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莲花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安妮宝贝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安妮宝贝的长篇新作《莲花》叙述年轻女子庆昭身患疾病,滞留高原,静等死亡。中年男人善生刚刚结束追名逐利的暄腾往日,内心长久压抑的黑暗苏醒,准备去与世隔绝的墨脱,寻访旧友内河。内河是被世界遗忘的女子,命运多舛。一路上善生向庆昭讲述自己和内河的往昔,雅鲁藏布江江河谷的奇崛险阻,恰似叙述中依次展开的一代人苦痛而流离的蜕变过程……

内容推荐

在《莲花》中,安妮宝贝坚持了一贯的冷冽风格。女子在拉萨遇到可以结伴一程的男子,这男子生命的一端,连接现实人生中的真实和虚妄,而另一端,是艰难至极的徒步长旅。他们两人穿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去看望他讲述中的女子。这样三个生命,在异地的相逢,当往事渐渐清晰起来,前路依旧渺茫……

《莲花》是安妮宝贝有重要标志的一本小说,后现代主义风格,神秘清冷的气质,笔调优美抒情,揉合寓意和哲理,厚重壮阔。胜过其以前任何作品的美感和力度。小说中三个人物,各有独特的性格,隐藏创伤的阴影。既有细节敏感的文字描写,又有对人性的深入反映和探索,表达了中国当前城市人群的情感和内心,以及他们所困惑的对于爱,信仰和生命本质的追寻和探询。

目录

序 染种

第一场 梦中花园

第二场 黑暗回声

第三场 深红道路

第四场 荆棘王冠

第五场 行走钢索

第六场 花好月圆

终 殊途同归

试读章节

1

凌晨时分,她听到房间里的细微声响。仿佛是同室陌生男子在黑暗中起身,摸索着穿上衣服,打开门走出房间。微光清凉,他身上的白棉衬衣在门角倏忽不见,如同飞鸟在夜空掠过的羽翼,没有留下痕迹。日玛旅馆窄小的木楼梯,踩上去咯吱作响,承受不住负担的重量。睁开眼睛,侧耳倾听。窗外有沙沙的雨声,像小时候养在硬纸盒子里的蚕,蠕动在大片桑叶上,彻夜进食。旺盛而持续的声音。雨水的声音。

无数次,她曾经希望某天在这样的时刻醒来。可以看到拉萨的夜雨,看到它们以神秘的姿态出没不定,在万籁俱寂时降落于高原的山谷和地面上,直至清晨结束。可是在此地停留的一年半中,她从未曾失眠。睡眠强悍,每次一碰到枕头便昏然入睡。也许是空气中氧分含量的减少,使脑子供血的速度缓慢,有类似麻醉般的轻微眩晕,是高山症的一种反应。只是自己并不得知。

醒来时。早上七点左右。天色大亮,晴朗天空,雨后朝霞绚烂分明。夜色的声响与喧嚣消失无踪。旅馆窗下是邻近藏民的平房,屋顶上彩色幡旗在风中哗然翻飞。余留下五六处小小的湿润水洼,未被即将破云而出的太阳蒸发。大地苏醒之后,恢复暴烈干燥的气质。

她对他说过,这里的雨,如同神迹,不被窥探。它们自行其事,不与人知晓及猜测。你不会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城市,看到这样的雨水。它是你所能感受到的奇迹,近在咫尺。与你曾拥有过的任何经验迥然不同。它们是被庇佑的暗示。

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她摘录了一段十九世纪欧洲探险者古伯察神甫对拉萨的描绘。在这本粉白绢面的笔记本里,有一些繁杂而琐碎的摘录。有些是从阅读过的涉及各种学科的书籍中所得,断续的不连贯的诗歌及日记。撕下一些图片或杂志资讯页面,夹在其中,包括植物、食物、人像、地方志、设计素材等。偶尔夹杂一些线条质朴的铅笔素描,刻画建筑或小物体的细节。还有用圆珠笔抄下的潦草小字。

“古伯察时代的拉萨是一座很活跃的小城。虽然城中的三分之二居民为僧侣,但不会使人真正感到它的宗教气氛……该城的混合特征:对照比较富裕和贫穷(假装的富裕和忍受的贫穷),商业的诡诈和静修生活的纯真无邪,贵族们矫饰的举止和游牧民的庸俗。它提供了各种职业、志愿、民族集团和种姓的例证:铁砧的噪音、念诵咒语的单调声、螺号声、市场上牲畜的嘶鸣声。

