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们走过的六十年(1949-2009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多党合作制度和人民政协建立60周年)
分类
作者 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中国致公党中央留学人员委员会
出版社 中国致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关于新中国成立60年的巨大成就和变化,《我们走过的六十年》有许多具体的尤其是来自基层的亲身感受和经历,有些故事非常生动。在本书里,可以读到一定数量关于人民政协和多党合作两个方面的具有专业性质的论述和探讨,以及各级政协委员亲身的体会和认识。收入本书的文章,有不少出自老同志、老华侨之手,他们用沧桑的经历和对祖国赤诚的爱心,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叩动心灵的画卷。

内容推荐

《我们走过的六十年》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60周年的献礼。致公党中央宣传部、致公党中央留学人员委员会又向广大致公党党员发出通知,征集稿件,得到了热烈响应。我们共收到经过各省级组织和中央直属组织把关、推荐的各类稿件300余篇,经过再次的认真筛选,最后确定收录其中的160余篇,这就是今天看到的《我们走过的六十年》。

目录

我们走过的六十年(序)

鲜明的特色远大的前程

团结和谐承国粹民主协商扬政风

不平凡的六十年,更加辉煌的未来

一枚珍贵的纪念章

从电视剧中看时代的变迁

从学徒到学者

六十年前的激情岁月

“戏说”人民邮政新面貌

从我的亲身经历看国家的进步

黑蝴蝶——缤纷的彩蝶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片断印象

深情难忘老首长

高速路,让我们生活更精彩

红歌伴我成长

我们的命运与祖国紧密相连

祖国。我为你自豪

城市的符号

风雨六十年,人间正道是沧桑

风雨同舟六十载情系致公话今朝

国力强,腰杆硬,多党合作耀寰宇

家乡巨变

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

我的中国心

向祖国致意,为母亲祝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三十年弹指巨变

叔叔,咱们一起见证巨变

钥匙变奏曲

母亲

我和祖国一起走过六十年

从行路难到车马塞途

发展中的厦门公交事业——老番客赞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厦门

六十年,从六不离“土”到六大触手可及

六十年报纸的变迁

似水流年刊物情

我和我的名字

我家的车

我与致公之十年

华侨与祖国——国庆抒怀

我成长的十六年

只有这样的土地,才能培养出这样的忠诚

风雨同舟路肝胆相照情

六十年,祖国越来越坚强

倾听花开的声音

眺望小金门

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

党派,我人生的舞台

欢庆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

六十年前上海解放前后的点滴回忆

我看家乡六十年变迁

我家六十年的学历变迁

写给苏州的六十岁生日

中华情爱国心——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抒怀

水的记忆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永远彪炳史册

从红土地到三江口

随祖国的发达而进步

60载与20年——我人生的两个历程

六十年,我与祖国同行

“食”来运转

祖国我对您说

从折腾到不折腾迎来充实人生

腾飞吧,中国

回首来时路满目故园情

美好的回忆

我的致公情缘

致公党——我成长的摇篮

母女致公情结

记录历史风雨前行——写在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之际

回顾新中国六十年——立足本职,保民生促和谐

祖国,您好——写给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回眸六十年同心铸辉煌

政协伟业彪炳千秋——纪念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

“战友”助我加入致公党

忆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生涯

栉风沐雨六十年

祖国——我爱你

我三十年的变迁

拳拳赤子心 “海归”铸辉煌

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开启知识世界的窗口

历史回眸:中国致公党和人民政协

农村之行感慨万千

荣誉属于我的祖国

我们的归侨文艺队

祖国永远春风拂面——一位归侨教师的心路历程

爸爸的“农场退休金”

改革开放三十年,留下我与致公的印迹

琐忆

结缘中国致公党

不辱使命奋发图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60华诞抒怀

良师益友

群众的事,无小事

珍贵的相册

赴重庆特园和延安学习有感

我心目中的“政治协商”——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

风雨人生六十年——写在新中国成立、人民政协建立60周年

庆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话高教翻天变化

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有感

我的家乡又有了新变化

祖国,我回来了

祖国在心中奉献在岗位

少年的求学梦

退而不休履行职责为侨效力——我当宣传通讯员工作的回顾和体会

发挥“侨”字特色。携手共进——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纪念多党合作制度确立60周年

