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喆是我国上世纪40—60年代一位优秀的影剧表演艺术家,一位享有盛誉的杰出演员,一位深受广大影迷朋友由衷爱戴的著名电影明星。提起他几代深爱着他、痴迷于他的影迷们,脱口而出地便提及由他主演的一系中国经典电影名片:《忆江南》、《恋爱之道》、《结亲》、《冬去春来》、《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羊城暗哨》、《金沙江畔》、《桃花扇》……
刘澍的这本《风影掠痕》全面展现了冯喆的演艺生涯和婚恋生活,使银幕上冯喆英武洒脱的独特气质和光彩照人的不朽形象跃然纸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风影掠痕(冯喆的演艺生涯与婚恋悲剧)/中国电影百年人物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刘澍 |
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冯喆是我国上世纪40—60年代一位优秀的影剧表演艺术家,一位享有盛誉的杰出演员,一位深受广大影迷朋友由衷爱戴的著名电影明星。提起他几代深爱着他、痴迷于他的影迷们,脱口而出地便提及由他主演的一系中国经典电影名片:《忆江南》、《恋爱之道》、《结亲》、《冬去春来》、《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羊城暗哨》、《金沙江畔》、《桃花扇》…… 刘澍的这本《风影掠痕》全面展现了冯喆的演艺生涯和婚恋生活,使银幕上冯喆英武洒脱的独特气质和光彩照人的不朽形象跃然纸上。 内容推荐 冯喆是我国上世纪40—60年代一位优秀的影剧表演艺术家,一位享有盛誉的杰出演员,一位深受广大影迷朋友由衷爱戴的著名电影明星。 《风影掠痕》约28万字,各类相关珍贵图片500余张,作者刘澍用独到的笔触和独有的资料,全面展现了冯喆的演艺生涯和婚恋生活,使银幕上冯喆英武洒脱的独特气质和光彩照人的不朽形象跃然纸上。 《风影掠痕》作者还在书中首次对历史悬案“冯喆自杀谜团”做了真实客观的还原与分析,使时常沉浸在这种浓郁“怀旧情结”的影迷们,从心灵深处又重新勾起对这位影星深深的缅怀和思念。 今年正好是冯喆先生诞辰90周年,此书的出版也是我们纪念这位优秀的人民表演艺术家的一种方式。 目录 序一 序二 引子 无言追梦 追梦无言 一 时光倒流 追索从前 二 步入剧坛 当家小生 三 初识“歌女” 萌发恋情 四 首涉银海 小生当道 五 爱情翩然 亦真亦幻 六 难言之隐 川女哀情 七 蝶恋花丛 歌影情深 八 转道香江 续演新片 九 冯张联姻 美梦成真 十 演艺新春 转型成功 十一 气度不凡 英武风采 十二 朝鲜前线 生死考验 十三 摘除脾脏 为艺献身 十四 畸形婚姻 情感错位 十五 世事无常 阴晴圆缺 十六 忘情投入 夫妻离分 十七 关山飞渡 穿越时空 十八 迎合潮流 跃进高歌 十九 编导主演 一齐上阵 二十 悲从喜来 人生转折 二十一 金沙桃花 银幕绝唱 二十二 不曾失落 却入悲秋 二十三 走进严冬 屹立寒风 二十四 死于非命 身影消逝 二十五 死亡之谜 疑团重重 二十六 影像永存 人生不朽 后记 长相思长相忆 【附录】 冯喆生平年表(1921—1969) 冯喆演出话剧年表(1942—1953) 冯喆主演影片年表(1947—1963) 与冯喆相关的人物名单 冯喆所获奖项 上海电影制片厂众影星追忆冯喆 主要参考书目(含报刊篇目) 试读章节 本书开篇所要叙述的那个盛夏却是苦难和黑暗的,这是20世纪初的一个夏天。当时的中国历史状况,我们从《中国现代史》上或者中小学的教科书上,都能迅速找到成篇成章的详细记叙:中华民族遭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残酷压榨。冯喆正是在这个异常苦难和黑暗的年代里,开始了他生命的起点。那是1921年8月13日,一个阴晴多变的夏季。 祖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县的冯喆,是一个地道的老广后代。