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泽编著的《趣味论辩学(经典版)》这部书较系统地介绍了论辩知识,论辩知识是捍卫真理、驳斥谬论的得力工具,是揭露诡辩、戳穿谎言的锐利武器。
这部增订经典版补充了一些新理论,精选了40个引人入胜的论辩故事替换了原书“论辩故事百例”中不甚精彩的故事,在内容上较前两版更加完善,在写法上也更加成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趣味论辩学(经典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作者 | 刘润泽 |
出版社 | 西苑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润泽编著的《趣味论辩学(经典版)》这部书较系统地介绍了论辩知识,论辩知识是捍卫真理、驳斥谬论的得力工具,是揭露诡辩、戳穿谎言的锐利武器。 这部增订经典版补充了一些新理论,精选了40个引人入胜的论辩故事替换了原书“论辩故事百例”中不甚精彩的故事,在内容上较前两版更加完善,在写法上也更加成熟。 内容推荐 《趣味论辩学(经典版)》作者刘润泽以逻辑学为指导,以语言学为基础,以古今中外著名的、成功的论辩实例为论据,以阐述原理、分析实例、授以方法为基本思路,总结概括、加工提炼出了几十种论辩的技巧与艺术,构成一种融哲理性、思辩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方法论读物,意在提高读者的论辩技巧、艺术品位、语言表达能力,进而达到开发人的多种智力,提高人的多种能力的目的《趣味论辩学(经典版)》,值得一阅! 在社会实践中,人们的论辩目的并非只是单纯为了在言辞上辩服论敌,有时是为了从行动上战胜对手。因此,人们并不一概反对故意违反论辩规则的行为。对于故意违反论辩规则的行为,人们把为邪恶事情所作的辩解叫做诡辩,把为正义事业所作的辩解叫做巧辩。人们一般只反对诡辩,不反对巧辨。但是,无论巧辩还是诡辩,都是故意违反论辩规则,去歪曲正确言论,为错误言论辩护的。 目录 第一部分 论辩学概述 论辩学简介 论辩学简史 第二部分 论辩论题 论辩论题 非论辩论题 第三部分 论证 论证概述 论据的原则 事例论证法 公理论证法 第四部分 反驳 反驳概述 悖谬的论题 揭悖反驳法 归谬反驳法 第五部分 论辩规则 论题的规则 论据的规则 第六部分 趣味论辩故事百例评析 1.黄泉相见 2.鲍叔牙设席戏管仲 3.孔圣人吃元宵 4.墨子义救宋国 5.濠梁之辩 6.温人辩服周天子 7.艾子戏谏齐宣王 8.跛足老妇之辩 9.登徒子好色吗 10.东方朔巧驳汉武帝 11.庭中树之辩 12.曹操献刀 13.法不加于尊 14.诸葛亮舌战群儒 15.诸葛亮智激周瑜 16.诸葛亮反说诸葛瑾 17.秦宓舌战张温 18.杨梅与孔雀 19.魏复智斩冯弧 20.魏征直谏李世民 21.汪伦巧语邀李白 22.韩愈批驳“父讳” 23.李可及“三教论衡” 24.孔圣人打擂 25.吕洞宾舌战王母 26.程颢驳斥诈骗犯 27.包公智点鸳鸯谱 28.谈天 29.开有“后门”的诏书 30.慧远禅师的妙语 31.朱元璋似神农 32.谢缙进贡“公鸡蛋” 33.谢缙巧语骗皇帝 34.祝枝山妙联惩恶人 35.许文穆驳轮回报应 36.满城箫管尽开花 37.赵南星奏本救灾民 38.“白眉猴”之死 39.蒲松龄骑驴过御碑 40.卫哲治智耙和尚头 41.乾隆皇帝买粪权 42.纪晓岚妙解“老头子” 43.乾隆除夕赏春联 44.汉凤高智谏乾隆 45.冷泉亭上的对联 46.机智的李调元 47.胡须风波 48.道士的“一指禅” 49.七两七钱漆 50.洋人的“一指地” 51.一颗县印的风波 52.县官和剃头匠 53.老农报荒 54.鸡笼与烟斗 55.“公牛怀胎” 56.狗娘养的 57.小孩儿屁户三盆火 58.妙婚书巧嫁奇丑女 59.下雨天留客 60.酒店门上的趣联 61.观棋不语真君子 62.吃供品与挖墓坑 63.明天吃饭不要钱 64.石岜子打金匾 65.阿凡提巧辩得元宝 66.阿凡提给阿訇理发 67.母鸡与麦子 68.阿凡提和巫师 69.阿凡提和法官 70.阿凡提吃瓜 71.巧嘴媒婆 72.祈福变求灾 73.聪明的长工 74.罗文锦辩胜威尔斯 75.郭沫若巧驳陈诚 76.扬子荣舌战小炉匠 77.熊向晖辩服英国元帅 78.龙耳和象耳 79.毛驴比宰相聪明 80.警告牌 81.吆喝声中有诈 82.“新三纲” 83.水桶店的横匾 84.伊壁鸠鲁驳斥有神论 85.半费之讼 86.苏格拉底的雄辩 87.欧布利德的诡辩 88.大西洋岛上的神像 89.真理先生和谬误先生 90.狼和小羊 91.国王是傻瓜 92.纳斯列金猜哑谜 93.为上帝做衣服 94.林肯的辩护词 95.高尚的感冒 96.比萨斜塔上的实验 97.抽烟的“三大好处” 98.理发师的告示 99.奶和血统 100.索取精液诉讼案 附录 逻辑规律浅探 编后语 试读章节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创立了形式逻辑科学,建立了直言三段论的演绎逻辑。