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阿尔蒂斯伯爵的召唤
如果你到过布列塔尼的那些山坡,或者是看过这个美妙的地方的地图,那么你从它的地形想必会理解它的居民的性格。百姓毫无疑问能从他们居住的乡土形成他们的习俗,他们的个性,甚至他们的外貌。依照这个观点,布列塔尼当然和从前一模一样,始终是斗争不断的地区,带有崇高意味的固执成了当地人的特点。
确实如此,请你把眼光投向布列塔尼省的外形吧,从北面的弗雷艾海角到南面的吕伊半岛,你看见了那些数不清的高高低低的地面吗?听见了那些无休止的嘈杂声吗?那是陆地和大西洋在斗争。大西洋是有耐性的征服者,因为它是永存的。大西洋不停地拍打大陆这只船的头部,仿佛它担心一旦停下就会遭到大胆的陆地的入侵。大西洋好像总想不停地击退这个光辉灿烂的欧洲,虽然欧洲的日益发展的文明曾经照耀过每个民族。六千年来,大西洋用它的暴风雨、它的波涛和它的怒气不断地猛击布列塔尼;六千年来,它每时每刻、每分每秒地侵蚀着布列塔尼,每次都能夺下来一块。现在你看见的海岸上的缺口,那些形成的大海湾、小海湾,从前都是有森林、树木,有人居住的地方。如果今天你有胆量登上沿海的山峰顶上,俯身向脚下的深渊探望,你会像在梦中一样,看到在海浪下面有一些被下落的潮水送来的树干,并且把它们埋在了沙里。在这场经过多少世纪的决斗当中准是胜者呢?是贪婪狂暴的波涛呢,还是坚定不动的土地?没有一个人知道。目前,古老的布列塔尼大地在这场斗争中失去了光彩,但是它仍旧坚持斗下去。它的海岸荒芜干旱,寸草不长。大海的舌头舔过它们的时候,往往舔去它们绿色的肌肤,就像老虎的舌头舔过受害者的皮肤一样。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大西洋的浪涛声传遍沿海的大地,大地将它变成歌声还给了大西洋。大西洋给沿海一带盖满了泡沫,在那儿因此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梦想、回忆、传闻、动人的迷信故事、神秘的传说。布列塔尼大地终于懂得什么是狂风,能够解释什么是暴风雨,就像人们懂得和会解释一种外国语言一样。它让风尽情活动,强迫它成为诗人。现在大地在它的叫喊声中听出抑扬的音调,在它的狂怒中听到歌声,在它的拥抱中感受到热情,大地和风已经亲密无间了。
这种每天发生的、激起诗兴的宏伟场面使身历其境的布列塔尼的孩子养成了特有的坚定、勇敢和忠诚的性格。你能体会到吗?上帝将这儿的居民当作一个榜样,那他们还不伟大吗?
接着,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来源。在耶稣基督诞生前七百年,西徐亚人∞和辛梅里安人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辛梅里安人的历史如同神话一般早已消失在模糊的古代了。希罗多德提到过的辛梅里安人住在伸展在里梅和黑海之间的大平原上,一千二百年以后,阿提拉从这片辽阔的土地来到了上亚细亚。
辛梅里安人战败了。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洪流似的蛮族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流到了小亚细亚,在那儿看到了已经毁灭了三百年的特洛伊城;另一部分越过了第聂伯河,从东方进入西方。
这部分辛梅里安人在五百年以后,自称为辛伯尔人。我们可以把断掉的种族谱系的链环重新接起来:辛伯尔人,正如我们所说的,就是辛梅里安人,克尔特则是辛伯尔人,布列塔尼人则是克尔特人。
布列塔尼人的这些祖先曾经阻挡过恺撒的进军,辛伯尔人也被马略击退过。公元前100年,这些目光粗野的高大汉子去侵犯罗马人的财富,罗马人拦住了他们,可是比利牛斯山也好,阿尔卑斯山也好,都没有拦住他们!他们彼此用绳子缚牢走下山来,夜晚就睡在他们的大盾牌上面;他们用砍下的树填平把他们和罗马人隔开的河流;他们向马略问他们的条顿人兄弟的消息;他们密布在一法里半的土地上;他们用链子将彼此连起来,想和蛇一样,用铁环闷死敌人。女祖先呢,那些妇女会亲手杀死逃兵,哪怕有的是她们的丈夫,有的是她们的父亲;她们会紧紧拥抱她们的孩子,闷死他们,为的是不让他们成为敌人的奴隶;她们把自己的孩子丢在车轮底下或者马蹄底下;她们的丈夫死了,孩子给压死了,然后在自己脖子上套上活结,吊死在牛角上。
P1-3
1848年,小仲马的《茶花女》问世,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以后几年中,他陆续出版了好几部小说,《红发特里斯丹》便是他1850年的作品。
这本书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法国女民族英雄冉·达克的光辉事迹,一条是特里斯丹离奇古怪的经历。故事发生在百年战争后期。