但他除了成年以后在广州待过两段较长时间外,却并没有在南国那个到处绿色常青的地方长年生活过,因为他是出生在千里之外的北国天津,所以,他对于老家只是完全感到陌生的祖籍而己。如若追溯他的父辈或父辈以上在家乡的陈年旧事,那可曾是翰林学士的无尚荣耀。那曾经富华殷实又且迂腐的一代,手握长卷所散发出类似于檀香的绵长气息,似乎还残存在家乡的祖屋古宅里,嗅鼻可闻。到了冯喆的父辈,仅仅留存的只是对己逝烟云的偶尔沉缅罢了。这也就是人们常提的“怀旧情结”,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梦而已。 我们现在对冯喆的旧事重提,也是一定意义上的怀旧情绪在潜伏多年后的一种隐隐作怪。怀旧不一定不是好事,记得一位名人曾说过这样一句颇负哲理的话,当然我更愿意把他当作至理名言来看待:“怀旧,是一个人成熟后的心理表现。” 延袭祖辈家庭的书香世家,冯喆的父亲冯建统,作为早年曾分别就读于美国人在上海开办的圣约翰大学和北京清华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的高材生,起初一直是学习国际外交专业的。但是,作为旧中国的一代爱国知识分子,当他看到自己的国家处在一个军阀混战、外敌入侵、政府腐败、民不聊生的黑暗时期,便深深地懂得“弱国无外交”这一道理。外交专业即便是学成,又有何用?报国无门,空有壮志,徒加悲伤,壮心难酬。 大彻大悟之后,冯建统在许多正直的爱国青年和知识分子投笔从戎之时,毅然中断了所读的国际外交专业,深思熟虑后,面对现实地改学了铁路建筑专业。他的志向是要把自己国家的铁路建设事业发展壮大起来,因为当时中国铁路运输实在是太落后,其通达线路也是太狭窄了。他曾从上海回广东佛山老家,一路颠簸竟用去大半个月之久。 深刻的认识,实地的体验,使冯建统立志改学铁路建筑行业,要在铁路建筑中成就大业。所以,他后来又先后在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深造学习,最后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 与冯建统同在哈佛大学学习的同学宋子文,曾与他相约毕业回国后到外交部工作。冯建统学成毕业后,由于心有志向,所以他并没有遵循宋子文的约定,而是毅然选择了另一条蜿蜒曲折的人生之路。他先是在抗战中的西南中缅铁路工作,随后一直在广州铁路局就职,退休后定居香港,直到去世。可以这样说,冯建统的一辈子心血,全部都默默无闻、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中国铁路事业。 冯喆的母亲韦瑶珊,出身买办阶层的大茶商家族,是一个温柔、美丽、善良的名门闺秀,秀外而慧中。少女时代的她在上海毕业于美国教会创办的顶尖女子学校——圣玛丽女学。 就这样,相同的学历,更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使冯建统和韦瑶珊心心相印,真挚相爱,自由幸福地结合在一起。如果说冯喆出生在那个年代是不幸的话,那么他所生活的这一小家庭里,却是充满着温馨与爱意,这又是冯喆从童年到少年时期人生成长的万幸。 冯喆有一个兄长、一个小妹。但是,他的哥哥冯贻善却是先天性体质虚弱,后来又不幸患上了当时最可怕的肺结核,也就是人们谈之色变的痨病,这使得冯喆的哥哥一直长期卧病在床,接受隔离医治,且忍受心灵的孤寂和病魔的痛苦。后终因家庭经济拮据,无法再继续维持医治,年仅19岁便不幸病故。 而冯喆却出落得体格健壮,体型健美,身材高挑,不但完全有别于瘦弱多病哥哥,没有遗传母亲矮小的身材,而且他的相貌集中遗传了父母的诸多优点,五官轮廓更像母亲——国字脸型,剑眉明目,皮肤白皙,既有标准美男的阳刚之气,又有英俊帅哥的风流倜傥。这种几近完美的出众相貌,再加上身材健硕,四肢修长,天生是个当演员的料。这对日后冯喆从艺起到了得天独厚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奠定了他一直成为话剧台柱和电影主角的基础。