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枫叶絮语/纽带海外华文儿童文学典藏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加拿大)林婷婷
出版社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纽带海外华文儿童文学典藏》呈现了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国际视野,拓展了原创儿童文学的丰富样貌,从出版的角度,促进了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融,让我们看到了民族精神和能量的延续和传承,同时也为世界儿童文学理论与创作的研究、发展提供了珍贵的档案和鲜活的资料。

这本《枫叶絮语》收录了林婷婷的作品。

内容推荐

这本《枫叶絮语》收录了林婷婷的作品,包括:《旧金山情缘》、《再生的艺术》、《我的书房》、《莉莎的美丽憧憬》、《我的干妈——悼念王国秀女士》、《寻找露意湖》、《旧金山访谢冰莹》、《被遗忘角落的寻梦者——刘慧琴和阿木》、《千岛寄情》、《番客》、《我的写作童话》、《吾家》、《义举传千秋》等作品。

目录

生活徽博

中秋随想

稿纸、原子笔、电脑

分享收成

青春永驻

名称现代化

卫生的文化

手机文学

邮轮

启程与归航

地球村人的乡愁

园艺的启示

英国玫瑰

漂流与返乡

点燃一掌书香

我走进了沙漠

——敦煌之旅散记

永远的冰心

来自水晶泉的祝福

——怀念莫孔珍校长

儿童乐园

快乐的E对代入

当东方遇到西方

枫叶絮语

难念的煮妇经

保姆

芳邻

图书馆之友

梦中城市

一个女驾驶者的告白

旧金山情缘

再生的艺术

我的书房

莉莎的美丽憧憬

我的干妈——悼念王国秀女士

寻找露意湖

旧金山访谢冰莹

被遗忘角落的寻梦者——刘慧琴和阿木

千岛寄情

番客

我的写作童话

吾家

甜棵、槿柑、红包

义举传千秋

美丽的星期天

“奉献雕像”的联想

无月又何妨

低诉

师恩难忘

推车的吉卜赛族

妈妈的故事

邮缘

作家的话

附录

创作年表要目

荣誉记录要目

作家相册

试读章节

今年夏天快过的时候,邻居玛嘉丽和艾美一块儿拎了一大包蔬菜来送我。玛嘉丽是法裔加人,艾美是第五代的日裔移民,她俩在艾美家后园辟了一小块空地,合种起蔬菜。两人轮流浇水、施肥、捉虫、除杂草,忙了一季,才获得如此丰美的收成。艾美还腌了好几瓶吃不完的蔬菜,以备冬天享用。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早期日裔移民勤俭的美德。她们两位都是我们这邻舍难得有爱心的邻居。

我们的街坊小区在最近这几年,有了些变化。有些旧房子拆了盖新的,原来较大的地皮亦已被开发商改建为数栋中型住宅,街容改观了,也多了些华人的屋主。记得去年夏天,我们这条街一位白人主妇筹划了一次街坊烧烤同乐会活动,意在使新旧邻居彼此多认识,增进互助与合作。地点设在我们这条街上小学的操场,时间定于一个周末下午。

同乐会那天,会场有气球点缀,还请来市政府消防员讲解防火与救火的常识。参加者各带食物和小凳子,很有一番气氛。美中不足的是,来参加的华人家庭只有两户。虽说各人绝对有参加与否的自由,但是那天我为没有机会认识住在同街的其他华人朋友感到很失望,也为同胞邻居不能拨冗踊跃参加,而觉得对不住主持人。

加拿大最可爱的地方,就是容许居民保留他们各自的文化传统,以此来促进多元民族的和平相处。与我们周围不同种族的人多多来往交流,分享文化,发扬街坊邻舍精诚睦邻的良好风气,未尝不是融入主流社会的最佳途径。

最近路过我们以前住的那条街,惊喜地看到以前隔壁邻居李太太正在车库前洗车,赶紧停车下来与她打招呼。她依然身材苗条,穿一条长及膝盖的蓝色新潮牛仔裤,上着红白细格子衬衫,卷着袖子,几根疏松的刘海,从发间一弯发带垂散于额前。

看她透着活力光泽的脸上展开迎人的笑容,我握住她的手,又欣赏又羡慕地说:“半年不见,你更年轻了!”实在难以相信,光阴竟然停留在这位已是耳顺之龄的祖母级的妇女身上。十年前,李太太一家人从香港移民到温哥华。她先生为了照顾生意,只能做“空中飞人”;两个儿子要上大学。最初除了上英语课和学开车,她还去学美容,学得了一套护脸和化妆的好功夫。