百年战争是指发生在1337年至1453年间的英法两国间的战争。1415年英军再度入侵法国,占领大片土地。勃艮第派倒向英国。1420年5月,英国国王亨利五世胁迫法国签订《特鲁瓦条约》,条约中规定,法国王太子的继承权转归亨利五世。这样法国便分成由亨利五世、勃艮第公爵、王太子查理分管的三部分。1422年,亨利五世去世,他的儿子亨利六世即位,由其叔父贝德福德公爵摄政,同年,查理六世也死了,王太子当即宣布为查理七世,但是按照《特鲁瓦条约》,亨利六世兼领法国王位,加上王太子母亲公开宣称王太子不是查理六世的儿子,因此查理七世无法正式加冕,只能偏安一隅。
1428年。英军进一步南下,围攻奥尔良城,妄图侵占整个法国。在这民族存亡的重要关头,一个普通的农家始娘冉·达克担负起了拯救法国的重任。
小仲马并不是在写一本完整的冉·达克传记,可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他几乎写了女英雄的一生,从她的童年一直到她英勇就义为止。作者成功地刻画了冉这个生动的形象,颂扬了冉的高尚品质。她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一心想驱逐侵略者,拯救法国,最后在敌人面前,她大义凛然,从容殉难。可是冉又是一个极其平凡的牧羊女,她天真、朴素、单纯、无私,她不图个人名利,想的是战争结束,回到家乡父母身边,依旧放牧羊群。冉成为法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英雄人物,被称为“奥尔良女郎”,确实当之无愧。
为了反衬冉的伟大和崇高,作者塑造了特里斯丹这个人物。应该说,特里斯丹原来并不是一个坏人。他在卡尔纳克城堡的时候,还经常援救遇到危险的过路人和穷人,但是他因为个人恩怨,因为私欲无法得到满足,将自己的灵魂出卖给了魔鬼,甚至背叛祖国,投靠英国人,为虎作伥。冉被俘后,他伪装成修士,骗得冉的信任,破坏了营救冉的计划;在冉临终的时刻,还在燃烧的柴堆上加上一捆柴来发泄他的仇恨。但是圣女的精神感动了他,他做了一个十字架送给即将死去的冉,来满足她最后的愿望。此情节一转,红发特里斯丹完全变成另一个人:他悔恨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向那个撒拉逊人宣战,最后用尽全力将对方重新关进墓中,他自己也心甘情愿地永远待在墓里。
小说中冉和特里斯丹两人的故事时时交错,形成了正义和邪恶的不断交锋。一个是天使般圣洁的少女,一个是没有灵魂的恶魔,在战场,在监牢,在刑场,双方都在较量。自然,邪恶是战胜不了正义的,圣女虽然被烧死了,她的英名却永垂不朽;特里斯丹的悔悟也正说明了黑暗势力终会灭亡。
书中还有不少人物,虽然作者着笔不多,但是同样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如正直忠勇的卡尔纳克伯爵;优柔寡断的查理七世;风趣可爱的艾蒂安;纯真痴情的奥梅特;特别是那个小罗贝尔。为了不使法国军队遭受损失,小小年纪就给敌人活活吊死,他可以说是不畏强暴的广大的法国百姓的一个代表,可敬可佩。
《红发特里斯丹》是一部传奇式的小说。本来在法国历史上关于冉·达克就有许多美妙的传说,而在这本书里,小仲马又发挥了想象力,将现实和神话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添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神奇色彩,使作品更增添了吸引人的力量。 译者
一八四八年,小仲马的《茶花女》问世,爱到读者的势烈欢迎,以后几年中,他陆续出版了好几部小说,《红发特里斯丹》便是他一八五〇年的作品。
这本收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法国女民族英雄冉·达克的光辉事迹,一条是特里斯丹离奇古怪的经历。故事发生百年战争后期。
《红发特里斯丹》是一部传奇式的小说,本来在法国历史上关于冉·达克就有许多美妙的传说,而这本书里,小仲马又发挥了想象力,将现实的神话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添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神奇色彩,使作品更增添了吸引人的力量。
《红发特里斯丹》是一部传奇式的小说。小仲马并不是在写一本完整的冉·达克传记,可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他几乎写了女英雄的一生,从她的童年一直到她英勇就义为止。作者小仲马成功地刻画了冉这个生动的形象,颂扬了冉的高尚的品质。她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一心想驱逐侵略者,拯救法国,最后在敌人面前,她大义凛然,从容殉难。可是冉又是一个极其平凡的牧羊女,她天真、朴素、单纯、无私,她不图个人名利,想的是战争结束,回到家乡父母身边,依旧放牧羊群。冉成为法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英雄人物,被称为“奥尔良女郎”,确实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