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任性却靠谱,有变身下一个千亿级公司、催生下一个首富的潜质!
互联网思维是独特而真实的,它正在快速改造着很多传统行业,并形成了一波摧枯拉朽式的;中击波,摧毁了制造业的旧秩序,也催生了一批新型工业公司的兴起。小米就是这个奇迹的践行着、布道者,也是成功者。
对于互联网思维,小米董事长雷军如是说,“专注、极致、口碑、快”。
小米就是这么任性,小米就是小米,不是苹果!
陈鹏全编著的这本《小米不是苹果--用互联网思维创造销售神话》通过“走进小米,揭开面纱”“小米,创造社会化营销奇迹”“米粉,强大的后盾”“橙色星期五”“小米手机营销策略和模式拆解”“与手机大佬的爱恨情仇”“小米的扩张之路”“雷军的基金”“小米,将何去何从”等章节对小米的成功之道进行抽丝剥茧式的解读。
小米科技正式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智能产品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其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凭借“为发烧而生”的产品理念,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从成立之初的1100万美元发展到如今的估值4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智能手机供应商。
从初创到如今估值的三连跳,这中间一定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宝贵经验,小米科技凭借其超越传统的发展模式为我们作了最好的诠释。
陈鹏全编著的这本《小米不是苹果--用互联网思维创造销售神话》一书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了解读:
小米不是苹果,能否战胜苹果
走进小米,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小米,创造社会化营销奇迹
米粉是小米强大的后盾
橙色星期五:小米手机的营销策略和模式
与手机大咖的明争暗斗
小米的国际梦
雷军的投资版图
小米将何去何从
导读 小米不是苹果,能否战胜苹果
小米没有走高端路线
小米入市时间长于苹果
小米采用饥饿营销战术
小米商业模式适合新兴市场
小米手机肯定有苹果的影子
小米需要在规范的市场重塑形象
第一章 走进小米,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第一节 小米的诞生
雷军对手机行业的判断至少超前10年
小米打天下使用了哪三种武器
相关链接:雷军及小米的投资概况
雷军的方法论:顺势而为
第二节 小米创始人的梦之队
雷军是从谷子到小米的连线人
林斌是小米的技术大牛
黎万强是天生的米粉搜集人
黄江吉是小米的红桃老K
洪锋是专攻难题的冷面杀手
刘德是小米的开山福将
周光平是执行层面的急先锋
相关键接:小米开疆团队人物简介
相关链接:小米公司大事记回顾
第三节 小米重大活动回顾
场景一:小米两周年“4·6米粉节”
场景二:小米7位联合创始人的微电影
场景三:庆祝小米手机销量突破300万台
场景四:“小米手机全民大抽奖”庆典活动
场景五:小米公司举办家属开放日
场景六:小米手机2新品发布会
场景七:小米手机月销量超85万台
场景八:小米社区举办小米爆米花活动
场景九:举办第二届“米粉节”
场景十:小米走进中国台湾地区
场景十一:小米活塞耳机的问世
场景十二:小米联合QQ空间发布红米手机
场景十三:小米电视正式发布
场景十四:小米登上央视头条
场景十五:参与“天猫双十一”活动
场景十六:全国最大的小米之家旗舰店开业
场景十七:小米路由器上市
场景十八:小米移动电源上市
场景十九:小米爆米花活动降落在中国台湾地区
场景二十:小米社区总帖破1.5亿条
场景二十一:小米2014年新春首次活动
场景二十二:2014年米粉节活动
场景二十三:2014年小米新品发布活动
场景二十四:2014年小米“天猫双十一”活动
第二章 小米,创造社会化营销奇迹
第一节 如何使用微博拉新功能
微博的力量也有瓶颈
微博营销还能怎么玩
第二节 论坛沉淀需要时间
小米手机论坛是米粉的大本营
小米论坛的核心技术板块
小米粉丝同城会
第三节 微信的作用一点都不微
相关链接:《11月28日15万台小米3专场开放购买预约中》公告全文
怎样获得100万名粉丝
如何增加粉丝
相关链接:小米微信营销拉粉秘籍
如何与100万名粉丝互动
更高的API接口权限可以截留用户数据
第四节 小米的渠道保卫战
小米是一家电商公司和操作系统公司
小米的线上销售占七成
小米如何抵制黄牛
为什么只有小米手机才会出现黄牛
