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机长用其一生的知识寻求安全之路,这也启示我们,无论身处何种职业,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什么才是我们应该恪守的最高职责。
切斯利·萨伦伯格与杰夫·扎斯洛合著的《最高职责》描写了一位飞行员的生活,不仅仅是水天一色中惊心动魄的飞机迫降在哈得孙河上那3分31秒,还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他的飞行经历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读后让人觉得这是一本文风朴实,同时又很有内涵的书,让我们在酣畅淋漓的阅读中了解一名飞行员的成长与生活,而掩卷深思,又能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最高职责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切斯利·萨伦伯格//杰夫·扎斯洛 |
出版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英雄机长用其一生的知识寻求安全之路,这也启示我们,无论身处何种职业,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什么才是我们应该恪守的最高职责。 切斯利·萨伦伯格与杰夫·扎斯洛合著的《最高职责》描写了一位飞行员的生活,不仅仅是水天一色中惊心动魄的飞机迫降在哈得孙河上那3分31秒,还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他的飞行经历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读后让人觉得这是一本文风朴实,同时又很有内涵的书,让我们在酣畅淋漓的阅读中了解一名飞行员的成长与生活,而掩卷深思,又能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内容推荐 切斯利·萨伦伯格,被誉为缔造了“哈得孙河奇迹”的传奇机长,2009年1月15日,他将引擎熄火的飞机成功迫降于哈得孙河上,机上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幸免遇难。他那漂亮的行动不仅避免了灾难的发生,同时也让他成了世人眼中的英雄,同时再次点燃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激情。 切斯利·萨伦伯格与杰夫·扎斯洛合著的《最高职责》讲述了萨伦伯格的故事,一个充满了奉献精神、希望以及时刻准备着接受挑战的故事。《最高职责》中讲述了萨伦伯格孩童时期、在空军服役期间以及成为民航业一名机长在工作中学到的一些重要的人生哲理。萨伦伯格的故事提醒我们,即使在充斥着战争、经济不确定性的时期,仍然有些事情值得我们去奋斗——那就是我们要时刻准备着迎接生命中随时会出现的挑战。 目录 第1章 刻骨铭心 犹新记忆 永生难忘的第一次飞行 第2章 往事如烟 历历在目 我的飞行员生活开始了 第3章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那些曾经发生的空难 第4章 潜移默化 见微知著 “量两次,锯一次” 第5章 珠联璧合 双喜临门 我的完美之家 第6章 业精于勤 艰苦磨练 艰辛的求学之路 第7章 取长补短 荡气回肠 安全,我的信仰 第8章 而今迈步从头越 进入民航业,我当了机长 第9章 勿以善小而不为 为旅客的利益据理力争 第10章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一切皆有可能 第11章 虚怀若谷 博采众长 时刻掌控局面 第12章 多姿多彩 别有洞天 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 第13章 千钧一发 危如累卵 突然双发停车 第14章 水天一色 惊心动魄 哈得孙河迫降 第15章 协力齐心 柳暗花明 155人,一个都不少 第16章 险后余生 感触良多 我成了公众人物 第17章 盛名之下 如梦如幻 我不是英雄 第18章 感今怀昔 温暖家庭 亲人间的相互支撑 第19章 善始善终 返璞归真 生命中的最高职责 致谢 附录A 2009年1月15日1549号班机航迹 附录B 美国运输安全委员会飞机驾驶舱语音记录仪记录摘录 附录C 事故调查报告 试读章节 1 刻骨铭心 犹新记忆 永生难忘的第一次飞行 飞行仅仅持续了几分钟,但许许多多细节和画面仍然在我的脑海中清晰而鲜活地闪动着。 那天刮的是北风,而一年中这个季节常常是刮南风的。随着咯噔咯噔的机轮声,飞机滑行在周围有些像得克萨斯州田园风光的机场滑行道上。我仍记得,在准备起飞时,发动机暖机时散发出的滑油味以及空气中弥漫的机场草地剪割后鲜草的味道飘进了驾驶舱。 我仍然能清晰地回忆起,当飞机滑行到跑道头时我对各类驾驶舱内起飞前影响安全的警告之警觉已提至最高级别。我逐项完成了检查单并做好了起飞的准备。我也仍然记得飞机在离地升空的瞬间,而3分钟后我不得不生死攸关、全神贯注地驾驶飞机返场着陆。 这一切至今仍然鲜活地历历在目。 一名飞行员一生当中会经历成千上万次的起飞着陆,其中绝大多数犹如过眼云烟,但总会有那么一两次特殊的飞行令飞行员面临挑战,给他以经验,或者让他改变,从而使他对这次飞行的分分秒秒永生难忘。 