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顶你上清华(第1辑)
分类
作者 于涵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于涵主编的《顶你上清华(第1辑)》这本书的主人公,都是来自祖国大江南北,以不同的招生方式进入清华不同专业学习的2011级新生。他们当中,有的在学科竞赛中摘金夺银,有的在科技创新上成果累累,有的多才多艺全面发展,有的不畏艰苦发奋求学……这些学生各具特点,但其共同之处就是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体现了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通过他们的事迹,把他们“顶”出来,其实也是向大众传递清华选才理念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这些同学的成长经历也能为即将面临高考选择的同学们和广大青少年提供生动的借鉴。

内容推荐

《顶你上清华(第1辑)》由于涵编著。

《顶你上清华(第1辑)》讲述了:

百年清华,莘莘学子心向往之!

清华新生无疑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们有的在学科竞赛中摘金夺银;有的在科技创新领域多有建树;有的全面发展,是同学们公认的“牛人”;有的才艺俱佳,是同龄人中的“人气之星”;有的在艰苦的条件下自强不息、坚持不懈,圆了几代人的梦想;有的在激烈的竞争中厚德载物、舍己为人,成为周围入的楷模……

鲜花绽放的背后是长期的积累,圆梦清华的背后有精彩的故事。是什么样的经历成就了他们的优秀?他们能进入清华读书,体现了清华怎样的选才观?清华大学在2011年联合新浪教育网以及全国各地媒体推出“顶你上清华”专题活动。通过这项活动,我们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几百位清华新生,并由最了解他们的人——中学校长、老师、学长、家人、朋友、同学,以及尽职尽责的清华招生老师来“顶”出他们的闪光之处,“顶”出他们的精彩故事,“顶”出他们的成才秘诀,也“顶”出清华多元选拔的理念。

请您继续关注“顶你上清华——优秀新生成长故事”系列活动!