运用舆论热点炒作来保证渠道
用粉丝经济来维护小米品牌
第五节 小米造粉的12种利器
利器一:洞察秋毫
利器二:借势造势
利器三:聚核与结构
利器四:主动出击
利器五:发硎新试
利器六:抢占一席之地
利器七:组织粉丝
利器八:精心打磨
利器九:从辐射到爆发
利器十:蓄能待发
利器十一:饥饿营销
利器十二:节庆活动
第三章 米粉是小米强大的后盾
第一节 同城会:因为喜欢才相聚
小米同城会的主题故事
同城年味儿大PK
我参加过的小米活动
米粉晒“我要上首页”的图片
小米手机中国行
米粉公益主题活动
同城之宝大咖秀
小米名人堂
第二节 米粉节:不只是小米人和米粉的节日
2012年首届“米粉节”
相关链接:2012年米粉节的创举
2013年米粉节
2014年米粉节
2014年米粉节狂欢大事记总结
相关链接:小米首次杀入全球前10:小米3、红米齐上榜
相关链接:盛宴背后的小米供应链
雷军心目中的米粉节
第四章 橙色星期五:小米手机的营销策略和模式
第一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
产品生命周期的曲线
产品生命周期的优缺点
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与策略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意义
第二节 小米手机产品生命周期及营销策略
小米手机的生命周期
让全行业都震惊的营销策略
产品: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
定价:杀伤的不只是发烧友
推广:小米最会吊人胃口
渠道:线上线下逆向而行
第三节 小米成功的秘诀
小米手机凭什么成功
小米成功的秘诀是参与感
营销渠道各司其职
并行模式、全产品周期参与
解开“水军”之谜
相关链接:500元就能火
相关链接:营销项目明码标价
第五章 与手机大咖的明争暗斗
第一节 华为手机能否超越小米
手机市场形态分析
华为的处境
小米是中端机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华为在中端机市场的目标
华为和荣耀
华为P系列的失败
华为P系列失败的原因
华为的Mate 7
华为手机的发展目标
华为可能超越小米
“荣耀狂欢节”vs小米“米粉节”
华为的假想敌不是小米
第二节 小米与魅族,谁才是“中国乔布斯”
小米刺激了魅族
魅族求变阻力
相关链接:向中国移动说“不”,魅族进退两难
海外市场门槛奇高
社交闪购比拼
小米和魅族历代对比
相关链接:雷军与黄章之间的恩怨情仇
互联网能否成为国产手机的“救世主”
第三节 小米与中兴是新贵与土豪的竞争
第一夫人选择中兴的原因
中兴799元红牛V5 vs红米Note
中兴联合京东狙击小米
相关链接:京东JDPhone计划相关释义
相关链接:京东与中兴合作信息点
第六章 小米的国际梦
第一节 销量成功超越苹果
小米在国内的出货量超越了苹果
小米手机历年销量
相关链接:小米2014年成绩单
小米更贴近互联网思维
小米开始扩张之路
第二节 人才是扩张成败的关键
小米具备征服世界的资本
雨果对小米公司的评价
雨果说,中国人既勤劳又勇敢
雨果的全球扩张之梦
Andmid是小米唯一的机会
小米不卖期货
小米在国内市场上的“文化洗脑”
第三节 信息安全是最大的绊脚石
中国台湾用户的信息安全
研发创新的硬件产品
相关链接:苹果承认手机可读取用户信息
第四节 国内外营销模式的差异
产品质量
品牌知名度
综合实力
资金压力
第五节 拿钱换内容,小米步入快车道
小米是否“日薄西山”
处处快人一步
大手笔投资爱奇艺,小米内容能否翻身
暗度陈仓留一手,小米青睐优酷
红米进军新加坡,国际化扩张的又一大步
新加坡是小米国际化的第一站
欲成立合资公司
小米的专利之殇
第七章 雷军的投资版图
第一节 小米科技投资的领域
小米在移动地图领域的优先占位
小米涉足影视业和移动医疗领域
小米与美的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小米投资的其他领域
第二节 抢占地图市场
构建生态圈
打造健康云平台
第三节 移动互联网是投资重镇
第四节 金山系的复兴与隐忧
“3+1”策略
相关链接:雷军成金山软件第一大股东
“降伏”傅盛
第五节 与BAT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金山软件股价“腰斩”的背后
金山云,何去何从
金山软件是否会成为雷军的弃子
第六节 雷军身家大盘点
下“金蛋”的小米
雷军系的整合与延伸
第八章 小米将何去何从
第一节 小米的盈利模式再造
高配低价的产品策略
“发烧友”参与设计的粉丝营销方式
互联网销售的成本控制策略
小米的运营技巧
第二节 竞争策略更新
关键目标群体——以“发烧友”为主的年轻人
拓展目标群体——走向中高端
第三节 小米的风险有多高
