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鸟生商再现
很久以前,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个帝王名叫帝喾。帝喾就生活在现在的青龙河流域。他15岁时就帮着他的伯父颛顼治理国家。颛顼在位78年,他去世以后,30岁的帝喾接替他成为一代帝王。
帝喾的次妃名叫有女娥氏。有一天,有女娀氏带着两个女儿到河边洗澡。大女儿名叫简狄,二女儿名叫建疵。这条河叫玄丘水(现在的青龙河)。由于她们是帝王的女儿,平时很少有机会到河边来玩。这天又是温暖如春,艳阳高照,两人一下水,就尽情地嬉戏起来。有女娀氏看着两个女儿玩得那么开心,实在不忍心打扰她们,就坐在一边的沙滩上静静地等候。两个女儿一边打水仗,一边高喊着,让母亲为自己助威。她们开心地笑啊闹啊,笑声像铜铃一样清脆,直飞云霄。
这时,突然有两只燕子飞来,落到河边戏水。燕子时飞时落,叽叽喳喳叫作一团。两个女儿一看飞来了燕子,也就停。止了“水战”,目不转睛地盯着上下翻飞的燕子。燕子飞着飞着,就落到了沙滩上。
有女娀氏这时也被燕子给迷住了。一看到燕子落了地,就示意女儿不要惊觉了燕子。
大女儿简狄看到燕子很漂亮很可爱,便问母亲是不是可以捉住它们。有女娥氏点头默许了女儿的要求,两个女儿悄悄地上了岸。
燕子看见两个姑娘向自己走来,不慌不忙地,甚至还有点大摇大摆地在沙滩上蹦着、跳着。单等她们一走近,哗啦一下子就飞走了。一连几次,都没有抓着,简狄姐妹俩伤心极了。
这燕子也怪,两个姑娘刚累得坐下来,它们就又叽叽喳喳地飞了回来,落在离她们几步远的地方。妹妹实在累了,躺在沙滩上一动不动,连眼睛都懒得睁。简狄依在母亲身旁,也懒得不想动弹。她一睁眼,看见了一只玉筐。这个玉筐是母亲洗澡用来装衣服用的。简狄一声不响地把玉筐拿在手中,只等燕子再靠近一些。
终于,燕子就快到脚前了。简狄不动声色地一翻身,就势把玉筐扣在了燕子头上。妹妹建疵见捉住了燕子,一下子跳了起来,母亲也高兴地过来看。这时,两只燕子在小小的玉筐里奋力挣扎着,一心向往着自由驰骋的蓝天。挣扎了一会儿,它们一点劲儿也没有了,只好静卧在玉筐里,依偎在一起。
简狄她们姐俩看着玉筐里的燕子不动弹了,就围着玉筐转来转去,想把小燕子看个仔仔细细。这时的小燕子温顺极了,黝黑黝黑的羽毛光光亮亮的,精巧的小脑袋棕里透红,尾巴上一抹洁净的白色,煞是可爱。
简狄看着玉筐里的燕子,突然心里掠过一丝同情。她们也是小生灵呀,何必……想到这儿,她询问妹妹建疵,要不将这可爱的小家伙们放掉?
