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神奇的巴比伦/解密文明古国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刘白玉//牛建军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流经伊拉克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产生过饮誉世界的两河文明,孕育了璀璨夺目的的巴比伦文化。这片土地是脍炙人口的阿拉伯名著《一千零一夜》的诞生地,还有被列为世界奇观的巴比伦古城废墟和巴比伦“空中花园”遗迹,并创造了世界上20多个“第一”。刘白玉、牛建军编著的《神奇的巴比伦》将带你一起去寻找巴比伦,感受它的古老与辉煌。

内容推荐

巴比伦是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巴比伦王国发展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颁布了第一部法典,流传最早的史诗、神话、药典、农人历书等皆出于此,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刘白玉、牛建军编著的《神奇的巴比伦》就带我们去一探巴比伦的神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两河流域的历史

 广阔的两河流域

 苏美尔文明

 阿卡德王国

 乌尔第三王朝

 古巴比伦王国

 亚述帝国

 新巴比伦王国

 新巴比伦的毁灭

第二章 律法与教育

 《汉谟拉比法典》

 两河流域的教育

第三章 文明之花

 解读楔形文字

 文明与智慧

 医学与巫术

第四章 神灵的世界

 诸神的世界

 拥有特权的祭司

第五章 城市与建筑

 古老之城——埃里都

 光辉之城——乌鲁克

 宗教中心——尼普尔

 帝国首都——乌尔

 亚述首都——尼尼微

 巴比伦城

 空中花园

 巴别塔之谜

第六章 文学与神话

 神话故事

 史诗文学

 爱情诗

 寓言

 谚语与格言

第七章 艺术之美

 圆雕艺术

 浮雕艺术

 印章艺术

 镶嵌艺术

 壁画艺术

 工艺美术

 音乐艺术

第八章 日常生活与风俗

 风俗习惯

 服装及其饰物

 农业生活

 饮食结构

 食品调料

 婚嫁习俗

 丧葬习俗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两河流域的历史

广阔的两河流域

在古老的农耕时代,河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西亚的中心地带荒凉而干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那里一如既往静静流淌着。这两条孕育生命的河流冲积出了一片肥沃的平原,她有一个充满了诗意的名字——美索不达米亚。美索不达米亚,这个名字来自希腊人,在古希腊语中,“美索”是“中间”或“两者之间”的意思,“不达米亚”是“河”的意思,连起来的“美索不达米亚”意思就是“两河之间的地方”。

在早期的时候,幼发拉底河并未与底格里斯河合流,而是直接流入波斯湾。后来由于河水带来的泥沙使河床不断抬高,两河的河口不断南移,最终才交汇在一起。在陶鲁斯山脉一带,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被宽约400公里的草坡分开。在杰拉布鲁斯,幼发拉底河和地中海只有160公里的距离,经过此处后地中海开始流向东南方,逐渐靠近底格里斯河。在今天的巴格达附近,两河间的最短距离只有3公里,随即河道又迅速分开,直到靠近人海口的库拉那才会合,最后注入波斯湾。

两河的上游地带几乎都在山岭和高原之中,他们的下游则形成了一块巨大的冲积平原,也称三角洲,这里就是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地方,人们也习惯称之为“两河流域”,也有一些西方地理学家对其的称呼是“巴比伦尼亚”。此外,它还被称为“肥沃新月”,因为这块三角洲平原从西北伸向东南,形似新月,同时也因为在古时这一地区河渠纵横,灌溉便利,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因而被命名为此。

两河流域是人类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所处的位置是在小亚细亚、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岛的中心地区,也就是今天的伊拉克一带。作为西亚交通要地和各民族交流的地区,它在历史上直到现在所处的战略地位都是非常重要的。幼发拉底河

幼发拉底河流域是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古老文化的发祥地。公元前1000年初期,该河流域分别为南部的巴比伦人、中部的阿拉米人和北部的赫梯人所占据。

幼发拉底河是西亚最长的河流,它的两个源头位于凡湖(土耳其最大的湖泊)和厄泽鲁姆之间。幼发拉底河先呈“之”字形穿过土耳其,然后经叙利亚东部转头流向东南,沿途只有一条名为喀布尔河的重要支流。

在《圣经》中幼发拉底河又称为伯拉河。《圣经》最早提到幼发拉底河是在《创世纪》的第二章中:它是继比逊河、基训河及底格里斯河之后,第四条从伊甸园流出来的河流。在上帝允诺赐予亚伯拉罕及其后人土地(迦南)时,幼发拉底河是这块地域的边界之一。

底格里斯河

底格里斯河是西亚水流量最大的河流。底格里斯河的河水从凡湖西部的哈扎古鲁小湖源头开始汇聚,然后流向东方,再折向东南,流经尼尼微和亚述高原。

与幼发拉底河不同的是,底格里斯河沿途的支流很多。底格里斯河两岸湖泊成群,沼泽密布。河水主要靠高山融雪和上游春雨补给,每年3月涨水,5月水位最高,因沿着山麓流动,沿途支流流程短、汇水快,常常出现河水暴涨、洪水泛滥的现象,因而形成了河流沿岸广阔肥沃的冲积平原,后来这些土壤肥沃的冲积平原成为了伊拉克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圣经》也最早提到底格里斯河,在《创世纪》的第二章中提到此河是流经伊甸园的四条河之一,在《圣经》中底格里斯河依照希伯来语被称为希底结河。温润如春的伊甸园

假使你是从乐园里来的,

可以对我们说吗,

华羽的乐园鸟,

自从亚当、夏娃被逐后,

那天上的花园已经荒芜到怎样了?

