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创作的《聊斋故事》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在这里,有温婉深情的狐仙鬼女,也有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鬼泼魔;有贪赃枉法的邪道鬼怪,也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不散英魂;有心怀鬼胎的伪善人,也有知恩图报的异类……他们无不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人情与鬼蜮,善良与邪恶,美与丑,在这里呈现交织。他们是那样的神秘,又是那样的不可思议。然而,在这个幻想世界里发生的每一个故事,演绎的每一个情节,无不是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的再现。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才能,把鬼怪狐仙的命运,诠释得那样神采飞扬、那样美艳哀婉,令人感到无比的新鲜、无比的惊讶,而又是无比的拍案叫绝!
《聊斋故事》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是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社会的丰富体验和深刻智慧。
城里有个姓王的书生,排行第七,是个世家公子,从小喜好道术。听说山东崂山多有修行得道的仙人,于是不远千里背着书箱前去访道。这天,他登上一座山顶,看见一座气宇幽然的道观。蒲团之上坐着一个道士,白发垂肩,相貌清爽,神情怡然。王七上前叩拜,与他交谈,发现道士所讲道理十分玄妙,便请道士收他为徒。那道士说:“只怕你娇惰惯了,吃不得苦。”王七连忙说:“我能吃苦!”于是道士便收他为徒。那道士门人弟子很多,他们白日里四下修行,傍晚各自回来。王七向这些师兄弟们逐个施礼,从此就留在道观之中。
次日凌晨,道士将王七叫去,给他一把斧子,让他跟着师兄弟们砍柴。王七恭敬领命。砍了一个多月的柴,手脚之上都结出了厚厚的茧子。王七实在受不得这种苦,暗自有了回家的念头。一天晚上回道观时,只见师父正跟两位客人一起喝酒。那时天色已晚,灯烛尚未点起,光线甚是幽暗。道士拿出纸来,剪成明镜一般的形状,粘在墙上。不多一会月光喷薄而出,照耀整间屋子,纤毫可见。众徒弟环绕左右,听候使唤。一位客人说:“如此良宵,岂能不与各位同享?”于是从桌案上拿起酒壶,给各位徒弟斟酒。王七心想,那酒壶只是小小一个,而众徒弟却有七八人之多,哪能全部分到?然而,不管怎么斟倒、倒出多少,那壶里的酒竟像是一点也没减少一般。王七心里越感惊奇。过了一会,另一位客人说:“承蒙仙长赐给月光照明,可这样喝酒太寂寞,为何不唤嫦娥仙子前来助兴?”于是将筷子扔向月亮,只见一个身高不满一尺的小美人从月光中现身,落到地上时已与常人相等。腰肢纤细,脖颈秀美,翩然跳着“霓裳舞”,不久又唱道:“轻轻飘扬啊,飘然回还,我一个人幽居在那月宫广寒。”那声音清亮高昂,仿佛箫管吹奏之音。歌舞已毕,盘旋飞起身来,跳落到桌案之上。众弟子惊视之时,仙女已回复成一支筷子。三个人都大笑起来,一位客人说:“今夜真是开心,可惜酒已经不能再喝了。不如就在这广寒月宫为我饯行吧。”于是三人挪动席位,渐渐进到月亮之中。众弟子抬头看时,那月亮之上清清楚楚现出三人的影子来。过了一会,月色渐暗,有弟子送上蜡烛来,那道士独自一人坐在屋里,两个客人已然不见。那桌案上吃剩的东西都在,墙上月亮也只是一张圆圆如镜的纸而已。道士问众弟子:“都喝够了吗?”“够了。”“够了就早些歇息吧,别误了明日砍柴的功课。”众弟子应声退下。眼见得道士果然道法精妙,王七一时打消了回家的念头。
