑道:“哥哥你瞧,她这一张嘴比我那杀猪的刀子还要快,我是怕了她。”杨志说道:“你家里可有做豆腐用的卤水?”曹正道:“没有,哥哥要那东西何用?”娘子看了看杨志,笑着走到后面去了。杨志道:“只是随便问问。”曹正的妻舅正好端了盘菜过来,对曹正说道:“制使哥哥是说你怕我姐姐。”曹正道:“是么?那他话里怎没提一个怕字?”妻舅对杨志道:“我这姐夫是个直肠子,性子急,脑子慢,那日他杀猪时把手割破了,第二日才喊疼。”杨志听了大笑,曹正也跟着笑。
杨志当晚就宿在店子里,想起坎坷不顺的经历,只觉房梁上似有祖先的眼睛在黑夜里看着他,期待他早日光耀门楣,想了一阵,叹了几声,迷迷糊糊睡了。
次日,曹正给了些盘缠与杨志,杨志一个人望二龙山去了。曹正先打了趟拳活动一下筋骨,让伙计把院子里的三口大锅烧开了水,后院牵出三头肥猪来。伙计们把三头肥猪绑好了四肢吊在木桩上,曹正手里拎了快刀,照猪嗓子上各捅了一刀,伙计用三个大木盆接猪血,曹正把刀插在肉案上,回屋洗手去了。
曹正杀猪,与一般的屠户不同。他杀猪,一刀毙命,猪的喉管被完全割断,一声也发不出来,只从伤口处咕咕地冒血泡,不像别的屠户那样,让猪喊破了喉咙。
这手活是他祖传绝技,他早日在开封府时,从不因杀猪而吵得街坊四邻不得安生,邻人一开始总认为他家的猪肉是死猪肉,直到某天一个顽皮的小孩儿无意中跑到他家,亲眼见到他父亲杀猪,这才一下子传开了。
曹正把手洗净了,娘子端来一杯茶水,曹正刚把杯送到嘴边上,忽听前面吵吵嚷嚷,忙放下茶盏,快步走到前面去看。这一看不打紧,曹正气往上涌,他强压了怒气,在一个小杌上坐下来,静静地看着。只见一老一少两个税吏正和伙计争吵不休,那个老税吏扯过一条长凳坐下,对那个小税吏说道:“你休和这些村汉计较,叫他店主人出来说话,今日我和他新旧账一起算,看不让他关了这个店铺!我倒要看看,到底是谁在给他撑腰!”曹正知道,这老家伙早晚要来寻事,只为那日收了他的肉钱,那老家伙临走时撂下一句话:“爷爷长这么大还是头一次花钱买肉吃,好,好,好!”那老东西提着一刀肉,把那块肉举到眼前仔细观看,口中一连说了三个好字,好像那块肉很稀奇,很珍贵。
那个小税吏也在长凳上坐下,两个人一副坐到天黑的架势。曹正说道:“你两个想吃肉就直说,休要绕山绕水,伙计,拿两套猪下水与他二人去球,一大早就来寻晦气,他娘的!”那老税吏听曹正骂他,跳起身来,用手指着曹正骂道:“你个肮脏鬼也敢骂我,你想死不成?”言罢手按腰刀,大步冲曹正而来。那老东西平日颐指气使贯了,哪里忍得这口气?他上前伸手去捉曹正衣襟,却被脚下一块石头绊了个筋斗,抢破了面皮,一时血流满面。曹正本不想和他计较,这时见他流了血,怕吃官司,顿起了杀心。曹正左手绾了绾袖口,右手向后一扬,那是他杀猪时的习惯动作,一个伙计马上将一把尖刀递在他的手里。那老税吏见状,以为曹正想吓唬他,说道:“你敢杀我?”曹正左手抓住他发髻,右手尖刀往前一递,旁边一个伙计早把一只木盆接在了老税吏的身下。刀子拔出,血霍地喷出来。这一切发生得太快,那小税吏还没明白怎么回事,早被曹正两步赶上去,刀子一进一出时,曹正的人已转身走开了。
小税吏跪在地上,双手捂着脖子,满脸惊恐,面前不知何时已多了个木盆,他搞不懂木盆里是谁的血,只觉得双手热乎乎的。曹正看了看躺在地上的老税吏,见他的嘴一张一合地骂着什么,但已出不了声音。曹正对伙计说道:“抬去后院埋了,此事别让我家娘子知晓了,别看她嘴上厉害,她胆子比谁都小,如要问起,便说与了他二人两套好下水,欢欢喜喜去了,听到没?”