“在白天有藏族人、汉族人、蒙古人、克什米尔人和面色深暗的不丹人,他们在欢笑,在喃喃地祈祷,当然也采购和出售东西。这一混杂人群仅有一部分人生活在拉萨,其他人则是过境的旅行者、流浪乞丐、来自该地区寺院的僧侣们,有时还有必须从事数月旅行才能到达这里的农民和商人。

“拉萨主要以两种商品而著名:羊毛织物和输往中国中原的神香。惟有藏族人才生产这些商品。金属加工则始终被非常精巧的艺术家们所垄断,这就是喜马拉雅地区特有的金银匠、铸造匠和铁匠……”

她对文字本身有痴迷,一个字一个字轻声阅读。它们的排列组合散发新鲜迥异的气氛,似乎与所置身的地方并不产生联系。在这里。夜雨只会与漫长迷惘的时间随行,整夜覆没荒芜灰色的高原城市。如果它可以被叫做一座城。但是有时候她觉得它更像一座被湮没的宫殿,废弃在藤蔓丛生寂然无声的古老森林之中。壁画,寺庙,佛。匍匐跪行的人群。投射距离更为接近的阳光,人和天空的联系如此密切。

2

她所滞留的日玛旅馆。一所日渐破落的家庭式小旅馆。旺季旅客大部分钟情于装修光鲜的新旅馆,它们通常位于北京东路的两旁。而古老的旅馆则隐藏在分岔的曲折小巷里,位置偏僻,只接待寻访而去的回头旧客。日玛里面有看了LP介绍之后慕名而来的鬼佬,住得最多的是韩国人和日本人。也有一些欧洲客。它的西餐厅装修简单却有极为正统的菜式。一个大庭院,种满花草。深夜迟归的客人会在水井旁边压动水泵洗澡。

清晨能看到年轻单身女子,披散漆黑长发,一边抽烟一边端着脸盆,走过花园的石板地,去公众浴室洗澡。走廊的木头椅子上,有坐着看地图的人,神情索然。深夜如果失眠,走到那里,也会有人坐在那里失神。有些人已经在这里住了很长时间。有些则只是停留一两夜就要再次出发。走过去借个火,或搭讪几句,都是极其自然的事情。可以随时说话。随时失去踪迹。

他抵达的深夜。门被推开的瞬间,扑进来潮湿清冷的雨水气息。男子卸落行囊,拧开床位边上的壁灯,脱去防风外套。化学纤维质地的精密衣料在空气中生硬摩擦。爬满雨水的玻璃窗被幽暗灯火照亮,浮现出的来自南方的男子,容颜如同二十五岁般的年轻。她看到他的眼睛比他的脸老了十年。因此透露了他真实的年龄。

他说,抱歉打扰你休息。我的汽车半道抛锚,所以深夜才到。

他的语调清淡,并不显得拘谨,仿佛已经与她熟识已久。在出发之前,他上网查找关于拉萨的资料,看到她的名字。一些曾经来到拉萨的旅行者回到城市之后,会在网上的游记或日记里提到日玛旅馆307房间的女房客。每天早上在走廊里熬煮中药,不发一言的古怪女子。身患疾病,不了了之,在拉萨无所事事地滞留。他们猜测她的疾病,无人知道她的过往。只知道她叫庆昭。

九月并不是旺季。她所在的房间,已经空落了一段时间。身边的两张床,不断有人来来往往,那些走在路上的人,从世界的某个角落,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飞机、火车、货车、客车、自行车、徒步……汇集到这个高原之上的城市,停留之后又分散进入西藏的不同地区。

这些曾共眠过长夜漫漫的人,在客房里留下各色体温、气味和声音,拍打起伏如同潮水。她对人有疏离心,不喜欢与人搭讪及刻意靠近以求融合,在气场有设定的一种自觉自控。她的岛屿寂然不动,遵循属于自己的漂移规律缓慢应对变化。这使她觉得安全。她很少与他们对话。她对身边的人逐渐失去兴趣。在他们离开之后,快速遗忘他们的名字、身份、年龄、原住城市……种种。一无所知。从来都不记得他们的脸。

此刻她看到他的美,倒映在河流之中的水仙,自觉自恃,却不知晓这美会令人动容。坐在暗中,淡淡的火光照耀。欲言又止的眼角眉梢,细长拖延。她看到他的第一眼,看到他与这个世间的距离,间隔一步之遥。是这样的男子。恍若断崖独坐凝望蓝色海面心平如镜。

