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超级倾听术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作者 (日)片山一行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我患抑郁症的那些日子……

虽然这题目似乎与倾听能力毫无关系,但我确实曾经饱受抑郁之苦,甚至直到今天也没有痊愈,还需经常服用安定药与抗抑郁药。

虽然对生活没有大的影响,但我时常处于一种轻微的抑郁、紧张状态,即所谓的“轻度抑郁症”。

患病期间,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别人是否能够耐心地听我说话会直接影响我的病情好坏。

这种病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人也变得很脆弱,会为一点小事而耿耿于怀。我很想对身边的人诉说这种痛苦,但是他们总会安慰我:“那个……凡事不要太在乎,要放轻松啊。”这样反而让我的情绪更加低落。相信现在已经有很多人知道不应该对患抑郁症的人说“要放轻松”这句话。病人正因为没办法放轻松,所以才觉得痛苦啊!但是在当时,大多数人对这一点还是不能理解的。

更糟的是:因为自己总处于这种低落的情绪中,所以经常向周围的人发泄。当我觉得焦躁不安的时候,就会无意中迁怒于亲近的人(家人)。

之后我又会对自己的无理取闹感到自责,从而导致情绪更加低落。

·我从一位精神科医生那里知道了“倾听术”

那时,我去看了一位精神科医生。那位医生年逾古稀,和颜悦色,对我的倾诉从不反驳,只是静静地听着,偶尔回应道:“是这样啊……”“嗯……”“啊……”。

开始我以为医生会给我提出一些治疗方案,所以有些不耐烦,但是渐渐地,我发觉自己已经完全沉醉于那位医生所营造的氛围中。虽然他只是静静地倾听,但我心里却有种难以名状的舒畅。

他并没有对我进行催眠,也没有对我施以什么特殊的心理疗法,只是静静地倾听,却让我觉得病情似乎有所好转。

在我将自己心里所有的苦闷都一股脑儿地倒给那位医生之后,他才开始为我提出这样那样的建议。

当然,并非所有的精神科医生都这么善于倾听。确实存在一些医生,他们不会认真地听患者诉说病痛,只会胡乱地开出一堆高价药,但是大部分精神科医生都是倾听高手,因为倾听是精神科医生开出的一贴重要“处方”。

·如果你甘愿做一名听众,对方自然会敞开心扉,对那些内心充满不安的人,千万不要将自己的想法接二连三地掷出去。即使对方不是抑郁症患者,只是个性格软弱的人,你也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如果你喋喋不休地只顾阐述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我觉得……”,那么你想他会怎么样呢?他一定会钻进自己的“保护伞”下,连本来想说的话也吞回去。那么,你们之间的交流又从何谈起呢?

更何况,有些人的说话方式听上去就像是在责备别人一样呢。

自我检讨一下吧——有没有和善地对待别人呢?

一名优秀的营销人员,从来不会强硬地推销任何产品。

我认识一位出版社的销售能手,他经常在包里装有糖块。去书店推销时,他会一边对那些工作在没有空调环境中的店员说:“尝尝这个吗?”一边笑着把糖块递过去。我知道他并不是靠“糖块策略”才拿到销售冠军的,但正是他对店员这种和善的态度,帮他取得了成功。

“人都长着两只耳朵、一张嘴,所以要说一听二”,这是我年轻时听公司的前辈们说的。当时我觉得这也太老套了吧,但在那之后,我接触的人越多,就越能体会到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首先,要乐于倾听对方的话,因为这样才能理解对方的想法。我们要在充分理解之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所有交流的基础。

如果在对话一开始就只顾自己说,而根本不去了解对方的想法,那两个人之间的交流就一定会遇到障碍。若想让对方了解你的想法,你就必须先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因此,你要做的就是认真地倾听。如果你愿意做一名忠实的听众,那么对方自然也会心情愉快。P3-7

后记

·有些人永远不愿多做争辩

最后,我谈谈自己。

4年前,一位与我交往甚密的插图画家突发脑溢血去世了。他的名字叫木内俊彦,我们共事长达20年之久。

我所编辑的书中,有很多都是以“××图解”命名的,而那些插图一直都是由木内一手完成的。在多年的合作中,我们渐渐地形成了一种默契,甚至可以说是心有灵犀。他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创作出超乎想象的好作品。

