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个家世情况不清楚的家庭里。“我的家庭”这几个字需要作一个解释。我的家庭,这就是我的母亲。我从她那儿得到了一切:我的出世,我受的教育,我的姓名。因为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我的父亲是谁。如果他活着,他会像所有的人那样,在看报的时候,知道我被逮捕的消息。他会因为没有认一个有一天会把他带到重罪法庭的席位上的儿子感到庆幸,而且还认为他当初即使关心我的命运,我的命运也还是一样。
在我十岁以前,我很按时地到一所走读小学上学,这所学校是一位老人开办的,就在我们家隔壁的一座房屋的底层。我在学校里学习读、写,还学一点儿算术、宗教史和教义问答。
当我十—岁的时候,我的母亲决定把我送到寄宿学校去。她考虑到我未来的利益,宁愿暂时牺牲—下她眼前的幸福。因为对一个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亲人的妇人来说,和我分开来,实在是件残酷的事隋。
“你没有父亲,”这时候她对我说,“这并不是说你的父亲已经去世了,可是因此有许多人会轻视你,侮辱你,而你的不幸本来是应该激起他们的同情,促使他们来帮助你的。这件事还意味着任何事只能依靠你自己或依靠我,不幸的是我不可能干一辈子的活。最后,它意味着不管你给我带来多大忧愁,我都不得不原谅你。不过,你可不要滥用我的好心。”
我听她说这些话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可是我觉得它依旧是那样明确,那样清楚,就像是我昨天才听到的一样。记忆力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天赋啊!上帝把这种可怕的恩惠强加到人身上,是由于人犯了什么过错要惩罚他呢?据说有一些回忆是幸福的。的确,只要幸福—直陪伴着我们,确实会是这样,可是一遇到第一次的悲哀或者第一次的悔恨,那么,这些幸福的回忆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我们去追寻它们,它们还会转过身来对准我们胸口猛击。
在我十岁的时候,我几乎不能理解我母亲这些话的含义,不过我本能地从这里面理解到她受到的痛苦和我应负的职责。
我拥抱了她,这是内心激动的孩子最先的回答,然后,我带着突然产生的决心和一种跟我的年龄不相称的坚定的态度对她说:
“请你放心,我会争气的,等我长大以后,你会看到我要让你过上好日子。”
我的母亲在内河谷仓街的拐弯角上开了一家成衣绣花铺,店铺设在三层楼上,它对面便是区政府。她原来是著名的卡洛琳服装店的手艺最好的女工,后来自己开了店。她的衣服式样、交货准时和好脾气给她吸引来一批顾客,虽然人数不多,可都是有身份的人。
我现在还好像看见我们那简陋的,可是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住房。天刚亮,那个老女仆就擦地板了。我借口帮她干这种早晨干的活,醒来以后,就和她闹着玩。我们的早饭很简单,母亲一面吃一面和女仆闲谈,这是小市民共有的习惯。我去上学的时候,在楼梯上会遇到一些邻居,他们都喜欢拿我讲的天真无知的话开玩笑。到了晚上,总有两三个爱说笑的年轻女工上我们家来,母亲把她自己裁好的活分给她们。
这些姑娘都说不出地宠爱我。我的私生子的身份无疑又是她们爱我的一个原因。像她们这种阶层的女人是经常会遇到类似的事故的,所以她们同情和尊重其他的有这类不幸的人。在我要进寄宿学校的前几个晚上,她们都想方设法陪我玩,好让我忘掉即将到来的流放生活。因为虽然我满怀勇气,决心很大,但是毕竟年龄小占了上风,所以我想到去学校的事,不能不感到害怕。
最后,到了十月一日那个伟大日子的前夜,六点钟的光景,吃过晚饭以后,我的母亲对我说:
“我们去把最后一些要买的东西买来吧。”
她首先把我带到圣马丁大街的一家小珠宝店里,可怜的亲爱的女人啊,她在那儿给我买了一副餐具和一只银杯,她亲切地征求我的意见。我挑选了式样最朴素的,心想价钱可能会最便宜。她看到我这样懂事,拥抱了我。
我们接着沿着林荫大道回家。我很喜欢给人像着色(这是冬天里她干活的时候,我的最主要的消遣),于是她给我买了一盒颜料,还有一只陀螺,一根跳绳,等等。这些小玩意儿,明天吸引住我平日爱好游戏的幼小的心灵的时候,可以减轻我的悲伤。
我们很迟才回到家里,女工们都走掉了。四分之三的灯光暗了下去。我们待在工作台旁边。我的整理好的衣物都细心地放妥当了。这些东西,每一样都使人想到一笔费力挣来的钱,那一个个忙到深夜有时忙到天明的夜工。那个男人使我的母亲变成一个穷苦的女人,让这个女人辛辛苦苦干活,独自供给他的孩子的衣食,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没有觉得于心有隗呢?