目录

放飞心灵追寻梦想/范孟辰

博学慎思志存高远/宋博锴

痛并快乐着,黄靓

比目标更重要的,是与你同行的人/章泽天李姝慧

从兴趣玩出未来将爱心变成行动/李子赫

耐心接受考验自信创造精彩/李海石

身体和心灵,必须有一个在路上/黄甲辰

顺其自然当机立断/瞿强勇

优游于数理与艺术之间/沈彦尧

细节决定成败/罗诗语

“理科男”的“穷追不舍”/白赞吴

优秀是一种习惯/卞方兴

心静而专真理作友/陈楚

听从内心的声音-/陈俊彦

感谢压力/陈言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陈玥

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崔春雨

乐观开朗的阳光女孩/崔逸超

全能全才融会贯通/杜小渝

勇闯汉语世界的朝鲜族姑娘/方芳

腹有诗书气自华/付文凯

来自雪域高原的梦/嘎玛次仁

高一立志上清华/龚文妍

哈萨克族女孩放飞梦想/古丽丹娜·沙艳

让优秀成为习惯/韩衍隽

不同的标签同一个名字/贺秋瑞

让思维之花绽放/侯程

清华,我来了/胡启源

四十个笔记本/贾英吴

在失败中摸索学习“三境界”/李昂

追星星的人/李文雄

澳门男孩圆梦清华/林梓宏

学出味道活出个性走向未来/刘畅

不羡慕满分的人/刘丰年

自我激励的法则/刘珂

做最好的自己/刘丽婷

学习是一场美妙的旅行/刘璐瑶

珍惜好奇心/刘琦

睿智男生二三事/刘诗雨

玩儿大的高材生/刘枢桐

坚持。走向成功的不二法宝/刘欣雨

把科学的梦变成现实/刘奕君

高雅的“理科男”/刘育麟

怀揣着梦想成长/孟庆庆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穆昊

“万年老二”的知足常乐/牛婷丽

今天不走,明天要跑/齐觳

做积极的付出者/邱之梦

大山飞出“金凤凰”/沈琦

高三黑马:女生如何学好理科/沈学思

钟灵毓秀颍初露清风拂来绽芳华/沈毓颍

做最好的自己/唐淼

宝岛女孩的建筑师之梦/唐宁

敢拼才会赢/唐文韬

机遇总留给有准备的人/仝禹豪

课内课外皆修炼/涂羽成

你永远不会独行/王盼

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王栩淳

从少年班到清华园梦想从未止步/王轶群

给自己力量一自我控制的秘籍/王逸飞

赢。因为我是我/王子君

追求卓越的犟小伙/王子宁

我学习我快乐/巫立凡

不是“天才”的乡村少年/吴海涛

计划型女生/吴珩

走是明灯等是窟窿/吴璐芸

同桌姐妹的文科梦/向婧婷、邓歆怡

琴棋书画样样通的理科状元/谢若嫣

小小科学家/谢亚晴

书山有路勤为径/邢学韬

台湾学测获满分谦称自己“很普通”/徐启峻

平常心不平常/薛昊天

理科女生的雅乐诗心/杨可

气质女孩两度“保送”/要杰

偕兴趣与爱心成才更成长/尹西明

书香盈室践行践知/余孟亮

农家小子的文学天赋/张和涛

人生如画爱我所画/张金

当你懒惰的时候,你的对手都在翻书/张若诗

逆境磨砺出坚韧少年/张思远

恣意成长灿烂人生/张依然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周而进

篮球男孩的乐观与无畏/周文

视求知为乐趣以理想为航标/左茹嫣

试读章节

竞赛考试中的磨砺

李海石高三阶段的学习生活经历,并非一帆风顺。

高二下学期,他在期末考试中名列全校前茅,得到了参加清华大学暑期学校的资格。李海石向学长询问了关于暑期学校的有关信息,认识到这是个获得清华大学认可的好机会,决心好好准备。但那时他也在学习数学竞赛,已到最后的攻坚阶段,忙得不可开交。数学竞赛、暑期学校和高考一轮复习之间的侧重和抉择令他左右为难,他为此承受沉重的压力。

2010年8月,李海石结束了在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协作体夏令营的学习,从成都直飞北京,参加清华大学暑期学校。李海石说在外奔波的经历虽然使他身心俱疲,但增长了他的知识,开拓了他的视野,让他结识了一批最优秀的伙伴。清华大学暑期学校学习的经历是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参加了班级干部选举并脱颖而出,就任理2班班长。在此期间,他聆听了许多有名教授作的多场报告。这些教授的儒雅风度、洒脱气质深深打动了一直向往学术,有志于干一番事业的李海石。经过暑期学校的学习生活,他更加坚定了以真才实学获得清华认可并成为其中一员的决心。

9月份,李海石参加了全国中学生物理学竞赛。在教物理的班主任王慧明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李海石自学了物理竞赛的有关内容,期间曾向东北育才学校物理竞赛教练王国勇老师请教,李海石的物理学业水平得到了王老师的认可。由于准备不充分,他与一等奖失之交臂。10月份,迎面而来的是他两年多来投入极多心血的数学竞赛,但由于种种原因,他并没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又一次遗感地屈居二等奖之列。

李海石说他从事学科竞赛是“成也兴趣,败也兴趣”。出于对自然科学浓厚的兴趣和旺盛的精力,他钻研数学和物理竞赛,曾达到了一定的深度。明知肯定得不了一等奖,他还用一周的时间从零开始通读并记忆了《普通生物学》,结果获生物竞赛二等奖。他认为,从事学科竞赛并不以获奖为唯一目的。这种豁达的态度使他学到了高中课本以外的许多知识和方法。但李海石也承认,他当时并没有认识到为了应对竞赛考试,仅有兴趣、知识和思路是不够的,必须集中投入精力,经过长期专项训练,才能获得快速解题的能力,这是他总结出自己的失误之处。虽然竞赛道路上失败了,但是他依然能够坦然地面对,他说一位朋友的话曾让他受益匪浅,给了他很大的动力:“失败仅仅是经历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通过多科竞赛学习,李海石不仅积累了丰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熟悉了各学科更高层次的思想方法,再加上本身充分的自信,以至于在后来的自主招生考试中李海石游刃有余。

清华启示录

数学竞赛的失利给了李海石一些打击,比如他在清华大学暑期学校的学习与考试并没能给他带来理想的降分资格,还需要参加自主招生考试。那段时间他的情绪比较压抑,他的高中学校领导、老师同学们一如既往地鼓励他、信任他,使他获得了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也让他迅速摆脱了失败的阴影,调整状态迎接新的挑战。

经过多年的积累,再加上自主招生考前的总结反思,李海石自主招生考试成绩优异,并参加了AAA考试和清华大学的特色笔试,最终通过了经管学院经济与金融(国际班)的专业面试,获得了专业加60分的认定资格。