小米在手机业界的市场份额
缺少创新人才
营销方式能否继续创新
第四节 小米如何进行产业核心升级
第五节 小米模式是否有复制成功的可能性
转型升级后小米是可以复制的
专注与极致是转型的基石
把产品做到极致是最好的策略
产品防伪是小米的难题
为进军国际市场招兵买马
相关链接:先在亚洲培育市场,然后进军欧美市场
小米是否要进军房地产
小米出家电,消费者是否会买
其他对手怎么学习小米
结语 小米就是小米,中国瓦联网的名片
参考文献
小米如何抵制黄牛
黎万强说:“需要切实证据向米粉证明销售量,避免以讹传讹,避免米粉怨言。”
关于小米黄牛的传言是:每次说几分钟线上销售10万台,基本上都是1万多不到2万台,剩下的都是通过线下渠道放出去的。这让小米粉丝对此无法理解:大家辛苦排队,运气好才可以等来手机,而F码又一码难求,参加各种活动后也不见得可以获得。那么小米面对黄牛问题又是怎么做的呢?
方法一:小米保卫战
从线上到线下尽管只有百分之几的窜货率,但对于小米来说,这毕竟算是心头之患。小米从线上窜到线下的渠道主要有三种:
(1)抢购过程中,有黄牛参与抢购,这些货窜到线下。
(2)小米F码,一些黄牛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F码,拿到手机后线下加价出售。
(3)运营商渠道,运营商占整个渠道的30%,黄牛从运营商渠道购买后,再到线下渠道去销售。
为了解决抢购过程中的黄牛问题,小米在打击黄牛方面采取诸多措施:
(1)加强对黄牛的鉴定识别技术,例如识别可疑的相同的购买IP地址。
(2)通过建立黄牛黑名单,一经发现,永远不让参加抢购。在小米内部,这一计划被称之为“红牛计划”。
方法二:通过技术手段抵制黄牛
“黄牛”也在升级其拿货的技术手段。例如通过浏览器插件的技术手段,和真实用户一起抢购产品。黎万强称,小米产品开放购买时,小米通过网站后台能观察到大约10%的黄牛ID在参与抢购。另外利用黄牛急于押款的特点,通过产品每周预售的方式来规避黄牛干扰市场。
方法三:严控F码
小米严控F码。以前小米的友商,比如雷军投资的公司都可以获得一批F码,有些用于答谢客户,有些用于做活动。由于这些兄弟公司把控不严,有F码外流的迹象。为了制止这种现象,小米手机4杜绝了F码。
为什么只有小米手机才会出现黄牛
小米商业模式特点之一是利用摩尔定律,即手机售价不变,但手机成本价格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下降,小米在产品生产阶段后期开始实现单个商品的盈利。这意味着在这条产业链中,黄牛以官方价购入的产品,以市场供需决定的价格高价再卖出去,获得其中差价部分作为利润。
其实,黄牛、抢购是一个稀缺产品的特色,由供需决定,当产品的供应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必然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在中国最典型的产品是小米,这被外界翻译成了饥饿营销。在国外最典型的则是苹果手机。黎万强也参与排队购买iPhone 6,还被店员误认为是黄牛。
因此,业界预计,要做到绝对性杜绝窜货,对于小米来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最多只能做到降低窜货率。
运用舆论热点炒作来保证渠道
前期利用社会化营销进行预热,后期通过线上进行全线售卖。红米手机和之前的小米其他型号的手机一样,前期预热够长、够足,这也和苹果的习惯套路一样。但是小米毕竟不是苹果,所以小米在上市之前和之后都进行了更多的炒作,比如在网易、盛大和360推出手机的舆论热点后,向用户赠送优惠券,又比如,青春版手机缺货后毅然将高配置小米手机给用户,这些措施都让小米手机一直在市场上保持相当的热度。前期预热后,小米手机采取了全线售卖的方式,这种方式除了节约成本、迅速回笼资金外,还很有时尚感,让年轻人觉得非常刺激,当然这种方式实际上也是一种炒作。
用粉丝经济来维护小米品牌
粉丝经济也一直是小米主打的模式之一,同时也是社会化营销的核心。利用之前培养的小米粉丝,可以更好地、更方便地、更高效地对新产品进行推广宣传,而粉丝们也尽可能地去维护自己所追崇的品牌。因此,小米在利用粉丝上,是决不手软的。
社会化营销,究其根本就是小米一直以来的粉丝经济。如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优秀的社交网络不断出现,而这些社交网络恰恰是集聚粉丝的最好平台。结合社会化营销,小米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这都是其对社会化营销深刻理解后的结果。P51-53
“小米科技会不会是下一个中国的苹果”或“雷军会不会是下一个乔布斯”,类似的提问充斥网络,对此,雷军这样回答:“我不是乔布斯,也无法成为乔布斯。小米真的不想做苹果,因为做不到。我觉得小米就是务实、低调……”