我一生当中也有过为数不多难以忘怀的飞行经历,当时的经历引发的五味俱全的各种感慨及随后的浮想联翩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这次是在2009年1月寒冷的一天,我降落在纽约的哈得孙河上。但在这之前,让我至今仍记忆犹新的一次飞行经历是我第一次单飞,那是在1967年6月3日周六下午稍晚些的时候,地点是得州舍尔曼(Sherman)草地机场。那一年我16岁。 每当回顾那些把我打造成一个孩子,一个男人,一名飞行员的种种动力时,这些往事就像电影一幕一幕在我眼前闪过。无论在飞行中还是在地面上,我在成长过程中都得到了颇有成效的培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这些塑造了我。我感激所有给予我帮助的人们。所有的这些像我们在银行储蓄一样,需要时一并取出。我驾驶1549航班安全迫降在哈得孙河上,几乎是下意识地毫不犹豫,这都是多年日积月累的阅历开花的结果。 在我刚刚4岁多一点的时候,我的想法是长大了做一名警察,后来我又想当一名消防队员。然而5岁时,我真正知道了我一生中要从事的职业,那就是我的理想——当一名飞行员飞上蓝天。 从那一刻开始,我对这一理想从未踌躇过,相反,我童年时家住得州的丹尼森(Denison)郊区,附近机场的战斗机常常在我家房子上空飞来飞去,呼啸而过,看着它们更坚定了我长大后做一名飞行员的想法。 我的家在距离佩兰空军机场(Perrin)北部9英里(14公里)湖边的一片住户稀疏的土地上。因为是在乡下,喷气式飞机飞得很低,也就是3 000英尺(914米),所以总能听到它们飞过来了。父亲把他的双筒望远镜给我,我总喜欢用它嘹望着远远的天边,希望着能看到些什么,以此来满足神游似的幻想。而一旦看到喷气式战斗机,它们越飞越近,速度极快,我就更加惊喜不已。 那是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喷气式战斗机比现在的飞机噪音要大得多,可我从来没发现住在得州北郊那个地方的人们对噪音有什么抱怨。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不久,我们是胜利者。空军可是荣耀之至。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十年。当空军机场周围的居民开始议论飞机的噪音,基地的飞行员感到需要回应这些抱怨时,他们在汽车后保险杠上贴上标语,上面写道:“喷气机的噪音:自由之声”。 飞机的各方面都令我着迷——它们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外形,让它们像火箭似的直冲蓝天的发动机动力,尤其是坐在驾驶舱操纵它的飞行员,技术精湛得令人肃然起敬。 在我6岁时,我自己制作了第一架飞机模型,仿制查尔斯·林德伯格(Charles Lindbergh)“圣路易斯精神号”(the Spirit of St.Louis)飞机。我阅读了许多关于“幸运的林德”的书,我知道他飞越大西洋其实不仅仅是幸运,他做了详细的计划。他做了充足的准备。他有坚强的毅力。他在我心目中简直就是英雄。 到了1962年,我11岁了。我读了所有能找到的有关飞行的图书和杂志。也是在那年我第一次坐飞机。我妈妈是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妈妈让我陪着她去奥斯丁(Austin),参加全州家庭教师协会的大会。那也是妈妈第一次坐飞机。 达拉斯勒沃菲尔德(Love Field)机场位于我家以南75英里(120公里)。当我们到达那里时,这个在我心中神秘的机场,到处是令我崇敬的人们,有飞行员、空姐以及穿着人时的旅客正整装待发。 在候机楼,我站在新落成的“得州巡警”雕像前,看到匾牌上写着“一场骚乱,一名巡警”,讲述的是19世纪90年代一个小镇上发生骚乱的传说。当地治安长官请求一队巡警来制止镇上发生的暴虐,当镇上的居民看到只来了一名巡警时大吃了一惊,他们想请求帮助多派些人来但又担心被拒绝。“这里有几场骚乱啊?”巡警例行公事地问道,“啊,只有一场乱子,那来我一个人就行了,看我的吧。” 那天在机场,我还看到了另外一位英雄人物。我对早期的水星探测项目十分着迷,所以这时一个矮小而精干的人走过候机楼让我激动不已。他穿着制服,系着领带,戴着帽子,十分面熟。我认出他就是电视里说的那位个子瘦小而能力极强的陆军中校约翰,水星探测项目组的代言人。我不好意思走上前去跟他说话,一个能跟那么多太空飞行员打交道的人并不需要我这么个11岁的小孩凑上前去揪他的衣角。 P1-3 序言 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自2009年1月15日的“1549航班事件”到现在,一晃两年多时间过去了。2010年3月,也就是我开始民航飞行30年后,从航空公司飞行员的岗位上正式退休。幸运的是,在我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里,我都能依据自己的爱好从事我所热爱的职业,与成千上万的同事们并肩战斗。随着退休生活的开始,我得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在一起,拥有更多难得的机会造访新的地方,结交非凡人物,聆听他们的故事。同时我也有幸能到世界各地旅行,跟大家谈论那些对我和广大旅客来说都很重要的话题。 在中国,航空业的发展前景尤为光明。