正说着,娘子从屋子里喊道:“屠子,还不快去把猪头肉煮上,一会儿客人来了吃什么?”曹正一边在围裙上擦着手,嘴里应着:“来了,来了,急什么,解个手都不成么,我又没卖与你家,就算是你家的骡马,也得让人喘口气儿呀,总是一圈一圈地拨我干活,我是铁人不成?累坏了我,夜里谁来伺候你,呵呵!”
伙计们笑着干活儿去了,店铺前面已开了门板,门口也有人打扫干净了,几只鸡子在门前空地上悠闲地觅食,日头渐渐高了起来,是个好天气。
P7-10
解析《水浒传》的书不少了,其中也不乏优秀之作,但到目前为止,洪亮这本书是我见过的最有昧、最有趣的一本。它的意义甚至超越了对经典的解析,具有了独立的普遍性价值。只要我们生活的世界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样的书就具有传承的价值。
——作家冰洋
写故事其实就是写人生,好的故事,通过情节彰显作者的理想与胸襟,《别弹<水浒>54弦》与其说是写那段久远的历史,不如说是寄托着洪亮对社会、对人生透彻的参悟。
——作家、学者张西
《论语·子路》上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猖平!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读《别弹<水浒>54弦》,感受一个狂狷者的精神颂歌。
——河北某大学教师王翰
因各种原因,此书几经退稿,经过艰辛而漫长的出版之路,《别弹<水浒>54弦》终于面世。此书以全新的现代手法生动地描述了《水浒传》里的英雄人物,语言清新简洁,表述明晰畅快。别样的作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出版人汪艳
遥远的英雄,永恒的热血
这并不是一个崇尚英雄的年代。
所以,需要对那些远去的英雄加以缅怀,于是我决定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向他们致敬,那就是把他们写出来。再后来,也就有了现在这本书。
对于一个生活在以金钱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环境中,一个人独自躲在陋室里,在键盘上敲打文字显得很不合时宜,甚至有逃避社会的嫌疑,也可以说是卑微且可耻的一种行为。
好男儿应该是一腔热血,就像《水浒传》里面的那些人。当我写这些人物的时候,我仿佛回到了他们那个年代,我就像一个幽灵般游荡在他们当中,甚至感觉到自己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这感觉无疑给写作带来了莫大的快乐,与此相比,老婆“酱油又涨钱了”的抱怨声完全可以被金戈铁马的声音踏个粉碎。
我整日和这些英雄们待在一起,就连睡觉时都把他们装在心里,即使如此,我还是觉得不能完全融入他们的生活,我需要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这些英雄。由于时间过于久远,他们的脸显得十分模糊,当我的思想飘忽到梁山之上,我便跟踪着那一个个模糊的身影,像一个站在一旁偷听别人谈话的人那样,努力支棱着耳朵,然后把他们谈话的内容飞快地记录在小本本上,但是我只是听到了一些断断续续的谈话,我后来整理这些素材并把它们变成一篇篇小说的时候,难免有许多的疏漏,所以这些小说看上去并不是很完美,但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也许以后我会做得更好一些。
许多男孩子在小时候都会被梁山好汉的故事所吸引,都会被那些英雄的故事感染得热血沸腾,我最早接触的水浒故事是一本有关顾大嫂的小人书,封皮上画的顾大嫂那叫一个彪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我没敢轻易下笔去描写她,她将同朱仝、史进、石秀等另外八个人物一起,放在以后再写,细细地写。
对于那些在《水浒传》原著里被粗线条一笔带过的边缘人物,写他们既困难又容易。困难的是他们的形象很模糊,说他们容易写也是因为他们的模糊,比如铁面孔目裴宣。我在塑造裴宣这个人物的时候,发现了他在原著书中唯一的一次亮点,那就是裴宣的舞剑,所以我决定还在舞剑上面做文章,结果就有了这一篇《裴宣的第二次舞剑》。
李逵是大家都熟悉的,施老那几笔李逵斗浪里白条张顺的神笔,简直就没给后人留下跃跃欲试想要插上一笔的那种可能,所以我在塑造李逵的时候,干脆把他轰轰烈烈的事迹全部抹去不提,只在李逵的死上面做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抽掉了李逵自认识宋江直到被宋江毒死所经历的全部生活内容。
英雄已经远去,但热血永远不会凝结。
感谢所有为此书的出版给予了关注、付出了心血的人们!
感谢所有热爱生活的人!