美容课程结束后,她接着学插花和人造花的制作。当她捧着两盆自制的丝花来送我时;我也分享了她成就感的愉悦。后来她的儿子们先后学成回流香港,她选择留下。

我正担心她如何排遣寂寞,却听说她去学陶艺。有一天去看她,惊喜地发现她的屋子竞成为她陶艺作品的展示厅。看那一件件可爱的小陶器,不能不佩服她的艺术天分。后来她的兴趣转向了音乐,先学唱歌,在家卡拉0K引吭高歌,录了好几卷带子自我欣赏。她说自我陶醉,自得其乐,欢喜自在,活到老学到老,是她保健的秘诀。

我们搬家后不久,听说她去学习社交舞蹈。不久我竟受邀观赏她穿着自己裁缝的晚装参加国际舞比赛,那次她获得了一组的冠军,这让我更佩服于她学习的热忱和执着。

李太太平时生活自检自爱,活得踏实,不断地在学习中拓展精神领域。在加拿大自由开放的天空下,她找到了自己。P8-11

序言

差不多二十年前,我去马来西亚吉隆坡参加首届亚洲华文儿童文学研讨会,那是我第一次在域外近距离感受华文儿童文学的生态状况。

作为来自中国大陆的学人,也作为童书出版人,老实说,我的感受颇为复杂。可以说是既亲切又有些失落。但仔细想想,也挺正常。他乡遇知音,异域听华语,同样的文字连着同样的血脉,当然亲切。失落者,从事华文写作的人数远不如想象多,毕竟不是在中国。

近距离的观察和思考,也有好处,那就是更有真实感和现场感。我感觉,域外的华文儿童文学大抵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各国各地区的华文儿童文学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水平较高,有的地方水平较低,有的地方儿童文学作家多,有的地方甚至找不出一位从事儿童文学写作的华文作家。二是有的国家不重视华文教育。由于不重视华文教育,导致阅读华文儿童文学作品的读者逐年减少。三是有的国家华文文学被边缘化,不重视包括儿童文学在内的华文文学创作,以至不少不错的华文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只能自费印制。四是大部分国家的华文儿童文学作品十分零散,形成不了阵势,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我于是就想,何不尽己之力来助推一下华文儿童文学的发展?

数年之后,在方方面面的支持下,我的这个想法获得了实现。这就是1999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世界华文儿童文学书系”。由于是国内第一套华文儿童文学书系,当时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还比较难,我们的选稿区域也较为宽泛,除中国大陆外,使用华文创作的儿童文学都在遴选之列。台湾、香港地区的作家作品占了近一半。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文化大环境的日益改善、华文愈来愈为世人重视,以及我所供职出版社的快速发展,推出更具规模和代表性的华文儿童文学书系再次提上了议事日程。自然,要做就要做得更好,做得更有特色,做得更有品位。对于这套全新规划的书系,我们是充满期待的。我们期待它能更加全面地呈现世界华文儿童文学的地域版图、个性特征和整体风貌,同时也更准确、更完美地展示世界华文儿童文学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如今,这套历时三年多时间编辑的“纽带·海外华文儿童文学典藏”,终于摆在了诸位的面前。

这套典藏书系作家作品的遴选地域范围框定为:除中国大陆、台湾、港澳以外从事华文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作品。经反复遴选、比较、斟酌,我们最终确定了以下一些作家:木子、孙晴峰、林婷婷、阿浓、夏祖丽、程玮、王哗、江音、年红、爱薇。这些作家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瑞典、瑞士和马来西亚等国家。这些作家的创作各有所长,有的专攻小说,有的专攻散文,有的专攻童话,有的十八般武艺样样皆行。所收作品的关注点各有侧重,有的侧重当下生活,有的侧重内心世界,有的侧重地域文化,有的侧重族裔融合,有的侧重代际关系,有的侧重童年记忆,有的侧重风土人情,有的侧重幻想世界。作品的体裁涉及小说、童话、散文等。

自然,严格说来,海外华文作家由于所在国文化和自生的生存境况,专事儿童文学创作的并不多,他们创作所涉及的面向往往都比较广泛。儿童文学只是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创作的一个领域。然而,这并不影响他们作为海外儿童文学创作的代表性存在。

书系所选作家自身的境况亦不尽相同,有的祖辈漂泊海外,在海外出生,在海外受教育,家族几代人都生活在海外;有的在国内出生,在国内受教育,近十几年定居至海外。但无论是何种情况,他们的心里都装着一个共同的东西,那就是华文。