也许在很多年之后,她一样会遗忘他的睑。如同一个人从土中挖掘出来的陶器,把盒盖掀开,看见装满的梅子,叶子青翠湛绿,似刚从晨雾中新摘。被暴露之后不到一分钟,树叶和果子就迅速转黑腐朽。它们不能被空气和光线作用,只能幽闭在禁忌之中。他的质料是她所能触摸的真实可近。却始终不会得知,掌握在旁观者手里的底限,是他内心设标的二分之一、五分之一,还是十分之一……或者更少。

而她将用同样的模式,保留和损坏掉属于他的记忆。

P9-13

序言

十年

1

二○○○年一月,出版第一本书,短篇小说集《告别薇安》。以“安妮宝贝”,一个信手拈来的随意笔名,开始写作生涯。

经常有人问这个笔名有何含义。事实上,它除了持有一个永久的女童式形象,别无深义。之前并未想到过会从事写作,写了十年,并且还在继续。这个笔名,实在是随机,或者说随缘。十年后,也有人劝我改掉这个笔名,恢复本名写作。时间迅疾如同白马过隙。十年前后,不管是生活,还是写作,改变都很多。但这个女童式的笔名,依然保持。就让它代表一个写作者在创作中应该保持的某种初心。

十年。陆续出版《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彼岸花》《蔷薇岛屿》《二三事》《清醒纪》《莲花》《素年锦时》。二○一一年出版尚未收入文集的是《春宴》。这九本书,包括中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随笔、摄影等种种形式。其间发表万字短篇小说《表演》《月》《长亭》,以及其他的专栏文章,散见于其他杂志。这些作品以后将会结集出版。

这一次出版文集,是一个有纪念性的整理。如果有所划分,这些年的作品可分为三个阶段。

《告别薇安》(2000年1月),《八月未央》(2001年1月)。大多是短篇小说和散文。文章常在一夜之间迅速写完,也无修改,直接让读者阅读,因此作品有某种写作训练和文字游戏的态度。有充沛激情,缺陷也明显。文字较多字词、意象、情绪上的重复和放纵,氛围黑暗消极。主题大多关于年少轻狂,叛逆之心,匮乏对抗,情爱妄想。

《彼岸花》(2001年9月),《蔷薇岛屿》(2002年9月),《二三事》(2004年1月),《清醒纪》(2004年10月)。在保留早期作品颓废色彩和情爱主题之外,较多记录自我思省和观点,文字呈现简练清洁。

《莲花》(2006年3月),《素年锦时》(2007年9月),《春宴》(2011年8月)。技巧和表达有了控制,探讨人与自身、他人、环境、时代等种种层面的关系,文字理性和感性适度,在文体中建立起一种自觉。

若按时间走向阅读这些作品,可看出它们的不同风格。理清这个脉络,较能让读者对一个写作者创作的行进和生长过程产生全面认知,而不至于执著于某个阶段的评价,懒怠于去了解对方走向的真实。

期间,读者产生新的流向和选择。喜欢早期风格的读者,觉得后来的作品晦涩或不解,不再满足自身喜好。喜欢后期风格的读者,则往前回溯并不接受。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读者,在这些作品中各取所需。同时,新的读者在加入。

2

回首来路,从不认为自己在十年之后,是一个重要的或完善的写作者。事实上,越往前走,越能看到作品中诸多弊端和局限性,反省自问之际,也越觉单小轻微。

但也从不诚惶诚恐,因安然于心灵的道路循序渐进,种种知见、心绪、洞察、提炼,只能从容按照既定的步履前往。不同驿站,不同风景,最终留下的,只有一种走过千山万水观望流光过境的空旷。

单纯混沌中有美,剧烈偏执中有美,百无禁忌中有美,谦卑克制中也有美。这些原本属于人对自身生命的处理和完善。微小人类的言论不足道,由凡人创作的文字作品也多有缺漏不足。一个作者写下的文字,最终不过是与自己的生命相关。

作为微小个体,试探虚空的疆域,实践思考和表达,让足迹趋向更远处。只有这个价值可穿透种种评断争议的主观和生命无常存在的客观,穿透文字本身烟云般属性。

3  也许这些文字曾给予过人感动、抚慰、共识或启发,亦或令人不适、不解、不满,乃至产生忿意。种种存在,都是合理。

写作是一条个人道路,无需奢求理解或需要更多解释。但它最终方向是汇人世间万物的整体秩序,汇入大心的领域,如同水滴汇人大海。是一样的道理。

愿这些文字在书写和沉没于水中时,于你我交会的因缘中,种种欢喜或障碍的种子,光明或黑暗的能量,成全各自的修行,并最终趋于唯一存在的光源。

谢谢所有合作过的不同工作领域的人们所提供的帮助。

谢谢大家十年来的欣赏、支持和勉励。

谢谢。

安妮宝贝

北京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一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0: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