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教育部新课标学生名著阅读书系》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内容包括了幼年时期从三岁至十岁这段时间的生活断面。阿廖沙·彼什科夫三岁丧父后,由母亲和外婆带到外公家。这是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家庭。外公卡什林是一个小染坊主,已濒临破产。他性情暴躁、乖戾、贪婪、自私;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也粗野自私,经常为了家产争吵斗殴,第三代也受到很坏的影响。阿廖沙在这里每天看到的是令人作呕的丑事,但他得到外婆的疼爱,受到外婆所讲述的故事的熏陶,这对他以后的文学生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另外,那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冈”,那个忠厚老实、教导阿廖沙要做“正直的人”的老长工格里戈里,那个献身科学的进步知识分子“好事情”等等,他们都是阿廖沙的良师益友。童年的这些经历哺育了阿廖沙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丑恶的反抗精神。
《童年/教育部新课标学生名著阅读书系》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本书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从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间的生活经历,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民众的生活,反映了小市民阶层的庸俗自私和空虚无聊,揭露了沙俄专制的黑暗与罪恶。《童年》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品。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很早就被翻译到了中国,它曾对我国的革命以及广大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病的那几天,是我终生难以忘怀的日子。在那段不寻常的日子里,我仿佛长大了许多,产生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特别感觉。打那时起,我便怀着恐惧的心理观察人们,就好像是我心上的表皮突然被人撕开了一样,对于一切的屈辱和痛苦,不论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我都变得敏感起来,并且使自己饱受折磨。
首先,令我吃惊的是外祖母和母亲的争吵:在这间狭小的屋里,一身黑衣、身体肥胖的外祖母向我母亲紧逼过去,把她推到墙角的圣像前面,怒气冲冲地说:“你为什么不把他夺过来,嗯?”
“我当时给吓住了。”“亏你说得出口!白长这么大的个子了!也不觉得丢脸!瓦尔瓦拉,我这个老太婆都敢冲过去抢孩子,你却不敢,真不害臊!”
“不要再说了,妈妈,我真的感到很难受……”
“不,你压根儿就不爱他,你根本就不可怜这个没有父亲的孤儿!”
母亲沉痛地喊道:“我自己不就当了一辈子孤儿吗!”
后来,她们俩坐在墙角里的箱子上呜呜地哭了很长一段时间,母亲啜泣道:
“我直到现在还呆在这儿不走,全都是为了阿列克谢啊!这个家简直就是一个地狱,在这里我无法生活,无法生活啊,妈妈!我实在是忍受不了了……”
“你是我的亲骨肉,”外祖母温声细语地说,“你是我的心肝宝贝。”
我这才意识到:母亲并没有我想像中的那么厉害,那么坚强,跟所有的人一样,她也畏惧外祖父。我成了她的负担,她的累赘,让她不能义无反顾地离开这个使她不能生活的家。这令我非常难过。不久,母亲果然从这个家里消失了,不知去哪儿做客了。
不知为什么,外祖父忽然来了,仿佛是从天花板上掉下来一样。他坐在床边,用冷冰冰的手抚摸我的头,说:“你好,我亲爱的孩子……咦,你怎么不说话呢?唉,别赌气了啦!……你到底是怎么啦?”