司徒美堂与国号

记新中国第一代药理学专家陈志康教授——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60周年

钟山副部长与我的成长

我与温州致公共同成长的岁月

我在经济建设中逐步成长

我的父亲与新中国同龄

沿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足迹

关注民生的两件事

厉行节俭建家国

党际关系六十年

多党合作制度: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定位分析——发挥致公党优势与特色,促进和谐社会新发展

切实提高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实效性

从出国热到回国潮——回顾改革开放30年出国留学生的历史变迁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多党合作制的逻辑发展与基本经验

纪念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确立60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祖国万岁!——新中国成立60周年侨务思想回顾

发挥人民政协优势,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强国梦的逐步实现——缅怀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天下为公·致力为公

提高四种能力做合格党派机关干部

强化三个意识发挥参政功能

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多党合作的重要性

发挥“侨”、“海”关系优势促进鄞州经济发展

回首与展望

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60周年

关于强化民主党派民主监督职能的若干思考

中国,在民主化进程中崛起——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略论多党合作制的优越性

牢记历史共创未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回顾六十年风雨历程,多党合作硕果累累

新中国海外留学报国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六十年民主党派监督制度的确立及发展

多党合作体制的中华文化底蕴

民主党派应为推进人民政协工作鼓劲、出力

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中发挥作用的几点思考

改革开放三十年四城行感

多党合作谱新篇

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感怀(诗四首)

忆江南·中山好(十首)

诗二首

深情呼唤爱我中华

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喜赋二章

我的祖国啊。我的母亲——写在新中国60华诞前

我的母亲正焕发春光

十月一日那一天——为新中国60华诞欢歌

我的祖国(外一首)

政协委员赞

致力为公之书怀

多党合作谱新篇

国歌,让我们放声歌唱!

赞颂新中国六十年

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有感

祖国在我心中

致公情缘

瞻仰红色娘子军塑像

政协委员之歌

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

祖国赞歌

试读章节

鲜明的特色 远大的前程

万钢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伟大成果。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60年来,人民政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始终围绕民主和团结的主题,始终保持着其鲜明的特色,始终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作用,不断奋斗,不断前进。

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协是实行这一制度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人民政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界别、各阶层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政治包容性的特点,是执政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团结各界人士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这一特点和优势,将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把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团结起来。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以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各界别为基础组成的。人民政协从60年前成立伊始,各民主党派平等参与,并以本党派名义在其中活动。人民政协这种与生俱来的党派合作性,是其不同于其他政治组织的显著特征,为人民政协体现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证。

人民政协是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其关键在于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过程就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过程。充分运用好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可以将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和主张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得到充分表达,可以吸收各民族、各团体、各阶层、各方面人士参与国事,实现发扬民主与加强团结的有机统一。

远大的奋斗前程

60年来,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政协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两面旗帜,紧紧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最广泛地团结和动员各方面人士,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人民政协在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发挥人民政协的独特功能,有利于协调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社会各种利益关系重新调整,出现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发展和社会矛盾多层次和多样性的新特点,拓展了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空间和舞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本的是要实现政党、民族、宗教、阶层和海内外同胞之间利益关系的和谐。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5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出,要“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既是人民政协的优势所在,更是人民政协义不容辞的责任。

发挥人民政协的界别特色,有利于实现人民有序的政治参与。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民众政治参与的意识不断提高。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的要求和政治表达的愿望,要求提供通畅的渠道,这是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应对的挑战性问题。人民政协要结合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按照中共十七大的战略部署,适应形势发展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更好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积极扩大各政党、社团、民族、宗教、界别、阶层和海内外同胞等不同利益群体有序的政治参与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发挥人民政协的团结优势。有利于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人民政协联系着港澳委员和广大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加强交流、增进友谊、扩大共识、发展合作、促进统一”的原则下,不断开创港澳台侨工作新局面,在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方面发挥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人民政协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更广的空间里,着力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的联系,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的工作,建立同海外中华儿女沟通交流的机制与平台,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化解分歧,争得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对中华民族的心理认同,最大限度地团结各方面力量,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发挥人民政协对外交流特点。有利于增进我国与世界各国和人民的联系与友谊。人民政协的对外交往是我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了解和友谊的重要桥梁。发挥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务实、稳妥地开展人民外交,有计划、有重点、多层次地发展同有关国家的相关机构、国际组织及非政府组织的友好往来。通过人民政协的对外交流、沟通和宣传工作,使各国政党、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认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理念和主张,为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P1-3

