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溪流如此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尚海
出版社 太白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长安镇所见所感

长安的新村

过去,曾多次路过平利县长安镇,那时所看到的是稀稀落落几十间低矮房舍构成的破落萧条的小镇。小镇上仅有一家收购山货和出售本地工匠加工制作的薅锄钉耙之类的简陋农具,以及煤油、粗盐、色调单一的蓝布青线的购销店;一家邮电所,一家公社卫生所,一所学校和公社机关院落。少有行人,一派清冷。

如今,当你踏上金华村地界,一直走到长安镇与湖北省竹溪县交界的关垭子西侧,308省道两旁,一字排开的是一色的格子窗马头墙。白墙青瓦的所谓徽派“小洋楼”,连续不断,扑面而来,让你目不暇接。最为抢眼的是古色古香的女娲茶庄、久成茶楼、神草园等产业大户的庄园建筑。还有一家接一家生意红火的店铺和休闲娱乐场所。我就整不明白,区区一个长安小镇,如今不知哪来的那么多人,如同都市里的繁华街巷一样,热热闹闹,人来人往。茶饮产业大户的庄园内更是车马拥挤,顾客塞道。那些远近慕名而至的饮者、吃嘴、文人骚客、官商、游手们是一茬接着一茬,吃遍山珍野味,品尽香茶佳茗。乡村都市化,如今的长安镇还真有那么一点儿味道。什么是新农村,在这里或许可以找到答案,至少可以窥见一些影子。

见识新农民

长安小河,千年流淌。曾几何时,小河南畔矗立一座茶庄,芳名“神草园”。庄主原是典型的庄稼汉,他叫殷刚。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庄稼汉,近年来得风气之先,务茶而成产业大户。长安小河北畔,原是中原村的一大片水田,面积足有二三百亩。现在已由殷刚一人承包经营,办起了茶叶产业园。其他村民将各自原来所承包的责任田转包给殷刚。而殷刚何许人也,何以有这等大手笔呢?一是有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扶持,二是靠他自己的本事。长安镇镇长不无感慨地说,政府培养扶持一个产业大户不容易,产业大户要具备三大特质:一是要胆大有气魄,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别人不敢做的事他敢做,别人不敢承担的风险他敢承担。二是要讲诚信,说话算数。不然,其他村民怎么敢将赖以养家糊口的责任田转包给他,若是他不要脸死耍赖,不能兑现承诺,不是让几十户甚至上百户人家的希望打了水漂么?三是要有坚强的毅力,不怕挫折和失败。试想,一个茶叶产业大户将村民的土地全部包揽过来,从栽植茶苗到茶树长成以至采下茶叶见到经济效益,这一过程需要漫长的五六年时间,既要支付土地转包租金,又要支付茶农务工工资,再加上环境气候或人为的种种可能的不利因素的影响,指不定还会遭遇上什么大的闪失,其要遭遇的困难挫折是严峻而无情的。如果不是具有坚强毅力的人,怎么可以应对得了。可见殷刚等产业大户不是等闲之辈,而是百里挑一的能人。  你站在神草园楼顶平台上放眼望去,二三百亩连片的平川地,全部种植了茶苗,小苗初长成,便呈现出一派油油的绿意。几十个农妇正在给茶苗除草追肥。我们走近田边向一农妇打听,她说是来茶园做短工的,做一天活可挣得二三十元钱,比原来耕种自己的承包地的收入高多了。

中原村这二三百亩连片的茶园周边与山坡接榫处,建起一排排徽派民居,粉白耀眼。茶园像一匹绿色织锦,而粉白的民居为它镶了边儿,绿白相间,就成了一幅素雅的图画,有了艺术观赏价值。茶园和民居建筑是静景,有几十位农妇劳作其间,就让景象生动起来,静中有动,动静调和。顿时,你的大脑里就会生出幻觉:那些农妇不是在给茶苗除草,而是在用她们粗糙的大手编织五彩锦缎,在做锦上添花的工作,在为自己编织生活的美梦,在为偏远山村的一般农人编织未来的希望。

长安镇的新型农民——产业大户,不止殷刚一人,还有凌久成、洪善存等。他们都建起了气势夺人的豪华的茶庄,他们都各自整治了上百亩连片的高产茶园。就是这样一批新型农民,简直可以把整整一个长安坝几万亩土地整成绿色的世界。一旦茶花盛开之时,那万绿丛中千点红的火爆景象,就是人间仙境。