中国是一个发展势头非常迅猛的国家,在航空业方面进展神速。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乘坐飞机出行,对于幅员辽阔的中国来说更是如此。航空旅行促进了商业发展、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它把来自东南西北的人们联结在一起。这些都是航空业对经济和文化所作的巨大贡献,看到这一行业的发展态势令人兴奋。 作为一名亲身经历了航空业发展历程的飞行员来说,我可以证实:驾驶新飞机、飞向新的目的地,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是多么令人激动!对于同样是飞行员的那些读者来说,你们很清楚能够成为第一个驾驶新机型的人是多么难得的一种经历!这种兴奋感和发展的潜能会渗透到飞行团队的每个人心中。 航空业的发展还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到中国提供了便利,他们可以由此看到中国正在取得的进步,领略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在中国从事商业活动。大概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很高兴能在中国的沿海地区短暂停留,并造访了香港和澳门。尽管此后我没有再来过中国,但跟全世界亿万观众一起,我兴致盎然地观赏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电视直播。我和我的家人一起观看了开幕式和闭幕式,对于其中美轮美奂的表演惊叹不已。我期待着下一次访问中国的机会,对于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能有更多的了解。 我要感谢杨元元先生翻译了《最高职责》一书。一个有着像他那样飞行资历和工作背景的人,把他的专业精神贯穿到这项任务之中,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高的荣誉。从他参加空军到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经历再到南方航空公司的任职,杨元元先生以自己的实践在航空领域做出了职业表率。感谢他的帮助,把我的故事带给中国人民。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当我得闲回想那不平常的一天所发生的重要事情时,对于我和同事们通过配合默契的精诚协作所取得的令人满意的结果,我甚为感动,这一经历更加强化了我一直以来所持有的信念:飞行员的职业不只是要求精湛的技术、渊博的知识,以及只能来自经验的判断力,同时还要求有一种对于卓越的不懈追求。这个职业要求具备一种更深的理解力。正是基于对飞行职业的深刻理解,使得我和我的机组人员能够迅即作出反应,并以一种新的方式把我们已有的知识应用到我们从未受过特别训练的新的情境之中。 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我们是在一个历经数十年发展起来的、健全的安全系统中操作,我们拥有卓有成效的安全文化。通过机组资源管理以及其他开创性的探索,我们学会了减少驾驶舱层级管理,不仅是作为机组里的飞行员和乘务人员在一起共事,而且是与空中管制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作为一个紧密协作的团队,默契地通力配合。我们了解有效领导和服从技巧的重要,知晓指挥者和被指挥者彼此之间以及同乘客之间的角色定位和职责要求。我们必须提醒自己听从这一团队中不管来自哪一层面的专业意见。为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和共同的目标,每一个从事飞行职业的人,都需要承担应尽的责任。归根到底,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乘客。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我和我的副驾驶员杰夫·斯基尔斯一起(我们这对黄金组合已广为人知),开始为我们职业中一直关注的飞行安全、飞行员的职业素养等问题大声疾呼。当我和杰夫开始意识到,1549航班的故事并不会像大多数其他故事那样被淡忘时,我们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那就是我们一定要竭尽全力做好这件事,只要大家的注意力依然集中在我们身上。我知道,作为航空机组人员的你们若处在同样的境地,也一定会义不容辞。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我最为钦佩的是那些在工作中恪尽职守,有着全神贯注的专业精神,并总是想使下一次飞行有所超越的人。通过从已发生的事故中吸取宝贵的教训,我们的航空业正在日渐得到改善。这些教训是以许多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我们绝不允许这些教训被遗忘,绝不允许重蹈覆辙。我们必须铭记什么才是重要的,并且深明其中的缘由。 切斯利·萨伦伯格机长 2011年5月 于加州丹维尔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