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韩复榘与西北军(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韩宗喆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韩复榘是民国时期的二级上将、封疆大吏,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风云人物,其特立独行的一生使他备受争议。西北军是民国史上一支传奇式的军队,每于历史关键时刻,辄有惊世骇俗之举。“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韩宗喆编著的这本《韩复榘与西北军(上下)》讲述的就是上述两者间的故事。

内容推荐

韩复榘,字向方,中国近代史上军阀之一,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声震西北、华北、中原各地,是西北军中的五虎将之一,曾叱咤风云一时,官至国民党陆军上将。在抗日战争中,被蒋介石以“违抗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处决。本书《韩复榘与西北军(上下)》讲述的就是他的人生经历。

《韩复榘与西北军(上下)》由韩宗喆编著。

目录

上册

自序

身世与家世

二十镇与冯玉祥

辛亥滦州起义

再赴戎行

第十六混成旅

入川作战

讨伐张勋

武穴屯兵

常德练兵

困顿豫南

骑兵团长

南苑练兵

四十三团

北京政变

第一旅长

赴日观操

天津战役

第一师长

拱卫京畿

退守南口

晋北大战

一度投晋

倦鸟归巢

塞外行

平叛与困惑

兵出潼关

讨靳之役

兰封大战

徐州会战

彰德大战

首占北京

鲍旅事件

芥蒂犹存

封疆释兵权

督师武胜关

山雨欲東

甘棠东进

黑石关下

重返中原

二度主豫

讨唐之役

扣阎未遂

大战初起

下册

鏊兵津浦

苦战胶济

西北军解体

山东省府

省府参议

第三路军(一)

第三路军(二)

民团军联庄会

其人其事

澄清吏治

治军带兵

经济 文化 教育

剿匪 审案 赈灾

刘黑七 张黑脸

借重梁漱溟

收容石友三

张宗昌之死

驱逐刘珍年

济南 泰山

济南 南京

济南 北平

济南 成都

西安事变

对日关系

七七事变

鲁北抗战

隔河对峙

开封事变

托体鸡公山

结局

后记

试读章节

冯旅途经刘家场,遇大雨,在镇上耽住一天。冯玉祥住一家店铺柜房;军医处住前门一座小楼。军医处所在之小楼上有几个大缸,里边装着当地保卫团的火药。入夜,军医处一名小医兵,不慎将蜡烛的余烬落人火药缸中,引发大爆炸,屋顶炸飞,人也粉身碎骨。冯及其随从以为是中了地雷,传令兵谷良民、郑继成捣毁窗门上的木棂,保护着冯往屋外跑,一时秩序大乱,事后打听明白,方平静下来。

谷良民是谷良友之弟;郑继成是郑金声之侄。日后,韩复榘主鲁,谷是韩部第三路军主力师长之一;郑在山东省参议厅任参议。

冯玉祥在部队进抵叙府之前,又先后派张之江、蒋鸿遇去面见蔡锷、刘云峰,说明此次军事行动,纯属“障眼法”,点到为止,请护国军方面谅解。

3月1日,第十六混成旅向叙府发起攻击。2日,刘云峰护国军退守横江。3日,第十六混成旅占领叙府。

叙府(今宜宾)位于四川盆地南部,东靠万里长江,西接大、小凉山,南近滇、黔,北连川中腹地,是一座有两千年酒文化的古城,号称中国“酒都”,闻名遐迩的五粮液即出于此地。

7日,袁世凯封冯玉祥为三等男爵,策令中称赞冯“忠勇奋发,极堪嘉奖”。冯部拿下叙府,曹锟、陈宦都很高兴,督促冯乘胜追击滇军。冯借口兵力不足,不肯出师。陈乃准冯成立一个补充团。冯命第二团由汉中人川,与第一团会合。

部队编制扩大,冯玉祥在人事安排上做了一番精心调整:将第一团团长杨桂堂调任补充团团长;原一团一营营长邹心镜升任第一团团长;原一团三营连长姜琬升一团一营营长;原一团二营营副张维玺升任一团二营营长;原一团团副宋哲元调任补充团第四营营长,随团长杨桂堂赴河南省招兵。至于参谋长在战前已易为邱山宁,原参谋长宋子扬调任炮兵营营长。

部队扩编还需要增加一批干部,这时模范连发挥了作用。模范连连长李鸣钟战前已调任一团三营营长,模范连其他官佐目兵也陆续调到作战部队任职。韩复榘于3月升任补充团第三营第十一连连长,副连长为张钺。冯玉祥1912年在景县招的部分新兵,如孙良诚、刘汝明(一团三营十连连长)、佟麟阁、韩占元、刘玉山、李长清(骑兵连连长)等都晋升为连长。另外,冯安邦、过之刚(一团二营八连连长)、谷良友、葛金章(一团一营四连连长)、孙连仲(炮兵营第一连连长)、马式彬、等也晋升为连长。不久,石友三、闻承烈、程希贤许骧云等亦相继晋升连长。