春风拂柳,春雨滋润,清明前后,戴青花头帕、着青花衣衫的采茶姑娘,穿行于规整的茶带间,纤纤巧手上上下下,左右开弓,把一片片鲜嫩的毛尖茶芽掐入竹篮,把脆活爽朗银铃般的笑声洒满茶园,用甜美悠扬的茶歌唱响山乡。山乡这馥郁氤氲的茶香,这浓翠欲滴的茶绿,这采茶姑娘形同舞姿的掐茶劳作,这茶叶产业大户的做派与神气,无一不让人迷醉。P6-8

后记

我的第一个集子《序列》的“序”文,借用的是盛勇先生曾在1996年4月13日的《安康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原题为《重提执着再用力——读李尚海散文感言》。我在结集《溪流如此》时,本打算请人作个“序”,后来觉得就这么一件小事何必去麻烦别人呢?于是我自己敷衍了一篇所谓的“序”。

这个集子的内容,大体分两部分:一是自2005年以来在电脑键盘上敲出的文字,不少篇章在网络上交流过,其中有些被报刊采用,并得到不少网友的评论一是听从了一些朋友的建议,将拙著《序列》(2005年版)中部分篇章移到了这个册子,以增加新册子的页数。

何根生老师、钦业先生、岭那边先生都给我的文字作过多次评论,他们的批评都比较中肯。还有一位网友叫6tyhb的,至今我还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自从我注册了网易博客以来,这位网友就一直在关注着我的博客文字,对我的一些博客篇章的写法直截了当地提出了批评意见,且有说服力,他的批评,让我不接受都不行。(见拙著附录师友评论)

在此我要感谢因厚爱而长期关注我的业余写作的本地和外地的师友!感谢老伴和女儿对我的业余写作及出版小册子所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西安某美术设计公司青年设计师彭婧女士(曾就读于平利中学),精心为《溪流如此》做了封面装帧设计(我的第一个集子《序列》的封面也是她设计的);上海书法家刘景欣先生热忱为该书题写了书名;在书稿结集初期,段太平先生花了不少时间做了整理编排的工作;书稿交给太白文艺出版社后,责任编辑曹甜女士确实尽了责任,用了大量的精力对书稿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加工、审订把关,使之能及时地定稿成书,个中的辛苦,一般人是不了解的。在此一并致谢!

著者

2015年8月吉日于五峰山下有竹轩

目录

写写写(代序)

第一辑 家山随写

 这地方

 长安镇所见所感

 茶山与一位老人

 闲话喝茶

 洛河历史轻轻的回音

 享受绿色

 溪流如此

 东河小学记

 八仙

 故乡的山果

 地泡儿

 狮坪河

 化龙山

 记忆汉江

第二辑 常人随记

 祖母

 外婆

 晨雾中挥动的手

 父亲的背篓

 喊魂

 写给母亲

 太阳山

 仁溪

 雕像荷塘

第三辑 青涩随忆

 祖籍

 学前教育

 初小

 小学杂忆(一)

 小学杂忆(二)

 初中

 晒晒青涩

第四辑 琐事随感

 自留地

 人这架机器

 风花雪月与油盐酱醋

 轻烟袅袅说戒烟

 又说戒烟

 也说“方言”

 无题

 故事

 新年信息

 说吃

 过生

 再说过生

 核盐问题

 健康杂谈

 回顾2012年

 平利中学校志序

 《续修平利县志》校注记

 这里是生长神话的地方

 岐黄之术

 快捷的网上联络

 木楼

 过年

 晨

 为文之事

 聚友记

 年轻多好

 亨亨

 油菜花儿黄

第五辑 旅途随看

 探访白帝城

 也写三峡

 飞天之恋

 清凉山

 镇北台红石峡

 重聚汉中

 京城之旅

 云南纪行

第六辑 文艺随赏

 读刘云

 浓浓一个情字了得

 文心不老笔耕不懈

 邂逅“旅途”阅读《旅途》

 山中桂子

 同学

 没有见过面的朋友

 美文鉴赏四章

第七辑 典籍随读

 杂抄

 读书拾慧(一)

 读书拾慧(二)

 读书拾慧(三)