他们用华文写作,用华文思考,用华文感知这个世界,用华文品味童年的无边魅力。可以说,华文是他们维系中华族裔根基的纽带。

这些侨居国外的作家,他们的语言环境是可想而知的。有些可能回到家里可以说说华语,有些可能一年半载没有机会用华语与人进行对话和交流。然而,他们却一直坚持着用母语写作,而且还写得那么好,很是让人感慨和骄傲。

也许,这就是华文的魅力和华文的力量吧。

华文是这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种之一。用华文进行儿童文学创作,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福分。因为,这意味着你的作品有着数亿潜在人群的读者基础。没有什么比作品有更多的读者阅读而让人欣慰了。

祝福华文。

祝福华文儿童文学。

祝福坚持用华文为儿童进行写作的海外作家们。

于中国杭州青春坊

后记

每到夏天快放暑假前,住在北美的妈妈们都会忙着为她们的孩子们寻找精彩、有趣的夏令营,让他们利用假期继续学习。

我的外孙女就读于上海美国国际学校,校方每到暑假也都会组办各种校外夏令营,也跟国外的学校合作,让学生出国参加夏令营,寓教于乐。今年外孙女就参加了一个在美国黄石公园提顿科学学校里的科学夏令营。我们陪她从上海到旧金山,休息几天,便送她上飞机,单独飞往美国东岸的怀俄明州跟其他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会合。这是孙女首次单独出远门,行前她的妈妈按照学校所发的“行李单”,为她整理了一箱行李,还有随身携带的背包以及户外使用的睡袋。

为期两个星期的夏令营,她们这群学生住宿在科学园的学生宿舍里,过着早起早睡有规律的生活,在室内及户外兼具的活动日程中,他们学习整理打扫自己的房间和卫生间,餐后轮流清洗餐具。每天早餐后,各自准备简单的三明治就上路远足或爬山或到郊外田野考察大自然生态,比较不同飞禽鸟类所筑的巢,在树林里学习遇到如熊之类的动物该如何防身的常识和方法,观察山崩或其他天灾对地质所造成的破坏和变动,在河流里学划船。还安排了两天的露营生活,在公园里学搭营帐,用睡袋打地铺睡觉,分组轮流负责按照所提供的菜谱做餐饭,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培养他们生活的自立,建立团队精神,提高环保意识。

外孙女的夏令营经验让我深深体会到儿童教育已经赶在时代的前端,力求更多元化地给儿童一种“全方位完人”的教育,尤其注重科技数理的培训,以使他们将来能很好地立足于这日新月异的数据时代,这种儿童教育的理念和方向也应该是现代儿童文学创作应遵循的主要方向。

在许多人的成长中,儿童读物对他们都会产生或深或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也是其中之一。在海外身为第二代的华裔,在非母语环境中生长,如果不是因为接触了汉字儿童图书,喜欢上那些趣味盎然的中国民间故事、朗朗上口的儿歌和童诗,以及充满智慧的成语故事,也许我就不会爱上那属于祖先的古老文化,对华文文学也不会有自发追求的欲望,更不会学习用汉字写作。

我跟儿童文学特别有缘,在海外文学活动中认识了许多可敬可爱的儿童文学作家,也跟他们成为好朋友。孙建江先生就是其中一位,这次非常感谢他和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文学读物编辑中心的邀请,让我有机会与我们国内的同胞小朋友们分享我在菲律宾和加拿大的海外生活经验,希望通过我的书写,能够将这两个地方的华人以及当地的文化风貌,介绍给国内年轻读者。从彼此间心灵的交汇中,互相借鉴,碰撞出彼此鼓舞的美丽火花。

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一次颁奖典礼中,鼓励得奖人说:“政治是短暂的,文化是悠久的”。是的,当我们放眼世界的宏观中,我们也应该不忘扎根本土。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需要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维护、共同传承并发扬光大。

书评(媒体评论)

《纽带·海外华文儿童文学典藏》的出版,呈现了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国际视野,拓展了原创儿童文学的丰富样貌,从出版的角度,促进了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融,让我们看到了民族精神和能量的延续和传承,同时也为世界儿童文学理论与创作的研究、发展提供了珍贵的档案和鲜活的资料。

——儿童文学理论家方卫平

书系所选作家自身的境况不尽相同,有的祖辈漂泊海外,在海外出生,在海外受教育,家族几代人都生活在海外;有的在国内出生,在国内受教育,是近十几年定居至海外。但无论是何种情况,他们的心里都装着一个共同的东西,那就是华文。

他们用华文写作,用华文思考,用华文感知这个世界,用华文品味童年的无边魅力,可以说,华文是他们维系中华族裔根基的纽带。

——儿童文学理论家、出版人孙建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2: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