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一研究的缘由
二村民自治制度刨新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选择
(二)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上篇 总体分析
一村民自治地方创新:含义与特征
(一)地方创新的内涵
(二)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界定
(三)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特点
二创新的环境:宏观背量与地方因素
(一)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宏观背景
1正在探索的村民自治制度
2迅速发展的农村经济社会
3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与宏观政策的调整
(二)嵌入浙江村民自治制度创新的地方性因素
1民营经济的发展与经济能人的崛起
2有限理性的有为政府
3务实创新的区域文化
4大规模的农村人口流动
三创新的动因:内在矛盾、社会需求与上级要求
(一)创新的根本原因
1日益扩大的民主参与需求与制度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
2不断增长的民主发展需求与相对滞后的民主发展
环境之间的矛盾
3逐渐提升的服务需求与自我服务发展落后的矛盾
(二)创新生成的直接原因
1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需求
2上级政府的号召与要求
四创新的主体:多层次结构、多元性协同
(一)创新主体的构成
(二)见识与动机:创新的启动者
(三)权力与能力:创新的领导者
(四)合作与知识:创新的组织者
1创新组织者应当是一个具有较强合作性的团队
2创新组织者需要具有特定的专门知识
(五)多元与协同:创新的参与者
五创新的过程:运作环节、关联因素
(一)创新的运作环节
1创新的提出
2创新的生成
3创新的实施
4创新的总结
5创新的推广
(二)影响创新活动的主要因素
1创新主体的个人特征和组织状况
2创新的项目特征
3创新的环境因素
4创新承受者的情况
六创新的结果:绩效、影响与扩散性
(一)创新的绩效
1创新的效果
2创新的效率
(二)创新的社会影响
1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民主效应
2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秩序效应
3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发展效应
(三)创新的扩散性
1创新的可持续性
2创新的可复制性
七创新的地方性:区域特色与浙江经验
(一)重视力量整合,突出多主体协同,探索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有效路径
(二)重视民主参与,突出沟通与协商,探索民主决策的有效形式
(三)重视机制建设,突出依制治村,探索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四)重视权力监督,突出组织与制度,探索民主监督的有效方式
(五)重视治理优化,突出干部与结构,探索村级组织建设的有效办法
(六)重视功能拓展,突出便民服务,探索服务型乡村治理的有效载体
八创新的发展:未来走向与促进策略
(一)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发展走向
1健全“四个民主”协调发展机制将依然是村民自治
地方创新的重要内容
2培育村民自治素养将是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落脚点
3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将是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
重要生长点
4,优化组织结构将是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重要命题
(二)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促进策略
1构建合理、有效的创新评价机制
2实施以民为本的创新推进策略
3正确把握创新的“度”、“利”、“实”
4夯实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社会基础
下篇 个案调查
一村级民主监督制度的创新与实践——武义县后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调查
(一)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创新的缘起
(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建构及其创新意义
1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主要内容
2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创新意义
(三)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实际运行及其绩效
1初创阶段(2004年6月—2006年上半年)
2完善阶段(2006年下半年至今)
(四)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运作中的主要问题
(五)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建议