这样又砍了一个月的柴,那道士仍然不传他任何道法。王七实在忍不下去,便向道士告辞说:“弟子走了几百里地来向仙师学道,就算不能得到长生不老的妙术,小小的道术也总得传给弟子一二,也不枉弟子辛苦求师的心意。现在在师父座下待了两三个月,不过每天砍柴,早出晚归。弟子在家的时候都没吃过这样的苦。”那道士笑着说:“我就知道你受不得这种苦。也罢,明天早上,就让你回家。”王七说:“弟子也替师父砍了好些天柴,略有苦劳。师父小小传我一手法术,也不辜负我来此一回。”那道士点头说:“这容易。你想学什么法术?”王七说:“弟子每每看见师父行路的时候,面前虽有墙壁,也挡隔不住,可以穿墙而过。能学到这般法术,弟子也就知足了。”道士含笑答允,于是传授王七一道法诀。命王七将法诀念完,对他喝道:“进去!”王七看见前面一堵石墙,不敢贸然撞上去。那道士又说:“你且试着进去。”那王七果然缓缓走去,却被墙壁拦住。道士说:“低头快些走,不要犹豫!”王七于是果真退离墙壁几步开外,低头猛冲。眼看撞墙,那石墙却仿佛空虚并不存在一般全无阻碍。王七再看自己,已经在石墙之外,心中大喜,以为终于学得道法。那道士说:“回去后要好生修炼,否则这道法就不灵了。”王七拿到路费,一路回家。到了家里,自己吹嘘遇到仙人,无论多么坚实的墙壁也挡不住他。老婆不信,王七便拉开架势,口诵法诀,低头向墙冲去。只听“砰”的一声,直撞得满眼金星,栽倒在地,头上磕出鸡蛋大的肿包。他老婆于是言语取笑他。王七脸上挂不住,渐渐发起怒来,满口痛骂道士没有良心,不传他真正法术。
异史氏说:“听到崂山道士这个故事的人,没有不大笑的。殊不知世上像王生这种人,数量还真不少呢。当今天下有一些喜欢病灾而畏惧治疗、讳疾忌医的匹夫,就有些人替他们舔痈脓、吮吸痔疮,呈上宣扬威力施逞暴虐的法子来顺合他们的心意。欺骗说:‘从此用这个办法可以横行天下没有阻碍。’开始试验的时候也不是没有小小的效果,于是就以为虽然天下如此之大,却都可以如此行事。那势头像是不到撞上硬墙就不停止啊。”p1-4
成年人总是热心。他们得为孩子们想很多事情,而且还会努力地去落实。这成为他们很多人白天的项目,接着还在梦里探讨。他们知道,这是属于他们应当有的一个大良知,因为他们既然有了后代,如果不夜以继日负责任地安顿、引导,那么家园怎么荣茂,这个世代的地球又如何安稳?
他们把这个大良知搁在肩膀上,挑成了.一副最美丽的担子,他们自己也翩翩的了。
这是一个无穷多的人都喜爱参加的担子行列。
无穷多的担子里有各样的货色,各种的鲜艳和用处,它们不止是吃的,不止是穿的,不止是琳琅满目清清楚楚看得见的,它们还有浪漫和飘逸的,属于童话属于故事属于聆听和荡漾的。这所有的被挑了来的爱和美好都给了孩子,孩子们就算是隆重地接受了生命的大方向,接受了生命昂贵的分量,也接受了诗意的轻盈。
这样地挑着、行走,一次一次地在童年的面前放下,成了我们这个人的星球上的一幅最抒情的大图景。我们很自豪地告诉那位来自猴面包树小行星的男孩子说,亲爱的孩子,亲爱的小王子,你不要那么灰心丧气,也不要总是不满,你就试着在我们的这个星球上生活生活,你不会觉得只有无聊和茫然的,你向往的那些热情会照得到你的,你向往的风趣也会来到身边。你试试吧。
我说了这么些抒情话,我是想和你们一起来看看现在又有一副怎样的担子挑到了孩子们的面前。
是的,就是你们面前的这一大套书。这一副文学的担子。
里面有的是儿童的书,有的则属于长大以后应当阅读的书。
热心的成年人把它们选拢在一起。
他们知道现在的孩子们学业过量,阅读时间稀少,所以他们缩减了它们的篇幅;他们心想,那些可以等到长大以后阅读的书,如果去除一些艰深的内容,却把精华仍留下,让孩子现在就欣赏到,不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吗? 这是一个品种。
很多年前就已经有。
它的名称叫“缩写本”、“改写本”。
这是一种热心和善良的产品。
在很多国家都有过受欢迎的例子。
我们所知道的那个最大的例子是英国的兰姆姐弟的例子。他们把不属于孩子看的莎士比亚的大剧改写成了孩子们可以阅读的故事集,改写成一本书。
这个成功的改写,成功的故事集,成为已经有两百年历史的一部名著,和无数舞台上演出的莎士比亚一样闻名。对于孩子们的阅读来说,它比舞台上的莎士比亚更闻名,更重要,更有意义。
只要有那热心,只要很讲究地去落实,为了孩子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得非常好。
挑给他们的任何的担子都有翩翩的美丽。
他们阅读着这些变薄的比原著简单了的文学、故事,心里喜欢,长大以后也许就会去阅读名著的全本。万一实在没有机会阅读全本的名著,也总算看见过里面的几片云朵,看见过霞光。
我们为什么不谢谢这一份热心?
我们是应当谢谢的。
然后,我们还得继续挑着这美丽的担子走下去。
我们会走很久。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郭沫若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
——鲁迅
聊斋红楼,—短—长,一文一白,形成中国古代小说的双峰。
——马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