序言

我们走过的六十年

严以新

2008年,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致公党中央宣传部和致公党中央留学人员委员会联合编辑了《家在中国——中国致公党海归党员的故事》一书,展示了致公党70余位优秀留学归国人员的先进事迹。

2009年,又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60周年。值此之际,致公党中央宣传部、致公党中央留学人员委员会又向广大致公党党员发出通知,征集稿件,得到了热烈响应。我们共收到经过各省级组织和中央直属组织把关、推荐的各类稿件300余篇,经过再次的认真筛选,最后确定收录其中的160余篇,这就是今天看到的《我们走过的六十年》。

关于新中国成立60年的巨大成就和变化,已有大量的数据和报道,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在60周年国庆阅兵中也有了集中的展示,在此不作细述,本书也有许多具体的尤其是来自基层的亲身感受和经历,有些故事非常生动;相比之下,人民政协和多党合作这两个概念尤其是内涵对于普通人就显得有点陌生,下面将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在这本书里,我们也能读到一定数量关于这两个方面的具有专业性质的论述和探讨,以及各级政协委员亲身的体会和认识。我们还注意到,收入本书的文章,有不少出自老同志、老华侨之手,他们用沧桑的经历和对祖国赤诚的爱心,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叩动心灵的画卷。在纪念“三个60周年”浩如烟海的各类作品中,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本书将如一座芬芳的大花园里一支别致的小花,散发出她特有的风采。

“三个60周年”虽然是三个概念,此间又有着内在的统一。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历史上著名的“五一口号”,毛主席亲笔写下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各党各界迅速纷纷响应。1949年9月21日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出席开幕式的包括各党派、团体代表634人和来宾300人。毛泽东庄严宣告“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9月27日,政协一届全体会议一致表决通过: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改名为北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该年为1949年。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由于当时解放战争还未完全结束,用普选方式产生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还不具备,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执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也就是说,经过人民政协会议民主选举产生的中央政府才是合法的政府,向世界昭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符合中国人民的民主意志的。没有这个政治协商会议,一切都会被认为是非法的。所以可以说,没有第一届政协会议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当然,没有多党合作,也就不能称之为政治协商了。三者关系一目了然。

关于政协和多党合作的理论与地位问题,1956年4月,毛泽东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中,在谈到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的问题时,毛泽东说,恐怕还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所以在1956年9月15日,中共八大确立了中共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79年6月15日,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召开。邓小平发表了人民政协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讲话。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与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努力,为促进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广泛的赞誉。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由“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谈到政协,不少人会觉得是走过场,起不了多少作用,实际情形如何呢?我们来看个例子:关于国号问题,毛泽东在他的讲话和文章中,有时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时用“中华民主共和国”;中共中央的文件则有时叫“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在新政协的一次筹备会上,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创始人黄炎培等人主张用“中华人民民主国”,而清华大学教授张奚若等则主张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毛泽东当时却支持沿用“中华民国”国号,理由是:共产党救中国,而不是亡中国,新中国取代旧中国是新政府取代旧政府,不是新国家取代旧国家,共产党反蒋介石不反孙中山。后来,何香凝解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里面包涵了“中华民国”这4个字,其实质是一样的;“民国”的“民”就是“人民”;孙中山先生一生为共和而奋斗,“国”自然就是“共和国”。毛泽东听后觉得有理,就不再坚持。这是大到“国号”。我们再看一些具体的例子:取消农业税,颁布《物权法》,实施“863计划”,首钢搬迁,发布《收容遣送办法》,将清明、端午、中秋定为法定假日,在机场、车站码头为残疾人推行无障碍设施,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成立,把高考从7月改到6月,颁布《食品安全法》,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教育部等部门建立“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出台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11项活动计划,国家着手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状况等,都来自政协委员的提案。60年来,人民政协共提交了8.5万件提案,为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步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而其中参与多党合作的各民主党派无疑又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以多党合作为主要特征的人民政协伴随着新中国成立的60年在组织上也有了不断的发展壮大。政协一届全体会议共有46个代表单位和662个代表名额。人民政协的第一批地方委员会于1950年下半年至1951年上半年建立。按照1982年通过的政协章程,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凡有条件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地方,均设立了人民政协组织。目前全国政协已经发展成为涵盖8个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主要人民团体、56个民族、5大宗教、34个界别以及2000多名政协委员的政治组织。全国、省、市、县四级政协组织3100多个,各级政协委员60余万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们相信,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团结各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她必将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产生越来越巨大的作用!

2009年10月29日

(作者系全国人大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0:4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