——戴望舒《乐园鸟》

在犹太人和希腊人的笔下,美索不达米亚是一个人人向往的天堂,《圣经》中提到的伊甸园就在这里。不过,今天的两河流域,气候和自然条件显然已经和犹太人与希腊人所描述的情况大相径庭了。

P1-3

序言

人类精神的伟大之处在于从有限的肉身中不断地寻找无限的意义。当个体的追寻汇聚成一种众生的信仰时,文明的基石便开始奠定在历史的荒原里,历经数千年的风雨而不凋零败落。甚至在一切繁华逝去之后,她依然以其静默而顽强的生命力滋养着后世的灵魂。

人类文明起源于几大河流之畔:无论是初发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河文明与恒河文明,还是丰腴的尼罗河所孕育的古埃及文明,或是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腹地悄然生长的古巴比伦文明,这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文明都对后世产生了源远流长的影响。

其中,两河文明对人类社会作出的贡献是难以估量的,稍后的尼罗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在发展过程中都受到了她的影响。希腊人从那里学到了数学、物理学和哲学;犹太人从那里学到了神学并将它传播于世;阿拉伯人从那里学到了建筑学,并因此影响了整个中世纪时期欧洲建筑的构造和风格。

两河文明由苏美尔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三个部分组成,其中以成就斐然的巴比伦文明最为突出。

古巴比伦文明发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美索不达米亚是希腊人的称法,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和迦勒底人共同在两河之间创造了古巴比伦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据历史学者推断,约在公元前4000年,居住在这一带的苏美尔人已拥有较为发达的文明。苏美尔人最早发明了表意和指意符号的象形文字,即楔形文字。他们不仅发明了文字,而且发明了用于书写文字的“泥板书”。苏美尔人创造的文明形成了两河流域文明的第一阶段。

到公元前21世纪,苏美尔人的帝国为外来民族所灭。两河流域中部的阿摩利人在公元前19世纪中期重新统一了两河流域南部,以巴比伦城为中心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达到了两河流域文明的极盛时期,开创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第二阶段。

公元前14世纪前后,亚述人在底格里斯河的上游开始崛起,到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其帝国达到鼎盛时期,这是两河流域文明的第三阶段。巴比伦最有名的文化成就,就是这个时期汉谟拉比国王创制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亚述帝国被迦勒底人推翻,两河流域文明进入最后阶段,称为新巴比伦时期。迦勒底人建都巴比伦,力图复兴巴比伦文明,但只过了88年,又被波斯人征服。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美索不达米亚,他授权希腊将领塞琉古统治该地区,史称塞琉古时期。但于公元前4世纪末逐渐衰落,都城巴比伦最后沦为了黄沙中的一片废墟。

在近代,哥伦布于1415年开辟了新航线,把一个欧洲人从未幻想过的美丽新世界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欧洲人对《圣经》中提到的美索不达米亚——两河之间的这片土地颇有兴趣,这些都大大唤起了他们对两河流域文明的探索热情,于是古巴比伦文明陆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巴比伦城、空中花园、巴别塔、楔形文字、神话、史诗、艺术、工艺、科技发明等,这些古代文明创造的成就让人目不暇接,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当这些承载着祈祷与希望的泥雕、石刻、陶器、建筑穿越时空,作为一场充满着厚重感的“伟大的世界文明”展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或许我们会从灵魂深处萌生出一丝领悟,在先人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中,发现我们自身的崇高与幸福。

同时不幸的是,人类的战争给这些文物造成了巨大而难以挽回的损坏。海湾战争、两伊战争、伊拉克战争使得这块曾经拥有着人类高度文明的地区混乱不堪、民不聊生。曾有报道说,驻伊联军在巴比伦古城遗址上修建了大型停车场和直升机机场,碾碎了遗址中一条有着2600多年历史的人行道,还有大量极具考古价值的砖瓦和碎石片被驻伊联军混在沙子中做了军用沙袋的填充物……

文明有时候是强韧的,如荒原野草般生生不息;文明有时候也是脆弱的,抵不住战争和炮火的摧残。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空空荡荡的过去,那么我们势必也将面临一个信仰缺失的未来,因为我们灵魂深处需要铭刻着的是祖先留下来的遗训,手中需要紧握着的是先人传下来的文明。如果没有前人的指引,后人在历史的发展道路上又怎么能行走得通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2: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