木内表面上是个粗线条的人,可他创作的作品却是清一色的可爱形象,头部占整个身体一半的比例,好像是惹人喜爱的卡通人物。他从不与人争执,谈话时如果感到气氛不对,就会主动地谦让对方。

人们常说的性格温和,就是指像他一样的人吧。

木内创作的插图中,有一种暖人心房的温度,那是一种令读者安心的温暖。我之所以喜欢他的作品,也正是因为这一点。

木内也是个倾听高手。他没有刻意地追求什么技巧,只是表情沉静地听我讲话,并不时地应和我,几乎从不反驳我的意见。

他只是不声不响地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意见。每次看到他交给我的图稿,我都会感叹:“这就是木内所特有的反驳方式吧。”

在与木内共事的几年中,我渐渐地学会了倾听与表达。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就是我的恩师。

木内的眼神永远是柔和的。他从不在背后对别人说三道四。如果有人遇到困难,他一定会把自己的事情放到一边,第一个冲上去帮忙。

在我认识的人里面,木内无疑是最“厉害”的。他完成工作的质量堪称完美,你完全可以把最难做的工作都交给他,大可不必担心他会拖稿。

或许正是因为他从来不懂得偷懒,积劳成疾,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至今回忆起来,让人追悔莫及。

·你不需要勉强自己做出改变

如果木内为人再狡猾一些,工作中多偷懒一些,也许他就不会这么早去世了。不过,如果他果真是那样的人,我们也许就不会有如此深厚的交情了。我相信木内很享受自己的生活方式,乐在其中,并不想改变自己的性格。

人的个性不是轻易可以改变的,小的时候还好一些,但是等到长大之后再试图去改变,这似乎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不过话说回来,你也不需要强迫自己做出改变。

以一个有抑郁倾向的人打比方:想到自己要一辈子生活在忧郁之中,可能连他自己都会对这种性格感到厌倦吧。如果换做是一个抑郁症患者,他甚至会否定自己的一切,心想:“我太敏感了。”“我整天闷闷不乐的。”“我太较真了。”……

然后,他会试图去改变自己。

然而,性格忧郁的人本来就是诚实稳重、认真负责、遇事深思熟虑的。我常常这样劝慰自己说:“你不需要勉强自己去改变,因为那就是你特有的个性嘛。”尽管如此,我对自己的个性还是时常感到厌倦,所以我只能不停地提醒自己要自我肯定。

不过,有些人最好还是能改改自己的性格。虽说现在大家都崇尚张扬个性,但那并不代表任何一种性格都值得被尊重。

“你现在这样就很好啊。不过,你看这个地方能不能再稍微修改一下呢?”我在日常交流中尽量用这种方式去提建议。如果对方正处于情绪的低谷,我就全面肯定他;如果他的心情不错,我就假装若无其事地指出他的缺点(虽然有时那只是我所认为的缺点)。

你确实无法改变你的性格,但是你可以改变你的想法。也许你确实不善于倾听,但是如果你能稍微调整一下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总能掌握一些倾听方法。这样一来,你会发现交流其实很容易,你的人生也会因此而变得色彩斑斓。

我也是经过多年的磨练才学会了如何倾听,所以你不要心急。这绝对是个苦差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掌握的。

确切地说:我现在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有时我也会心情烦躁或情绪低落,谁也不想见。其实我距离一名真正的倾听高手还有很大的距离。

不过我是个踏实、执着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会坚持到底。作为一个勤奋的人,我能够理解那些努力奋斗的人,而患抑郁症的经历则让我可以体会到那种有心无力的感觉。

总之,我是在理解对方的痛苦之后,才学会了如何倾听。

·要有虚心学习的精神

我向来都是不懂就问,甚至有时我会直接去拜访那些著名的编辑,向他们讨教一些工作上的技巧。

我不是经济系或营销学专业毕业的,所以当初对制作商务图书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但我可以扬长避短,站在一个外行的角度,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去编写一些容易理解的入门类书籍。我买回一堆参考书,潜心研究。我发现其中有一本书特别容易理解,于是就去向那本书的编辑——s编辑学习经验。只要是有他参加的研讨会,我都会不请自到。