 读书拾慧(四)

 读书拾慧(五)

 读书拾慧(六)

 平利古迹记载

第八辑片羽随拾

 陋室雕虫

 梦

 视屏风景

 老家的含义

 老街

 走进春天

 师友评论

附录:岭那边的评论

后记

序言

我以为只要是能认字会写字的人,都可以写文章并且可以出书。问题的关键是愿意不愿意。有兴趣就愿意写,没有兴趣就不愿意写。

兴趣就是兴致和乐趣。兴趣是培养出来的。有了兴趣,做什么事都是自发的,由自发到自觉,劳动就有了创造性。写文章为什么叫创作,创作就是创造性的劳动。你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就可能写出好文章,所谓好文章,大概就是文章里有真东西,即艺术的真实性。窃以为,写文章,“真”是第一位的。有了真,就可能传达善,有了真和善,就可能产生美。凡被逼迫而写的东西,大抵总是言不由衷应景敷衍的。言不由衷应景敷衍,便谈不上真,没有真,哪来的美?据我所知,不少的中小学生一般都不喜欢上作文课,就是因为常常被一些自己并不写文章的老师和家长逼迫着而写,毫无兴致和乐趣可言,不仅没有兴趣,反而心生厌恶。兴趣之于作文,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好比我们抽香烟而上了瘾,瘾一上来,就要抽,自然而然,没有人强迫你。如若爱写文章且能上瘾,那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我的业余写作,有些年头了,只是还没有进入上瘾的境地,想写就写几个句子,不想写就停笔几个月,因而就没有什么数量,更谈不上有什么质量。仅在2005年出了一个薄薄的名日《序列》的小册子,事过十年后的今天,又打算出一个小册子,将取名《溪流如此》。一看这样的书名,就知道是小打小闹,没什么大的气候。我以为,大有大的雄阔,也可能是大而不当;小,固然比较琐碎,却可能有小的情味。“敝帚自珍”是如我等的一般人爱犯的毛病,俗话说“孩子总是自己的好”,自己的孩子无论妍媸都比别人的“强”。

说到孩子,这出书就好比生孩子,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个中的酸甜苦辣撕心裂肺种种滋味,只有孕妇、产妇自己知道。尽管如此,已婚的妇女多数还是愿意生孩子的,痛苦着而又快慰着。喜欢写点儿东西的人,想把自己写的东西结集印出来,情同此理。

《溪流如此》是集内一篇文章的标题,亦作集子的名称。集子所收都是些随性而散漫的文字,述山水风物,记常人琐事,忆少年既往,写游历见闻,做读书笔记,赏他人美文,拾瞬间随感,录师友评论,杂陈平列,难分主次轻重。

其中有笔者对文章写作的一些看法(尽管是一孔之见),这在《为文之事》《浓浓一个情字了得》《文心不老笔耕不懈》《邂逅(旅途)阅读旅途》等篇章里都有所表述。

结成这么个集子,算是一位草根作者对自己多年来业余写作的一个小结,仅此而已。

今后,写与不写,随兴依趣,悉作自由。

内容推荐

《溪流如此》为作者李尚海多年来随笔,不少篇章在网络上交流过,其中有些被报刊杂志采用,并得到不少网友的评论。《溪流如此》是一部较为成熟的散文集,作者积多年的语文功力,业余时间成就了此稿,全稿写作激情含蓄,它用涓涓细流的执着表达对山川风物的热爱,用细雨润物的平常心表达着对少年师友及美文的欣赏与眷念。作品地域特色鲜明,行文干净流利,乡土气息浓郁,语言生动活泼,写出了故土之情、游历之趣、劳动之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感悟。

编辑推荐

李尚海1952年出生于平利八仙仁溪,曾就职于平利县文化馆,1975年调入平利县中学,2012年退休。任教之余,他积极创作文学作品和地域文化研究,作品曾入选《中国当代校园青春散文诗萃》《当代散文百家鉴赏》《芳草地》《山风》《安康散文选》等文集。《溪流如此》共分八辑,既有山水游记,也有杂事琐记,既有文艺鉴赏,也有生活随笔,大多取材于平利,取材于教学,取材于生活,语言干净,寓意深远,不仅浓缩着一名教师对平利的热爱,更凝聚着对工作对生活的极大热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4:5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