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日山著的《你说的天堂一片荒凉》讲述了:扁奇是个资质平平、家境一般的男生,高考时靠“手段”混到了大学。他自知以他的学习成绩根本不能在大学混出名堂,他扬长避短,利用自己的公关能力,校学生会换届时当上了校学生会主席;爱情之路虽然遭遇到强大的对手和女方家长的强烈反对,但在众多追求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校花雾絮的男友……大学毕业后,校花跟着他来到人生地不熟的济南,学管理的他当了一家新企业的销售员。因毫无人脉、又是新产品,在遭遇到无数次碰壁和科长的最后通牒后,扁奇成功拿下一笔大订单,不仅站稳了脚跟,也使企业起死回生,成了业务骨干;与此同时,他利用做业务的便利,巧妙吞掠夺室友的发明,成为合伙公司的大股东。
爱恨情仇,奋斗挣扎,子日山著的《你说的天堂一片荒凉》讲述一个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原生态生活,深刻透视政商界内幕与生存法则,一个学酥的逆袭与抗争。
真的,其实从开始一直到最后,你始终可以这么认为,是你打开了这个世界,是你投入其中,是你选择了你,是你最后关闭了这个世界。
扁奇一直厌倦生活,厌倦世界,厌倦自己,甚至厌倦父母,如果前三种厌倦尚在可以理解的范围内,那厌倦父母则远远是越界了,这一切源于一种认识和现状,在他看来,爸爸妈妈只能生产出智力平庸和长相平俗这类特点的孩子,只能提供简单粗暴的教育,而这个社会呢,无论那教科书无论那讲堂上无论那电视里,是怎样道貌岸然引经据典吹拉弹唱,都掩盖不了他每日环境里的冷漠、势利和妒忌,他就是这样平庸平俗,他就要面对这样的环境。
那他还能怎样,换一个他,换无数个他,在这种模具里,也是这种状况,既然是失望,但溢满心头的竟然是厌倦,无论这种认识是自觉的还是被动的。
既然智力平庸,扁奇的学习成绩就不会很好,他很努力,但到了高二以后,努力已经远远不够了,家长会时,班主任淡漠而直截了当地告诉他爸爸:高中毕业没有问题,大学基本没戏。
那是个夏夜,天空像被戳破无数个孔洞,细碎的光透露进来,大地并没有浮现丝毫凹凸,还是无边无际的黑暗。
班主任四十二岁,孩子还很小,老婆是校工,每天收发室闲着,但不能迟到早退。两口子收入普通,单位的房子,不用交房租,一天三顿饭,一周吃一次肉,四季每人四套衣服,正常轮替着。周围每个家庭都这样,所以彼此间无须羡慕嫉妒,他和她的家庭生活可以算美满,美满的概念可宽可窄,不同的人理解不同。班主任教物理,每天都有课,两个班,八十多个学生,每天都要批改作业,即便是应付,也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甚至记忆,每天就是各种细节的重复,每个晚上,他面前都是四堆新旧不一的作业本,要识别各种各样的笔迹,其实这就是工作,他已经习惯了,也就不是什么烦恼了。所以,当扁奇的父亲问到扁奇的情况时,班主任没有情绪,淡漠和直截了当都是最有效率和最省力的表达。
扁奇的爸爸很窝心,一直盼望孩子考上大学,有份好工作,生儿育女,发展发达,将来或许可以跟着沾点光,虽然这些年也知道他的学习与日俱下,好似彩票中签的概率下降一般,但总还是有些侥幸,班主任的结论犹如上帝的判决,爸爸很烦躁,他似乎突然间看到了末日。
被人贬低很令人沮丧,扁奇却是很不服气,但挫折太多了,这个挫折就跟其他的挫折一样,随着日子悠悠地流淌,也就溶解了消散了,或被别的情绪掩盖了。