建疵自然有些舍不得,只好询问母亲希望能够拿个主意,当然最好是母亲不同意将小燕子放掉。可是,母亲让建疵失望了。有女娥氏点头让放了小燕子。
建疵只好忍痛割爱地抬起了玉筐,一只燕子马上冲了出来,迅速地飞向蓝天,它还回过头来,“唧唧”叫着,像是庆祝自己的胜利,又像是在招呼另一只燕子。后面的这只燕子犹豫了一下,也展翅腾飞,直插云天。
两只燕子在蓝天下翱翔着、嬉戏着,又恢复了原来的活力。它们在天上转了两圈,就一直朝北飞去,再也没有回头。
简狄姐妹俩看着燕子飞走了,再也不回来了,就无限惋惜地唱起来,她们自己编了一首歌:“燕燕飞飞,燕燕飞飞……”
P8-9
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者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也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出土文献,其名称来自文献的特殊载体——甲骨。甲骨是龟甲和兽骨的总称。所谓甲,指的是龟甲,而骨则是指兽骨。龟甲是乌龟的甲壳,用来刻字的大都是乌龟腹部的甲壳,兽骨大都是牛的肩胛骨。商人以崇尚鬼神著称,他们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先占卜问神。所采用的方式之一就是将甲骨进行一定程序的处理,用火灼烧之后,根据其裂纹状情况判断凶吉、预测未来,并且他们将预测的信息刻在特选的甲骨上,过段时间再将占卜的这些事情发展的结果刻录下来,其间也刻有少量与占卜有关的记事,这类文字通称甲骨卜辞。
卜辞有一定的格式。一条完整的卜辞,可分为前辞、命辞、占辞、验辞等部分。前辞,也叫叙辞,记占卜的时间和人名。命辞,所要占卜的事项。占辞,记兆文所示的占卜结果。验辞,记事后应验的情况。
完整的卜辞结构通常分为四部分:(1)前辞(叙辞),记录以干支纪日的日期和贞人的名字;(2)命辞,记录此次占卜所问的内容;(3)占辞,即占卜观察卜兆后所作出的判断;(4)验辞,记录占卜是否应验的辞句。
占卜使用的龟甲都是很有讲究的,一般都采用龟甲。古代龟被看作是吉祥的动物,另外由于龟比较长寿,人们在想象中容易把它和神灵联系起来,所以民间常有灵龟的说法。龟在文献中被当作有灵性的东西,可以与神灵“对话”,如,在古代诗文中,有“神龟”一说,有“神”就有“龟”,有“龟”就有“神”。
龟甲并不是任何一块都可以使用的,还得经过整治。这些占卜的龟甲要经过三个步骤的处理:1。选材。2。锯削、刮磨。即将牛胛骨的骨臼部分锯削、磨平。3。凿、钻、灼。凿是在甲骨背面挖出枣核形凹槽;钻是在槽的一边用刀或钻头钻出圆形的穴;灼是用火在钻、凿的地方烧灼,使至今钻凿而变薄的甲骨正面出现爆裂的卜兆。根据卜兆辨别吉凶祸福,并将卜问的结果刻在甲骨之上。
现今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发现的龟甲和兽骨十余万片,集中记录了商朝这一历史时期的一切。上自王室贵族、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如祭祀、气候、收成、征伐、田猎、病患、生育、出门,等等,无不求神问卜,以得知吉凶祸福决定行止。于是,占卜成了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朝廷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和卜官。有刻辞的甲骨,都作为国家档案保存起来,堆存在窖穴之中。因此甲骨上的卜辞成为研究商代历史的第一手材料,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例如,在殷墟发现的一块残骨上,刻有关于某次战争战绩的记事残文(《殷墟卜辞综述》图版16,甲骨学者或称为“小臣墙刻辞”)。据现存文字推算,原文的字数当超过100字。甲骨卜辞的语言,一般很精红练。例如有一条卜辞说:“辛未卜争贞(‘争’是管贞卜的人的名字):妇好其比伐巴方,王自东探伐,戎(陷)于妇好立(位)?”(《殷墟文字乙编》),意思是:让妇好和某某一起去征伐巴方,而王则亲自从东方深入进击巴方,敌人会陷入妇好的埋伏吗?这20个字所包含的意思相当丰富,而且表达得颇为清楚。
虽然发现甲骨文的数量不少,迄今已刻有的单字约4500个,但是到目前为止释读出的字有2000个左右。
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了解有关甲骨文的历史,还是只能通过甲骨文本身来了解。因此,让我们再次燃烧起那些龟甲吧!那些滋滋的裂声,就是神灵的回音,仔细聆听它将告诉我们的甲骨文背后的传奇历史故事……
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让我们透过那一个个如画的文字,去感受几千年前先祖的生活。
翻阅牛建军编著的《甲骨文的故事》,仔细聆听它将告诉我们的甲骨文背后的传奇历史故事……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等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甲骨文的发现,每个文字代表的含义,至今吸引着我们去一探究竟。牛建军编著的《甲骨文的故事》的目的,就是通过故事的形式,让读者来了解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