研讨会上有时会有人请s编辑谈谈他的工作经验,我永远会坐在第一排,把他的话一字不漏地记下来。

S在一家商务图书出版社做总编,我们算是同行。我曾以为他会因为同行之间的竞争关系而对我不理不睬,或者说话尖酸刻薄,让我自己打退堂鼓等等,但是他却耐心地回答了我的那些冒昧的问题。

自那以后,我就经常对外宣称我是S总编的“徒弟”。

当然,他从未说过“我要收片山为徒”之类的话,那只是我的一厢情愿罢了。不过从那之后,每次在研讨会等场合遇到他,他都会教我很多东西。

后来,S主编辞职了,好像效仿他一样,我也辞职了。现在我们都是一身轻松,没有编辑工作了。不过我每年都会去拜访他一两次,向他请教各种问题。

S主编博学多才,与他谈话,我常常钦佩得五体投地,却插不上话,只能在一旁静静地听。他比我年长十几岁,却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有很强的求知欲。我每次与他见面之后,心情都久久难以平复。所以对我来说,s主编至今都是我的“师父”。

每个人听到别人对自己说“您能教教我吗?”时,都不会讨厌对方的。只是有的人是激情澎湃地、发自内心地想去教对方,而有的人则做不到。

我辞职以后曾先后在几个编辑部工作,接触到很多年轻的编辑。对那些整天追着我说:“请您教教我吧!”“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做?”的年轻人,我会不由自主地涌起一股热情,愿意与他去分享自己多年以来总结的经验与工作技巧。

在某种意义上说,穷追不舍的执着精神或许也是你成为一名倾听高手的重要条件。

·要坚持做简明易懂的图书

我一直致力于编写简明易懂的专业图书,所以心里经常念着下面这些好像是咒语一样的口诀:

将晦涩难懂的内容通俗化。

让通俗的内容变得有深度。

把有深度的内容趣味化。  趣味性与严肃性并重。

这是剧作家井上厦的名言。

他常说:“戏剧不是文化人的私有财产。我要把戏剧带到普通人的生活当中去,但又不想轻易向他们的欣赏水平妥协。”——于是就有了我上面那段咒语。

我把那段话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那是我编辑“易于理解的商务图书”的原则。

我要制作的不是只供专家阅读的书,我要让普通的营销人员也可以轻松地了解经济、金融、营销等方面的知识。这些书不是单纯地追求表面上的简单易懂,还要具备充实的内容,让人觉得值得一读。

为此,每编辑一本书,我都要四处取经,询问他们的意见与想法。如果说我算是个倾听高手……或者应该说,正因为我是个倾听高手,我才能制作一本简单易懂的畅销书。

其实,我并没有什么过人的才能,专业知识更是少的可怜。

因此,无论遇到谁,我都会努力去发现他身上的“优秀之处”“吸引人之处”以及“过人之处”,思考如何将他的专业知识简单化,传达给大家。

而且,我始终相信:只要你努力去做,总会有所回报的。

我一直怀着这样的想法。

重要的就是倾听能力与协调能力。

协调确实很重要。此外,你还要拥有强烈的意愿:“我一定要编辑这样一本书。”在这一点上,做任何工作都是一样。

工作时,一定要事先设定一个目标。如果你心里没有设计一个基本蓝图,那么再怎么听也无济于事。“倾听力”也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合。

作者

目录

序言 不善言谈的人更有说服力

第1章 学会倾听,一切都将不一样

 1.只要你不是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对方自然会敞开心扉

我患抑郁症的那些日子……

我从一位精神科医生那里知道了“倾听术”

如果你甘愿做一名听众,对方自然会敞开心扉

 2.“客户”“推销员”的两种不同立场

每个人都是“推销员”,所以耐心倾听至关重要

专注于倾听,才能获取信息,吸引人才

是蛮横地提要求,还是发自内心地拜托对方?

认真倾听有利于顺利开展工作

 3.你善于倾听吗?

“听”与“倾听”的区别

倾听的法则

想要知道自己是否善于倾听,来简单地测试一下吧

 4.只要你愿意让对方讲话,他自然会敞开心扉

“耐心”是“倾听”的基础

尊重彼此的个性,自然可以听到更多

首先要寻找对方的优点,并加以赞扬

不容分说地加以责备,可能会众叛亲离

 5.如果不能体谅别人,就会咄咄逼人

你能包容别人吗?