洪 亮
2011年5月 涿州
闲弹水浒——读洪亮的《别弹<水浒>54弦》
文如其人。在这点上,我与洪亮相识后感受尤甚。而后,我才拜读他的作品的。
有的人朝夕相处,却无言语沟通;有的人偶然相遇,却能无话不谈。我和洪亮当属后者。
记得那是秋日的一个中午,我与洪亮偶然相遇。几番相谈,竟然无话不说,一见如故,好似多年的老朋友。那天,我们谈天说地,把酒问盏,几番豪情万丈,几多指点江山,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我钦慕洪亮为人的品格,更为他的作品所倾倒。在阅读他的文字时,我深深感受到了他的铁胆雄心,铁血柔情。
就在今年春天,我收到洪亮发来的《别弹<水浒>54弦》书稿。第一篇读下来时,我就读得津津有味。此后的篇章,竟然让我爱不释手。洪亮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把水浒人物另行解读,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啊。
洪亮嘱我写序,我深感汗颜而又受宠若惊。我笨拙的文字,如何才能写出令洪亮满意的序言啊。推托几次,洪亮依然坚持,并说可以写一个另类一点的东西。我知道,他喜欢独特的东西,那我只好赶鸭子上架了。因而,我写的文字可能也不叫序,只是读后的一点感想而已。
其实,对于《水浒传》里英雄豪杰的故事,我并不陌生。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许多梁山好汉的故事。
我的家乡离水泊梁山不足30公里。记得那时候,爷爷只要没事,就给我讲“倒拔垂杨柳”、“智取生辰纲”、“武松打虎”、“江州劫法场”、“三打祝家庄”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鲁智深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行侠仗义,小李广花荣英俊潇洒的百步穿杨,豹子头林冲武功绝伦的万夫不敌,行者武松大义凛然的江湖纵横,入云龙公孙胜孝顺忠义的呼风唤雨,黑旋风李逵的豪爽快意和鲁莽傻气,都是那样地鼓舞斗志,让人心潮澎湃,更是令我羡慕不已。一直到我上初中后,大伯看我爱看书,就给我买回来一套《水浒传》。从那以后,我才零距离地和那些江湖英雄们一起挥洒着快意恩仇,侠骨柔肠,豪气干云。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章回小说,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水泊梁山有36天罡和72地煞,共有108位好汉。他们来自社会的各阶层,从事过不同的职业:既有军官、地主,也有渔民、猎户;既有商贩、医生,也有庄户、农夫。他们虽然来自五湖四海,却团结友爱、没有隔阂,称得上是“八方共域,异姓一家”。水泊梁山是他们独立平等的世界,在这里,他们“都一般哥儿称呼,不分贵贱”。他们蔑视权贵、重义轻利,是“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的豪杰。梁山泊众多英雄,几乎囊括了三教九流,性情喜恶各有不同:或是鬼怪灵精,或是粗野豪放,或是质朴淳厚,或是风流倜傥。各有才能,各显神通,有的能文善辩,有的善使刀枪,有的长于马术,有的工于偷骗。这些英雄好汉,都是在“官逼民反”的社会背景下被逼上梁山的。108个好汉,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人物画卷。
许多时候,我常常掩卷深思,脑海里就涌现出那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英雄豪杰。他们是那样真实,那样真切,那样挥洒豪情。让人感觉这才是真正的热血男儿。英雄好汉们那种结拜的生死与共,那种不打不相识的洒脱豪迈,那种敢爱敢恨的酣畅淋漓,那种快意恩仇的豪气,每每想起都会有一股热流从心底涌出,不能不让人大喊一声:“快哉!”
《水浒传》也是一部奇书。成书四百多年来,有关《水浒传》的笔记、序跋、批注、评点,不可胜数。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在《水浒传》研究史上,可以算是一个划时代人物。他高度评价《水浒传》的文学艺术成就,创造了文中夹批、回尾点评的评点方式。
此后,以各种方式评论水浒的,更是举不胜举,数不胜数。
《水浒传》的人物描写,向来就受到很高的评价。它对于人物极具个性化特征的描写,是《水浒传》文学上的最高成就。金圣叹说:“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百看不厌,无非为他把108个人性格都写出来。《水浒传》写108个人的性格,真是108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水浒传》只是写人粗鲁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性,李逵粗鲁是蛮,武松粗鲁是豪爽不受羁绊,阮小二粗鲁是悲愤无说处,焦挺粗鲁是气质不好。”
洪亮的文思流畅,笔力雄健。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还不在于此,而是他清晰的理性、独特的视角。这些东西才是硬指标,完全作伪不得。拼凑出来的文化快餐,和真正有价值的作品,高下之判,端赖于此啊。