当然,更主要的是冯喆不但金玉其外,而且多才多艺,能文能武,文学写作,诗歌朗诵,拉大提琴、弹吉它,花样滑冰、游泳、跳水、下象棋、踢足球、打篮球、集邮、即兴表演等无所不能,这正是一位优秀演员高素质的表现。这种先天的遗传,虽然得益于父母亲的优质基因,但更多的是与冯喆虚心好学、勤奋努力密不可分的。 冯喆小便有集邮的爱好,他对邮票的酷爱,简直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他广泛涉猎,处处留心收集世界各国的名贵邮票。此外,他还积攒银币、铜币、纸币等各种钱币,其中包括英镑、法郎、卢布、日元、美元,当然也集火花,他认为通过对三者的收藏,可以了解世界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以及文化艺术前进的轨迹,寓教于乐,增长知识,提高审美能力,陶冶人的情操。 这真是名如其人,人如其名。父母亲当初给冯喆起名时,都一致选择和钟意这个“喆”字,“喆”即是“哲”的异体字,为聪明、智慧之意。冯喆与其名非常吻合,他正是这样一个聪明伶俐、充满智慧的青年。因家里按辈份排名,故冯喆定名为“冯贻喆”。 一大段的溢美之词,看其言多,其实并不言过。冯枯不但具备了这个普通人并不容易做到的几近完美的自然天成,而且他出世以后的世象风云,使他深知人生的起点叫磨难,人生的终点才叫成功。P23-25 序言 在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有一建川博物馆,乃企业家樊建川所建。主馆是抗日博物馆,八路等国内抗日队伍以及美军,群雄并列。又附红色年代馆,顾名可思义,所陈列从红军时代,以至解放,建国,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其中一隅居然有“冯喆博物馆”,这位今可称“明星”者是在安仁结束了他一言难尽的一生。建川知我是冯的老友好友,要我写上几句留念,乃一挥如下。 冯喆,好哥们儿! 现在人好说:哥们儿! 有真有假,还是真的多。 你和我是真哥们儿! 未行旧俗义拜金兰,实即金兰之交,我二人同庚又同台。 我人道较早,咱们1942年同台,你常演我的B角,不客气地说,导演们说让我带着你。 太平洋战争第二年,我因逃避陷入名利,逃避日本老板请我演戏,离沪去渝投奔党领导下的剧团。 我们的好友、老地下党员岱云汇报组织并为我领了旅费。 她后来还告诉我原准备吸收我入党,我走了,就轮上你了。 你的党龄也不短了! 我是从兰心后台告别上海的,你正待登台,代我演《晚宴》里自杀的明星。 这一别,我去重庆在夏衍、于伶等领导的剧团,还演得挺得劲。又因忧伤国事并小妞鸿眉气我,我加入了“中国赴美参战海军”(当然是“国军”),担保人写的是曹禺和夏衍,他们都理解我。我当了一名水兵,后升反潜中士,游弋两载,抗日胜利归来。 想写个话剧《大团圆》,却只能写出个不团圆的结局。 又和你碰头上海,你为我搞了个假肺病的证书。乃得脱离海军,又回去念第九年大学。 不料真的得了肺病,卧床两载,从此从事专业写作。 上海解放,我参加了久已向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士、排、连、营、,团、师一级不落的行伍出身,文革中是当然的反革命,又转革命,最后以正师职离休迄今。 你呢,《胜利重逢》、《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羊城暗哨》……一系列的有声有色! 我可当不了你的B角了,也许《桃花扇》还能跟你PK一下。 你和瑞芳是最早的演了“工农兵”,是新中国电影的大“功臣”! 我爱中国,我爱四川,我爱川剧,你得与美丽的川伶结缡,事业与爱情均可称大福矣! 真是祸兮福所倚,大祸临身惨遭文革大劫! 说你是“自杀”,有知情者说你是“他杀”。我相信“他杀”,但拿不出凭证,即使自杀,也是他杀!他杀了多少啊! 建川保你亡灵于四川,我乃得拜谒。 建川要我写几行,一言难尽,就这吧。 你就难息地安息在此地吧! 我坚信此世终会成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来世再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