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是根据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一部智谋全书,精练地概括了中国历代智慧谋略的精华,是一部堪称“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
本书以智谋故事的形式展开,推演出“三十六计”中刚柔、奇正、进退、攻防、彼己、主客、劳逸的兵法精髓。故事中不仅一生动形象的场景图,而且还有配图小资料和注释作为补充内容。本书力求用扣人心弦的故事、栩栩如生的场景图和相关知识的介绍再现古代战场上敌我双方智慧的较量。为了辅助读者理解每一个计策的真谛,书中还配有“用计锦囊”,它用精练的语言总结出了计策的使用要诀,使读者能够在阅读故事的同时,充分而深刻地领略每一个计策中蕴涵的大智慧。
《三十六计》是根据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一部智谋全书,精练概括了中国历代智慧谋略的全部精华。全书按计谋顺序排列,共分六套计谋,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每套计谋又分为六个计策,共三十六计。
本书以智谋故事的形式再现由“三十六计”推演出来的刚柔、奇正、进退、攻守、彼己、主客、劳逸的兵法精髓。每计用一个或两个故事阐述,并有“用计锦囊”对计策加以辅助说明,使读者充分领略古为今用的大智慧。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冬天,秦始皇巡游东南,小儿子胡亥与左丞相李斯陪同左右。在巡游返回的路上,秦始皇突然病倒,最终死在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县境内)。
丞相李斯担心秦始皇在都城外死去的消息传出后,诸公子和天下百姓有可能趁机作乱。于是,李斯隐瞒消息没有发丧,而是将棺木放在温凉车中,派自己信赖的宦官驾车,每到一地照旧进呈饭食,百官奏报政事也照样进行,由最宠信的宦官负责上传下达。所以,只有胡亥、赵高以及少数几个宦官知道秦始皇已经病逝。
赵高是一个野心很大的阴谋家。赵高小时候就被阉割。秦始皇听说他体力强壮,又通晓律法,就额外提拔他做了中车府令,让他教自己的儿子胡亥学习律法。胡亥对赵高非常信任。后来赵高犯罪,秦始皇派大臣蒙毅审理赵高的罪案,蒙毅依法判处赵高死刑。秦始皇看在赵高处事机敏的分上,就特别赦免了他,并且恢复了他原来的官职。从此,赵高对蒙毅一直怀恨在心。但是,蒙毅和他的兄弟蒙恬一直为秦始皇所器重,兄弟两人被称为“忠信之臣”,因此即使是将军、丞相也不敢怠慢他们。后来,赵高逐渐得到胡亥的信赖。为了报复蒙毅,赵高便趁秦始皇病逝这个机会劝说胡亥假传秦始皇的圣旨,诛杀秦始皇的长子——公子扶苏而自己做太子。胡亥欣然听从了他的计谋。丞相李斯考虑再三,认为赵高的计谋对自己有利,就与他合谋,假称已经接受秦始皇的遗诏,将胡亥立为太子。于是,赵高将改写的诏书宣读给公子扶苏,诏书中责备公子扶苏没有能力开辟疆土、创立功业,将军蒙恬不能矫正扶苏的过失,严重失职,全部赐死。公子扶苏无奈自尽,蒙氏兄弟也相继被抓。
赵高发出伪诏以后,命令巡游的皇家车队继续往成阳进发。时值暑期,车中的秦始皇尸体已开始腐烂,变得臭气熏天。李斯迫不得已下令随从的宦官设法在车上装载一些鱼,利用奇臭的鱼味来迷惑众人,使人们分辨不清究竟是什么臭味。就这样,路过的百姓有些虽闻到了臭味,但是没有一个人怀疑那是尸体的味道。李斯和赵高等人直到回到咸阳后才正式给秦始皇发丧,太子胡亥正式继承了帝位,史称秦二世。
薛仁贵献计渡渤海
东汉时期,在我国东北的辽东郡附近建立起了一个名为高丽的王国。高丽建国初期,仅在浑江、鸭绿江中游占据一小片土地,人口也很少。后来,高丽逐渐发展壮大,不断扩大自己的地盘。对于中原王朝,他们采取表面顺服,暗地积聚力量的策略。到隋唐时期,高丽已成为东亚地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强国。它与当时周边国家和部族经常发生战争,对我国当时的中央政权也构成了威胁。唐朝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唐太宗决定亲征,攻打高丽。
唐太宗以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江南、淮河、岭南、三峡等地水兵三十万,又在长安、洛阳招募了三千志愿兵,乘三百艘战舰出征。大军须从山东的东莱,跨过渤海,直赴高丽都城平壤。
可是,当唐太宗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路过辽河时,见到距离长安五千里的辽河水,唐太宗产生了忧虑,有些后悔出兵。不久,大军到了海边,面对波涛汹涌、一望无边的大海,唐太宗认为大军很难渡过去,不禁大为着急,心里更加恐惧,退兵之心更重。
大将薛仁贵见状,心生一计。于是,他禀告唐太宗说:“在附近的海上,居住着一位豪富老人,愿为您的三十万兵马提供粮草。”唐太宗非常高兴,就宣豪富老人觐见。豪富老人见到唐太宗后,提出让唐太宗亲自去海边验收粮草。唐太宗欣然答应了他的请求。当文武百官随唐太宗来到海边时,只见眼前上万问房屋都用彩幕遮围着。豪富老人请唐太宗先到海边一座五彩的营帐中歇息,并请文武百官一起陪同唐太宗饮酒作乐。一时间,笙歌四起、美酒飘香,唐太宗顿时陶醉其中。过了一会儿,唐太宗只觉得四面的帷幕被风吹得呼呼作响,哗哗的涛声如雷轰鸣,桌子上的杯子、盘子纷纷翻落在地上,他的身体都坐不稳了。这时唐太宗便心生疑惑,命人揭开围幕观看,只见一望无际的滔滔海水,分不清东西南北,唐太宗惊恐地问道:“这是什么地方?”薛仁贵回答说:“我们在大海上,这就是我们渡海的办法,借着风势,已快到东岸了。”就这样,唐军顺利渡过了大海,而薛仁贵也因此得到了唐太宗的重用。P10-13
集智慧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
《三十六计》至今无准确年代和撰者可考,历代兵志也未曾收录。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一部智谋全书,精练地概括了中国历代智慧谋略的精华,是一部堪称“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全书按照计谋顺序排列,共分为六套计谋,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每套计谋又分为六个计策,全书共三十六计。
本书以智谋故事的形式展开,推演出“三十六计”中刚柔、奇正、进退、攻防、彼己、主客、劳逸的兵法精髓。故事中不仅一生动形象的场景图,而且还有配图小资料和注释作为补充内容。本书力求用扣人心弦的故事、栩栩如生的场景图和相关知识的介绍再现古代战场上敌我双方智慧的较量。为了辅助读者理解每一个计策的真谛,书中还配有“用计锦囊”,它用精练的语言总结出了计策的使用要诀,使读者能够在阅读故事的同时,充分而深刻地领略每一个计策中蕴涵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