在北洋军中晋升连长是一件大事,除请客吃饭外,照例还要身着欧式军礼服,戴白手套,扶着军刀照纪念像,有站姿,也有坐姿。韩复榘郑重地把相片寄回老家,家人见了都惊喜不已。

冯玉祥攻下叙府,再派蒋鸿遇去与刘云峰接洽停战事宜,重申愿与护国军合作,并保证要撤出叙府。这次谈判,吃了败仗的刘心平气和了许多,双方很快达成协议,自4月7日至5月6日为停战期。

3月22日,袁世凯迫于形势压力,宣布取消帝制,但仍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冯玉祥致电陈宦,劝其尽快宣布独立。陈手中无可用之兵,事权不一,犹豫不决,乃于5月初电召冯氏回省共商大计。与此同时,自称“陕西护国军总司令”的原陕北镇守使陈树藩突然倒戈进攻西安,陆建章急电冯回援陕西。冯心急如焚,当即如约将叙府防务交与护国军接收,径自率队匆匆北上援陕。

5月9日,冯部离开叙府仅两天,陈树藩即在陕西宣布独立,陆建章再电冯玉祥,谓时至今日,已无需援陕。原来陆之驻西安两营城防军已被陈树藩军击败,其子陆承武亦被俘,陆被迫让出陕西军政大权。陆离开西安,回到北京,袁世凯殁后,被代理大总统冯国璋任命为将军府炳威将军、高等军事顾问。陆残部由商震率领进入山西境内,被阎锡山收编为1个团。

是时,第十六混成旅已进至自流井。自流井为四川五大井盐产区之一,一架架高达百米的“云车”耸立在丘陵之上,此即采盐卤的井架。庞大的盐场有“水火井”960余眼,“水井”靠畜力汲出盐卤,再用“火井”引出来的天然气熬制成盐。因熬盐而蒸腾出来的水汽,缭绕于无数“云车”之间,蔚为壮观。仅用于汲卤的牛即有两万头。当地民谚日:“山小牛屎多,街短牛肉多。河小盐船多,路窄轿子多。”

冯旅在自流井休整数日后,奉陈宦之命转赴成都。途中,冯将所部第十六混成旅番号,改为护国军第五师。冯部:进至距成都50里之龙泉驿,停滞不前,对陈实行兵谏,力促其宣布四川独立。5月22日,陈宦终于发表一则通电,称“自今日起,四川省与袁氏个人断绝关系。”次日,四川省宣布独立。

陈宦是袁世凯的心腹爱将,已是抱病在床的袁阅陈电后,瞿然而起日:“人心大变,乃至是耶!”言已,昏厥过去,醒来后,仰天长叹:“二庵负我,何人可持!”

6月6日,袁世凯病逝于北京新华宫,享年58岁。

P60-61

序言

首先声明,我是一名医生,说老实话,要写一部有关历史的书,有点勉为其难;韩复榘先生是我的祖父,由后人为先人作传,又被一般认为是犯忌的事。奈何笔者愚鲁,仍“知其不可为而为”,斗胆握管成书,是耶非耶,成耶败耶,读者明鉴。

毋庸讳言,韩复榘先生是民国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之一,而民间关于他的笑话仍广为流传,某些文章、著作也以讹传讹,乐此不疲,甚至胡编乱造到不可理喻,以至其人本来面目和真实性格却被蒙上一层厚厚的尘埃和迷雾。究其原委,乃是长期流行于世的“二元思维定式”使然,非好即坏,非善即恶,非关即丑;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便是百分之百的错误。纵观世间万物,人最复杂。论及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没有实事求是之心,是难以做到持平之论的。

对于历史人物,无论你认为是好的还是坏的,你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都必须以史实为依据。真诚面对历史,宽容对待历史人物,方有助于我们敞开胸怀,以更宽阔的视野去面对未来。

纵然已过去七八十个年头,在海峡两岸,“韩复榘”仍是一个敏感的名字。抛开意识形态及官话、套话,仅从人性角度看,韩先生“不怕死,不爱钱”,率性自由,特立独行,崇尚本色,厌恶矫情,坚守独立人格,不屑随波逐流,是一位旧时代极具个性的职业军人。但在旧军人传统观念之下,因其刚愎自用的个性,对现代政治理解欠缺,对人生体验亦有不足,不自觉地走到“一意孤行”的路上,他的失败其实早就注定了。