我觉得是不是乔布斯、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苹果,这的确无关紧要。但是,小米的发展之路的确值得我们推敲。
小米科技正式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智能产品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理念。小米科技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短短的几年时间,小米科技就从成立之初的1100万美元发展到如今的估值4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智能手机供应商,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难怪,雷军曾经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放话,小米五年之内要超越苹果成为世界第一的手机品牌。
雷军的自信,以及小米科技的传奇之速和超常发展,这一切究竟是怎么来的?
如今小米科技成了互联网企业关注的焦点,它发展得太快了,让人应接不暇。一家公司从初创到如今估值的三连跳,这中间一定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在围内创业要成功不容易,能打造品牌、提升附加值的更少。小米科技凭借其超越传统的发展模式为我们作了最好的诠释。《小米,不是苹果——用互联网思维创造销售神话》一书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了解读:
★小米不是苹果,能否战胜苹果
★走进小米,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小米,创造社会化营销奇迹
★米粉是小米强大的后盾
★橙色星期五:小米手机的营销策略和模式
★与手机大咖的明争暗斗
★小米的国际梦
★雷军的投资版图
★小米将何去何从
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编者只是从个人的角度对小米进行了观察、解读。同时,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错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谅解,并不吝赐教。
由于写作周期紧迫,部分图片与文字内容引自互联网媒体,其中有些未能一一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请您看到本书后及时与编者联系。
微购物品牌创始人
知名电商营销专家
结语 小米就是小米,中国互联网的名片
2014年11月20日,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外互联网领袖高峰对话上,苹果公司高级副总裁斯维尔与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分别就智能手机市场的未来格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雷军指出,未来5~10年小米可能成为世界第一的智能手机公司,而斯维尔则对此不以为然,称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不会那么简单。
斯维尔表示对互联网的未来非常乐观。在被问及是否会对小米的崛起有危机感时,斯维尔则表示不以为然。
雷军则引用马云的名言“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来坚定自己的信心,雷军称,3年前没人想到创办才4年多的小米会成为智能手机领域的世界第三,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壤上除了产生了阿里巴巴这么牛的公司之外,也产生了小米这样的小小的奇迹。
其实,小米与苹果除了都从事智能手机业务外,还有许多非常不同的地方。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雷军在资本市场上的长袖善舞。在这一方面,苹果则抱着若干亿美元的现金,却不知如何是好。
另外,在应用软件方面,苹果更依赖于第三方软件开发商。小米则正在一步一步地布局关键应用、盈利预期较好的应用软件。
总之,小米不是苹果,而是苹果最强劲有力的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