二性别平等取向的女村委专职专选制度与实践——以浙江省金东区赤松镇第八届村委会选举为个案
(一)女村委专职专选的制度建构
1地方政府对女村委专职专选的制度安排
2村级组织对女村委专职专选制度的设计
(二)女村委专职专选的实践成效
1增加了村委会成员中的女性人数和比例
2唤醒了农村妇女的选举参与和竞争意识
3促进了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
(三)女村委专职专选实践与制度的偏离
1女村委专职专选制度设计的平等目标未能充分实现
2女村委不能按制度设计要求代表农村妇女利益
(四)女村委专职专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提升女村委专职专选制度创新的民众认同
2发挥政府在促进农村妇女参与和男女平等中的主动性
3找准提高农村妇女社会地位的立足点
三协同服务: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创新模式——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岱西镇调查
(一)新时期乡村治理面临的新挑战
(二)协同服务: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整合型模式
(三)创新中的突破与成效
1实现了农村基层组织的重构
2创新了农村基层社会的协同服务机制
(四)讨论与思考
四程序整合:后选举阶段的民主机制创新——浙江省天台县村级民主治理五步法调查
(一)民主治理五步法的产生与发展
1民主治理五步法的创新背景
2民主治理五步法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二)民主治理五步法的主要内容
1民主提案
2民主议案
3民主表决
4公开承诺
5监督实施
(三)民主治理五步法的特点与创新之处
1系统集成,形成闭合的制度链
2简便实用,具备较强可操作性
3机制包容,吸纳民众广泛参与
4因农制宜,体现乡土社会管理特色
(四)民主治理五步法创新的主要成效
1构建了程序化、规范化的后选举时代村级民主管理机制
2促进了乡村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3保障了农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形成了民主参与的习惯
(五)讨论与思考
1有效的村务监督依然是一个有待探索的难题
2构建后选举阶段民主管理的长效机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五协商民主取向的村民公共参与制度创新——浙江省常山县民情沟通日制度调查
(一)民情沟通日制度建构的协商型村民公共参与
1公共性和公开性
2平等性和广泛性
3商议性和互动性
(二)民情沟通日制度的创新意义
(三)协商型村民公共参与的生成逻辑
(四)协调型村民公共参与实践中呈现的主要问题
六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制度化——以新昌石磁村的乡村典章创新为例
(一)石磁村乡村典章的形成过程
1乡村典章产生的契机
2乡村典章的制定过程
(二)石磁村乡村典章的制度化
1初步实现制度化的制度
2制度化程度仍然较低的制度
3难以判断制度化情况的制度
(三)实现村民自治地方创新制度化的条件
(四)如何推进村民自治地方创新制度化
七村民自治制度创新中的地方政府——以浙江省金华市村干部创业承诺制为个案
(一)村干部创业承诺制的由来与发展
1村干部创业承诺制的萌芽(20世纪90年代初)
2村干部创业承诺制的探索(1996年至2002年)
3村干部创业承诺制的推进(2003年至2007年)
4村干部创业承诺制的深化(2007年底至今)
(二)村干部创业承诺制创新中的地方政府角色
1创新制度的设计者
2创新实践的组织者
3创新过程的监督者
4创新活动的保障者
(三)地方政府主动推动村民自治制度创新的动因
1村民的诉求
2村民自治制度自身发展的要求
3地方政府的业绩追求
(四)讨论与思考
1找回政府:村民自治背景下地方政府的乡村管理功能
2村民自治制度创新中的地方政府行为选择
八从“软监督”转向“硬监督”的一项尝试——浙江省柯城区航埠镇两监督一赔偿改革调查
(一)两监督一赔偿的改革方案
(二)两监督一赔偿改革的积极效应
(三)两监督一赔偿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两监督一赔偿制度创新中的地方政府主动性
九自我服务:村民自治的拓展与创新——浙江省上虞市新戴家村“四不出村”工作法调查
(一)“四不出村”工作法的缘起与发展
1“四不出村”工作法的缘起
2“四不出村”工作法的演变过程
(二)“四不出村”工作法的主要内容和运作方式
1“四不出村”工作法的主要内容
2“四不出村”工作法的运行机制
(三)“四不出村”工作法的创新性
1创新了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理念
2创新了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机制
3创新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功能
(四)思考与讨论
1服务型自治组织的培育是拓展村民自治的重要路径
2村民自治发展中的创新既要主动又要务实
十契约自律:村干部问责制度的创新——浙江省金华市村千部辞职承诺制调查
(一)地方政府建构的村干部辞职承诺制
(二)村干部辞职承诺制创新的成效
1强化了村干部说到、做到的自律责任意识
2改变了村干部干好干差一个样的不良局面
3破解了村干部能上难下的现实难题
(三)村干部辞职承诺制创新成功的基础和条件
1充足的创新动力
2成熟的实践基础
3广泛的民众支持
十一“3+1”:村庄治理模式的创新——浙江省C市溪村的调查
(一)制度创新的缘起
(二)“3+1”制度模式的构架
1组织的组成人员
2组织的功能设置
3组织之间的权力关系
(三)“3+1”制度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