收起锋芒,与人为善

即使对方很难缠,也坚持倾听。把这当成一种“训练”

 6.若要得到对方的认可,就要仔细倾听、认真解释

求同存异

不仅要能听懂对方在说什么,还要能与之产生共鸣

耐心地倾听,在不知不觉中采取主动

善于倾听的人会拥有广阔的人际关系

 7.若要得到别人的青睐,首先要对他表示友好

不要轻易认定“我与那个人合不来”

如果你能让别人敞开心扉,自然能吸引他们

信任与爱护的重要性

 8.一切从“谢谢你”开始

怎样才能让别人对你产生好感?

向别人寻求帮助时,请心存感激

 9.不要断然否定对方的想法与意见

“先肯定,后反驳(Yes,But)”是对话的基本原则

一切从认可对方开始

第2章 成为倾听高手的思想准备与态度

 1.重要的是“让对方讲话”

让对方心情舒畅

关键是真实、自然,而不矫揉造作

我生来就是个随和的人

 2.为什么不试试做一名听众呢?

要敢于做对方的“心灵垃圾桶”

听对方把话说完

只要你认真倾听,对方总会感受到你的诚意

成为幕后英雄的荣誉感让我甘愿做一名听众

 3.喜欢对下属指手画脚的上司缺乏凝聚力

做个“全能的无能者”

辞职以后我才明白的道理

 4.要让下属充满干劲,应该批评还是表扬呢?

暂且听听下属的不满

我不是一名“好上司”

辞职以后,我成了一名忠实的听众

认真倾听的人才懂得如何去赞美对方

 5.不要态度强硬地去要求对方

所谓“说服”,并不是“说明、制服”

无论如何都无法认同对方时该怎么办?

 6.为对方送去一缕春风

为意志消沉的人营造一种乐观的氛围

请在心里想着:“我希望你能打起精神来。”

什么样的上司会令人压抑

 7.如果你的倾听方法不当,说话人就不会向你敞开心扉

不要否定对方,也不要打断对方

不要滥加鼓励,也不要乱出主意

不要回应道:“你说的我都知道。”

 8.耐心倾听,你才能理解别人的痛苦

内心丰富的人可以感受到他人的情绪

容易沟通的人和难以沟通的人有什么区别?

第3章 成为倾听高手的基本技巧

 1.视线与表情会影响交流的气氛

视线的配合也是一种倾听术

别忘了要时刻保持微笑

心情舒畅,明朗爽快

 2.随声附和与点头赞许是对话的润滑剂

注意把握应和的时机

心不在焉地敷衍对方只会帮倒忙

学会变化语调,小应和也有大效果

轻轻地点点头,事半功倍

 3.应和之后别忘了这句话

让随声附和成为“变奏曲”

应和之后的提问

 4.要产生共鸣、表示赞同

一切从产生共鸣开始

轻易地表示赞同或同感反而会适得其反

与抑郁的人交往时,要做个忠实的听众

 5.反复应和。主动倾听

“鹦鹉学舌”的效果出人意料

注意要主动倾听

不要用反问句回应

 6.适当地概括,顺畅地对话

适当地总结对方的话,谈话会更顺畅

归纳总结主要分为两种……

我在编辑商务图书的过程中所培养的概括能力

 7.学会巧妙地提问Ⅰ

恰到好处地提问也是一种倾听术

听对方倾诉时,你可以在关键处插入自己的问题

用巧妙提问来委婉地下达命令

 8.学会巧妙地提问Ⅱ

 你的问题可以让对方精神饱满

 尽量避免使用否定式提问

 9.按照自己的步调转换话题

如何应付那些固执己见的人

用“确实如您所说,不过话说回来……”来转化话题

如果得不到对方理解,你的说教将毫无意义

 10.别忘了做记录

看到对方一边倾听一边记录,说话人会更安心

做记录时别忘了不时地附和对方

第4章 成为倾听高手的几点提醒

 1.如果永远倾听,你迟早会被压垮

你也需要偶尔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

善于倾听的人会更有说服力

人格魅力与说服力

 2.要热情洋溢,充满自信

把你的热情传递给对方

请注意:过分的热情与诚意反而会变成多管闲事

为自己所讲的内容而自豪

 3.你懂得谦让吗?