我真想踹他一脚,可是稍微一动弹就觉得疼。外祖父的胡须头发似乎比以前更红了;他的脑袋不安地摇来晃去;两只小眼睛忽闪忽闪的,好像要在墙壁上搜寻什么。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山羊形状的点心、两块糖、一个苹果和一包青葡萄干,他把这些东西放在枕头上,我的鼻子跟前。
“瞧,我给你带礼物来了!”他弓着身子在我的额头上亲了一下。然后,用那只枯树皮一样的小手在我的头上轻轻地抚摩着,他的手被染成了黄色,尤其是那些像鸟嘴似的指甲更为明显。
“我当时的确有点儿过火,小兄弟。我很生气;你不但咬我的手指,而且抓破了我的脸,惹得我火冒三丈!不过,多挨几下揍也并不完全是坏事,这我心里都有数!你要明白,挨自家人的揍,并不算屈辱,是受教育!自家人揍你没什么大不了,可是不要让外人打!你以为我就没让人打过吗?阿廖沙,我挨的打呀,你根本无法想像出来,太厉害了。我倍受别人的欺凌,如果上帝见了也会掬一把同情的泪水!现在怎么样呢?我是个孤儿,母亲是个沿街讨饭的,可我终于熬出来了,当上了行会的头儿,手下也管不少的人。”
他那干瘦但却端正的身体紧紧地靠着我,开始给我讲自己童年时代的悲惨生活,他的话沉重而且难懂,不过讲得很流利,很轻巧,也很有条理。
他那双绿色的小眼睛闪闪发光,金色的头发愉快地向上竖着,公鸡似的尖嗓音变得粗重,冲着我的脸说:
“你是乘轮船到这儿来的,是蒸汽送你来的,可是我年轻的时候,必须靠自己的力气拉货船,沿着伏尔加河逆水而上。船在水里行,我在岸上拉,从日出到日落,光着脚在又尖又利的碎石上不停地拉。太阳炙烤着后脑勺,脑袋像烧化的生铁水似的沸腾着,可是还得硬撑着,腰弯得像是驼背,骨头咯吱咯吱地响,眼睛被如雨的汗水浸得睁也睁不开,看不见路,心里难受地想哭,泪水像汗水一样不住地往下流。阿廖沙啊,你可知道,没有地方去诉苦呀!不停地走,有时候滑脱了纤索,嘴啃泥地跌倒在地——不过这也挺不错的。用尽了气力,哪怕这样歇一歇也是好的。你瞧,人们就是这样在上帝的眼皮下,在救世主耶稣的面前生活!……就这样,我沿着伏尔加母亲河走了三趟:从辛比尔斯克到雷宾斯克,从萨拉托夫到这儿,又从阿斯特拉罕到马卡里耶夫的市集,足足有几千俄里!在第四个年头上,由于我精明能干,得到老板的赏识,当上了纤夫的头目!……”
听着听着,我仿佛觉得他好像一朵云彩似的迅速地长大了,从一个干瘦的小老头一下子变成了具有神话般力量的人——他只身一人拽着一条巨大的灰色货船逆流而上……
P22-23
语文素养的提高必须通过阅读,这一点家长和教师是有深刻认识的。而阅读名著,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其作用、意义之重大和无可替代,是中外有识之士的共识。经典名著的阅读,不仅可以达到呼唤心灵、启迪智慧和激发情感的目的,而且通过对名著的感悟从而达到良好的语言与文字直觉能力的飞跃。
正是基于此,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名著提出了必读的要求。
对名著进行了市场上的综合考察以及对家长和教师进行调研之后,我们发现,只有将阅读与写作以及语文知识的积累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既能应付学生的考试需要,同时又能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的目的。本套书的制作,正是基于这个宗旨,具体特色如下:
1.完全满足新课标的要求
第一辑80本中涵盖了国家教育部最新推荐的50多种中外名著。
2.权威翻译版本
本套书精选了最权威的翻译版本,在力争保持文学名著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做了极细微的删减,以利于中小学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快速理解掌握名著的精髓。
3.编写体例新颖
本丛书采用全包围式的编排方式。章节前有导读,以引领全章,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章节侧面有旁批旁注,随时解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包括文学常识、字词句段解析、语文知识、写作技巧、含义解读等等;章节后有对整章作品的立意、布局、谋篇的全局性的赏析等。
4.栏目设计全面
为了使读者对名著的思想内容、谋篇布局、艺术特色有更深刻的领会,本书设计栏目全面,既有作者简介、创作背景、思想内容、艺术成就、阅读要旨、故事梗概、人物点评(多角度)等的综合鉴赏、深度分析,也有阅读指南、导读、旁批旁注、注释、名师鉴赏、读后感、真题回放、新题预测等栏目,即使没有家长陪伴,孩子照常可以轻松地阅读理解名著。
5.一线优秀语文教帅直接编写
本书作者都是每年参加中考、高考命题的教学名师,对名著的阅读、写作、考题设计有独到的见解,同时小学部分编写的教师都是省市重点小学的特级、高级教师。
6.真题回放、新题预测等栏目为备考充电
此栏目主要针对中考、高考考生,内容涵盖了全国各个省市最近几年的中考、高考语文试题中名著阅读部分的各种题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名著考查的趋势和命题方式。
7.卡通插图
本书配有生动有趣的卡通插图,加深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减少阅读疲劳感,激发阅读乐趣。 8.大字清晰版,不伤害视力
无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的版本,采用的都是5号以上的字,尤其对于小学生的版本,均是4号以上的字体,而且采用稀疏的排版方式,以利于孩子的视力。尤其对于老年读者,阅读更加便捷轻松。