公元16世纪,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公元1561—1626年)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演绎逻辑,创立了归纳逻辑。亚里士多德的演绎逻辑和培根的归纳逻辑,构成了形式逻辑的基本内容,为形式逻辑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恩格斯说过:“形式逻辑本身从亚里士多德直到今天都是一个激烈争论的场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65—466页) 自从亚里士多德创立形式逻辑这门科学以后,在这门学科中一直存在着激烈的论争。 当前,由于数理逻辑的长足发展,针对形式逻辑所进行的论争愈加激烈了。很多人认为,应该在数理逻辑指导下改造和发展形式逻辑。有些人甚至认为,应该用数理逻辑取代形式逻辑。 首先,我们认为数理逻辑代替不了形式逻辑。 《简明数理逻辑基础》中说:“传统逻辑(即形式逻辑一引者注)……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正确表达思想,正确进行论辩。……这一作用是数理逻辑不能胜任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决不会用数理逻辑的语言来表达和论辩。其次,传统逻辑讨论的一些和认识论有关的问题,数理逻辑也是处理不了的。”(刘治旺等人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页) 我们赞同刘治旺先生等人的看法,形式逻辑中关于“表达思想”、“进行论辩”以及“一些和认识论有关的问题”,“数理逻辑……是处理不了的”,因而数理逻辑代替不了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是需要改造和发展,但是,在数理逻辑指导下改造和发展形式逻辑并非正确途径。 应该如何改造和发展形式逻辑呢? 我们赞同徐国柱先生曾经提出的一个设想,那就是:“彻底打碎旧框框,对形式逻辑的理论基础和体系,实行根本的改造。”(引自《逻辑学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76页) 毛泽东说过:“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8年版,第284页) 我们认为,改造和发展形式逻辑应该从它所研究的具体内容入手。 形式逻辑所研究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呢? 刘治旺先生等人说得对:一个内容是“帮助人们正确表达思想”,一个内容是“帮助人们……正确进行论辩”,一个内容是“和认识论有关的问题”。 形式逻辑所针对的是三个不同对象,因而应该把它们分开单独研究,使之形成三个各自独立的学科。 (一)关于“和认识论有关”的内容,可以结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使之形成一套认识事物的理论体系——科学探索逻辑; (二)关于“表达思想”的内容,可以结合语法和修辞,使之形成一套指导人们如何写文章的理论体系——(纯粹的)形式逻辑; (三)关于“进行论辩”的内容,可以结合印度因明和我国古代的论辩理论,建立起一套指导人们如何辩论的理论体系——论辩学。 这样分开单独研究,就彻底打碎了形式逻辑的旧框框,对形式逻辑的理论基础和体系实行了根本改造,使之得到发展。 关于论辩的问题,历来是形式逻辑所阐述的理论。由于论辩理论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形式逻辑是容纳不了的,因此,很有独立出来加以发展的必要。况且,形式逻辑所研究的是思维形式及其规律,而论辩理论并非思维形式,它完全应该作为一门单独学科从形式逻辑中独立出来,和形式逻辑当初从哲学范畴中独立出来一样。 形式逻辑中的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论证、反驳、二难推理(部分内容)和逻辑悖论(部分内容)等内容,属于论辩理论范畴。这些内容应该从形式逻辑中独立出来,加以改造和发展,结合印度因明和我国古代的论辩理论,建立起论辩学的理论体系。 恩格斯说过:“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65页) 前人为我们打开了认识真理的通路,但他们并没有穷尽真理。我们应该把前人的学说当作通往真理的桥梁,而不能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应该超越前人,具有更科学的形式和内容。 