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
曹操一生,无所不用其借:借天子以令诸侯,又借诸侯,以攻诸侯。至于欲安军心,则他人之头亦可借;欲申军令,则自己之发亦可借。借之谋愈奇,借之术愈幻,是千古第一奸雄。
“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只淡淡一语,轻轻混过,妙在有意无意之间,岂真学小儿掩耳缩颈之态耶?
淡泊宁静之语,是孔明一生本领。淡泊则其人之冷可知,宁静则其人之闲可知。天下非极闲极冷之人,做不得极忙极热之事。后来自博望烧屯以至六出祁山,无数极忙极热文字,皆从极闲极冷中积蓄得来。
该书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近百年的历史变迁。汉末,民不堪命,揭竿而起,是谓黄巾起义。汉室宗亲刘备及桃园结义兄弟关羽、张飞,伙同中郎将董卓、骑都尉曹操、下邳丞孙坚共同镇压黄巾军;起义军败后灵帝死,少帝刘辩继位,何进掌权,宦官杀何进,袁绍杀宦官,董卓赶走袁绍并废刘辩立献帝刘协而欺主弄权。曹操谋杀董卓不成作檄文以达诸侯,集十八路军马推袁绍为盟主讨董卓,董卓被杀;因争权夺利诸侯相互厮杀。曹操兵起山东护汉帝自洛阳驾幸许都,曹操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一战,曹操败袁绍,遂削平北方的抗拒力量,独霸中原;时孙坚之子、孙策之弟孙权据江东,刘备荆州依刘表,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又兼荆州兵多粮足,遂与曹、孙抗衡。曹欲兵霸江南,孙、刘联合抗曹,诸葛亮与周瑜携手破曹,赤壁一战,曹败回江北,奠定三国鼎立局面。此后,三国虽有战争也各有胜负;曹操死,子丞自立为帝;各随即亦自立为帝,孙权为魏帝授为吴王;魏国权臣司马懿、孙炎灭蜀后,代魏立晋,代吴而复归一统。
董太后见皇子刘辩做了皇帝,内外大臣都成了何后的心腹,心里大不乐意,就把张让叫到宫里,商议对策。张让给她出了一个主意,太后大喜。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董太后就亲自临朝,传旨封皇子刘协为陈留王,董重为骠骑将军,张让等辅佐朝政。
何太后见董太后专权,心里也不痛快。她想了一个计策,在宫里摆了一桌酒,请董太后来喝酒。
酒过三巡,何太后起身敬了董太后一杯酒,说道:“我们都是女人,照理应该安居深宫,那些朝廷上的大事,让大臣元老们去办理。这样则是国家的大幸。希望你从长计议一下。”
董太后气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大声喝道:“你从前毒死了王美人,一向对谁都嫉妒。现在你仗着你儿子做了皇帝,又仗着你哥哥何进的势力,竟敢这样胡言乱语!”
何太后也发怒了。两个人越说越气,争吵得十分厉害,最后才由张让这些人把她们劝回宫去。
当晚,何太后把何进召进宫里,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何进答应连夜召集众大臣商议对付办法。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就有一位大臣上表,说董太后原是外藩的妃子,因为当初桓帝没有皇子,把她的儿子立为灵帝,才尊为太后。现在不应该再住在宫中,应该迁到河间去。
何进立刻下令把董太后送走。
何进嘱咐护送的人,在路上暗地将董太后毒死。
何进又点了五百名禁军,包围骠骑将军董重的住宅,要追回他的官印。董重知道事情危急,便在后堂自杀了。
张让等十常侍见董太后一派人已经失败,就另想办法,用金钱和贵重的古玩去结交何进的弟弟何苗和他的母亲舞阳君。
何苗和舞阳君得了贿赂,就进宫去看望何太后时,替十常侍说好话。因此十常侍又得到何太后的信任,势力又慢慢的大了起来。
不久,董太后在路上被毒死了,灵枢运回京来,何进不好意思参加葬仪,托病躲在家里。张让等人就乘机在百官面前攻击何进。这话却被袁绍听到了。
袁绍便来告诉何进,并劝他乘早把这些宦官杀掉,免生后患。何进犹豫不决,便进宫去和何太后商议。
何进见了何太后,把要杀宦官的事告诉了她。不料何太后正宠信张让等人,不但不许,反把何进说了一顿。何进本是个没主见的人,只得诺诺连声而退。
何进走出皇宫,袁绍迎面便问:“事情怎样了?”何进答道:“太后不答应,有什么办法呢?”袁绍又献上一计。
何进大喜。他回到府中,就命令主簿陈琳向各镇发出檄文,调兵人京,陈琳认为这样做,会闹出乱子来的,他竭力向他劝谏,说话之间,曹操从旁边闪出,拍着手掌哈哈大笑道:“要杀宦官,应该先除首恶,这只要一个狱官就够了,何必纷纷召外来兵呢?”何进一听,非常生气,怒气冲冲的呵斥曹操,曹操退了出来,叹息着道:“让天下乱的,一定是何进!”何进不听劝谏,终于暗中派人到各镇调兵去了。
且说西凉刺史董卓,起先打黄巾时,常吃败仗,后来他向十常侍行了贿,不但没有被处罪,反而升了官,在西凉统二十万大军,野心很大。这天,他接到何进的檄文,不觉大喜。P9-10
三国故事,在三国后期就开始在社会上流传。经过七八百年,到了元末明初,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和宋元话本、戏剧的基础上,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以及其它一些史籍所提供的材料,结合他本人的社会实践、生活经验和人生感悟,进行整理、加工和创造性的艺术构思,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概括和熔铸了较长时期封建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七实三虚”的优秀历史小说巨著。
该书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近百年的历史变迁。汉末,民不堪命,揭竿而起,是谓黄巾起义。汉室宗亲刘备及桃园结义兄弟关羽、张飞,伙同中郎将董卓、骑都尉曹操、下邳丞孙坚共同镇压黄巾军;起义军败后灵帝死,少帝刘辩继位,何进掌权,宦官杀何进,袁绍杀宦官,董卓赶走袁绍并废刘辩立献帝刘协而欺主弄权。曹操谋杀董卓不成作檄文以达诸侯,集十八路军马推袁绍为盟主讨董卓,董卓被杀;因争权夺利诸侯相互厮杀。曹操兵起山东护汉帝自洛阳驾幸许都,曹操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一战,曹操败袁绍,遂削平北方的抗拒力量,独霸中原;时孙坚之子、孙策之弟孙权据江东,刘备荆州依刘表,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又兼荆州兵多粮足,遂与曹、孙抗衡。曹欲兵霸江南,孙、刘联合抗曹,诸葛亮与周瑜携手破曹,赤壁一战,曹败回江北,奠定三国鼎立局面。此后,三国虽有战争也各有胜负;曹操死,子丞自立为帝;各随即亦自立为帝,孙权为魏帝授为吴王;魏国权臣司马懿、孙炎灭蜀后,代魏立晋,代吴而复归一统。
《三国演义》中的典型人物很多,例如“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袁绍、吕布、司马懿、貂蝉、孙权、周瑜、赵云、鲁肃”等。在所描写的人物中,采用夸张、对比等手法,成功地塑造了这些性格鲜明的典型形象,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称道。
该书在艺术方面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首先是描写战争时着重表现人物的斗智斗勇、记叙作战双方战略战术的运用,而不是呆板地铺叙两军对垒;其次是塑造人物时,把人物放到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表现他们的性格,同时运用夸张对比、烘托渲染等手法,并且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再次,话本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在结构上既宏伟壮阔又不失严密精巧,形成了基本完美的艺术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