再次受到关注的“江户礼节”

不要用自己的思维定势去要求他人

 4.不要背地对别人说三道四

可以听对方发牢骚,但不要对别人说三道四

倾听高手从不责备对方

 5.你不需要为对方做什么

有时你也需要一听而过

倾听者并不是万能的上帝

 6.要时刻体谅他人

别人不喜欢做的事情你要带头去做

傲慢的态度会吞噬你的倾听能力

超越挫败感与耻辱感之后

后记:内心温暖的人所拥有的

 有些人永远不愿多做争辩

 你不需要勉强自己做出改变

 要有虚心学习的精神

 要坚持做简明易懂的图书

序言

我家附近有一个场地,那里有各种各样的健身设施,因此有许多肢体残障人、盲人与聋哑人等经常聚集于此。一次偶然,我有机会与他们进行交流。当时,我竟然第一次为自己可以正常地听和说而感到如此庆幸。但是,现在却有越来越多身体健康的人不能顺利地与别人交流,其中未成年人的问题最严重,遭到的质疑也最多,当然成年人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不会正经说话。

不愿意把别人的话听完。

稍不称心就打断对话。

……

这样下去,就无法与人顺畅交流了吧。

我在这里并不是要介绍“听力训练法”。虽然在听对方说话时,相应的技巧很重要,但实际上“沉默寡言、不善言谈的人才更有说服力”,所以倾听的时候,最好不要耍什么小伎俩。

“您所讲的内容,我正在认真地听着呢”——如果你没有发自内心地表现出这样的态度,会令说话人很扫兴,而且,如果你为了说服对方而不断地插话,那么,不久对方就会觉得谈话索然无味。

谈话的前提是倾听,而且是全心全力地去接受、理解。

只顾自己说而不顾听者的感受是很失礼的。打个比方:当你有求于人或上门推销时,如果你一个劲儿地说“拜托了”“求您了”,这种态度本身就已经忽视了对方的感受。

一个人是不可能独自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

这是我在50多年的人生经历中内心最深切的感受。正是因为有了别人的跟随与配合,我们才能够顺利完成某项工作。即使你想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一项工作,也必然会在某个环节需要别人的帮助。

因此,我们必须与他人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

有的人说:“我喜欢淡泊的人际关系,这样更轻松。”这也未尝不可。但是,当你遇到困难,孤立无援时,如果身边没有一个朋友为你忙前跑后,你不会感到孤单吗?

我不太喜欢听人轻率地谈论人生。经常有人在酒过三巡后高谈阔论:“所谓人生,无外乎就是……”我基本不太相信这样的人。即使你已经在人生这条路上走了很远,在谈及“人生为何物”的时候,也应该慎重些吧!

然而,对于人生,如果非要让我总结一句,那就是——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拥有融洽的人际关系。而为了拥有那种令人身心愉悦的人际关系,学会“倾听”是何等重要啊。

这本书虽是介绍“倾听术”的,但大多只能算是我关于“倾听方法论”的个人意见吧。当然,如果这世上真存在一试就灵的倾听技巧,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可我总认为应该还有比技巧更重要的东西。

所谓交流,自然要有对象才能进行下去,而且对话时还要考虑对方的心情好坏、方便与否、立场如何。

如果不考虑这些,对话就会变得以说话人自我为中心,强加于人。这样一来,良好的交流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退让的心态尤为可贵。

现在流行的观念似乎是“出尽风头即是成功”,但我却并不赞同。笨口拙舌也好,沉默寡言也罢,勤恳、踏实的人才会有威信。

也许这种观点是我从一路走来的经验中得出的结论吧。

我人生的前半程都是作为一名图书编辑走过来的。

编辑是“阅读、理解、整理、加工文字的人”,但仅仅这样解释似乎仍不能让大家完全理解这个职业。

概括来说,编辑的职责就是制定出版计划,与作者沟通、商议,调整作品结构,在稿件完成后还要加以修改、润色,甚至要设计封面,最后拟定标题。

这就好像是在“建造”一本书——编辑就是这项浩大工程的总指挥。

但却从不留名。

编辑就是幕后工作者,而作者才是舞台上的主角。

但是,编辑又不仅仅是简单的幕后工作者。有的时候,一部一无是处的作品,经过一名优秀的编辑之手,就可能起死回生。同一位作者的稿件,有的编辑经手后市场惨淡,而有的编辑处理后荣登图书畅销榜。

