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1.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编审,广汉市三星堆古蜀文化研究协会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屈小强全新力作。20世纪90年代,他与十余位巴蜀文化及三星堆文明研究专家、学者合著了学术界第一部以三星堆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三星堆文化》,该书获得了第八届中国图书奖。本书是作者结合其对三星堆新发现的认识,以新视野、新角度解读三星堆的作品。 2.本书脉络清楚,语言晓畅,切入点简单易懂,又包含作者独特的学术见解及完整的知识框架,既适合向青少年普及历史知识,同时也可以面向相关研究者和成年人三星堆爱好者。 3.完整性。本书讲述了三星堆发掘从头至今的完整历程,分析了三星堆研究的主要疑难点,对延伸出来的问题做了全面盘点,由此为读者的认知和理解建立了一个基本的框架。一册在手,三星堆的相关问题尽在掌握。 4.系统性。本书不是单一地研究三星堆,而是借助三星堆来探讨古蜀文明与以中原文明为主导的黄河文明及长江中下游文明的血缘关系,进而确立古蜀文明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的地位;亦将古蜀文明置于全球史视野之下,由此观察古蜀文明对推进人类文明史的作用,具有系统的研究思路和崇高的立意。 5.前瞻性。作者以绝大的学术气魄和无畏的使命担当提出对三星堆文化今后的研究方向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进行:一、继续建构三星堆学;二、深入研究青铜器、金器和丝绸文化;三、坚持比较史学、比较考古学的路径;四、让三星堆文化走进大众。这四个方向为三星堆研究提供了坚实高迈的学术愿景,也为三星堆作为一个具有大众价值的文化载体提供了一个发展思路。 6.清晰的问题意识。本书对三星堆八个坑的一些具有神秘性或迷惑性的问题(包括丝绸、陶三足炊器、面具、货币、青铜文化、三星堆文明等问题)均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不是笼统且碎片化的对已有成果的简单介绍,有助于推动三星堆研究进一步向前发展。 内容推荐 本书探讨古蜀文明与以中原文明为主导的黄河文明及长江中下游文明的血缘关系,进而确立古蜀文明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的地位;亦将古蜀文明置于全球史视野之下,由此观察古蜀文明对推进人类文明史的作用。如果说,在中华文明起源“满天星斗”之时,古蜀文明乃是长江上游最亮的星;那么,当中原文明崛起,引导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形成而呈现出“月明星稀”乃至“皓月凌空”之际,古蜀文明之星却依旧在西南大地的夜空中熠熠生辉。以三星堆文明为代表的古蜀文明与黄河文明、长江中下游文明同源同体,相辅相成,四五千年一路过来,栉风沐雨而风颜不改。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意识的观照下,甚至全球史的视野中,古蜀人民都极富前瞻性、创造性,极具发明精神并勇猛精进,且兼有宏大的开放胸襟以及细腻的家国情怀、人类情怀。他们为中华文明推动人类的进步作出了贡献,他们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里,一直默默闪烁着独有的光采,烛照着人类充满希望的云帆远航。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部将考古予以大众化的好看的书。它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视角,娓娓讲述发现三星堆的故事;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细细探究大神树、大面具、大立人们的秘密;并将制造这些秘密的古蜀人的勤劳、坚韧、勇敢与智慧,大写在历史的苍穹上,以映照今人的家国情怀。 一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杰出研究员、巴蜀文化学首席专家 谭继和
本书记录了三星堆考古发现的近百年历程,探讨了三星堆文明厚重的?蕴与科学意义。那一件件造型奇特的青铜器与形制朴实温蕴的玉器、陶器、金器,载负了古蜀人艰难创业的历史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具有强大的气场与撩人的魅力,足堪玩味。 一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杰出研究员、著名学者 谢桃坊
本书带领我们穿越数千年的时光隧道,回到古蜀文明的沧海桑田。它遵循历史的逻辑,用合理的推想、精彩的铺叙以及近百幅美图的演绎,让我们自然地进入三星堆古蜀人的生活场景。而那些静态的文物亦在我们眼前一一鲜活起来。 一一四川省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著名作家 徐康
有幸先看了一遍,很喜欢:准确、严谨、平实、简明。面对当今一些乱说三星堆的风气,它更有其特别的清醒剂的作用。 一一著名巴蜀文化学者 袁庭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