在《别弹<水浒>54弦》里,洪亮把水泊梁山一块砖一块砖地进行解构,然后把它放在另一个世界里,一块砖一块砖地重新构建起来。这个新梁山比我以前想象中的梁山,要复杂得多,诡谲得多。尤其是他用自己的方式和语言,打开了众多好汉豪杰人物的另一个侧面,或者说横断面。在妙趣横生的叙述里,展现的是众多英雄豪杰人物的独特世界。众多人物的思想性格被刻画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大凡读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书中的人物几乎都有绰号。这些绰号有的表现人物的外形特征,如豹子头林)中,青面兽杨志,赤发鬼刘唐,九纹龙史进,病关索杨雄;有的绰号表现人物的性情,如霹雳火秦明,浪子燕青,黑旋风李逵;有的绰号表现人的才能,如小李广花荣,神行太保戴宗,神算子蒋敬,鼓上蚤时迁,智多星吴用;有的用军器起诨名表此人的武艺,如没羽箭张清。铁扇子宋清;有的绰号表现人物的秉性,如及时雨宋江,等等。这种绰号的运用,对人物造型,使人物植入人心,起了相当大的辅助作用。这些绰号是人物的特长、外形、技能、性情、品行的浓缩。看到这个人的绰号,便抓住了这个人物最主要的特征。
在《别弹(水浒)54弦》里,洪亮写人物,自然也是别出心裁。他细读文本,自成一体。比如他写矮脚虎王英,只截取了王英和扈三娘行云雨之事,却写的一波三起,甚是有趣。写白日鼠白胜,只写越狱一段,却是惊心动魄。最是写武松的那篇,把一个打虎英雄写得花团锦簇,读来真是妙趣横生啊。洪亮信手点评的54个人物,信手演绎其中的故事,字字有来历、句句有出处、事事有根据,真是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身份,一毫不差,半些不混。
有道是,读书要有味儿,评书要有趣儿。同样的一部书稿,每个人读后都有其自己的感受。而洪亮就是用他那夸张的笔触,诙谐的语言,纵横捭阖,嬉笑怒骂,妙趣横生,通过对原著的分析、考证并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写的人物形神兼备,纤微毕具,而且每个人物既互相联系,又独自成篇,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让我们对那些人物又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他们为啥叫那些个绰号和他们各自的经历,又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他们的影子,这对我们无论是第一次,还是多次读《水浒传》的读者,都有很大的帮助。
解析《水浒传》的书不少了,其中也不乏优秀之作,但到目前为止,洪亮这本书是我见过的最有味、最有趣的一本。它的意义甚至超越了对经典的解析,具有了独立的普遍性价值。只要我们生活的世界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样的书就具有传承的价值。
我知道,洪亮为了写作这本书,不仅把一本《水浒传》翻烂了,而且自己也奔赴梁山采风,感受水泊梁山往日的豪情和激情。
八百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梁山遗址已经成为旅游的景点。往事如烟,英雄豪杰早已随风飘散,只有独自漂泊的人,才来这里寻觅一段奔腾在自己内心的情怀。
正如每个人心中有一个“哈姆雷特”一样,洪亮的心中自然也有其人物的独特存在。他笔下的54个人物,难道不是借此来宣泄自己内心的世界吗?!难道不是去寻找自己心中的那一份感动吗?!
水泊梁山依然在岁月的长河里,飘着招揽游客的旗子;好汉豪杰们的故事,依然回味在人们记忆的世界里。
那一个个熟悉的身影,那一段段精彩的片断,总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地走近我们的内心深处,继续上演着他们的经典。
《水浒传》经历了时间的历练和考验,凭借着其高度卓绝的思想及艺术价值,穿越时空,流传至今。我们期待洪亮继续把这组水浒人物系列的另类解读继续写下去,直到完成全部108位好汉的故事。那是一部洋洋洒洒的水浒人物另类解读的巨著,定当让人回味无穷。
“该出手时就出手呀,风风火火闯九州!”让我们一起在《别弹(水浒)54弦》里感受一下英雄的气概和昔日梁山好汉的风采吧。
有人说《水浒传》原著中人物形象“义多情少”,而此书《别弹<水浒>54弦》“以情取胜”,还原了英雄们作为一个普通人本应具有的情感。作者洪亮以“情”入手,使读者感受到英雄人物的普通之处,拉近了“英雄”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从而塑造出了54位真实可信、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对原著未交待的情节进行补充和扩展,使原书中不够丰满的好汉形象得到丰富和提升,原本富有性格的好汉形象更加充满张力。人物故事安排合理,充满后现代的结构意味,使读者对原著人物的性格和悲剧命运有更深的探知,对梁山起义最终失败有更全面的认识。
《别弹<水浒>54弦》由涿州市插图画家林国强作插图十三幅,插图从画境的角度对故事内容进行了描绘,增添了几分的观赏性,让读者多了一份意想的空间。作家冰洋先生、学者张西女士、王翰先生的评点更是丰富了此书的架构,执于手中让人极感分量。
《别弹<水浒>54弦》是向文学巨匠施耐庵的致敬之作。全书由54个独立的短故事组成,作者洪亮在尊重原著《水浒》语言、内容、人物命运的基础上,用娴熟而酷似原著的文笔,以一个现代人的感悟传神地再塑了108将中54位英雄好汉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