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在深水里遨游,我们在空气中呼吸。你看不见空气的存在,但它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从古至今,无论是否知道它的存在,无论是否承认它的作用,它都充斥在人们的周围,融入人们的血液,浸入人们的心脾,为人们输送着营养。文化就有如这种维系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空气,无形、无声却不断地滋养人类精神,化人人类的心灵。而在泱泱大国的中华大地上,儒家的文化就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论语》是最耀眼的明星,孔子是最伟大的丰碑。
几千年来,无论是尊孔,还是批孔,在人们血液里流淌的,心脾里浸润的,都是他无处不在的思想和身影。因为他还驻留在人们的心里,所以做人的是是非非,我们都心知肚明。在我们村里,即使大字不识的老年村妇,也明明白白地知道,村里谁“仁义”,谁“仗义”,谁“为富不仁”招人记恨,谁言过其实“不实在”,谁是“大孝子”让人称道,谁“六亲不认”令人耻笑。
打我记事以来,我就在农村的场院里、草垛旁、树荫下成年累月地听老人们讲故事。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邻居二人结伴出去做生意,西邻居血本无归,而东邻居却发了财。东邻见西邻可怜,就借给西邻居一笔钱。在返乡途中,东邻居却不幸染病身亡。西邻居回家后,不仅绝口不提自己借钱的事还把东邻居经商所赚的钱贪了。东邻居剩下孤儿寡母艰难度日,有一次实在揭不开锅了,只好到西邻居家借了一袋米。不久,东邻居家的女主人也染病去世,家里就剩下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无依无靠,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只好去西邻居家扛活。有一天,这个孩子做了一个梦,梦见母亲对他说:“咱家还借邻居家一袋米没还,我要投生一只鸡去他们家下蛋,下完足够的蛋我就会死掉,如果他们给你那只鸡吃,你可千万别吃,因为那只鸡是你娘我啊。”事后,果然跑来一只没主的母鸡,天天下蛋,西邻居很高兴,但是后来莫名其妙地死了。邻居就把死鸡扔给那个孩子,让他拿回家炖炖吃。孩子说:“我不能吃。”邻居问为什么。孩子就说:“因为那只鸡是我娘啊。”然后原原本本地把其中的缘由向邻居说了。邻居听了很惭愧,就把过去所欠、所贪的钱全部归还了。讲这个故事的人,是我的姥爷,他仅仅在民国期间上过一年的小学。可是,从小我便知道了什么叫“信义”。
早年,父亲在北京工作,母亲当老师,工作很忙,没人照看我,我是被寄养在农村大舅妈家的,我管大舅妈叫“娘”。我娘生怕我在外面受到欺负,不只一次地对我说:“咱们别惹事,也别怕事,但是谁要是欺负咱,咱也不能让他欺负……”在捍卫国家主权的外交场合,我们也会这样说:“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坚决捍卫中国的正当合法权益。”这是什么?这是“正义”!从一介平民,到一个国家,中国人都知道什么是“正义”。
无论是“仁义”,还是“仗义”,无论是“信义”,还是“正义”,有了它,我们才会义无反顾、义薄云天,甚至舍生取义。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多么大的精神力量!这些都源于哪里?它们都源于《论语》。今天,我们溯本求源,重读《论语》,温故知新,就是要找寻这种力量,让我们的人生更加自信,更加阳光,更加生机勃勃。
二
《论语》的文化基因早已嵌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中,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代代相传,在中国的家族中打着世世代代的烙印。
P1-P2
这本《论语的人生修身课》,与此前出版的《孙子兵法的人生经营课》《道德经的人生智慧课》是姊妹篇,因此延续了前两本书的写作风格和写作理念,即:现实化、通俗化、实用化、大众化和国际化。
有人说,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如果有无数条联结这种文明的彩带,那么《论语》便是其中最绚丽的一条。在这本书里,我们在《论语》的彩带扎上一个个鲜活的人生案例,古今中外,三教九流,各色人等,色彩斑斓。这里面,既有作者身边的人、周围的事,也有国外的人、天边的事。近的有作者的家人、同学、同事、朋友、上级、下级等,远的有英国演员、巴西流浪汉、毛里求斯留学生、印度“国父”等,以此体现《论语》在社会人生的大众化、国际化。
《论语》内容丰富,思想精深。从学习到做事,从言谈到举止,从吃饭到出行,从如何做儿女到如何交朋友,从如何做下级到如何当领导,从矢志不渝、任重而道远到岁月凋零、知其不可而为之,从一贫如洗该怎么生活到大富大贵该如何把持,《论语》包罗万象,贯穿人生全过程。这本《论语的人生修身课》将它们全部引入今天的时空世界,使其思想在现代社会现实化、通俗化、实用化。
这本《论语的人生修身课》,还秉承了儒家文化经时济世的精神,关注当下,剖析时事,联系社会,思考人生。凡社会呈现的人情冷暖、国际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在撰写这本书时,作者在第一时间信手拈来,当作正、反案例佐证。如,2015年“8·12天津爆炸事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2015年“11·13巴黎恐怖袭击”、演艺圈演员吸毒以及旨在使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等。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论语》的思想可以活在当下,《论语》的精神一直连绵长存。
正如不同的鉴赏者会体悟出不同的艺术人物,不同的时代也会在《论语》中看到不同的孔子。我们现代人看孔子,可以拭去蒙在《论语》这面镜子上的历史灰尘,甚至我们可能戴上带有现代思想的有色眼镜来审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这本《论语的人生修身课》就是这样做的,你将看到一个真诚、善良、乐观、幽默的孔子形象。
周依朋所著的《论语的人生修身课》从文化的视角、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读了《论语》对现代社会和现实人生的价值意义。根据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和事,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如何用儒家的道德思想塑造自己的人格、规范自己的言行、磨砺自己的品质、坚定自己的志向、实现人生的价值。从社会角色的定位出发,诠释了如何孝亲、如何择邻、如何交友、如何尽职、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如何与人为善,如何成就人际和谐、奋发有为的积极人生。
周依朋所著的《论语的人生修身课》是对传统经典文化的通俗解读和现代感悟。种下孝悌的种子,就会收获孝悌;种下仁德的种子,就会收获仁德;种下忠恕的种子,就会收获忠恕;种下诚信的种子,就会收获诚信。反之亦然。
《论语》是我们民族文化重要的代表。它赋予我们与人为善的品质,它赋予我们正直为人的操守,它赋予我们坚忍不拔的精神,最终汇成我们人生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今天,让我们秋水澄清,心无旁骛,洞察这种力量,感知这种力量,应用这种力量,把我们的人生带入一个充满仁爱、充满正义、充满智慧的新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