我业余时间喜读稗乘野史、名人传记,不能不对自己家族中出现过的一位显赫人物有所关注。二十多年来,我一直注意搜集有关韩复榘先生的资料。虽然在我出生之时,韩先生已不在人世,但由于我的特殊身份,有机会接触到许多仍然健在的老西北军人以及他们的后裔,犹可弥补有限的文字资料之不足。至于萌生写书的想法,不过是近几年的事。窃以为,有些事情不必较真,有些事情还是应该说清楚的,遂不计毁誉,秉笔直书,愿以此卷献呈读者,聊成注脚。读者然也罢,不然也罢,至少可以表明,在“众口一词”之外尚有另外一种声音,藉供后来治史者参考查证。

韩复榘先生戎马一生,大部分时光是在西北军中度过的,直到他离开人世,也是西北军袍泽为他办理的后事。因此说韩先生,不能不说说西北军。

冯玉祥先生的西北军是一支极具传奇色彩的军队,不啻夜空中徒然出现的一道炫目耀眼的闪电,瞬间又消逝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令人扼腕叹息!

时下有关西北军的书不多也不少。说不多,是公正严谨的史书不多;说不少,是云山雾罩的小说不少。笔者才疏学浅,不敢为西北军治史,仅本求实存真的原则,知多少,写多少,但愿能充作信史的诠注。本书写作的指导思想是:

一、坚持事实求是的原则,始终把传主的活动置身于当时的客观环境中来加以叙述和考量,以求最大限度地符合或接近历史真相。

二、多叙事,少评论。笔者的主要责任是尽量把事情讲清楚,留给读者一个充分的思考空间,最终得出自己判断。但是,少议不等于不议。笔者评论的原则是,是则是,非则非,不唯上,不媚俗,不锦上添花,不落井下石,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坚守独立思考,锐意个性表达,力求客观公正。

三、尊重史实,屏弃杜撰。凡书中所涉及到的重要情节皆有所本。

本书侧重资料性,对西北军及国民革命军第三路军各时期的建制及其中主要人物皆有较详尽的记述,关注民国军事史的读者也许会有兴趣。

笔者浅陋,书中谬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指正。并借《龙文鞭影》李恩授语云:“有能扫除尘封以匡驽骀之所未逮者,吾将执鞭慕之。”

2011年10月于北京

后记

承蒙各位先辈、老师、朋友扶掖,《韩复榘与西北军》付梓问世,笔者感激至深,备亟钦敬。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韩复榘先生的亲属、前西北军高级军政人员、前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官员及前国民革命军第三路军将领及其后裔为笔者提供大量宝贵的口述历史资料;西北军史学人陈长更、黄埔收藏家单补生、西北军高级将领李鸣钟之女李宝芳、西北军高级将领葛金章之子葛俊民、西北军高级将领郑大章之子郑楷、西北军高级将领谷良民之子谷自生、西北军高级将领孙桐萱之女孙美霓、西北军高级文员过之翰之子过家武、西北军高级文员杨慕时之孙杨万里、国民革命军第三路军高级将领展书堂之孙展鹏远、国民革命军第三路军高级将领王恺如之孙王元章等为笔者提供弥足珍贵的文字或影像资料,在此一并致谢。

感谢旅居台湾的傅瑞瑗将军为笔者提供珍贵的口述历史录音带;感谢台湾媒体人张佑如为笔者收集并提供难得的参考文献。

特别感谢当代研究韩复榘历史的权威学者、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历史系主任吕伟俊教授在百忙之中认真审阅本书全稿,并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感谢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亲属联谊会常务理事兼副会长、西北军高级将领后裔李紫皤为笔者提供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及照片。可以说,没有李先生的全程帮助,笔者很难成书。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周海滨、人民出版社编辑姜玮、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州学刊》编辑曹用娴、世交挚友赵三华等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工作,在此谨致诚挚的谢意。

最后,需要特别感谢团结出版社社长梁光玉、编辑室主任张阳,没有他们的指导帮助,组织协调和奔波忙碌,就不会有本书的顺利出版。

著者谨识

2011年12月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山东省)教育费每年增加,到了1935年,为普及义务教育,又大大地增加了一笔经费山东省库从来没有欠过教育经费,韩复榘履行了他的诺言。

——何思源

山东水灾,把难民移往各县就食,各办法极有道理至于把省府大楼让给灾民住主事,尤为难得。我又奖向方三点:一,对内之治安:二,对外之不屈:三,办灾之新法。我与有荣焉。

——冯玉祥

从抗战以来韩复榘的表现来看,总起来说他还是抗战的,不论其态度是消极或是积极,他还是坚持打了几仗因此一般史书上称韩“不战而逃”是不妥当的,也不符合事实,逃在后。战在前至于传说他想投降当汉奸,就更是无事实根据的。

——吕伟俊

蒋介石借此杀了韩复榘,是杀一儆百,还是消灭异己,史家评论,都认为是重在后者,我以为是有道理的。

——梁漱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2:3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