自主招生的优异成绩给了李海石同学信心,更给了他克服困难、继续奋斗的勇气。他并没有因为这次考得好而放松了高考复习,他反思曾经历过的许多失败之因,深知自己的知识不是很充足,能力也远非游刃有余,和其他高分选手相比依然有不小的差距,需要持续努力。更何况在他看来,学习功课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充实自己,修养自身性情。有了这样阳光心态的指导,李海石在日后的高考复习过程中变得更加刻苦努力,更注重学习方法的优化。

回首高三的经历,李海石说伴他一路走来的是对清华一以贯之的仰慕之情。暑期学校之旅,把淳朴的仰慕具体化为大师的感召和榜样的激励,他对清华日益加深的理解更让这份仰慕之情转变为坚定的理想。

学习方法的总结

李海石并不认为有适合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他认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更加重要。方法只能解决一种或一类问题,而思想解决的是“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困惑,是指导生活的观念,是方法的源头。令他受益匪浅的主要有如下三种指导思想:

1.宏观分析

面对多项任务要有大局观,通过分析它们的联系,找到通性通法,进而提高效率。通过分析任务的主次,做好计划,以免顾此失彼。

2.建立系统

如果宏观分析是找要素间的通性,建立系统则是找到不同。将知识分类、归纳、整理,是优秀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不仅理科需要建立严谨全面的知识体系,这对于语文学习也是很重要的。

3.学会反思

如记错题本,每日冥想几分钟等。一切思想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在高三后期总结错题时他使用系统化思想,把错误分成三类:考虑不全面导致的;表达不严谨导致的;不能提取新信息导致的。之后做题时先宏观浏览,考虑可能出现的类型,再积极回避。

李海石谦虚地说,以上只是他个人的一些观点,肯定有不全面之处。每位同学都需要在实践中总结更适合自己的思想方法。如果充分发掘,正确使用,不仅有利于学业,也可以使今后每天的生活充实而有条理。

李海石想用自己的一些故事告诉学弟学妹们,只要是为了理想而奋斗,那么获得的一切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其价值并非一时一事的成败得失所能衡量。把目光放远,就会认识到暂时的失败不过是走向成功的铺路石。高中阶段是生命最灿烂的时刻之一,应该趁此时多走向外面的世界参观学习,多认识一些优秀的师长和朋友。一路走来,为了梦想奋斗过、尝试过,心中充满感激和感动,那便无怨无悔。

P24-26

序言

总结清华百年办学的历史经验,人才培养始终是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百年来,我们牢固坚持这一基本办学理念,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特色,从清华园走出了一批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面向新百年,我们又提出了“优势转化战略”,就是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保持和发展学校的多种办学优势,并主动、自觉地把这些优势转化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新优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的拔尖人才。高质量的生源,就是十分重要的办学优势。因此,我们始终把招生工作作为一项“承前启后”的育人事业,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坚持科学、多元、公平的招生理念,积极深化招生改革,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好、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

乐青衿皆怀乎壮志,嘉贤者毕集于清园。清华学生作为全国最优秀的一批学子,无疑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们能够进入清华园,体现了我们怎样的选才标准?他们在自己的成长中付出过很多艰辛,成功圆梦的背后也有着许多精彩的故事,是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和生活经历让他们脱颖而出?2011年,清华大学联合新浪网及全国几十家媒体,推出了“顶你上清华——2011新生成长故事”的系列报道,得到普遍关注。很多地方媒体和考生的老师、家长、朋友等将身边优秀新生成长、成才的故事“顶”出来,社会反响很大。现在,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考生故事结集出版为《顶你上清华》一书,我觉得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既可以进一步扩大这一活动的影响,也是对这个活动做一个总结。

这本书的主人公,都是来自祖国大江南北,以不同的招生方式进入清华不同专业学习的2011级新生。他们当中,有的在学科竞赛中摘金夺银,有的在科技创新上成果累累,有的多才多艺全面发展,有的不畏艰苦发奋求学……这些学生各具特点,但其共同之处就是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体现了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通过他们的事迹,把他们“顶”出来,其实也是向大众传递清华选才理念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这些同学的成长经历也能为即将面临高考选择的同学们和广大青少年提供生动的借鉴。

我衷心期望“顶你上清华”这个活动能够继续办下去,每年都有优秀新生的成长故事被“顶”出来,也希望以此在社会上引导一种风气,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清华不拘一格的选才观,倡导科学人文精神,宣扬先进教育理念,帮助更多的年轻同学更好、更快地成长、成才,为民族振兴和世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袁驷

(清华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国家级教学名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2: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