P2-4
—八四八年,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出版,感动了许许多多读者,第二年,他把小说改编成剧本,由于剧院拒绝接受和政府检察官的禁令,一直到—八五二年方才演出。首场演出得到巨大的成功,观众将鲜花扔向舞台,欢呼小仲马的名字。小仲马从此便把他的精力集中在创作剧本上。但是在—八六六年,他却出人意料地又写了《克莱孟梭事件》这样一部很有影响的小说。
《克莱孟梭事件》有一个副标题:《一个被告人的自白》。“自白”的原文如果译成“答辩状”可能更妥切些,为了通俗起见,在这里译成了自白。答辩,很清楚,小仲马是写作品中的杀人自首后的克莱孟梭,在监狱里怎样回顾自己的一生,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辩护。
读者看完本书后,都会看到,克莱孟梭是在叙述一个私生子的悲剧。作为私生子的主人公来到这个世界后,除去母亲的抚爱,得不到温暖,在寄宿学校里受尽欺凌,以后在恋爱和婚姻问题上,也显得矮人·等,结果受到欺骗,被迫犯下了杀死自己妻子的罪行。
我们都知道,小仲马是大仲马的私生子。—八二三年,大仲马还是巴黎奥尔良公爵府的一个抄写员的时候,爱匕了住在同幢楼里的缝衣女工卡特琳娜·拉贝,并且和她生下了小仲马。以后,大仲马丢弃卡特琳娜·拉贝。一八三一年,大仲马要正式认领小仲马,卡特琳娜·拉贝舍不得,两人僵持不下,诉诸法庭,结果大仲马获胜,领走小仲马,把他送进一家寄宿学校。
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克莱孟梭事件》前面一部分写的大都是小仲马自己的经历。克莱孟梭几乎就是小仲马本人。同样是一个缝衣女工的母亲,为不知其名的父亲抛弃,含辛茹苦,抚养大了自己的孩子;同样是那么慈爱的母亲,和孩子相依为命地生活;同样是被送入寄宿学校,在那里由于私生子的关系,由于社会地位低下,饱受同学们的欺凌和虐待;同样是作为私生子,处处感到屈辱和愤懑;特别是本书第一章最后写主人公第二天要进寄宿学校,做母亲的为他准备衣物,写的完全就是小仲马本人七岁时被迫离开母亲、进寄宿学校的前一天的情景,因此真情实感,分外动人心弦。《克莱孟梭事件》的前半部应该说具有自传的性质。
小仲马虽然后来成了有名的作家,他和大仲马之间也有了感情,但是私生子的出身印在他心上的伤痕,他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八五八年他就写了一个名叫《私生子》的剧本,—八六七年他又写了《欧勃莱夫人的见解》,也是写的有关私生子的故事。在《克莱孟梭事件》里,他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可以说是现身说法,更加直接地抒发了自己的心情和感慨,表达了对歧视私生子的资产阶级社会的不满和愤怒。尤其在本书十一、十二、十三这几章里,我们可以听到小仲马的充满悲愤之情的控诉。所以,这本《克莱孟梭事件》是小仲马继《茶花女》之后的又一部代表作,是研究小仲马不可不读的作品。
小说的后半部写克莱孟梭如何成为名雕塑家,和伊莎恋爱和结婚,伊莎怎样一再欺骗他,最后他忍无可忍,杀死自己的妻子,投案自首。这些当然并不是小仲马的遭遇,编造的痕迹也比较明显,但是,我们还是能够看到,私生子的出身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的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不在影响着他的声誉和地位、思想和感情。尽管他最后杀死伊莎,我们会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办法,可是看到克莱孟梭一生受到过那么多的不幸和痛苦后,谁能完全责怪他呢?
小仲马写这部小说,是为自己鸣不平,也是为天下所有的私生子鸣不平,所以他很重视这部作品的创作。他紧张地写这部作品,弄得筋疲力尽,他在一封信中写道:“你只消看看我的笔迹,就可以看到一个人疲惫到什么程度。……不久以前,我一天只睡两个小时。”
《克莱孟梭事件》出版后,受到了读者的重视。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泰纳对它评价很高,大作家福楼拜也很重视这部作品,虽然他认为里面议论较多,结尾不太真实,可是他认为这是小仲马的一部重要作品。
译者
《克莱孟梭事件》前面一部分写的是小仲马自己的经历,克莱孟梭几乎就是小仲马本人。同样是一个缝衣女工的母亲,为不知其名的父亲抛弃,含辛茹苦,抚养大了自己的孩子,同样是那么慈爱的母亲,和孩子相依为命地生活,同样是被送入寄宿学校,在那里由于私生子的关系,由于社会地位低下,饱受同学们的欺凌和虐待。本书第一章最后写主人公第二天要进寄宿学校,做母亲的为他准备衣物,写人完全就是小仲马本人七岁时被迫离开母亲、进寄宿学校的前一天的情景,因此真情实感,分外动人心弦。《克莱孟梭事件》的前半部分应该说具有自传的性质。在《克莱孟梭事件》里,作者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可以说是现身说法,更加直接地抒发了自己的心情和感慨,表达了对歧视私生子的资产阶级社会的不满和愤怒。
小仲马编著的《克莱孟梭事件》叙述了一个私生子的悲剧。作为私生子的主人公克莱孟梭来到这个后,除去母亲的抚爱,得不到温暖,当他忍受与母亲分离,满怀期待来到寄宿学校后,因为自己是贫穷的私生子而受尽欺凌。后来虽然受到雕塑家里兹先生的指引,在天赋的作用下,克莱孟梭也成为了一位很有老华的雕塑家,但由于自己私生子的身份,在以后的恋爱和婚姻问题上,也显得低人一等,结果受到自己心爱的妻子的欺骗,被迫犯下了杀死妻子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