这部《趣味论辩学》是一部创新之作,肯定会存在很多不成熟或不妥当之处,恳请读者不吝提出宝贵意见,以利于这门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使之进一步完善。 作者 写于夏历辛卯年端午节 序言 刘勰说:“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文心雕龙·卷四·论说第十八》) 在社会实践中,持有不同观点的人为了弄清谁是谁非,彼此之间要进行论辩。进行论辩,要应用一定的论辩方法,遵循一定的论辩规则,论辩学就是研究论辩方法与论辩规则的学说。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前后,关于论辩的理论就在中国、印度和希腊产生了,它的产生与发展是源远流长的。人类对论辩理论的研究成果,至今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可惜的是,由于历史的缘故,这些光辉思想大都被湮没在历史的古籍之中。我们相信,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人们对论辩知识的广泛应用与重视,这颗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必将会重放异彩。 论辩知识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有了不同看法就会进行争论。尤其是在不同的政治主张之间、学术观点之间以及法庭上的谁是谁非之间,所进行的争论是异常激烈的,这都需要应用论辩知识。 古今中外的能言善辩之士,凭借三寸之舌建树了不朽功勋。春秋时期,墨子辩胜楚王,制止了一场不义之战;战国时期,艾子辩胜齐王,拯救了一个面临灭顶之灾的家族;三国时期,诸葛亮辩胜群儒,协助东吴杀败了百万曹兵;宋朝时期,程颢辩胜土郎中,断清了一起诈骗案;民国时期,鲁迅辩胜章士钊,打赢了一场官司;在香港,罗文锦辩胜英国商人,为茂隆皮箱行挽回了经济损失;在古希腊,伊壁鸠鲁辩胜有神论者,宏扬了唯物主义思想;在美国,林肯辩胜伪证人,挽救了一个无辜孩子的性命;在加拿大,朗宁辩胜反对派,成功地竟选为省议员。……此类事例不胜枚举。辩士们施展唇枪舌剑,纵横捭阖,所向披靡,是因为他们精通论辩之道,宏扬了真理与正义。 这部书较系统地介绍了论辩知识,论辩知识是捍卫真理、驳斥谬论的得力工具,是揭露诡辩、戳穿谎言的锐利武器。 论辩学是笔者二十年前(《趣味论辩学》第一版于1991年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提出的一个学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论辩知识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它的实用性与重要性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 笔者仅在网上得知,起码有三十几家图书馆收藏有《趣味论辩学》一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谷振诣教授、北京大学刘壮虎教授合著的《批判性思维教程》及江苏省盐城工学院的“辩论与演讲”课程将《趣味论辩学》列为教学参考书目,有些网站(如豆丁网、超星读书)还在介绍《趣味论辩学》第一版的内容,有些网站(如中国书网、书先生网)将《趣味论辩学》列为稀缺、绝版图书的代寻服务书目。笔者斟酌再三,认为有必要再版本书。迄今为止,还不见有其他系统地论述论辩知识的著作问世。 这部书是一部创新之作,因而增补新内容在所难免。笔者经过这些年思索,对论辩理论有了更深的认识。这部增订经典版补充了一些新理论,精选了40个引人入胜的论辩故事替换了原书“论辩故事百例”中不甚精彩的故事,在内容上较前两版更加完善,在写法上也更加成熟。 这部书附了《逻辑规律浅探》一文,因为这部书涉及到了形式逻辑的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的改造,因而有必要对形式逻辑的四个基本规律作一下探讨。结论是:同一律是“旧世界观的基本原则”,矛盾律与排中律不能自圆其说,充足理由律不完善,它们都解决不了逻辑矛盾,都不能作为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内容应该作为论辩的论题来研究,充足理由律应该作为论证中论据的原则来研究。 《趣味论辩学》的第二版(修订本),曾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承蒙北京大学的张祥龙教授作序,本书仍保留了张祥龙教授为第二版所写的序言作为本书序言,特此再表谢意。 刘润泽 书评(媒体评论) 这部《趣味论辩学》证明了在当今的中国,这种文化传统犹如银杏树一样,尽管古老得“茕茕孑立”,却仍在活泼泼地繁衍。 ——北京大学教授 张祥龙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