扁奇还是发现了,后座的家伙背书还是很快的,对于他来说,也许需要十分钟时间才能记住那大段的文字,而他后座的家伙,也许只是三分钟,或许更短,那些函数题,优秀的同学可以如流水般解决,而对于他,时断时续,如同那卡住的录音带一样,即便是拍拍打打也是无济于事。
他不服气,就是不服气,这一切是如此不公平,世界将他平庸地塑造,却让他理想远大。
这种可悲就降临在他身上,怎么办?这是不公平的世界,扁奇就是这么想,他要讨还公平。
高三的生活被学习完全主导,天空是灰色的,树木花草都是灰色的,整个世界是灰色的。望着那喜欢的女孩的背影,这是扁奇生活的唯一欢乐,那种喜欢,是和胸部、屁股和曲线割裂开的,仅仅是脸庞的美丽、眼神的闪烁。他想得到她,至于什么才是得到她或者得到她会怎样,他都没想过,他能想到的是,她喜欢他吗?至少从这一点上看,他还算务实。
扁奇有几次站在郊外,望着那永远不变的山野,那耀眼夺目的太阳光芒,那奔来赶去的白云,他总是想象着落日赶往的大城市,那里一定有熙熙攘攘的人,有色彩斑斓的生活,他想自己一定要努力,自己一定要幸运,自己一定要离开这里,一定要到达那个胜境,还要带着那个女孩。
那个女孩,也是同学,当他第一次见到她时就爱上她了,她真是很漂亮。
那是个深秋的下午,阳光暖暖地涌进教室里,当班主任介绍新来的女同学时,金黄色的光芒、白皙肤色、羞涩的眼神和秀美的脸庞就永远地刻在他心上了,一切都静止了,包括微风吹拂着她的刘海,那发丝悬在空中凝固了,像冬天的枝杈,就是那一刹那,他觉得从她的眼里看到了自己的幸福自己的呼吸自己的颤抖,甚至闻到了空气的味道。他觉得一切开始有了意义,他想拉着那个女孩,一起奔跑在旷野上,给她描述在这无际的天和地中他会战胜多大的风雨和建起多么恢宏的事业。
可悲的是,他只是普通男孩,即便在班里几十个男孩中,他也毫不出色,更可悲的是他不这样认为。
不能用怯懦或害羞或明智来解释他没有表达自己的爱,他只是在想,至少要用学习成绩来拯救困境的自己,一定要考上大学,然后才是她,这个先后次序表明他还是有相当强大的自我控制力。
扁奇发奋读书,变换着各种学习方法,变换着各种折磨自己提高成绩的手段。
若这个世界存在上帝,上帝若在这个时候俯视这个高三群体,他会发现,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像野草一样密布的、呈现立体状平面状的学生们,都在各种努力着,虽然上帝宽爱无边、知晓万物,他又怎能认作扁奇更需要拯救。
多少次的模拟考试,扁奇只能是中等,机会渺茫,他觉得自己像一头鲁莽的公牛,毫无希望地冲撞眼前的楼房。
当正面厮杀或是决斗已无法取胜,智者就会选择迂回或是偷袭,表面上可以说是聪明智慧,实质上则是破坏规则。 扁奇仔细揣摩高考的流程和考试环节,他不断地打听,不断地询问,然后在脑子里反复演练,在最后几个月的模拟考试中,他也在试验着自己的办法,为此班主任已经正言告诉他:这种考试,这种时候,你还作弊,高考时候,你会被赶出去的。他一副懊悔神态,甚至眼圈里含着泪:我知道错了,现在每晚都睡不好,我一定改正,他故意语无伦次,在这些絮叨中,老师一不留神,也会被他搞得主次颠倒,忘记话题。这样几次后,他还是发现了规律,高考时,带书带纸条都不安全,考试途中传纸条也很愚蠢,这类性质恶劣明目张胆的作弊肯定会被格杀勿论,但临交卷前的几分钟内,监考老师疲惫,考生松闲有度,这时协同配合会大有不同,甚至交卷时候,拿别人卷子抄两笔,老师也顾不过来或者老师懒得多事,顶多怒喝几句,然后还有一些细节安排,一定要有预判。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