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null 内容推荐 代嘉靖年间,中书舍人顾从礼出资修建了五里桥。五里桥自此登上了历史舞台。周边区域历来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并逐渐遍植桃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桃园景观。1867年江南制造总局迁入高昌庙镇,开启了五里桥区域的工业近代化进程。在江南制造总局的带动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民国初期,五里桥区域成为上海三大工业集聚区之一,工厂林立,以民族机器制造业为核心和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五里桥于1956年升格为一个行政区划单位,即五里桥街道办事处。此后五里桥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城区的发展,五里桥街道创新性地提出了社区治理的“三会”制度,成为上海现代化大城市治理的典范。该书按照历史发展脉络,系统描述了五里桥从一个桥名到一个现代化社区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它发展变迁中的文化特点。 目录 第一章 宁静的水乡村落时代 第一节 成陆过程 第二节 水乡景观 一 河流、村落与物产 二 顾家与五里桥的由来 第二章 机器工业的轰鸣与近代上海民族工业集聚区的形成及社会发展 第一节 晚清时期江南制造总局的建立与初期发展 一 虹口创办 二 移师高昌庙:稻田与桃园的华丽转身 三 军工制造业务的初期发展 第二节 民国时期江南造船厂的发展历程与初步辉煌 一 局坞分离前的造船事业 二 从江南船坞到江南造船所 三 中国最早的万吨巨轮建造历程 第三节 沪南高昌庙五里桥民族工业区的形成 一 高昌庙五里桥民族工业区的形成 二江南制造局与江南造船厂成为高昌庙五里桥民族工业集聚区的标志性符号 第四节 新式交通系统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一 沿河修路与填河筑路 二 以日晖港为枢纽的水路与铁路联运建设规划 第五节 晚清以来移民的涌入与各类社会生活空间的拓展 一 上海开埠后的人口增长与移民涌入 二 会馆公所与同乡网络 三 文化教育机构的兴起与发展 四 生活与信仰 第六节 五里桥区域社会空间的复原:以1933年沪南区地籍图为例 一 暑字圩 二 往字圩 三 收字圩 四 冬字圩 五 藏字圩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五里桥行政区划的设立与社会经济的新发展、新治理 第一节 五里桥行政区划的沿革与发展 一 五里桥区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行政归属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五里桥街道办事处的设立与沿革 三 居委会的发展 第二节 江南造船厂在新时代的辉煌发展与改制创新 一 新生 二 辉煌发展 三 改制创新 第三节 五里桥街道内其他工商企业的新发展与新变迁 一 原有企业的公私合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发展 二 新工厂的创建与发展变迁 第四节 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与社区创新治理 一 人口增长 二 立体交通格局的建立 三 污染治理 四 旧区改造 五 社区治理的典范:第三级管理体制建构与“三会”制度创新 第四章 五里桥百年史中的红色印记与文化特点 第一节 播火者李中: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工人党员的早年经历 第二节 “第一个”现象与劳模文化 一 “第一个”现象的诞生与发展 二 劳模文化 尾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