这样说来,一部作品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图书编辑。因此,编辑必须扮演“总指挥官”的角色,将作者、撰稿人、设计者等人的不同意见统一起来。

我将作者、设计者这些人员看作自己的伙伴。无论是著名作家,还是初出茅庐的插图画家,我都视他们为同等地位的合作者。

编辑要努力让每个伙伴都尽可能心情舒畅地工作,发挥个体的最大作用。这个时候,交际能力就要发挥出其特有的功效。

编辑首先要做的就是听取对方的意见。在编辑工作中,我接触过很多人,也学到了这一“秘诀”。

无论是作家,还是插图画家,都在为这部作品的出版呕心沥血,所以即使我对他们的工作不满意,也不能直接说:“这个地方如果能稍稍改动下就好了。”

首先,要仔细聆听对方的想法,然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迟。如果你打断对方的话,评价道:“这个不对。”这种凌驾于人的态度就会让对方畏缩不前,欲言又止。如果你表现出一种要窥视对方内心的架势,那他也会对你有所防备。诚实、正直、热情、和蔼……这些都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本要素。

我的经验或许有些局限于编辑这一特殊的职业,但是没有比编辑更需要倾听的了:首先是作者,接下来是各个环节的伙伴们,我都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并从中发现好点子。如果他们的意见不能被采纳,我还要委婉地拒绝。

有时候我要对他们加以引导,有时候要努力发掘,而最终的目的就是创作一部优秀的作品。

本书旨在以笔者多年的经验为基础,探讨在人际交往中“倾听”的重要性。

说起来我也算是个比较急躁的人,而且还有个坏毛病:如果要求别人做什么事,他没有立即着手去做,我会立刻变得焦躁不安。

我自己都会怀疑:像我这样的人怎么还能煞有介事地去写书呢,而且还是关于“必须耐心地听对方把话说完”这样的内容?但是,很多人对我的评价都是“你是个善于倾听的人”,所以,我想将自己的经验与想法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对读者能有一些帮助。这就是我下定决心来写这本书的原因(似乎有点夸张了)。

我曾经是那样地不善于表达与倾听,但后来好不容易学会了这两点。虽然书中只是描写了我如何学会表达与倾听的过程,但我仍然认为那是有用的。如果您读过之后,能体会到“耐心倾听”这四个字的重要意义,我将感到不胜荣幸。

片山一行

内容推荐

《超级倾听术》“来自日本“第一商业畅销书制造者”58年人生的感悟! 一切人际关系都从“认真倾听”开始!

在《超级倾听术》当中,有着日本“金牌编辑”,“第一商业畅销书制造者”之称的片山一行根据自己多年经验,为我们揭开了人际沟通中的一个重大迷题:为什么不善言谈的人往往更有说服力?

片山先生认为,不善言谈的人之所以更容易建立人脉,更有说服力,原因在于:他们往往更懂得倾听。倾听正是现代人在沟通过程中所日渐疏远的技能。《超级倾听术》通过结合自己58年的人生经验,片山先生将告诉我们该如何:通过倾听调动对方情绪,将谈话对象引入你想要的氛围;通过倾听来发掘他人才能,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通过倾听来提高自己的说服力,用耳朵说服对方,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编辑推荐

《超级倾听术》“来自日本“第一商业畅销书制造者”58年人生的感悟! 一切人际关系都从“认真倾听”开始!

为什么不善言谈的人往往更有说服力?日本畅销人际沟通领域最经典的作品之一!作品累计销量超300万册!

看点1:“畅销商业实用书制造者”片山一行倾力之作!

看点2:解密“如何用耳朵说服对方”,告诉你如何通过倾听引起谈话对象共鸣,进入对方内心深处,并最终说服对方!

看点3:日本亚马逊五星推荐,百万级畅销作家最新作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3:3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